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璇
(洛陽師范學院 河南 洛陽 471934)
漢代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并雙雙自殺的故事,在敘述上側重于表現(xiàn)劉蘭芝高尚的品性和焦、劉二人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僅把焦母當成代表封建惡勢力的符號,并沒有進行細致刻畫,也沒有交代其驅逐劉蘭芝的原因。
袁昌英曾留學英法專攻戲劇,是第一位獲得英國碩士學位的中國女性,也是中國第一位研究和介紹莎劇的女學者。她的作品深受莎士比亞的影響,悲劇作品呈現(xiàn)出鮮明的內(nèi)在化傾向,突出主人公內(nèi)部靈魂之間的沖突。袁昌英對焦劉愛情悲劇的成因進行了思考,她曾在該劇的序言中寫道:“我一向讀《孔雀東南飛》就愛這首絕妙的好詩……那夜夢中驚覺,不由得想到這詩上面去,不由得自問焦母遣退蘭芝到底是什么理由。自然在中國做婆的自古就有絕對的威權處置兒媳的,焦母之驅退蘭芝不過是執(zhí)行這威權罷了。然而這個答復不能滿足我,我覺得人與人的關系總有一種心理作用的背景,焦母之嫌蘭芝自然有一種心理作用。”[1]基于這種思考,在袁昌英的劇作中,焦母成為貫穿全劇的中心人物,敘述重點由焦、劉二人的婚姻命運轉移到焦母心理畸變的過程中。很明顯,袁昌英對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的解讀并沒有停留在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上,而是著眼于“人物矛盾”與焦母自身的境遇和性格,進而分析焦劉的愛情悲劇。
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的直接描繪極其少,多是通過小妹的口來表現(xiàn)出劉蘭芝的過人出處。文本中寫道“焦小妹(上前拉住蘭芝的手,哽咽):嫂子,你別走”,可見焦小妹對劉蘭芝的喜愛。又比如妹妹說:“我看嫂嫂真是才情過人的女子,我若是哥哥,也會愛她個要死?!盵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蘭芝有著過人的魅力。然而,在眾人眼中德才兼?zhèn)涞膭⑻m芝卻受到焦母百般刁難,最后被逐出家門,這不禁讓人疑惑,焦母驅逐劉蘭芝的理由何在?
在古代社會,“休妻”依據(jù)的是“七出”。婦女只要犯了“七出”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被婆婆合理合法地休棄?!秲x禮·喪服》記載“七出”的內(nèi)容為:1.無子;2.淫佚;3.不事舅姑;4.口舌;5.盜竊;6.嫉妒;7.惡疾。當時的婦女,只要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被夫家休棄。
從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的描寫來看,第二條淫佚、第五條盜竊、第六條嫉妒、第七條惡疾都是可以直接排除的。關于第四條口舌,劇中詳細描繪焦母對劉蘭芝的種種刁難,比如給劉蘭芝安排繁重的紡紗任務,還污蔑其“掛名紡紗”,把劉蘭芝做的面比作糞,并責怪她糟蹋東西。對于這些刁難,劉蘭芝始終不吭一聲、逆來順受,因而口舌一說是不成立的。至于第一條無子,雖說劉蘭芝在被趕出家門之時確實膝下無子,然而劉蘭芝嫁入焦家之時只有十七歲,婚后二三年也不過二十歲,憑借無子一說休掉劉蘭芝也是站不住腳的。
排除“七出”中的“六條”,剩下的便只有第三條“不事舅姑”,這也是《孔雀東南飛》中焦母與劉蘭芝之間最尖銳的矛盾。《禮記·昏義》中說婦女須“成婦禮,明婦順”,“婦順者,順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當于夫”。也就是說,作為女子,與丈夫的親密程度不可超過與舅姑(即“公婆”)的親密程度,否則就是“不事舅姑”。《禮記·內(nèi)則》中說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币簿褪钦f,兒子過于喜歡妻子,引起父母不高興的,可以休棄。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焦母對劉蘭芝深得焦仲卿的喜愛早已十分不滿,她曾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干什么整天只賣弄自己的聰明,只顧打扮,討得丈夫的好……”[3]在全劇的高潮中,焦仲卿遠道歸家沒有先來拜見母親,而是先回房間和劉蘭芝親熱。焦母聽聞這個消息后立刻震怒,她的內(nèi)心獨白是“你快給我拿這一對狗男女來,光天化日之下,看有這樣無禮節(jié)的兒媳沒有!天地神明呀!你們給我們做女子的種種辛苦,我,我吃了受了。報酬呢?報酬就是從我們懷內(nèi)把我們的兒子一把奪去,一骨碌送進別人的懷內(nèi)……”這段獨白充分展示了她內(nèi)心的憤怒,兒子歸家先探妻直接促使焦母堅決休棄劉蘭芝。
