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麗
(天津市職業(yè)病防治院體檢科,天津 300011)
應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是機體在應激源作用下出現(xiàn)的暫時性血糖升高現(xiàn)象,若血糖過高可引起炎性反應、水電解質紊亂及內皮損傷等情況,對腦組織及心肌功能均具有較大的危害[1]。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SHG 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存在密切關聯(lián)。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2],在AMI 急性期,SHG的發(fā)生率可高達25%~50%。對此,有學者認為應激性高血糖是AMI 患者病情嚴重的附帶表現(xiàn),AMI 發(fā)病后SHG 的出現(xiàn)可增加其住院及死亡風險,對其近、遠期預后均具有重要影響[3,4]。Roberts GW 等[5]也得出相似結論,表示SHG 是AMI 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在非糖尿病患者中更為顯著。因此,探究SHG 在AMI 患者中的發(fā)生及損傷機制,強調AMI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與控制,是改善AMI 患者預后質量的重要方向?;诖?,本文對SHG 與AMI 的相關研究作一綜述,旨在為該病臨床結局的改善提供相關參考。
應激性高血糖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AMI 患者SHG 的產(chǎn)生機制尚不明確。傳統(tǒng)血糖理論認為,高血糖的產(chǎn)生通常是由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β 細胞分泌缺陷共同作用的結果[6]。但不同于糖尿病機制,AMI 患者SHG 的發(fā)生可能與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炎癥反應及胰島素抵抗等有關。
1.1 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 AMI 引起的應激反應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or HTPA axis)與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locuscoeruleus-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system,LC-NE),當其受到刺激而強烈興奮,可引起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細胞因子等反調節(jié)激素(countertrgulatory hormones)分泌的增加,在其共同作用下,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趨于失衡[7,8]。同時,以上激素與細胞因子之間存在復雜的前反饋及后反饋機制,其失衡紊亂狀態(tài)最終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及肝臟葡萄糖的過度產(chǎn)生,引發(fā)SHG[9,10]。李欣等[11]在大鼠實驗模型中發(fā)現(xiàn),AMI 大鼠的血糖水平存在升高現(xiàn)象,隨著缺血時間的延長,其血糖升高越為明顯,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生長激素等水平也隨之升高。據(jù)此推測,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被激活,由此引發(fā)機體代謝調節(jié)紊亂,導致胰島素抵抗,最終引起血糖升高。除此之外,應激狀態(tài)下,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GCS)的分泌功能可較平常增強10 倍以上,大大提升了蛋白質分解及脂肪動員等作用,在促進糖原分解的同時,可降低人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使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引起血糖升高[12]。可見AMI 應激反應引起的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是引起SHG 的重要原因。
1.2 炎癥反應 炎癥反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AMI 血栓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AMI 壞死心肌可作為一種強烈致炎物質,進一步加重局部及全身的炎性反應[13]。在此基礎上,AMI 應激狀態(tài)下,機體免疫細胞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瘦素(leptin)等細胞因子可引起SHG[14]。以上細胞因子可刺激機體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促使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大量分泌,同時干擾胰島素信號的傳導,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升高,引發(fā)SHG[15,16]。據(jù)駱曉蓉等[17]研究顯示,SHG 患者的TNF-α、IL-6 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且血糖與TNFα、IL-6 水平呈正相關。分析認為TNF-α、IL-6 可與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表面受體相結合,抑制胰島素受體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酪氨酸磷酸化,刺激IRS 絲氨酸磷酸化途徑,阻斷胰島素信號通路,抑制脂肪細胞葡萄糖轉運體4(glucose trans porter 4,GLUT4),減少葡萄糖的轉運與利用,促使血糖升高。此外,TNF-α、IL-6 還可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促使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升糖激素的增加,最終引發(fā)SHG。AMI 炎癥反應機制是引起SHG 的重要因素[18]。
1.3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促進脂肪分解代謝,引起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堆積,導致靶器官胰島素信號轉導系統(tǒng)受損,促使血糖上升。在細胞因子及應激反應的作用下,胰島素抵抗還可引起內皮細胞功能障礙,進一步加劇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導致炎性反應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促使血糖不斷升高[19,20]。徐杰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TNF-α 誘導表達的Ⅰ型11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可促使胰島素抵抗產(chǎn)生,引起血糖上升,是SHG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見胰島素抵抗在SHG 的發(fā)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AMI 發(fā)病過程中,應激性高血糖的出現(xiàn)可對其預后結局造成較大影響,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增加。SHG 合并AMI 的損傷機制多與氧化應激反應、凝血及抗凝系統(tǒng)失衡、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及無復流等方面有關。
