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田
(新疆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疆奎屯 8332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從九大方面闡述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內容及教學體系?!毒V要》指出,專業(yè)、基礎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各???、基礎課教師要深入梳理專業(yè)、基礎課教學內容,深挖專業(yè)、基礎課中的思政元素,加強專業(yè)、基礎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
探索高校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體育+思政”融為一體,形成體育教學課程思政,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是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中課程內涵發(fā)展要更深一些,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融合的新型課程群的新要求,對培養(yǎng)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經驗總結法進行研究。
高校體育課程涵蓋內容較為廣泛,包括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輪滑、毽球、網球、射擊、游泳等,因各高校自身因素開展體育課程內容不同,所以選取普遍性開展項目(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為研究對象,針對“三大球”、田徑與思政元素融合教學進行內容研究。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對抗、集體、健身增智、啟示教育性為一體的運動。在籃球教學及學生學習鍛煉過程中,不同的學習內容及鍛煉方式,對學生身心有著不同的影響,為最大限度地影響學生,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升,探索籃球與思政融合教學研究勢在必行。通過籃球比賽及個人技術錘煉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拼搏、進取精神;通過中國女籃頑強拼搏戰(zhàn)勝強大對手,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通過講解裁判相關規(guī)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以及公平公正的精神;通過籃球集體運動(籃球是5個人的游戲)、當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局勢(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與大局意識;通過籃球比賽,每名學生的技術、戰(zhàn)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解、包容、奮勇向上的精神[1];通過籃球教師自身思政、行為魅力,言傳身教,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籃球教師自身的表率作用;通過籃球課程教學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禮貌待人待物的優(yōu)良品質(如課前、課后學生與教師相互問候及道別;課堂教學中,學生彼此之間的鼓勵;體育器材領取,歸還的禮貌用語);在籃球實踐教學,講授和練習運球、傳球、投籃、移動時,學生會出現很多不適(運球、傳球、接球動作錯誤導致手指挫傷、投籃動作錯誤導致命中率低、移動步伐不正確導致防守不到位),通過多次練習及自我、外界鼓勵,達到自我理想狀態(tài),教育學生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的精神;講授和練習籃球戰(zhàn)術(傳切配合、突分配合、掩護配合、策應配合,長傳、短傳快攻,運球突破快攻,半場、全場人盯人)時,學生會出現技術難度過大或因身體協調完不成的情況,通過不同方式、內容的練習,加強學生各方面的適應性,達到學生自我理想狀態(tài),教育學生團結協作、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教師正面、側面引導,培養(yǎng)學生頑強意志、吃苦耐勞、集體主義、規(guī)矩意識、敬業(yè)精神、愛國主義和創(chuàng)新意識[2]。走出學校籃球課程重“體”輕“育”的誤區(qū),幫助高校學生在籃球學習和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身體素質、錘煉意志,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內涵,將新時代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適應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新要求[3]。
排球運動是一項集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技術動作為一體,來組織進攻和防守的隔網非對抗運動。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及臨場發(fā)揮。2019 年,中國女排在女排世錦賽中以十連勝的驕人戰(zhàn)績,勇奪世錦賽冠軍,完美闡釋了“女排精神”。因此,探索排球運動中的思政元素,對積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有著至關作用。高校排球教學主要體現在理論與實踐教學兩方面。在理論教學中,講授排球運動發(fā)展史時,可以穿插中國發(fā)展史講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講授排球競賽工作時,可以穿插團隊合作精神、科學創(chuàng)新及處理突發(fā)編排問題講解,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科學創(chuàng)新及臨場處理突發(fā)問題的能力;講授排球基本技術、戰(zhàn)術方面時,可以穿插不同人員身體素質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但通過后天的努力,可以達到自己技戰(zhàn)術的巔峰,教育學生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觀看女排2019年世錦賽比賽錄像,講解“女排精神”[4,5](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女排運動員,并高度贊揚女排在比賽中展現出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并號召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教育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之路上,努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克艱紓難,為實現新時代的中國夢添磚加瓦。