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文題速遞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建筑,它們或外觀獨特,或歷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義,或有特殊的功能。請寫一篇說明文,向大家介紹某一建筑。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津
1.選準說明對象。
要介紹的建筑可以是單體建筑,如一棟樓、一座橋,也可以是群體建筑,如一條街巷、一片塔林,關(guān)鍵要符合“或外觀獨特,或歷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義,或有特殊的功能”的要求。
2.抓住建筑特征。
寫作時應(yīng)注意將建筑的位置、外觀、用途等交代清楚,給人以完整的印象。此外,還可以補充相關(guān)信息,比如修建的歷史背景、建造過程、設(shè)計原理等,使該建筑的特征更加明晰。如何抓住建筑的特征呢?我們不妨運用下列方法:
(1)同中求異法——抓住建筑的特征,要善于觀察和比較。建筑大都有主體部分或關(guān)鍵部分,而關(guān)鍵部分往往最能體現(xiàn)其特征。運用同中求異法,如:同是圖書館,外觀、內(nèi)部格局也會有所不同,在認真觀察的基礎(chǔ)上,通過比較把握住所要說明的圖書館的特征,就容易介紹清楚了。
(2)多面展示法——對一些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的建筑,若要將其特征說清楚,可從多方面加以說明,使其特點立體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蘇州園林》中,為說明蘇州園林“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特征,作者從蘇州園林的布局、假山堆疊的藝術(shù)性和池沼與其他景物配合的靈活性、園林中栽種和修剪樹木著眼在畫意、花墻和走廊的巧妙設(shè)置等四個方面逐一展開說明,使讀者通過對各個局部的了解,整體認識到蘇州園林的特點。
(3)使用說明方法——恰當引用資料,說清建筑的特征。這里的資料包括數(shù)據(jù)、圖表、歷史文獻、研究資料等。如《中國石拱橋》中就引用了《水經(jīng)注》里的記載,說明了石拱橋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恰當使用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既能突出建筑的特征,又能避免作文枯燥乏味。如《中國石拱橋》開篇便說“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雖不是嚴格的定義,卻一下子就把石拱橋最“顯眼”的特征勾勒出來了,也易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3.合理布局結(jié)構(gòu)。
可先從大處入手,粗線條描摹大致輪廓,說明建筑整體風格;然后深入解說,介紹建筑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內(nèi)部陳設(shè)。要抓住最能體現(xiàn)建筑風格、建筑特色的地方,詳加說明,不太重要的方面一筆帶過即可。采用空間順序說明時要選好立足點,根據(jù)對象特點用相應(yīng)的方位詞(東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表述出來。
習作展示
桂花潭大橋
◎馬 晨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云夢澤,有水的地方就有橋,家鄉(xiāng)大大小小的河上建有步行橋、廊橋、吊橋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座橫跨清明河的桂花潭大橋。
徜徉在桂花潭大橋上,放眼四望,景色宜人。相傳,真武大帝一日興起,在清明河河心施法點潭,使之與烏江凼、通天河、水簾洞、東海龍宮一線連通,還從九天月宮移來萬千桂花置于潭水中。又傳王母娘娘路經(jīng)清明河段,駐足河心潭邊,覺得潭中水又清、又綠、又美,便忍不住屈身從潭中取水喝,不巧頭上的桂花落入潭中,使得潭水愈發(fā)清純香甜,后人便稱之為“桂花潭”。
桂花潭在歷史上先后被命名為“清水津渡”“白鶴口港”和“伍姓街”渡口。據(jù)《左傳》記載,公元前506年冬,吳、楚柏舉之戰(zhàn),“楚師退歸,在此過渡,遂遭半濟之擊”。解放前后,行人經(jīng)過“清明河渡口”時全靠木船擺渡。一代代擺渡人駕著木船載著來來往往的人往返于河上。上世紀80年代,擺渡改為輪渡,后來又改輪渡為舟橋浮渡。21世紀初,潭水之上又架起了長226.54米、寬12.5米的桂花潭大橋。