2.1 氧化應激反應 氧化應激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SHG 可通過多種途徑產(chǎn)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促使體內細胞因子濃度的急劇上升,加重炎性反應,促進動脈硬化發(fā)展,進而影響心肌細胞血供,導致心功能惡化[22,23]。研究發(fā)現(xiàn)[24],急性高血糖可引起血液IL-6、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而TNF-α 可誘導核轉錄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途徑的激活,促使心肌細胞的凋亡。但當血糖降至正常后,其炎性因子水平也隨之下降。由此說明,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加重其炎性狀態(tài),但并不屬于持續(xù)性高血糖狀態(tài)。除此之外,SHG 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及高游離脂肪酸水平,可進一步促進ROS 的產(chǎn)生,加劇氧化應激。據(jù)Kitano D等[25]研究證實,應激性高血糖可增加患者的氧化應激,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以上研究可知,SHG 可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促使炎癥反應加劇,推進AMI 病情進展。
2.2 凝血及抗凝系統(tǒng)失衡 凝血與抗凝系統(tǒng)失衡是AMI 血栓形成的關鍵因素,SHG 的出現(xiàn)可促使炎癥反應加劇,引起促凝因子大量釋放,同時降低抗凝物質活力,增加血液黏滯度,導致微循環(huán)缺血及心肌缺血缺氧的加重,擴大梗死范圍,引起血栓形成[26,27]。分析認為,高血糖可激活血小板,縮短纖維蛋白原半衰期,增加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與纖維蛋白肽A(fibrinopepide-A,F(xiàn)PA)的合成與激活,導致纖溶減少,同時增加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水平,引起高凝狀態(tài)[28]。另一方面,高凝狀態(tài)可引起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導致血氧濃度降低,大大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程度,促使心肌功能損傷加劇。同時,高凝狀態(tài)還易造成細胞膜極化障礙,增加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風險[29]。譚春月等[30]研究發(fā)現(xiàn),AMI 合并SHG 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高于正常AMI 者,其聚集能力顯著更強。Su H 等[31]在AMI 大鼠模型實驗中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其研究認為,高血糖可引起自由基損傷作用加劇,同時活化促凝血因子,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及破潰加重,促使心肌梗死面積增大,同時引起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由此說明,SHG 可引起凝血機制改變,導致凝血及抗凝系統(tǒng)失衡,促使高凝狀態(tài)出現(xiàn),進而加重AMI 進程。
2.3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促進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參與因素。而SHG 的出現(xiàn)可降低內皮細胞對乙酰膽堿的反應性,引起內皮細胞舒張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AMI 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引發(fā)內皮細胞功能紊亂[32]。同時,SHG 可誘導線粒體產(chǎn)生超氧陰離子,影響血管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活性,抑制血管舒張作用,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33]。除此之外,氧化應激可促使ROS 產(chǎn)生,用以滅活一氧化氮,由此可導致內皮細胞舒血管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生物利用度下降,引起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徐文靜等[34]研究顯示,應激性高血糖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內皮細胞特異性分子-1、白細胞介素-1β(IL-1β)、超敏C 反應蛋白、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呈正相關。提示SHG 可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誘發(fā)炎癥反應,增加近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不利于AMI 患者預后。
2.4 無復流現(xiàn)象 無復流現(xiàn)象(no-reflow phenomenon)常見于AMI 患者,是指局部血管嚴重阻塞且行血管再通后,缺血區(qū)無法得到充分血流灌注的現(xiàn)象,其發(fā)生機制與白細胞聚集、血小板激活、冠狀動脈微血管結構破壞、微血栓、氧自由基等因素有關[35]。而SHG在以上機制中均具有重要的參與作用,是形成其致病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促使無復流的發(fā)生。楊穎等[36]研究顯示,SHG 并AMI 患者急診PCI 術中的無復流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SHG 的AMI 患者??梢奡HG 可增加AMI 患者的無復流發(fā)生風險,對其左心室重構及預后具有重要影響。
AMI 多伴有應激性高血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其發(fā)生機制可能與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炎癥反應及胰島素抵抗等原因有關。其中應激反應可引起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導致各種反調節(jié)激素及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造成胰島素抵抗,促使血糖上升;同時,胰島素抵抗及細胞因子的大量釋放可加劇炎癥反應,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引發(fā)應激性高血糖。另一方面,AMI 合并應激性高血糖可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其損傷機制可涉及氧化應激反應、凝血及抗凝系統(tǒng)失衡、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及無復流等方面,對患者病情進展及預后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臨床需重視應激性高血糖的早期預測與防治,進一步改善AMI 患者的預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