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盛碩,張遠蘭,孔維信
(1.宣威市植保植檢站,云南 曲靖 655400;2.宣威市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云南 曲靖 655400)
對于馬鈴薯種植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病蟲害都應當先考慮預防,再結合多種手段綜合防治,種植戶也要多學習植保技術,降低減產危害。根據(jù)病蟲害的類型,馬鈴薯的植保技術可以選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藥物防治等措施,選擇合理的植保手段能夠降低馬鈴薯病害無限制擴大傳播的風險,從而能夠保證馬鈴薯的產量,保證馬鈴薯種植戶的利益不受損害。
馬鈴薯感染的病毒病中最常見的有卷葉病和花葉病,除此之外還有豎頂型和壞死型的病癥表現(xiàn),這些都是由真菌感染導致的病害。一般來講,發(fā)病時能夠肉眼觀察到的馬鈴薯植株比其他植株發(fā)育情況差,如植株短、葉片小等,葉片上還會出現(xiàn)感染的斑點,部分病害嚴重的植株葉脈與葉莖失去輸送養(yǎng)分的功能,呈現(xiàn)壞死狀態(tài)。
對病毒病的預防首先是要在選種時就采用經(jīng)過檢疫的健康馬鈴薯,確保種薯自身是不攜帶病毒的。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有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癥狀的植株可以用藥物噴灑治療,2%濃度的植病靈乳劑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藥劑,可將其稀釋到1000倍液對馬鈴薯進行治療。對于已經(jīng)感染非常嚴重的植株則要將其連根拔除并盡可能清理殘根,對拔除后的土壤適當清理,將染病嚴重的植株帶離馬鈴薯田再進行無害處理。
早疫病的成因同樣是真菌感染,但早疫病的癥狀更加明顯、嚴重。發(fā)病初期,病毒侵襲馬鈴薯葉片導致黑褐色斑點的出現(xiàn),偶見黑色霉斑,若未能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則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與霉斑的面積將會越來越大,整株馬鈴薯的葉片都將變黃,病毒會不斷侵蝕主干,最終導致馬鈴薯植株難以吸收水分與營養(yǎng),最終徹底枯死[1]。
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在育苗期就可以開始了,調制適量的奧力克-霜倍爾的500倍液對馬鈴薯幼苗噴灑即可。種植后則要追肥,增加肥料中有機肥的比例,通過增加營養(yǎng)來使馬鈴薯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自愈力全面提升,防治馬鈴薯發(fā)生早疫病。若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染病植株則要加大田間管理的力度,增強人力巡邏,及時將染病植株進行隔離,防止早疫病傳染健康植株,通常需要將染病嚴重的植株連根拔除并做無害處理。
晚疫病比早疫病有著更強的傳染力,且晚疫病的病菌通過空氣就能傳播,加之這種病害多發(fā)生于馬鈴薯的開花期,極易造成大范圍傳染,大大降低馬鈴薯田的產量。晚疫病的早期表現(xiàn)是馬鈴薯葉片上出現(xiàn)白色斑點,在病害感染過程中將會受環(huán)境濕度與溫度的影響而加重病情,具體表現(xiàn)為馬鈴薯葉片上會出現(xiàn)白色霉斑,同時出現(xiàn)大塊的褐色病斑,部分感染較為嚴重的植株會直接從底部與根部開始腐爛。
