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龍
(中共英德市委黨校,清遠 513000)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可以得知,增強歷史自覺意識,掌握歷史主動精神,是黨在百年奮斗中取得輝煌成就的秘訣之一。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僅有50余名黨員,到2021年底已經擁有9671.2萬名黨員。目前,中國共產黨是全球第一大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14億多中國人民昂首闊步走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并不斷取得輝煌成就。在過去的一百年間,黨領導人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能夠始終把握歷史主動精神,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概而言之,百年奮斗歷程中的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歷史規(guī)律,把握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推動、引領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走向輝煌。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1921年7月23日,初具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在與人民一起進行的探索和奮斗中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是當時中國具有革命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把握時代脈搏、掌握歷史主動精神的產物。
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漫長的文明長河中,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在許多方面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成就,為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隨著工業(yè)革命而國力增強,資本的擴張性促使歐美列強成為侵略者,并一次又一次地對古老而又物產富饒的中國進行侵略、掠奪,中國被迫打開了國門,腐朽的清王朝戰(zhàn)敗之后屈膝投降,一次次向列強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這一時期的中國內憂外患,戰(zhàn)亂四起,國破山河碎,中華民族處在前所未有的浩劫和苦難之中。
為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愿意做亡國奴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從太平天國起義到義和團運動,這些救亡圖存的探索和實踐先后失敗了。1911年,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革命軍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的統(tǒng)治,在古老的中國建立了嶄新的民主共和性質的“中華民國”。民國成立后,雖然社會風俗一度煥然一新,但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也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是不成功的。
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引起已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他們從思想啟蒙入手,發(fā)起了一場提倡“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思想文化運動,即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希望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代替中國人頭腦中封建的傳統(tǒng)思想,進而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共和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弊端呈現(xiàn)在國人面前,先進的中國人對全盤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方案產生了懷疑。與此同時,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改造中國的新方向。以俄為師,向蘇俄學習,走蘇俄道路成為一批先進知識分子的追求目標。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贝撕?,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陳望道、李大釗等人在中國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廣大進步知識分子開始熱切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產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中國無產階級是近代產生的一個新階級,它的產生時間早于我國的資產階級,代表著我國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方向。中國無產階級大多來自破產的農民,與農民階級之間具有天然的聯(lián)盟關系。隨著一戰(zhàn)期間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快速發(fā)展,無產階級力量也不斷得到壯大。到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前,中國無產階級數量已達200萬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我國經濟相對發(fā)達的東部沿海地區(qū)和大城市。在五四運動期間,上海工人自發(fā)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運動,標志著我國無產階級有了自己的政治訴求,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一個重要條件。
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7月23日,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繼續(xù)舉行會議,這次大會莊嚴地宣告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十月革命之后,社會主義運動蓬勃興起,成為當時世界的潮流和趨勢。從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并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真正領導者。至此,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重擔就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膀上。為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新中國,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由此拉開了序幕。
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是我黨掌握歷史主動精神的結果。
中共一大時我黨僅有50多名黨員,到1922年召開黨的二大時也才195名黨員。盡管當時我黨的黨員人數不多,但是,黨在二大上就提出并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開始組織工人階級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初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
1927年,國民大革命以國民黨右派的背叛而失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歷史主動精神,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開創(chuàng)了一條不同于蘇俄的革命道路。這條由毛澤東同志等中國共產黨人首創(chuàng)的革命道路,指引了黨領導的國內土地革命戰(zhàn)爭得到蓬勃發(fā)展,取得了重大勝利,并建立了與南京國民黨政府對峙的工農人民政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尤其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我黨從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全體國人抗日救亡的強烈愿望出發(fā),認真分析并正確把握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新變化,把國內反蔣的革命戰(zhàn)爭推向了中華民族的解放戰(zhàn)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的指引下不斷壯大,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箲?zhàn)勝利后,中國人民渴望建設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但國民黨政府違背人民的意志和歷史潮流,企圖“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中國走向光明還是走向黑暗的重大歷史關頭,我黨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提出民主、和平的主張。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親手撕毀了和平協(xié)議,于1946年6月26日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原解放區(qū),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此后,我黨正確研判了內戰(zhàn)發(fā)展趨勢,向全體中國人民提出了“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先后發(fā)起了三大戰(zhàn)役,1949年4月21日至23日進行了渡江戰(zhàn)役,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了南京國民黨政權,取得了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底,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啟社會主義建設,是我黨掌握歷史主動精神的方向。
新中國成立初期,擺在黨和人民面前一些重大問題——將來要建立一個什么性質的國家?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面對這些重大的歷史性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毛澤東同志先后發(fā)表了《新民主主義論》和《論人民民主專政》,為將來建立什么樣的國家、怎樣組織國家政權等指明了方向。隨著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我國的國體和政體逐步確立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與此同時,國內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有序進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三大改造結束后,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消滅了私有制,公有制經濟已經占據絕對優(yōu)勢,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為順應我國人民對于建成工業(yè)國的渴望,1956年秋,中共八大勝利召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分析了國內矛盾的變化,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舉措,并由此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一五”計劃開始到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軍事工業(yè)得到突破性發(fā)展,為我國國防事業(y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是我黨掌握歷史主動精神的抉擇。
改革開放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隨著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至1984年,我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開始拉開序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活力,全方位對外開放使中國再次成為引領時代發(fā)展的弄潮兒。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融入了世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教訓,借鑒了其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科學地創(chuàng)造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順應形勢的發(fā)展和需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勝利地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理念,扎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逐步提出新發(fā)展思路,使我黨在新形勢下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鄧小平理論到科學發(fā)展觀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在這些科學理論的指引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高歌猛進,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
自2012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奮力拼搏,銳意進取,堅持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在2021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并順利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是黨掌握歷史主動精神的趨勢。
目前,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趨勢不斷深入發(fā)展,亞非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得到較快發(fā)展,中國的改革也進入了“深水區(qū)”和關鍵時期。近10年來,我國經濟、文化、科技、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它們掣肘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步伐。
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發(fā)展大勢和主動精神,樹立治國理政新理念,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xiàn)代化。目前,我們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家在各個層面的建設成就斐然,中華民族正以自信強大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訴求,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全球發(fā)展與治理,為世界和平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普遍認可和贊揚。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對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進行認真的研究、學習,甚至模仿中國的發(fā)展方式。中國模式、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成為國際社會研究學習的熱點和焦點。
歷史主動精神作為我黨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一個重要新概念,是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百年來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的經驗之一,是黨在百年奮斗中取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精神品格?;仡櫚倌挈h史,中國共產黨因主動精神而誕生,因主動精神而興起。今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而且正在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的指引下走向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