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是一種與人為善的行為。
一個人遇到想不通的事,或某一件事做得不妥時,被人勸導過,想不通的事想通了,心情變得愉快起來,對做得不妥的事,也認識到自己的不是,肯認錯了,這都是聽人勸的結果。生活實踐中,那些愿意聽人勸的人,容易獲得過來人的經驗與教導,因此人生會少走些彎路,少掉些坑。
勸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算你出于善意,說的也在理,也要講些方法。有的人勸人,缺了平等待人的姿態(tài),好憑借動聽的語言,或說些不切實際的“雞湯”,結果事倍功半。所以,勸人除了要以善良的心待人外,時機與話語都是要講究的。
先弄清什么時間、場合適宜勸人,弄清被勸人會想些什么,多從被勸人的角度考慮。勸人時態(tài)度要真誠、溫和,切不可高高在上,話語要發(fā)自內心,要實在,不唱高調,不說套話,擺事實,講道理,讓被勸人聽了能心悅誠服,愿意接納。
我曾勸過人,也被人勸過。我的體會是,勸人的話語應如良藥,讓人受益,又不會太苦,別人才能咽得下去。
(摘自《廣州日報》 秦連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