在實踐教學中,講授和練習墊球、發(fā)球、傳球、扣球、攔網、移動時,學生會出現很多不適(如前臂墊球腫脹、手掌發(fā)球錯誤導致手指挫傷、雙手傳球或單手傳球導致長時間持球、攔網觸網、移動不及時導致受傷),通過多次練習及自我、外界鼓勵,達到自我理想狀態(tài),教育學生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的精神。講授和練習排球戰(zhàn)術(如四號位平拉開、前排快球掩護的后排進攻、加塞、梯次、前快、短平快、背快、背飛、前交叉、背交叉、雙背飛)時,學生會出現眩暈或因身體協調完不成的情況,通過不同方式、內容的練習,加強學生各方面的適應性,達到學生自我理想狀態(tài),教育學生團結協作、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6,7]。走出學校排球課程重“體”輕“育”的誤區(qū),幫助高校學生在排球學習和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身體素質、錘煉意志,將新時代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足球運動是一項5人制、11人制的對抗奔跑項目。取得足球比勝利的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無球技術、有球技術、戰(zhàn)術、心理抗壓能力及臨場發(fā)揮。無球技術包括起動、跑、急停、轉身、假動作等,有球技術包括踢球、停球、頂球、運球、搶截球、假動作、擲界外球等。經常參與足球運動及鍛煉的人員可以增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參與者的勇敢、頑強、團結合作的品質,還可以提高參與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足球課講授規(guī)則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遵守規(guī)則的社會意識。講授足球戰(zhàn)術配合和跑位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作戰(zhàn)、團結協作的精神。在足球比賽時,突發(fā)因素較多(如傷病、誤判、傳切失誤、單刀射門未進、球迷噓聲等),因此,在足球教學比賽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勇敢、堅決拼搏、積極思考和臨場應變的能力勢在必行[8-10]。走出學校足球課程重“體”輕“育”誤區(qū),幫助高校學生在足球學習和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身體素質、錘煉意志,將新時代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田徑運動是一項由走、跑、跳躍、投擲等運動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項目的總稱,是人類接觸最普遍、最廣泛的運動,因其所涉及的項目較多,故從兩方面進行說明(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教育部針對國家高、中、小學生身體狀況,下發(f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相關文件,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50m 跑、800m跑、1000m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測試內容涵蓋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協調及柔韌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講授田徑課和學生鍛煉時,既要重視技術的練習,又要鼓勵學生攻堅克難、挑戰(zhàn)自我、不怕挫折的勇氣。在講授有氧運動(如長跑、瑜伽)時,要求學生掌握技術的同時,也要克服自我遐想界限,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勇往向前的精神。在講授無氧運動(如短跑、投擲)時,要求學生有克服機體乳酸帶來的疼痛能力,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自我的精神[11,12]。走出學校田徑課程重“體”輕“育”誤區(qū),幫助高校學生在田徑課程學習和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身體素質、錘煉意志,將新時代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性教學,目前面臨一些窘境,歸結為以下影響因素: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同義轉換的誤區(qū);在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是思政元素簡單嵌入體育課程的誤區(qū);“課程思政”是對體育課程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兩大功能相互消解的誤區(qū);高校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體育課程思政融合性教學重視度不夠[13,14];高校體育教師自身思政文化素養(yǎng)較為欠缺,阻礙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與發(fā)展。
為更好地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教學,結合文獻研究及專家訪談,提出以下意見:提高高校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度,探索、研究并實施“體育+思政”融合性教學;加強高校體育教師德育、思政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言傳身教實施“體育+思政”融合教學[5];強化高校體育教師與思政教師的交流,使體育教師將思政元素內化于心,將高?!绑w育專業(yè)課程+思政”融合教學落到實處;有條不紊地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教學模式,并有序、合理安排體育與思政理論課內容,使學生通過體育專業(yè)知識強化自身思政教育[15-20];高校體育教師應多途徑、多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育與思政教育。
在新形勢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課程教學中,實現“運動技能+身體參與+思政教育”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是新時代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及管理部門應積極探索并實踐開展在高?!绑w育+思政”的融合與滲透,以新時代發(fā)展潮流和趨勢為方向,根據“立德樹人”的主要教育理念,不斷探索適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方法和手段,從而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協同效應。作為高校體育工作者,不僅要在學業(yè)、專業(yè)上進行授課,更應該擔任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形成的引路人,同時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德育、思政各要素融入教學全過程,真正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