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娟
合浦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 北海 536000
新生兒撫觸是指經科學指導,對新生兒進行有序的、有技巧地按摩,溫和刺激皮膚感受器,并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生理效應。撫觸是通過撫觸者雙手對新生兒皮膚進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它不但增強智育能力,增進消化和吸收,而且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睡眠質量,使嬰兒增強安全感?,F綜述新生兒撫觸護理應用進展。
撫觸最早起源于1881年,1995年引入中國,并于2001年得到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圍產醫(yī)學會分會及中華護理學會的認可和推薦。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撫觸技術的成熟,撫觸的優(yōu)勢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該項技術已經成為對新生兒健康最自然且最方便操作的醫(yī)療技術,新生兒撫觸現在已經引起全國兒科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及社會和家庭的關注,正在推廣普及和快速發(fā)展中。
2.1 國際標準法。讓新生兒全身裸露,操作順序從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撫觸,力量由輕到重,接觸肌膚的同時進行揉搓[1]。步驟:①頭部:用兩手拇指從前額中央向兩側滑動,用兩手拇指從下頜中央向外側、向上滑動,兩手掌面從前額發(fā)際向上、向后滑動,至后下發(fā)際,并停止于兩耳后乳突處,輕輕按壓;②胸部: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側向對側的外上側滑動。腹部:兩手交替從下腹開始沿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方向作順時針滑行。使被撫觸部位呈開口向下的圓形;③四肢:雙手抓住一側上肢近端,邊擠、邊滑向遠端,并揉搓大肌肉群及關節(jié);下肢與上肢相同;④手足:兩手拇指指腹從手掌面根側依次推向指側,并提捏各手指關節(jié)。足與手相同:⑤背部:呈俯臥位,兩手掌分別與脊柱兩側由中央向兩側滑動。
2.2 游泳與改良式撫觸法。新生兒出生后24h開始,吃奶后1h進行,1次/d,第1次時間稍短,8min左右,以后每天1次,10-15min/次,室溫控制在28-30°C,水溫38-40°C,水深60cm,確保一人一池一水,泳圈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泳前用防水臍貼保護臍部,將雙保險游泳圈套入嬰兒頸部,下水前護士用左手臂扶著頭頸和背部,右手從嬰兒兩腿之間扶著臀部,保持身體直立先將雙下肢及臀部放入水中擺動片刻,嬰兒適應后將其放入水中,使其頭部保持在水面上,在水中按摩四肢的主要關節(jié),肩、肘、膝、踝關節(jié),做節(jié)律性被動放松運動,伸屈四肢,轉體及劃水運動5min,自由活動5-10min。
3.1 撫觸時機。可選擇在新生兒沐浴游泳后、午睡及晚上入睡前、兩次進食中間,新生兒不疲憊、不饑餓、不哭鬧、清醒時進行為宜。目前國內學者[2]最新研究表明,游泳前撫觸可有效減少新生兒游泳和撫觸時的啼哭,避免強烈的應激反應,提高新生兒游泳撫觸質量,且游泳結束后因大量能量消耗,喝水或吃奶為新生兒第一生理需求,因此,產婦更樂意新生兒先撫觸,后游泳。
3.2 環(huán)境與用物準備。
3.2.1 環(huán)境 撫觸應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進行,通常使用加濕器、空調或暖氣將室溫控制在26-28°C,濕度50%-60%。韓清波[3]等研究顯示,在撫觸臺兩端加設取暖設備使其局部溫度升至32~34°C時,能明顯縮短新生兒哭鬧時間。
3.2.2 音樂 播放歡快、優(yōu)美、輕松的音樂,音量控制在50-60dB,同時盡量控制周圍環(huán)境的噪音[4],可減少身體無意義的活動,使機體能量消耗減少,使垂體各種促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生長激素,更有利于生長發(fā)育。
有學者[5]研究表明,新生兒在醒的時候聽輕松歡快的音樂如鳥鳴、溪流、小提琴協奏曲等,新生兒表現為表情安靜、快樂、吮奶時出現滿足感、吮奶好、消化功能好;睡眠時聽舒緩的音樂,新生兒表現睡眠安穩(wěn)、會出現微笑面容。可見新生兒在輕快和舒緩的音樂中,對情緒、睡眠,吮奶消化功能均有幫助[6]。同時,還有研究發(fā)現,音樂可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提高腦的興奮性和腦活動,使得腦血流和腦氧合隨神經元興奮而變化,從而促進神經系統發(fā)育[7]。