在晚疫病的防治中,由于其具有強傳染性,田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早疫病相同,需要追加有機肥,使植株對病菌傳染的抵抗力得到加強,從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傳染的面積進行控制。除草工作也要加大頻率,防止雜草爭奪營養(yǎng),也防止雜草成為真菌傳播的媒介。發(fā)現(xiàn)有植株感染后可用甲霜銅進行治療,選擇50%濃度的700~800倍液進行噴灑治療,注意要盡可能使藥劑均勻覆蓋葉片。
土壤中的濕度過高是導致馬鈴薯出現(xiàn)黑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多的水分加上環(huán)境溫度高就容易誘發(fā)黑脛病。一般來講在低洼地、或是降水量較高的地區(qū)更容易受黑脛病的困擾。黑脛病在馬鈴薯的不同生長期有不同的癥狀表現(xiàn)。當黑脛病發(fā)生于馬鈴薯育苗期時,種薯先是局部腐爛,難以發(fā)芽,或是整塊種薯徹底爛死在育苗土中。當黑脛病發(fā)生于馬鈴薯生長期時,已經(jīng)染病的植株會比其他植株更加矮小,葉片更小且發(fā)黃,葉片尖部上卷,嚴重者枯萎并伴有異味,整個莖部發(fā)黑。
黑脛病貫穿馬鈴薯生長的各個階段,又受種植地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選種時就要加強檢疫,選擇抗病性更強、對環(huán)境適應性更強的馬鈴薯品種。播種時要將適量的草木灰與土壤充分混合再將種薯種入土壤之中。黑脛病也有一定的傳染性,且難以治療,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就應立刻拔除,以防止附近的健康植株受到影響。
該病的表現(xiàn)與其他病害略有不同,剛剛感染時葉片呈不正常的蒼綠色,葉脈則呈現(xiàn)褐色,這使得染病植株有些不易被發(fā)現(xiàn),到了病情嚴重的后期,植株的莖部會出現(xiàn)褐色條紋,地下的薯塊也會發(fā)生腐爛。
對于青枯病的防治首先是選擇能抗病的品種,其次在發(fā)病初期可以選擇絡氨銅水劑進行噴灑治療,也可選擇52%的百菌通進行防治。染病嚴重的植株處理也同樣是直接將其拔除,帶離馬鈴薯田進行無害處理[2]。
馬鈴薯甲蟲對馬鈴薯植株危害很大,長久以來使馬鈴薯種植戶深受其困擾,這也是馬鈴薯種植中一種臭名昭著的害蟲。馬鈴薯甲蟲會不停低啃食馬鈴薯葉片,尤其是在馬鈴薯的生長后期到成熟期這一重要階段,若是防治措施不及時或不見效,馬鈴薯甲蟲將會快速繁殖并在馬鈴薯田中泛濫,整片馬鈴薯田將會絕收,造成巨大損失。
防治馬鈴薯甲蟲是馬鈴薯植保技術中的一大重點,發(fā)現(xiàn)有馬鈴薯甲蟲在田間出沒時就要提高警惕,人工捉殺一些甲蟲,破壞卵塊,同時采用蘇云金菌制劑,根據(jù)馬鈴薯田的大小及發(fā)現(xiàn)蟲害的規(guī)模,采用600倍液噴灑殺蟲。馬鈴薯甲蟲容易產生抗藥性,要及時更換新殺蟲劑,如磷銨、愛美樂,不同殺蟲劑交替使用能夠更有效地殺蟲。對健康植株也可以適當采用丙烷火焰氣來驅蟲,預防蟲害,降低馬鈴薯田被蟲害破壞造成的損失。
蚜蟲與甲蟲一樣,在馬鈴薯種植中十分常見且危害極大,二者皆以馬鈴薯葉片為食,使馬鈴薯難以進行光合作用轉化養(yǎng)分,最終導致馬鈴薯植株枯死。蚜蟲的危害還在于他們自身可以攜帶病毒,啃食葉片的同時常常使馬鈴薯感染其他病害,并傳播病毒,使健康植株感染病害,最終導致馬鈴薯田減產。且由于蚜蟲啃咬前期植株外形表現(xiàn)不明顯,種植戶往往不能及時觀測到,時間一長馬鈴薯葉片才表現(xiàn)出葉片與植株的莖發(fā)黃,而這時往往難以治愈了。
