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學(210039)陳菲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自主預習不夠重視,很少指導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導致學生在上課之前的準備較少,課堂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講解基礎的知識,這樣講解重點與難點知識的時間就變少了。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通過有效策略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入豐富的資源,包括實物資源、圖文與音視頻資源等。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重新整理與組合,制作成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預習課件與微視頻等,提前一天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預習,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打好基礎。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文,通過敘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夫藺相如和大將廉頗所經(jīng)歷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體現(xiàn)出廉頗知錯能改和以大局為重的高尚品格。在第一課時的課堂準備環(huán)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我引入豐富的連環(huán)畫、經(jīng)典故事文本、典型題目等資源,將它們進行整合,制作成預習學案、電子課件、微課視頻等。在預習學案中,我先利用PPT文稿展示古代典籍中的經(jīng)典故事,比如《西游記》中的“大鬧天宮”、《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鬧?!?、《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等,然后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國歷史典籍《史記》中有哪些經(jīng)典故事嗎?”在學生試著回答后,我再結合課題提問:“課題的‘將’和‘相’分別指的誰?這個題目是怎么來的呢?‘將相和’打一漢字是什么?”接著,我根據(jù)本課生字,出示組詞和組句練習,如“拒”可以組詞“拒絕”,組句子:“李好拒絕在合約書上簽字?!背鍪痉独?,讓學生運用其他生字完成組詞和組句練習。最后,我展示課文中三個故事的圖畫,要求學生寫出對應的成語,并簡述主要內容。同時,我提出問題:“課文每個部分講了什么?如何理解文中的‘理直氣壯’?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預習學案中設計以上類似內容,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探究的興趣,使學生從被動預習變?yōu)橹鲃宇A習,從而有效提高了他們自主預習的效率。教師還應在課堂上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并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自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時,除了為學生提供自主預習的資源,還應開展專題教學,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學生在掌握自主預習的方法之后,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自主搜集資料,尋找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進而提高課前預習的實效性。教師可從學會閱讀、學會查閱、學會動筆三大方面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自由組合、分配比例,甚至可以適當創(chuàng)新預習方法,從而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課文的預習,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我通常會指導學生反復多次閱讀。第一遍快速閱讀,找出其中的生字詞,了解文本的大概內容。比如,找出“籮、杭州”等生字詞,并根據(jù)課文識記后面的“婆、糕、餅”等漢字,了解本文主要寫作者童年時在故鄉(xiāng)搖桂花、賞桂花的情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大都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第二遍仔細閱讀,畫出文中不懂的句子和段落,了解文本的相關細節(jié)。比如,畫出“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等句子,并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學生畫出的句子不少,但是大部分學生無法自主分析這些句子。第三遍閱讀主要是感悟文本情感,結合上下文和課后內容,從課文所描述的美好回憶中、母親的話語中、閱讀鏈接中體會文章滲透著懷念童年、思念故鄉(xiāng)等情感。其次,讓學生學會查閱,通過查閱工具書、互聯(lián)網(wǎng)等,理解字、詞、句的含義,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資料等。比如,我這樣指導學生:“本文的作者是綺君,她的故鄉(xiāng)是浙江永嘉,中學時搬家到杭州,1949年赴臺。故鄉(xiāng)的景物和人物常常激起她的思鄉(xiāng)情愁,特別是中秋時節(jié)桂花盛開之時,她常會想起童年時搖桂花的樂趣,勾起淡淡的鄉(xiāng)愁?!标P于學會動筆,我指導學生邊讀邊記,畫出不懂的字詞和語句,隨時記錄下閱讀感悟,并補充上查閱的資料,這樣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閱讀課文。
不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前預習,都應該重視方式方法。小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不足,自主學習能力有限,需要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教師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效率,使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從而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還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通過質疑深入探析文本內容,感悟文本內涵,進而提高自主預習的實效。引導學生質疑,需要廣泛的閱讀做基礎。因為,隨著閱讀數(shù)量、閱讀范圍的增加,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進而解決與文本主題、內容相關的問題,提高閱讀審美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課內外文本,引導學生從文本體裁、語言特點、主要內容、情感內涵等方面展開質疑。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我通常會根據(jù)本文的背景資料、主題內容、文本情節(jié)、情感表達等,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疑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結合課內文本引導質疑之后,我會引出相關的課外文本,讓學生運用類似的方法進行自主預習。比如,課文剛開始時周瑜對諸葛亮說造箭是公事。對此,我問學生:“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很多學生說:“周瑜為什么首先提出造箭是公事?”我引導學生思考:“這體現(xiàn)了周瑜怎樣的心理?諸葛亮只問魯肅要材料,而不說具體的用處,這體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心理?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怎樣的?描寫周瑜、諸葛亮、魯肅言行舉止的句子,分別體現(xiàn)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在提出這些疑問之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思考,并在學生思考過程中進行點撥。比如,對諸葛亮為何不提前說明索要材料的用處,我這樣引導學生理解:“由于魯肅和周瑜同是吳國的大臣,兩人私交甚好,一旦跟魯肅說明緣由,恐怕會走漏風聲。”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后,我引入《三國演義》中的經(jīng)典故事,如“官渡之戰(zhàn)”“赤壁大戰(zhàn)”“空城計”等,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
