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利娟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肝癌是一種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死亡率。目前,我國肝癌的死亡率高達20.37/10萬,而且由于人口老齡化原因,未來25年我國每年發(fā)病率仍將超過10萬人[1]。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目前臨床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指的是將栓塞劑及化療藥物通過經皮股動脈靶血管注入,直接作用于病灶,可有效縮小腫瘤病灶,延長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2]。該術式具有直接作用于病灶、療效確切、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然而需要進行重復多次治療,故會增加患者術后胃腸道反應風險(嘔吐、惡心),極易導致患者術后營養(yǎng)不足,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術后康復[3]。傳統(tǒng)干預要求術前禁食12 h,減少胃內容物,避免食物反流[4-5]。然而,實踐中發(fā)現禁食并未降低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因此有必要進行飲食干預。腹部熱敷通過溫熱效應,能夠減少腹腔鏡手術后胃腸道反應。通過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對患者進行干預,減少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為探究腹部熱敷聯合飲食療法對TACE術治療肝癌患者術中惡心嘔吐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行TACE術治療的98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本院行TACE術治療的98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進行隨機分組,用不透光的信封進行分配隱藏,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均為49例。對照組:2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65~78歲,平均(72.32±6.34)歲;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24例;受教育時間7~16年,平均(11.52±3.64)年;Chind-Pugh分級:A級23例,B級26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67~74歲,平均(71.45±5.64)歲;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25例;受教育時間8~15年,平均(11.58±3.57)年;Chind-Pugh分級:A級24例,B級25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SZY6452521-3)。
納入標準: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jiān)測指南》[6]中對“肝癌”診斷標準;年齡65周歲以上,不限性別;病歷資料齊全、完整;TNM分期為Ⅰ~Ⅱ期;具備正常溝通、認知能力;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家屬均知情,已同意并自愿參與此研究。
排除標準:存在智力、肢體功能損傷者;合并貧血、營養(yǎng)不良者;合并腦梗死、心力衰竭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艾滋病、肺結核、梅毒等疾病者;癌細胞轉移、浸潤者;干預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并發(fā)其他疾??;患者依從性較差,未按規(guī)定干預,或者不愿接受繼續(xù)接受觀察;出現熱敷藥物過敏反應。
兩組都進行常規(guī)干預,主要包括對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監(jiān)測,告知患者TACE手術、肝癌相關知識,加強病房巡視,一旦發(fā)現任何異常,應及時配合主治醫(yī)師予以對癥處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執(zhí)行傳統(tǒng)術前對患者進行禁食干預,術前禁食12 h,禁飲水6 h,術后6 h后可食用面條、稀飯等食物,術后24 h可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觀察組在常規(guī)干預基礎上給予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1)飲食干預:術前1 d,指導患者正常飲食,術前6 h要求患者禁止食物固體食物,術前2 h,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食200~500 mL清流食物。術前飲食準備中,醫(yī)護人員需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清楚嚴格按照醫(yī)務人員指示進食的重要性,同時,需糾正部分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術后2 h進行清流飲食,術后6 h要求患者恢復正常飲食,但禁止食用辛辣刺激、冰冷、硬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同時,向患者家屬做好講解工作,使患者家屬積極配合,發(fā)揮監(jiān)督患者日常飲食作用。(2)腹部熱敷:為患者講解腹部熱敷的方法、原理、作用和注意事項,使患者清楚腹部熱敷的必要性。術后2 h,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時,清潔患者腹部皮膚,并保持干燥。隨后將熱水袋加溫至50~60℃,并直接敷于患者上腹部,每4 h更換一次熱水袋,以確保熱水袋溫度。在腹部熱敷期間,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通過詢問了解患者的耐受情況,若患者對溫度不耐受,可適當調整溫度進行熱敷,最低不能低于50℃。同時,加強患者熱敷部位皮膚觀察,以預防皮膚水皰、燙傷等情況發(fā)生。
比較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嚴重程度采用0~10分評估,0分表示無嘔吐惡心,10分表示劇烈嘔吐惡心[7]。如果評分超過5分,則認為出現嘔吐惡心。
比較兩組患者TACE術當天、術后第1 d的嘔吐次數、嘔吐量[8-9]。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本次研究采用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tǒng)之肝膽量表(FACT-HEP)評分[10]:包括功能狀況(0~28分)、情感狀況(0~24分)、社會/家庭狀況(0~28分)、生理狀況(0~28分)四部分,量表在0~108分,生活質量越高,分值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是0.886,信效度良好。
追加用藥的例數和用藥量記錄:使用補救性止吐藥物甲氧氯普胺及昂司丹瓊的例數及每例患者的用量。
應用SPSS 20.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嘔吐發(fā)生、惡心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惡心嚴重程度、術后嘔吐嚴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n(%),±s]
表1 兩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n(%),±s]
組別 例數 嘔吐惡心發(fā)生情況 術后惡心嚴重程度/分術后嘔吐嚴重程度/分惡心 嘔吐對照組 4916(32.65) 17(34.69) 5.02±1.525.63±1.64觀察組 494(8.16) 6(12.24) 3.98±1.424.73±1.34 t/χ29.0466.8743.5002.975 P 0.0030.0090.0010.004
