程風(fēng)英
(甘肅省臨夏縣黃泥灣鎮(zhèn)五一小學(xué),甘肅 臨夏)
小學(xué)階段,學(xué)生記憶力強,正是背誦古詩詞的大好時機。每首詩都有特定的寫作背景,可以多首詩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進而提升學(xué)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下面筆者選取小學(xué)課本中的《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三首詩詞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提升學(xué)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句開篇點出“宿”之地點,第二句抒發(fā)情感,一個“愁”字冷色調(diào)濃郁,羈旅之愁躍然紙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忽遇風(fēng)雨,內(nèi)心深處的一絲不快悄然劃過,轉(zhuǎn)而神色淡定;《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夜深人靜,出門賞月,聞到農(nóng)家稻米的清香,悄然欣喜。
《宿建德江》首句道出漂泊在外的生活遭遇,第二句題寫仕途之路不得意的委屈心境,而用“愁”點破,緊接著把思家思親和落榜苦惱、入世不順含蓄遷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引情入景的妙手,勾勒恬淡靜謐、朦朧遲疑的畫面,營造了含而不露的意境。最后一句“江清月近人”以景結(jié)情,景物處處含情,情趣活靈活現(xiàn),畫面甜美可親。《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突兀之景騰空而起,渲染有力而不累贅,深情演繹“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藝術(shù)美感,景物畫面層層遞進,天氣變化是險象環(huán)生,讀者驚魂不定之余,感慨萬千。景中含情,情入特設(shè)之境,情與景渾然一體,樂景而情意綿綿,觸情而景外有景。尾句一個“望”字把讀者視野蕩起在萬丈高空,吸引讀者情不自禁地品味人生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思索?!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上闋首句抓住山村特有的夜色意象:明月、別枝、驚鵲。石破天驚的一個“驚”字繪色入神勾畫了一幅明月照林間、野雀戲枝頭的迷人畫面。選景得體,興趣盎然。接著感官跳躍到天籟之音的描寫上,讓人情不自禁地側(cè)耳傾聽,池塘邊隱約傳來的蛙聲打破了山村的靜謐。人們在良辰美景誘惑下談?wù)撧r(nóng)事,鄉(xiāng)村野夫和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士大夫都期望五谷豐登,他們最喜歡的味道是莊稼的清香。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喜悅之情散落在田疇菜畦之間,稻花之香、蛙聲之親,觸而有之,望而含情,情融于景。下闋兩組看似混亂的數(shù)字,加上天空中閃爍不定的星星,夜游之人躲避不及的尷尬之態(tài)讓讀者忍俊不禁,顯得情有可原。另外,驟然而至的山雨和抒情主人公慌亂避雨的生活情趣融為一體。作者筆鋒戛然而止,讀者情趣還在繼續(xù),賞美景而不輟,咀嚼情味而不止。
《宿建德江》塑造的人物形象:行走在他鄉(xiāng)的一個孤獨寂寞、思鄉(xiāng)思親、憂愁彷徨之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刻畫的詩人形象:受挫折過后干練、豁達、淡定的閑客形象;《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被“罷權(quán)”后閑居山林,夜半無眠走在田間小道,聞到稻花香味,替農(nóng)民喜悅的賦閑的士大夫形象。
1.比喻手法?!读露呷胀亲頃分袑懞谠葡穹瓭L的黑墨水一樣,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雷陣雨欲來時的惡劣天氣,暗示人生道路坎坷?!鞍子晏椤北倔w白雨,喻體跳珠,形象地寫出雷陣雨瓢潑般從天空傾瀉,把下雨之大、下雨之猛描寫如神,觀者有如身臨其境?!八缣臁北倔w是水,喻體是天,這幾乎是所有詩歌中比喻最簡練的,也是最大膽的,更是比喻的厚度和寬度最廣的?!八缣臁边@個比喻不是把抽象化為具象,而是把動態(tài)之美化為靜態(tài)之美,也是把一個可感的、動態(tài)的物化為虛無縹緲的天空,這個比喻句是比喻中的“千里馬”,也是作者的大手筆。
2.擬人手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明月別枝驚鵲”,明月有情告別它深深眷戀的枝頭,明月有情有義的形象躍然紙上,又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此刻的明月有了人的性情,“明月別枝驚鵲”與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月出驚山鳥”異曲同工。
3.夸張手法?!读露呷胀亲頃分小熬淼仫L(fēng)來”,風(fēng)再大,一般的認(rèn)識不可能把地面刮裂或揭起一層地皮,詩詞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夸大地描寫了山間白雨來臨前狂風(fēng)之大,渲染了大暴雨來臨時狂風(fēng)肆虐橫行的惡劣天氣景象。
4.對偶手法。《宿建德江》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典型的對仗,詞性相對,平仄相對?!耙啊睂Α敖保~對名詞;“曠”對“清”,形容詞對形容詞;“天”對“月”,名詞對名詞;“低”對“近”,形容詞對形容詞;“樹”對“人”,名詞對名詞。另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也是典型的對仗?!昂凇睂Α鞍住?,都是顏色,詞性相對,在古代,黑、白都是入聲字,屬于仄聲,“黑”字后緊跟的“云”字和“翻”字都是平聲,整句詩還是符合格律要求的?!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也是對仗,而且對仗工整,只是這兩句對仗上平仄不對?!捌甙藗€”屬于平水韻中的三仄聲,“兩三點”是仄平仄,“七”和“三”對仗工整,“星天外”是平平仄,對“雨山前”,“雨山前”為仄平平。另外,“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也是非常典型的對偶手法。
