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朱順華,羅慶,鐘秀來,李裕榮,譚國飛
(貴州省園藝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薄荷(M.haplocalyxBriq.)又名野薄荷、夜息香,在貴州地方俗稱為狗肉香,為唇形科(Labiatae)薄荷屬(MenthaL.)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薄荷屬植物在世界范圍內(nèi)約有43種,在中國有12種,其中6種為野生[1]。薄荷地上部分干燥后為常用藥材,也是原產(chǎn)于我國的特種藥用經(jīng)濟作物。薄荷味辛性涼,在中醫(yī)上用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主治風熱感冒、赤咽痛、頭痛、口瘡、風疹等。另外,薄荷還可用于香料、食品和化妝品中,應用廣泛。薄荷含有豐富的揮發(fā)性成分、黃酮類物質(zhì)和氨基酸等,其中揮發(fā)性成分也被稱為薄荷油,是薄荷的主要化學成分和主要氣味來源,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薄荷的葉片也可作為蔬菜食用,特別是用于除去肉異味,增加湯汁美味,被作為特色蔬菜和調(diào)味料,廣泛應用于餐飲行業(yè)。從薄荷的生物學特性及分布、生長繁殖方式、田間管理辦法、采收與加工4個方面對薄荷的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貴州薄荷的高產(chǎn)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薄荷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系發(fā)達,一般入土深30 cm左右,且多分布在20 cm以上表土層。薄荷大部分全株具特殊香味,莖直立,銳四棱形,高30~120 cm,多分枝,葉對生,葉緣有鋸齒、牙齒或圓齒;葉形態(tài)多樣,卵圓形到長橢圓形,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薄荷的花為單性或兩性,花期在6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果期10月?;ǘ酁樗霠铐斏?,輪傘花序,多花且緊密,花萼多為鐘形,顏色為淡紫色、淡粉紅色、粉白色或乳白色等。薄荷的種子較小,為小堅果卵形,千粒重僅0.1 g左右(圖1)。
圖1 薄荷的花(左)和種子(右)
薄荷盛產(chǎn)于歐洲地中海地區(qū)及西亞洲一帶,現(xiàn)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南美和亞洲熱帶。薄荷在中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華東、東北區(qū)域及新疆地區(qū),江蘇、安徽等地為薄荷的主產(chǎn)區(qū)[2-4]。薄荷喜溫暖濕潤氣候,在降雨充沛、日照充分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壤土、砂壤土土層較為深厚,有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特點,有利于薄荷的生長。在貴州主要栽培品種為(亞洲)薄荷與皺葉留蘭香(M.crispataSchrad.)。
薄荷為長日照植物,在長日照條件下生長品質(zhì)優(yōu)越,其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即為種子繁殖,無性繁殖包括扦插繁殖、根莖繁殖、分株繁殖等。薄荷屬植物的有性繁殖后代變異性較大,容易造成品種混雜,因此生產(chǎn)上多采用無性繁殖。
薄荷的種子繁殖時間可選在3—4月或9—10月,采用種子直播的方式,將薄荷種子撒播在土層上,并覆薄土及稻草,播種后及時澆水[5]。由于薄荷的種子較小,播種后約20 d發(fā)芽,時間相對較長,且通過種子直播的薄荷幼苗生長緩慢、易發(fā)生性狀變異,種子繁殖出來的薄荷性狀不齊,故生產(chǎn)中一般不采用種子繁殖[6]。