蚜蟲體型小難以發(fā)現(xiàn),常常潛伏起來,這就需要種植戶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使蚜蟲無處躲藏。發(fā)現(xiàn)蚜蟲后可以用藥劑治療,對于受害尚輕的植株可以選用氯氰菊酯乳油,以2%、3000倍液的比例噴灑植株進行治療。部分有條件的種植地也可以利用蚜蟲越冬的天性,避開蚜蟲活躍的五六月份,種植春薯與秋薯。
馬鈴薯塊莖蛾對馬鈴薯的破壞非常嚴重,其幼蟲能夠進入馬鈴薯的莖葉中直接吸食馬鈴薯植株的養(yǎng)分和葉肉,人肉眼難以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塊莖蛾幼蟲通過這種“茹毛飲血”的方式生存在馬鈴薯植株內部,能夠直接導致植株干枯死亡。當馬鈴薯種薯在地下靜靜發(fā)芽時,塊莖蛾幼蟲就會潛入地下,進入種薯內部,將其整個吃空使薯塊斷絕發(fā)芽的可能,直接爛死在地下[3]。
對塊莖蛾的防治首先要從耕種開始,避開炎熱干旱的季節(jié),或是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加強灌溉,幫助土壤保水,輕培土以覆蓋略顯干旱的地表,防止土壤失水導致塊莖蛾泛濫。田間管理中也要重視誘殺塊莖蛾幼蟲,采用一些激素藥物等將其捕殺。在薯塊存儲時也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劑如蘇云金芽孢桿菌等,達到保護薯塊不受害蟲啃食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種植一些馬纓丹這樣的驅蟲植物,防止塊莖蛾靠近。在馬鈴薯進入地窖前也要對薯窖進行較為徹底的消毒,使可能存在的蟲卵、病菌等不能破壞馬鈴薯種塊。例如將紗布浸泡敵敵畏在地窖中懸掛熏蒸、封閉地窖藥物、消毒等都可以有效減輕馬鈴薯窖中發(fā)生的病蟲害。
潛葉蠅的幼蟲與成蟲都會對馬鈴薯植株造成破壞,但成蟲的危害小于幼蟲,這是由于潛葉蠅的幼蟲與塊莖蛾幼蟲破壞馬鈴薯植株的方式較為相近,都是通過進入馬鈴薯莖葉中直接吸收糖分、水分、營養(yǎng)葉肉的方式破壞植株。受此蟲害的馬鈴薯植株會顯現(xiàn)出被啃食后的白色長條狀病斑,隨著害蟲啃食的部分越來越多,植株自身的治愈速度也將會趕不上受破壞的速度,此時葉片由于糖分流失逐漸枯黃,最終整個植株枯死。
潛葉蠅危害大,但防治手段相對而言比較簡單,潛葉蠅的天敵很多,可以適當保護天敵,如寄生蜂等,這樣就能夠對潛葉蠅的繁殖規(guī)模進行控制。這種害蟲有越冬越夏的習性,種植戶可以抓住害蟲休眠的機會對其進行藥殺,以此降低蟲口基數(shù)。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紗網(wǎng)防蟲、黃板誘蟲捕殺等方式消滅害蟲。當潛葉蠅的危害規(guī)模擴大時則要選擇藥物進行輔助治療,目前市面上對于潛葉蠅治療效果很好的藥劑是“斑潛凈”,也可以選擇其他有殺滅潛葉蠅效果的藥劑進行治療。種植戶要根據(jù)實際的害蟲規(guī)模選擇藥劑配用的量,嚴格遵照說明書噴灑藥劑,一般選擇早晚進行藥殺,不在日照強烈的中午進行。一般每5~7天噴灑1次,3~5次后潛葉蠅就可消滅干凈。
馬鈴薯在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容易受到不同的病蟲害侵蝕,尤其是蚜蟲、甲蟲這樣非常普遍且容易造成大量減產的蟲害。對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首先是防,然后才是治,種植戶要提高警惕,加強田間管理,在灌溉、除草等工作上加大重視,對于染病植株也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拔除處理,防止造成大面積感染的現(xiàn)象,同時也要不斷學習植保技術,掌握更多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