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永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甚至覺得它還不足以概括我對寫作重要性的表達,因為的的確確是研究與寫作改變了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是人生軌跡。如果要用幾個關鍵詞表達自己對于研究與寫作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似乎“我需要”“我必須”“我喜歡”“我可以”“我愿意”等都不可或缺。
1997年,我是揣著一摞自己在南通師范畢業(yè)展上展出的文章走進通州市金沙小學的。在隨后那個無比“雜糅”的寫作期,我寫過語文年會、班集體建設、少先隊體驗教育、電教、德育、師德等各種征文。領導們也都有一個印象,就是曹海永能寫文章,經(jīng)常指定我寫各種征文和總結。
寫得多,獲獎自然也就多了。1999年,我在全國“語文報杯”征文比賽中斬獲一等獎,收到了報社寄來的一塊手表,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現(xiàn)在想來仍然記憶猶新。更讓我激動和意外的是,第二年,《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也就是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創(chuàng)刊,雜志社給我寄來了樣刊,我的文章赫然在列,關鍵是緊隨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先生之后。我是個低調的人,可是我多么希望和別人分享這份喜悅啊!但是我也不能拿著雜志到處說啊,怎么辦呢?機會來了,大概一個星期之后,我在傳達室發(fā)現(xiàn)了來自《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的稿費單。我頓時有了主意,讓稿費單在傳達室靜靜地多躺會兒吧!果然,有不少老師告訴我好消息,我故作鎮(zhèn)靜和沉穩(wěn)地表示感謝,卻沒有第一時間拿走稿費單。終于,負責發(fā)放報刊的圖書室老師走進了我們年級組辦公室,說:“小曹發(fā)表文章了?!甭曇糨p輕柔柔的,可是大家都聽得很真切。不多一會兒,同事們各種祝賀溢滿了房間。也就是從這篇《作文教學中評估手段的優(yōu)化策略》的發(fā)表開始,我正式走上了一條語文教學研究與寫作之路,發(fā)表了一系列與“優(yōu)化策略”有關的論文,比如《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的優(yōu)化策略》《作文教學中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優(yōu)化策略》等,自然也就告別了論文寫作的“雜糅期”。
回顧工作前幾年的寫作“雜糅期”,基本上是要我寫什么,我就寫什么,這既實實在在地鍛煉了我,也讓我在各種嘗試、碰撞中漸漸明晰了自己的方向,回想起來始終覺得彌足珍貴、受益匪淺。我不禁想起了時任通州市教研室主任陳有明先生的一句話:寫文章就像參加郵政有獎儲蓄,你要想中獎,你就得先儲蓄、多儲蓄。同樣的道理,教師要想專業(yè)成長,也得去“儲蓄”啊!寫作就是在為自己的發(fā)展“儲蓄”,儲備研究,蓄勢待發(fā),夯實和墊高專業(yè)成長的起點。
2003年,我開始擔任學校教科室副主任,分管課題研究;2004年,我又有幸加入通州市教育科研名師協(xié)會,踏上了成長的“快車道”。因為工作的需要,緣于培訓的機會,我開始大量閱讀和經(jīng)常研討,并成功申報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個性化研究”。于是,我開始謀劃一個“宏大”的寫作任務——在閱讀、實踐、調研、反思的基礎上,撰寫一篇關于“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現(xiàn)狀、問題與出路的論文。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參加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評選。
我閱讀了與文本解讀相關的著作,把閱覽室近三年的語文期刊翻了個遍,做了大量的閱讀摘抄,同時還溫習了聽課筆記。寫作期間,參考書籍和雜志從書房擺到客廳,引發(fā)了愛人的極度不滿。最終,題為《閱讀教學:我們失去了什么——“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的問題凝視、成因透視、出路審視》的兩萬多字長文順利出爐。正是這篇文章,讓我有幸站在了2005年“教海探航·夢蘭杯”征文頒獎大會領獎臺的第一排,至今我仍記得前面兩位是王九紅、張齊華。
兩萬多字的論文獲了一等獎,可是發(fā)表卻太難了,因為雜志版面有限。于是我把論文的四個部分改成四篇論文投了出去,很快在《語文教學通訊》《江蘇教育》《山東教育》等雜志上發(fā)表。最重要的是,2009年2月《課程·教材·教法》發(fā)表了其中的一篇,讓我獲得了到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面試的機會。于是,我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從南通走向了南京。這樣的經(jīng)歷,與我多年后讀到的詩人西川先生特別相似,他在接受《人民教育》訪談時談道:“改變未必是發(fā)生了死去活來的大事,也許就是一件小事,改變了你的人生和命運?!蔽蚁胝f,是的,就是這樣一篇文章的獲獎與發(fā)表,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始終非常感恩,當然也為自己當年的筆耕不輟而慶幸。
從南通調到南京至今,不覺已有13個年頭?;叵脒@些年教育研究與寫作的經(jīng)歷,我覺得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楊九俊先生在南師附小指導語文團隊時對我的“靈魂”叩問:“曹校長,你的代表性論文有哪幾篇?”楊院長的意思是說寫作不僅要有量的積累,更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在我還在為自己近200篇的發(fā)表量而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楊院長的叩問無異于“一語驚醒夢中人”!自此,我開始聚焦幾個主題,比如交往作文、愛的課堂、學程設計、教師發(fā)展,在寫作中提升教育研究的品質。
我研究交往作文的價值意蘊、內容開掘、模式建構以及機制保障,研究愛的課堂的基本特征和教學方式,相關成果在《上海教育科研》《江蘇教育研究》《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江蘇教育》等期刊發(fā)表,部分成果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18年調入鎖金新村第一小學任校長后,我?guī)ьI學校核心團隊研究“學程”設計,提出了學習的課程、學習的過程、關鍵的進程、重要的歷程、學習的程度這樣五個設計,研究團隊在《小學教學參考》《教育視界》《南京教育》等刊物刊發(fā)了數(shù)組文章。我在《人民教育》發(fā)表了研究成果《“學程”設計:離不開技術、動態(tài)和情意的觀照》,并以此為研究主題申報了江蘇省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擔任主持人。再后來,我到北京東路小學擔任黨總支書記,踐行“教師就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力求做教師發(fā)展的“重要他人”,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潛力,關注教師的校本研修、現(xiàn)場學習、課程研發(fā),探尋中年教師培訓的“另一種可能”,本人也被遴選為“蘇教名家”培養(yǎng)對象。
2022年暑期,根據(jù)組織安排,我受命到南京市長江路小學擔任校長。我深知,只有帶領全體教職工共同去完成一篇又一篇“品質至上,內涵發(fā)展”的代表之作,方能不負這個偉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