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瀾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們常常為野生動物頑強的生命力而感動。有這樣一段視頻,在一段陡峭崎嶇并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坡上,強壯的熊媽媽很快就爬到了山頂,年幼的小熊卻一次次滑落、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它一刻也沒停,一鼓作氣,經(jīng)過四次艱難的嘗試,終于登上了山頂!小熊笨拙又努力的樣子,感動了無數(shù)觀者。然而,就在人們被鼓舞之際,卻有人指出,這對熊母子之所以要在短時間內(nèi)急迫地攀爬雪山,很可能是人類用無人機拍攝導(dǎo)致的!熊媽媽誤以為受到了威脅,被迫帶著年幼的小熊奮力地“逃命”!
對此,有網(wǎng)友表示,拍攝野生動物,能夠從野生動物身上獲得精神的感染,是很有意義的,即使給野生動物帶來一些困擾,也可以理解。也有網(wǎng)友表示,拍攝野生動物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追求,無可厚非,但為了拍到一張“完美”的照片而違背動物的意愿,甚至無視動物的生命安全,給動物造成巨大傷害,這樣的行為應(yīng)當予以譴責。
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思考,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原作雛形
豈因吾之樂,害其命之痛
熊母子爬山的視頻,讓人們在收獲精神感染的同時,也了解到殘酷的拍攝過程。不難想象,小熊在一次次跌落時是懷著怎樣驚恐、幾近絕望的心情,而拍攝者的置若罔聞又是多么冷漠無情。這種行為帶來的所謂精神感染建立在小熊痛苦的基礎(chǔ)上,這是一個生命折磨另一個生命的畸形感染。同為大自然養(yǎng)育,我們用如此手段取悅自己、振奮自己,合適嗎?因吾之樂害其命,太不應(yīng)該?。ㄗ魑拈_篇注意了題旨對象:拍攝方式、生命安全等,但在分析時顧左右而言他,行文中漫談“拍攝內(nèi)容”“精神感染”,導(dǎo)致論不對題,作文內(nèi)容與文題脫節(jié)。)
觀看這個視頻,對于不明真相的觀眾來說,直觀感受到的是小熊爬雪山時鍥而不舍、奮力拼搏的精神。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它帶給一部分人的激勵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對于浮躁的社會,特別是對那些好逸惡勞的年輕人,到底有沒有效果?能持續(xù)多久?(分析過程中轉(zhuǎn)換話題對象,使得論證內(nèi)容前后不銜接,出現(xiàn)邏輯錯誤。)或許也有人認為為獲得正能量而對野生動物造成一點打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像普通人突然被莫名關(guān)注,生活被干擾,作息被打亂一樣,這樣的事情又有幾人能接受呢?問題不在于旁觀者能否理解和接受,而在于當局者自身。我們往往很難設(shè)身處地去考慮動物的感受,而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它們。若是人人如此,那怎會有青藏鐵路下專供藏羚羊遷徙的橋洞呢?又怎會有人對“青蛙打傘”視頻制作團隊發(fā)出指責?又怎會有人敬畏生命、為動物爭取權(quán)利?(對話題對象展開深度思考,應(yīng)思考有哪些傷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應(yīng)該論證的是對自然秩序的干擾、對生命安全的影響、對自然規(guī)則的破壞,文中談“傷害”沒有講到實處,思辨存在缺漏。)
的確,敬畏生命不應(yīng)只是在口頭上說說,少看一次這種制作方式不人道的視頻,你也許會少一次“精神感染”,但你卻真正敬畏了一次生命。更何況,以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廣,我們的精神感染、靈魂洗禮為什么不能來源于一篇篇勵志美文?為什么不能來源于每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體現(xiàn)出的勇氣、毅力、堅持,不是更能打動人心嗎?因此,請停止別有用心的制作,停止毫無同情心的宣傳,停止對動物的傷害,對生命多一份呵護、一份敬意。(這段話在論證過程中拋開例證亂談,邏輯混亂。議論文中例證很重要,這里沒有把握住例證的典型性,造成因舉例失當而造成的論證重心傾斜。正確的例證應(yīng)當是同類同向例證或反向例證,才符合論證邏輯。)