閱讀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在焦、劉二人愛情的初始階段,劉蘭芝不僅送給焦仲卿自己親手繡的禮物,還主動派媒人上門催親事,在那個時代,這一系列的行為無不證明嫁入焦家之前的劉蘭芝是一個熱情洋溢、敢愛敢恨并富有生命力的女子。與之截然相反的是,焦仲卿明明已對劉蘭芝愛戀到相思成疾,但他卻不敢表達自己的心意,更不敢和母親提娶親之事,更為夸張的是,他明知自己無病,仍順從母親,甘愿服藥。焦母強迫焦仲卿吃藥與《雷雨》中周樸園強迫繁漪吃藥有異曲同工之處,“吃藥”這一情節(jié)體現(xiàn)的是封建大家長在家中的權威,不同之處則是,繁漪是經(jīng)過了多次反抗、在重重加碼的壓力之下才喝藥,而焦仲卿卻沒有反抗,母親一拭淚便立馬乖乖喝藥。同樣是吃藥,《雷雨》是為了塑造出一個反抗專制的繁漪形象,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則是為了表現(xiàn)出一個被“溫柔的母愛”所“宰割”的懦弱羔羊焦仲卿。
《孔雀東南飛》在第一幕焦仲卿和劉蘭芝結婚后,很快轉入了第二幕他們二三年后的生活。雖然劇中沒有交代這些年發(fā)生了什么,但我們?nèi)阅軓淖髡邔⑻m芝為數(shù)不多的描繪中窺探到她在焦府的生活。第二幕一開頭,正在紡紗的劉蘭芝一見到焦母就驚慌失措,為焦母做完面條后,拿碗的手都在顫抖,受到焦母的苛責也只會默然哭泣。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原來活潑靈動的劉蘭芝已不復存在,嫁入焦府的她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謹言慎行、忍辱負重的少婦。從劉蘭芝的轉變我們可以推測出,在婚后的生活里,至少在婆媳問題上,劉蘭芝并沒有得到焦仲卿的保護。當劉蘭芝要被焦母驅逐出門之時,焦仲卿依舊不敢反抗,他向劉蘭芝承諾,不久便會接她回家,而此時的劉蘭芝卻早已心灰意冷。嫁入焦府三年,忍氣吞聲三年,焦母驅逐自己出門,焦仲卿的無所作為壓垮了劉蘭芝心中最后一根稻草,焦劉二人的悲劇結局在這一刻已經(jīng)注定。
袁昌英憑借自己女性作家的獨特優(yōu)勢,第一次從女性心理層面為我們深度剖析了婆媳矛盾產(chǎn)生的根源。
弗洛伊德曾提出過性嫉妒的理論,即對現(xiàn)實或想象的優(yōu)于自己的性愛競爭者所持怨恨的情感,結婚前后,父親與女婿,母親與兒媳之間的情感不融洽是性嫉妒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袁昌英劇本中的焦母體現(xiàn)了母愛中的嫉妒性。
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曾通過同性(妹妹)的口,客觀描述了劉蘭芝的美貌與品性。“我看只有丑樣兒的人才要許多禮貌德行去彌補那天生的缺陷。像嫂嫂這樣聰明伶俐的人,她本身的美已經(jīng)夠可愛了,用不著旁的幫襯。況且她也從不曾對媽媽無禮,我真不懂得媽媽為什么討厭她。難道她要生得又丑又蠢,媽才喜歡嗎?”[4]這段話既展示了劉蘭芝的美貌聰慧,也向我們透露了焦母對劉蘭芝產(chǎn)生“性嫉妒”的依據(jù)。劉蘭芝越美麗聰慧就越能贏得丈夫的喜愛,可也越發(fā)加劇了焦母的不滿和嫉妒。一方面,焦母的嫉妒之情源自同性之間的嫉妒,自己已經(jīng)人老珠黃,魅力全無,而劉蘭芝卻年輕貌美,這種嫉妒源自天性并且廣泛存在,不少文學作品甚至還表現(xiàn)過母親對自己女兒的嫉妒。另一方面,焦母的嫉妒之情源自她作為婆婆,對兒子心中有別的女人而產(chǎn)生的威脅之感。作為母親,原本應該為子女的幸福而感到幸福,母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確是這樣的,然而,當母親成了婆婆,她卻不能再單純地為兒子的幸福而感到幸福。當兒子即將結婚之時,焦母便覺得失落悲傷,她的痛苦在于兒子的心里將有別的女人。當兒子結婚之后,焦母更覺得心如刀割,無法忍受兒子和媳婦的親熱,誓要將他們分開。劉蘭芝和焦仲卿越是如膠似漆,焦母就越覺得兒子被兒媳婦搶走,越發(fā)視劉蘭芝為眼中釘、肉中刺,定要將其拔除。