質疑能力其實屬于一種綜合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師可以從小處著手,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預習時能夠自行提出問題。
在學生完成自主預習后,教師要仔細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不太重視對學生預習成果的檢查,或者檢查得不夠認真,在評價方式上也不夠科學,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學生的角度看,對預習成果進行檢查的過程,可以幫助他們克服惰性和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使他們能夠堅持完成預習。當然,檢查只是一種輔助方法,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切忌操之過急或一味強壓,以防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為此,教師檢查預習成果時需要摸準學生的心理,進行科學評價。一般來說,評價應遵循正面激勵原則,即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等級劃分而非具體打分,以正面評價為主,謹慎使用負面評價。
例如,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一文的預習檢查,我先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看是否填補了空白、回答了相關問題。在課前5~10分鐘的時間里,我針對本文的字詞、語句等設置一些問題,如默寫生字詞、利用詞語造句、說說一些句子的讀法等,以此檢查學生字詞預習的效果。之后,我讓若干名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容,并試著分角色朗讀,分別代表田忌、齊王、孫臏、旁白等,以此檢查學生預習的整體情況。檢查的指標為:是否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是否能夠通過閱讀將田忌、齊王、孫臏等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是否能夠讀出田忌前后情感的變化等。最后,根據(jù)文本內容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孫臏是一個怎樣的人?”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說出他是一個足智多謀、樂于助人的人。只要說出這一點,我就會給予學生良好以上的評價。如果其中某些學生能夠提出獨特的創(chuàng)新性解答,則給予其優(yōu)秀的評價。曾經(jīng)有一名學生是這么回答的:“孫臏是一個聰明但不遵守規(guī)則的人,他雖然幫助朋友贏得了比賽,但是違反了賽馬規(guī)則?!边@個回答雖然與標準答案不符,格外與眾不同,但不得不承認也是有道理的。這名學生能夠在預習中進行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必須給予最高評價。
上述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預習情況。在檢查過后,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和課堂回答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盡量使用正面評價,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自信心。
以上四種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預習習慣,但是這種習慣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形成的,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缺乏主動性。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相應的獎勵辦法——在學生預習效果明顯好轉后,給予表揚、加分等獎勵。小學生具有典型的兒童心理特征,對于正面激勵會表現(xiàn)出更強的行動意愿。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以獎勵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以顯著的預習效果讓學生從心底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如此,即使以后教師對預習不再做硬性要求,學生也能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預習習慣。
例如,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一課的預習檢查,我對學生的預習完成情況進行評估,評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其中,對表現(xiàn)特別好的學生進行點名表揚,并指出他們哪一部分做得特別好。同時,邀請這些學生簡單分享一下他們的預習經(jīng)驗。比如,除了理解古詩文大意、熟練朗誦全詩,有的學生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句內容。我就請他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樣查閱生字、多音字的意思,怎樣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和觀看相關課程資源的。這樣的分享活動,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優(yōu)秀的預習范例,又增強了分享者的榮譽感,能夠激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比賽,從而實現(xiàn)全班學生預習能力的共同進步與整體提高。之后,我出示全班學生本學期第一單元《古詩三首》的預習情況,并與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對比,對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獎勵,或是口頭表揚,或是評估加分,或是獎勵一張小獎狀。這些獎勵雖小,但卻是對學生的肯定,使學生今后更愿意在預習上下功夫,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預習意愿至關重要。
最初,學生也許只是為了獲得獎勵,預習并非純粹出于自愿。但是在時間的積累下,每一次預習他們都會努力做得更好,這樣就會形成一條完美的預習效果的上升曲線。在直觀預習效果的加持下,學生的預習行為會更加自覺,最終脫離他人要求,形成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入豐富資源、開設專題教學、引導學生質疑等,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預習方法;而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查,并設置適當?shù)莫剟顧C制,也是為了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的自主預習意愿。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預習方法,并產生自主意愿,自主預習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占據(jù)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