觀察組的TACE術當天、術后第1 d的嘔吐次數、嘔吐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嘔吐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的嘔吐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嘔吐次數/次 嘔吐量/mL TACE術當天術后第1 d TACE術當天 術后第1 d對照組 495.34±1.632.43±0.85222.37±73.38163.42±47.64觀察組 492.94±1.211.35±0.96182.38±52.42144.32±39.53 t 4.828 5.896 3.104 2.160 P<0.001 <0.001 0.003 0.033
干預前,兩組FACT-HEP的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ACTHEP的各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 預 后,觀 察 組FACT-HEP的 各 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FACT-HEP評分比較(±s)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FACT-HEP評分比較(±s)單位:分
組別 例數 功能狀況評分 情感狀況評分 社會/家庭狀況評分 生理狀況評分 FACT-HEP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915.26±1.5418.62±3.8512.62±2.3616.26±2.1813.62±1.0118.54±3.8511.62±1.0515.62±2.4652.62±3.6667.92±9.66觀察組 4915.33±1.4921.62±4.6412.75±2.8422.92±3.8413.59±1.0222.62±2.5411.59±1.0920.26±1.5753.16±3.5985.82±8.14 t 0.229 3.483 0.246 8.213 0.08335.0070.39716.5150.06212.291 P 0.820 0.001 0.806 <0.0010.934 <0.0010.692 <0.0010.9510.027
觀察組使用補救性止吐藥物甲氧氯普胺及昂丹司瓊的例數少于對照組,補救性止吐藥物用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追加用藥的例數和用藥量記錄比較[n(%),±s]
表4 兩組追加用藥的例數和用藥量記錄比較[n(%),±s]
組別 例數 甲氧氯普胺 昂丹司瓊例數 用量/mg 例數 用量/mg對照組 499(18.37)23.76±5.6511(22.45)10.64±3.86觀察組 492(4.08) 20.55±4.853(6.12) 8.98±1.31 t/χ2 5.018 3.018 5.333 2.851 P 0.025 0.003 0.021 0.005
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等)是TACE術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原因是藥物對患者消化道黏膜造成不同程度損害,進而引起消化道反應。另外,藥物可能影響胃腸菌群,降低消化能力[11]。據報道[12],TACE術過程中的栓塞劑、化療藥物等發(fā)生返流,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在長時間禁食狀態(tài)下,因為藥物作用及胃排空雙重作用,導致其胃部不適感加劇,增加嘔吐量及嘔吐次數,甚至可能還發(fā)生消化道潰瘍。傳統(tǒng)干預中TACE術患者一般需要禁食12 h,術前禁飲6 h,目的在于減少胃內容物,進而避免返流嘔吐[13]。盡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可能導致患者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tài),增加嘔吐惡心風險。另外,長時間禁食禁食,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會對其術后康復造成一定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14]。
有效的飲食干預能夠減少嘔吐、惡心發(fā)生率。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嘔吐發(fā)生、惡心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對TACE術治療肝癌患者術中惡心嘔吐,能夠減少及緩解惡心嘔吐,與既往研究[15]一致。原因在于,在TACE治療肝癌患者中采用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能有效減輕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究其原因,在本次研究的飲食干預中,改變了傳統(tǒng)禁食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患者的能量攝取,使胃黏膜處于正常分泌狀態(tài),這對藥物刺激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1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惡心嚴重程度、術后嘔吐嚴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TACE術當天、術后第1 d的嘔吐次數、嘔吐量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使用補救性止吐藥物甲氧氯普胺及昂丹司瓊的例數少于對照組,補救性止吐藥物用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對TACE術治療肝癌患者術中惡心嘔吐,能夠減少嘔吐次數及嘔吐量,減少補救藥物,這與既往研究[17]一致。原因在于術前避免患者處于饑餓狀態(tài),有利于減輕其因饑餓而出現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使其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利于緩解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術后2 h患者進行清流飲食,能快速為患者補充能量,并增強患者免疫力,提高其對惡心、嘔吐的耐受力[18-19]。腹部熱敷主要是采用溫度適宜的熱水袋對患者上腹部進行熱敷,通過熱敷的溫熱效應,不僅能提高患者的舒適感,還能降低其中樞神經系統(tǒng)信號對惡心嘔吐中樞刺激,利于減輕患者的相應癥狀[20-21]。同時,腹部熱敷能有效擴張患者胃腸血管,既能改善局部血流動力學,又能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使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減輕[22-23]。將飲食干預和腹部熱敷聯合應用,則能在二者的協同作用下減輕患者的胃腸道反應,使其惡心嘔吐癥狀減輕。韓曉研究[24]表明,熱敷能夠有效緩解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降低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本次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FACT-HEP的各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能夠提高生活質量,羅云的研究[25]與本次研究相似。原因在于,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樣本容量較小、地域分布局限、研究時限較短,對結果的普遍性、有效性、一般性有所影響,故仍舊需臨床擴大樣本容量、增加不同地域老年肝癌病例、延長研究時限,為評估干預效果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飲食干預聯合腹部熱敷對TACE術治療肝癌患者術中惡心嘔吐,能夠減少及緩解惡心嘔吐,減少嘔吐次數及嘔吐量,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