波伏娃在她那本著名的《第二性》中說:“如果說她身為妻子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她作為母親卻是這樣的人:孩子就是她的幸福,就是她的生存正當性的證明。”[5]
在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中,焦母被塑造為一個早年喪夫,含辛茹苦將一對兒女養(yǎng)大,并對兒子有著過分依戀傾向的寡母形象。全劇一開頭,在劉蘭芝還未曾出現(xiàn)之時,焦母就曾言反感事業(yè)占據(jù)了兒子的心,希望兒子不要出去工作,在家里侍奉一輩子也就夠了。這樣的話分明不像一個母親對兒子所說的話,而更像是戀愛中的女人才有的心態(tài)。焦母還曾說:“老了,就休了嗎?”“休”這個字充分暴露了焦母的潛意識。在她的潛意識中,兒子已不僅僅是兒子,兒子成了丈夫的替代者,而自己則是兒子的“另一半”。
正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從“小姐”熬成了“婆婆”,并忘記了“做小姐時的嗜好”。古往今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破壞美滿婚姻的可憎角色往往由女性來充當,所以有“媳婦熬成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等話流傳下來,而真正的元兇——父權統(tǒng)治則被深深隱藏起來。袁昌英從女性本體出發(fā),考察人物的命運,挖掘潛藏在焦母這一形象背后的特殊境遇下的女性內(nèi)心世界。
劇中同樣守寡的姥姥曾說:“況且我們守寡,一來是為丈夫承宗接后,二來為暮年圖個旌表。我們所打的主意原是吃苦、犧牲……我一生的功績就在征服了這顆心。村口那座白石貞節(jié)牌坊就是我一生與心為難的戰(zhàn)績?!苯鼓刚f:“難道我們立志守節(jié),就是有意要宰我們的心嗎?”這段話充分說明,焦母并不是一個心如死灰的女人,她也飽受“守節(jié)”對她心靈的宰割之痛。正如袁昌英的解釋:“母親辛辛苦苦親親熱熱地一手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一旦被另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總有點憤憤不平。年紀大了或是性情恬淡的人,把這種痛苦默然吞下了。假使遇著年紀還輕,性情劇烈而又不幸是寡婦的,這仲卿與蘭芝的悲劇就不免發(fā)生了?!盵6]
在封建時代,“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貞潔烈女”的信條禁錮了女人的一生,女性幾乎沒有獨立人格。女性獲得獨立人格的前提條件是經(jīng)濟獨立,但是在男權文化的大背景下,女性人格獨立之路崎嶇艱難。其中,女性對自己的同性后輩的戕害則更為嚴重,這體現(xiàn)了一種“我吃過的苦你也必須吃一遍”的補償心理。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中,焦母在丈夫死后,擁有了經(jīng)濟地位,在家庭中掌控了絕對的話語權,她強迫未生病的兒子每天吃藥,要兒子在家侍奉一輩子,拆散兒子的婚姻等一系列行為體現(xiàn)的是女性在封建時代的畸形“獨立”。
綜上所述,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通過對焦母內(nèi)心世界的剖析,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焦母,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婆媳矛盾這一千古難題。焦母作為深受男權文化迫害的受害者,反過來也破壞了兒子的幸福,這成為一個惡性循環(huán)。男權文化下沒有勝利者,它不但壓迫了女性,也緊緊地束縛了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