薄荷扦插繁殖的時期可選在3—10月,多在4月。扦插繁殖操作較為簡單,以薄荷母株的地上莖為材料,分節(jié)切斷扦插即可。整理好苗床后,收集薄荷的老莖,將莖枝剪成長10 cm左右的插條,在苗床上按照行距7 cm×3 cm,入土1/2~2/3,進行排種,扦插后灌水,適當遮陰,保持土壤濕潤,待薄荷生根發(fā)芽后移栽至大田中進行培育(圖2)。
圖2 薄荷的扦插繁殖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薄荷進行根莖繁殖的最佳時期,將畦面整理平整后,以行距25~30 cm(深10 cm)橫向開溝。把生長健壯、節(jié)間較短的薄荷白嫩新根莖剪成約10 cm長的小段栽入溝內(nèi),株距約為15 cm。栽后薄施糞水,再覆蓋細土,將土壤耙平并壓實,一般可栽種薄荷白嫩新根莖100 kg/667m2左右[7]。薄荷的地上部莖葉于初冬進行收割,之后將根莖留在原地,作為種株。一般667 m2的種株可供0.3~0.4 hm2大田種植使用。
分株繁殖又叫移苗繁殖法。當薄荷的幼苗生長至高度15 cm左右時,根據(jù)生長狀況進行合理間苗、補苗,之后利用間出的幼苗進行分株移栽。薄荷的分株繁殖適宜在無病蟲害、植株長勢健壯的土地上進行,在秋季對薄荷收割后中耕除草和追肥,之后培土,待次年3—5月薄荷植株生長至高6~15 cm時進行移栽,開溝行距一般為25~30 cm,株距為10~20 cm[8]。
薄荷的常規(guī)無性繁殖雖然可以使品種保持純合,但長期的無性繁殖容易引起病毒病,進而造成品種退化,品質(zhì)衰退,而組織培養(yǎng)可以對薄荷植株進行脫毒復壯,還可以保存種質(zhì)等,因此,組織培養(yǎng)技術在薄荷屬植物的生產(chǎn)中廣泛應用[9]。薄荷植物組織培養(yǎng)需要選擇生長幼嫩、繁殖旺盛的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外植體有莖尖、腋芽、莖段、原生質(zhì)體等,用酒精和NaClO(或HgCl)等對外植體進行消毒滅菌,隨后接種于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初代、繼代培養(yǎng)增殖,以及愈傷組織的誘導,經(jīng)過生根誘導形成完整植株(圖3)。
圖3 薄荷的組織培養(yǎng)
薄荷對土質(zhì)沒有嚴格的特殊要求,一般土壤都可以進行栽培,但地勢較高且平坦、排灌較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是栽培薄荷的最佳選擇,低洼、易積水和土壤酸堿性過度的地塊不宜進行薄荷栽培。作為宿根性植物,薄荷有較強的吸肥力,長期連作容易造成減產(chǎn)、品質(zhì)降低且病蟲害嚴重,因此一般產(chǎn)地在栽培2~3年時需進行換茬。
選好地塊后,秋季要進行深耕、耙平、做畦。耕翻時施入廄肥2 500~3 000 kg/667m2、磷肥50 kg/667m2作基肥。做2~3 m寬的畦以方便排灌,并開好排灌水溝。
很多薄荷品種可以結實,種子落地后易發(fā)芽長出新植株,另外,薄荷雜合性高,易發(fā)生芽變,導致品種純度下降,影響薄荷的產(chǎn)量與質(zhì)量。薄荷種植過程中需注意合理密植,過度密植會抑制薄荷葉片的光合能力,導致其光合速率下降,降低薄荷苗及產(chǎn)品質(zhì)量[10],在栽培中適當?shù)慕斩捀采w可降低雜草密度,增加薄荷產(chǎn)量[11]。田間留苗密度也影響薄荷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性,留苗密度過高,則薄荷植株下部葉片更容易掉落;密度過低,則容易導致基本苗不足,產(chǎn)量也會受到限制。出苗密度在4萬~5.5萬株/667m2能達到高產(chǎn)目的,因此,必須注意留苗密度,并做好勻密補稀工作。一般頭茬薄荷留苗2.5萬株/667m2,株距10~13 cm;頭茬割后二茬留苗5萬株/667m2。