桂花潭大橋的建設(shè),離不開家鄉(xiāng)人民的齊心協(xié)力。1984年,清明河上發(fā)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令家鄉(xiāng)人民十分震驚和悲痛,要求在清明河上修建大橋的呼聲愈發(fā)強烈。歷時十幾年,克服重重困難,政府積極籌措建橋資金,全縣各單位和個人踴躍捐款,終于在2002年國慶節(jié)這天,桂花潭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了。那天,兩岸張燈結(jié)彩,群眾從四面八方來到桂花潭大橋,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桂花潭大橋不但溝通了河的兩岸,方便了兩岸居民的來往,同時也裝點了我們美麗的縣城。白天,橋上車水馬龍;晚上,橋上的彩燈閃爍著,給黑夜增添了許多光彩。燈光映入河水中,將清明河變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圖畫。
“橋是經(jīng)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昇曾風趣地說。是啊,橋的作用與板凳大致相同,都起著承重的作用。我愛家鄉(xiāng)的桂花潭大橋。
【湖北云夢縣實驗中學】
●點評
本文介紹了桂花潭大橋的地理位置、建造原因、主要作用等內(nèi)容,邏輯清晰,布局合理。第二段加入歷史傳說,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第三段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使作文更具知識性。
晉 祠
◎魯羲川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這話一點都不虛。我的家鄉(xiāng)太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里風光秀美、人杰地靈,非常適宜居住。
說起太原,有一個地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晉祠。
晉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的懸甕山下,前身是祭祀晉國始祖的唐叔虞祠,后變?yōu)楣┓顣x水之神圣母的祠廟,并附祀其他歷史人物。
晉祠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整個建筑群大體上坐西朝東,分為中、北、南三路。
中路以水鏡臺為起點,往里依次是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魚沼飛梁和圣母殿,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東西中軸線。北路主要分布若干獨立的祠廟庭院,包括文昌閣、東岳祠、昊天神廟、唐叔虞祠等。其中唐叔虞祠正殿為元代所建,西側(cè)沿山坡分布著朝陽洞、云陶洞、開源洞、待鳳軒、三臺閣等建筑。南路則主要是一些景觀建筑,如水渠上的流碧榭,左右各帶小榭三間,平面如白鶴展翅;渠邊有民國時期所建的真趣亭,亭下有洗耳洞,穿洞可直抵水面,臨水建不系舟,宛如畫舫;西側(cè)有供奉水母娘娘的水母樓和祭祀藥王的三圣祠,還有一座公輸子祠,供的是匠門祖師魯班。
除了單獨的庭院之外,晉祠內(nèi)建筑大多采用開敞的形式,彼此之間也不用墻來隔絕,有一種移步換景、曲徑通幽之妙——正所謂“庭院深深深幾許”。各個空間的實際距離并沒有多遠,卻能給人帶來富有層次感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
晉祠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祠廟建筑群,而且堪稱中國最優(yōu)美的古典園林之一,它與雍容華貴的北方皇家園林和靈秀婉約的江南園林都大不相同——晉祠獨有一種疏朗開闊、自然渾成的浪漫氣質(zhì)。尤其特別的是,晉祠內(nèi)部沒有堆疊很多假山,而是以懸甕山為背景,部分建筑順勢建在山坡上。懸甕山形如巨甕,山上有六處大型石刻題字,山腰處建有望川亭,“望川清曉”亦為晉祠內(nèi)八景之一。山上有古讀書臺遺址和極樂峰頂,站在山上可俯瞰晉祠全貌。
晉祠美,晉祠美食也美:晉祠元宵、晉源犧湯,還有晉祠大米做成的各種小吃,都很受歡迎。
晚上還可以欣賞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這部劇將晉祠與難老泉的古老傳說、晉陽古城的恢弘歷史和晉陽湖的典故巧妙融合,展現(xiàn)了厚重的晉陽歷史文化。
晉祠,實乃一圣地。
【山西太原市五育中學】
●我來點評
本文總體以空間順序行文,從宏觀上介紹了晉祠的地理位置、內(nèi)部構(gòu)造等,表達清晰,邏輯順暢。結(jié)尾延伸出晉祠的美食、文化演出等,使晉祠的形象更加立體豐富。
(石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