5.互文手法?!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中的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是典型的互文手法。這種修辭手法教師在小學(xué)階段一般不會過于強調(diào),但是互文手法在古詩詞中運用非常普遍,一定要讓學(xué)生知道這種手法。
6.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描繪了一幅具有生活情趣的山林風(fēng)光,畫面清新優(yōu)美,自然的天籟之音繞梁三日而不絕。多角度寫景,使畫面變得光怪陸離,美感層出不窮。變換不同角度繪聲繪色地勾勒出農(nóng)村迷人、有趣的田園生活。
7.寫景的角度?!端藿ǖ陆芬曈X遠(yuǎn)近結(jié)合,“天低”為遠(yuǎn)景,“江清”為近景?!读露呷胀亲頃分小昂谠啤睘檫h(yuǎn)景,“白雨”為近景。
8.煉字效果?!端藿ǖ陆分小耙皶缣斓蜆洹敝械摹暗汀保蛔謧魃?,田野空曠,近處的高樹由于視角誤差而顯得低矮。而遠(yuǎn)處樹梢和迷茫的天空攪在一起,又似乎是天在作怪,欺壓野樹,野樹無奈之下委屈變矮,可謂天若有情天亦老,樹而無信不自立?!敖逶陆恕敝械摹敖?,“近”是親近,近得富含邏輯,近得有情有義,這個“近”溢出了人間百態(tài),就是偏有人玩月亮,月亮耐不住勾引也“半推半就”,它更是“近”的可愛?!读露呷胀亲頃贰昂谠品凑谏健敝械摹罢凇保怯幸獾卣趽趸蛘谧o,不是死板的擋住,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渲染?!罢凇钡纳厦媸呛谠品乃僚?,“遮”的下面是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些的淡定?!鞍子晏閬y入船”中的“亂”,可解釋為雜亂和慌亂,狂風(fēng)吹來的傾瀉雨水橫斜、雜亂、無序,躲避傾盆大雨,人們的腳步、神態(tài)是慌亂不堪的,二者相得益彰,這個“亂”用得恰到好處,“亂”得有理有據(jù),“亂”得情趣飽滿。“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中的“卷”,“卷”得有力度,“卷”出了風(fēng)之大、風(fēng)之猛、風(fēng)之狠,蘇軾是寫“卷”的高手,如“卷起千堆雪”,“卷”出了如畫江山社稷。蘇軾的“卷”和邊塞詩人岑參的“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的“卷”難分伯仲?!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中的“別”,是明月掠過樹梢,有點不近人情,明月有情戀戀不舍,像情人一樣告別曾經(jīng)短暫逗留過的棲息地,擬人化味道濃郁,“別”得甜蜜憂傷?!皠e”在詩詞中大有市場,深受詩詞作者的青睞,譬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別”字,辛詞隨后連用的“驚”字把詞的意境提升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個“驚”字把“別”擬人化的效果推向了高潮。兩個擬人互為照應(yīng),一靜一動的結(jié)合,錯落有致,含意典雅清麗又雅而不俗。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不可多得的五言絕句,是一篇仕途之路不得志后,漫游吳越之地抒寫他鄉(xiāng)之愁的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為一首七言絕句,屬于律詩范疇。蘇軾謫居杭州時正值壯年,屢遭仕途顛覆,客居杭州,雖有積極入世的理想,但書寫不得志顯得心胸狹隘,知識分子高尚的人格和使命迫使他豁達面對現(xiàn)實,寄情山水時,仕途坎坷而情懷不顯山露水,而理性地描述小小的意外,含蓄表現(xiàn)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淡定和處事而不驚的豁達。《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一首詞。南宋豪放詞人辛棄疾被貶官后賦閑于江西的一個小山村,此時詞人征戰(zhàn)沙場后,無奈地退居二線。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共寫了五首,都是絕句,課本中選錄了第一首。下面筆者以這首詩和其他四首詩中任何一首進行合并閱讀,目的是增加學(xué)生的閱讀量,提高學(xué)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其一”和“其二”為例。
“其一”中的“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運用了比喻手法,富有動態(tài)變化,形象生動?!八缣臁北扔骱涂鋸埡蠟橐惑w,極力寫出雨水之多、湖水之盛。“其二”中的“山俯仰”與“月裴回”連續(xù)運用擬人手法,分別寫出水波動蕩和船隨風(fēng)飄蕩的情境。
“其一”首句寫云,黑云是白雨來臨的征兆。“未遮山”寫出黑云的變化,“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氣勢暗含其中。第二句寫白雨,是黑云變化的結(jié)果,寫出山雨來臨時的急迫。一黑一白對比鮮明;一翻一跳,一遮一入,把云與雨的情趣刻畫得惟妙惟肖。特別是“水如天”的夸張式想象渲染了雨水之大,讓人拍案叫絕?!捌涠敝袑懭撕茸砹?,寫出了人物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首句寫作者坐在船上向湖中看去,醉眼看到魚、鱉,它們誤以為作者要投食,所以逐人,是動態(tài)的景物。第二句寫荷花,自由開放,是靜態(tài)的景物。第三句寫躺在小船上,小船隨著水波蕩漾,一起一伏,這個時候,蘇軾看到了山的神態(tài)變化,山本來是不動的,作者把船的俯仰說成是山的俯仰,好像山在給人點頭哈腰,非常富有情趣。最后一句寫西湖風(fēng)起,小船飄蕩,本身是尋常景,但作者卻賦予它以生命,船和月共徘徊,不知是因為船在徘徊,月才徘徊,還是月因船徘徊才徘徊。這種構(gòu)思,非常人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