動物與人類都是自然的孩子,我們沒有理由以讓一個生命痛苦的方式來尋找自己的感動和歡悅。為什么?因為我們都是生命。我們?yōu)榘吡顼w渡的無私奉獻而震撼,為大象無聲離開、自找象冢而難過,這是動物教給我們的,我們必將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只有給彼此以尊重和敬畏,才能換來同等的敬意。(在結(jié)尾運用因果關(guān)系推理得出結(jié)論是常用的結(jié)論的方法,然而這段話中的因果關(guān)系存在強加因果的問題,且有不能完全得出結(jié)果的問題。這導(dǎo)致與前文脫節(jié),且有語病。)
升格指導(dǎo)
這篇作文論證思路清晰,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jié)構(gòu)要求,但是分析部分有明顯的邏輯問題,對涉事行為的原因沒有扣住問題本身進行分析,思辨方面存在缺漏,且論證的力度不夠,空談話題。文中語言表達不夠精練,前后銜接不緊,部分語句前后脫節(jié),缺少邏輯性、嚴密性。尤其是結(jié)尾部分存在強加因果等問題。在升格時,考生要緊扣情境,針對具體行為的性質(zhì)以及引起的后果進行論證分析,以此為基礎(chǔ)進行聯(lián)系和升華。
升格佳作
愿生命被溫柔以對
王 敏
熊母子爬山的視頻讓人們收獲了精神感動,也讓人們了解到視頻拍攝背后的殘酷真相。不難想象,小熊在一次次跌落中懷著怎樣驚恐和絕望的心情,而拍攝者的置若罔聞又顯得多么冷漠無情!這種建立在小熊痛苦上的所謂“精神感染”,真的合適嗎?
或許有人認為,視頻中小熊爬雪山時鍥而不舍、奮力拼搏的精神,是在向社會傳播正能量,能給人精神的洗禮。我不否認這也許真的可以給一部分人帶來激勵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對于浮躁的社會,到底能產(chǎn)生多大的效應(yīng)?退一步來講,如果拍攝者是對動物的自然行為進行抓拍,拍出了感人的視頻,那當然值得稱贊。但如果是人為擺拍,給動物帶來了困擾,甚至造成了傷害,那就是對生命的漠視。試想我們普通人突遭無端關(guān)注,圍觀甚至偷拍,作息被打亂,生活被干擾,即使美其名曰“傳播正能量”,又有誰能欣然接受呢?動物雖不能言,但生命平等,我們不能隨意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動物的身上,更不能因此妨礙其生存,甚至傷害它們。
這使我想起曾經(jīng)的“青蛙打傘”事件:一只樹蛙被拍到在大雨中抱著一片葉子躲雨,還懂得根據(jù)雨勢調(diào)整“雨傘”的方向。這組在網(wǎng)上熱傳的照片,后來被人揭露是明顯的擺拍,“是把動物折騰到死的黑鏡頭”。通過虐待動物來抓拍“美好”,制造“感人”,不過是拍攝者藉此博取眼球,獲取自己期望的名利的工具與手段,這種做法把人性的自私、殘忍與丑陋暴露無遺。這種行為無疑應(yīng)被唾棄,但這何嘗不是常常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的事?把螢火蟲收集起來做成閃亮的“玫瑰花”高價出售、《馬獅共舞》紀錄片中為營造強烈的現(xiàn)場感而讓群獅撕裂馬兒、拍攝影視劇虐待動物……這段熊母子爬山的視頻不也是披著勵志的美麗外衣虐待動物、漠視生命嗎?審視這些現(xiàn)象,我們不禁反思,除了對動物的隱性傷害之外,現(xiàn)實中我們是否也曾打著愛的旗幟在做著傷害之事呢?這與無人機逼熊母子爬山又有何不同?
動物與人類都是自然的孩子,我們沒有理由以讓一個生命痛苦的方式來獲得自己的所謂感動和震撼。我們更不能為了自己的名利而踐踏生命??鬃诱f:“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愿生命都被溫柔以對,愿世間處處春暖花開。
【湖南汨羅市二中高三(361)班】
升格點評
作文升格后,論證高度吻合題目要求,體現(xiàn)出較強的思辨和遷移思維??忌鷱臒o人機拍攝對熊母子造成的影響來談如何敬畏生命,避免了空談話題的行文問題;運用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展開事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將論證的有效性、實效性大大增強,也使得內(nèi)容前后關(guān)聯(lián)。文中語言表達順暢,邏輯關(guān)系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