3.2.3 按摩油 目前國內撫觸普遍使用的是嬰兒潤膚油。但丘秋香[8]等研究顯示,應用高壓消毒滅菌后的茶籽油進行撫觸,可以杜絕新生兒皮膚出現潮紅、皮疹等癥狀,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提高母親接受度。
3.3 體位。撫觸是以先仰臥、后俯臥的體位進行,有研究表明,當進行先仰臥體位撫觸時,新生兒面部、軀體和四肢無著落,有抓空感,新生兒感覺不安全就表現為哭鬧,而采用先俯臥體位時,新生兒胸部和四肢甚至臉頰緊貼在床上,好似待在子宮內,很安全、舒適,較易接受這種體位[9]。
3.4 注意事項。
3.4.1 撫觸時注意力度與技巧。操作人員撫觸時手掌不要離開嬰兒的皮膚,開始時動作輕柔,逐漸增加壓力。手法的力度要根據新生兒的感受度進行調整,通常的標準是:做完之后皮膚發(fā)紅,則表示力度好;皮膚不變色,則力度小。
3.4.2 撫觸過程中密切觀察新生兒反應。撫觸應以新生兒不哭不鬧為宜。如出現哭鬧超過1min,肌張力提高,膚色青紫、發(fā)生寒戰(zhàn)時,應立即停止撫觸。
3.4.3 撫觸者應取下戒指、手鐲等飾物;剪短指甲;保持心情舒暢,充滿愛意,用安慰性的語言和親切的目光與新生兒進行交流,使其處于安靜、愉快的狀態(tài)。
4.1 對足月兒的作用
4.1.1 促進體格及生長發(fā)育。林建榮[10]等研究表明,撫觸能促進足月兒的生長發(fā)育,利于母乳喂養(yǎng),提高母乳喂養(yǎng)質量。許多研究證明撫觸結合早期水中有氧運動更能促進消化、加快胎便排出,同時增加奶量的攝入,促進新生兒智能和體格的發(fā)育。
4.1.2 提高免疫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研究表明,水療撫觸能減緩免疫物質的下降趨勢,增強自身體液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此外還有研究顯示,早期撫觸干預可使嬰兒生物節(jié)律性及活動水平增高、對環(huán)境適應性及應變能力增強,促進嬰兒的生理和情感發(fā)育,提高機體的免疫力[11]。
4.2 對早產兒的作用
早產兒指28周<胎齡<37周的新生兒,其各器官系統發(fā)育不成熟,生存能力差,患病率高。撫觸增高早產兒的吃奶量和睡眠時間,有助于增加體質量,促進頭圍與身高的增長,并能促進嬰兒識別能力,運動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增強機體免疫力[12-13],患病率低,有助于早日恢復至同齡新生兒水平。有研究表明,撫觸聯合耳穴按壓對早產兒生長發(fā)育程度較單純撫觸有更好的促進作用[14]。
4.3 對患病新生兒的作用 。撫觸聯合經絡穴位按摩減輕黃疸癥狀,在光療箱內撫觸比在撫觸臺上撫觸后再放入光療箱,更能發(fā)揮其安撫作用。而將水療聯合撫觸能更有效地促進胎糞排出,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濃度,減輕黃疸[15-17]。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新生兒早期撫觸能改善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縮短新生兒硬腫消退時間及減輕新生兒黃疸癥狀等效果[18]。
4.4 緩解焦慮抑郁癥狀,促進產婦產后的恢復。 在“坐月子”期間,產婦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有研究表明,通過撫觸這一非語言性的交流增進親子感情,能夠達到交流與傳遞愛的作用,有效減少產婦的悲觀及無助感,引導產婦平穩(wěn)地度過心理調適階段,利于更快適應母親角色,從而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癥狀[19]。國內報道,產婦進行新生兒撫觸后,經過撫觸可增強產婦的幸福感、責任感,同時撫觸還能夠增強母親的良性反饋,增加泌乳量、促進睡眠、縮短惡露時間,使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促進產婦產后的恢復[20]。
新生兒撫觸已成為一種促進新生兒健康發(fā)育的科學手段,是針對新生兒生理及心理特點而總結出來的全新的、早期的保健服務活動,是一種對新生兒健康十分有益的自然的醫(yī)療技術。無論是對家庭、醫(yī)院、社會,還是對新生兒而言,新生兒撫觸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醫(yī)護人員,需進一步探索多途徑的撫觸護理方案,并指導家長掌握護理方法,護士與家長協同促進新生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