由于薄荷為淺根作物,當采用根莖繁殖時,需在苗高長至約9 cm(或栽植的幼苗成活后),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并在植株封壟前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以淺根為主。中耕時可進行施肥,使薄荷盡快封壟,抑制雜草生長。7月初次收獲后,需及時開展第3次中耕,此次中耕可適當加深深度,并將部分根莖去除,以免過密影響薄荷生長。在9月進行第4次中耕,只除草不中耕。10月第2次收獲后,進行第5次中耕,再次除去部分根莖。注意及時采收,避免薄荷生長高度過高而引發(fā)倒伏,同時也要注意防止薄荷開花結籽。在開花將要結籽時,將上面的莖葉割除。施肥時應適時適量多次追肥,生長發(fā)育前期以氮肥為主,促進植株莖葉生長旺盛;后期注意根外施肥,適時增施鉀肥,以利于根莖粗壯。
薄荷雖喜雨量充沛環(huán)境,但在多雨季節(jié),還應及時清理排水溝排除積水,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造成減產(chǎn);在高溫干旱時及時進行灌溉,灌溉時仍需注意防止田間積水。夏季以早晚或夜間灌溉為宜,避開高溫時段,且通常與追肥結合進行。
3.5.1 病害防治 薄荷主要病害有薄荷銹病、薄荷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銹病多于雨水較多或持續(xù)干旱的季節(jié)發(fā)病。需要對薄荷種植環(huán)境的溫濕度進行控制,改善通風條件。藥劑防治通常用80%萎銹靈4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 000倍液進行防治,施用間隔期為7~10 d,連續(xù)噴灑3次,或于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等進行防治,噴藥間隔期為15 d,采收前5 d停止用藥[12]。
3.5.2 蟲害防治 薄荷主要蟲害有小地老虎、尺蠖、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用2.5%敵百蟲粉劑2 kg/667m2拌細土15 kg,撒于植株周圍,結合中耕使病害土混入土內(nèi),可起保苗作用;或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1 500倍液,或40%樂 果1 000~1 500倍 液 噴 霧防治[13]。
3.5.3 換作 薄荷種植2~3年后,要進行換作,防止連作帶來的危害,以水生作物換作最好。
4.1.1 建立留種田薄荷氣味主要以薄荷油為主,含油量越高,氣味越大,質(zhì)量也越好。為提供純凈、足量的良種種苗,必須建立良好的薄荷留種田。留種田要求較為嚴格,為防止其他品種薄荷混雜及產(chǎn)生雜交種,自薄荷出苗開始即進行嚴格的去雜去劣,將長勢弱的薄荷及其他品種的薄荷拔出,并做到除早除盡。留種田需配備比一般生產(chǎn)大田更加優(yōu)越科學的栽培管理條件,以保證作為優(yōu)質(zhì)種苗植株的高產(chǎn)、無病及高薄荷油含量。良種苗田栽培時,間隙應稍大,易于培育優(yōu)質(zhì)薄荷種苗。
4.1.2 適時采收 薄荷的產(chǎn)量、出油率和含樟腦量除與品種優(yōu)勢和栽培管理方法有關,還與收割時期和干燥方法有關。薄荷的收獲次數(shù)和時間因地區(qū)不同而異。貴州、四川、云南和河北等省1年可收2次,即在7月和10月。貴州薄荷在主莖15~20 cm時即可開始采收,采收間隔期15~20 d。廣東、廣西1年收獲3次,分別在6月上旬、7月下旬和10月下旬。頭刀收割時,貼地面2 cm左右處第3節(jié)割下采收,二刀收割時再多留1~2節(jié),三刀收割就貼地面割下。收獲均應在薄荷要開花時或初花時采收為宜。收獲后要及時撿落葉以防造成損失。
薄荷采收后需及時處理,可捆扎后以鮮菜方式出售,也可干制處理后出售。干制方法為先將采收后的薄荷攤開在陰涼處晾2 d,扎成小把后再繼續(xù)陰干或曬干。曬時注意經(jīng)常翻動,防止雨淋和露水。薄荷折干率為25%左右。干薄荷草以具有香氣、無脫葉光稈、亮腳不超過30 cm、無漚壞、無霉變?yōu)楹细瘢匀~多、色深綠、氣味濃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