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史會來,平洪領,梁 君,何 杰,李 彬,盧 斌,俞學軍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農村農業(yè)部重點漁場漁業(yè)資源科學觀測試驗站,浙江舟山 316021)
曼氏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俗稱墨魚,隸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頭足綱Cephalopoda、十腕目Decapoda、烏賊科Sepiidae、無針烏賊屬Sepiella,曾是我國東海漁場傳統(tǒng)的“四大海產”之一,浙江省歷史上最高年產量曾超過6×104t;20 世紀70 年代末以來,由于過度捕撈及產卵場破壞,浙江沿海漁場曼氏無針烏賊已形不成漁汛,瀕臨滅絕[1-3]。2003 年以來,隨著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繁育及增養(yǎng)殖技術的突破,曼氏無針烏賊的小規(guī)模增殖放流工作陸續(xù)在浙江沿海漁場展開;2013 年隨著浙江省“東海漁場修復振興”計劃的推進,漁業(yè)主管部門把曼氏無針烏賊作為東海漁場增殖放流的主推品種[4-5],放流經費和規(guī)模大幅增加。近年來,自然海域中曼氏無針烏賊資源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曼氏無針烏賊資源修復已初見成效[6-8]。
研究表明,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繁育時的餌料系列為豐年蟲-活體糠蝦-小型蝦類-較大規(guī)格蝦類等,活體糠蝦可顯著提高曼氏無針烏賊幼體的成活率[5,9];隨著烏賊的進一步生長,個體較小的糠蝦難以滿足大個體烏賊對大粒徑餌料的營養(yǎng)需求,加之活體糠蝦的供應量常常不穩(wěn)定,烏賊必須要經歷從活餌料轉化為死餌料的餌料馴化期[5,9]。生產實踐表明,冰鮮毛蝦個體輕、沉降緩慢且容易被烏賊抱食,已成為曼氏無針烏賊規(guī)?;斯し庇^程中餌料馴化期的最適宜過渡餌料;但何時開始馴化冰鮮毛蝦既能夠最優(yōu)地保證烏賊的生長及存活,又能節(jié)省活體糠蝦量以保障后續(xù)苗種的攝食需求,是亟需探究的科學問題。近年來,雖有學者對曼氏無針烏賊苗種培育技術層面[5,10-15]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但關于餌料馴化期馴化策略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本文對4 種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幼體進行餌料馴化實驗,比較分析了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其餌料馴化期間生長及存活的影響,研究結果旨在對合理制定曼氏無針烏賊規(guī)?;斯し庇^程中的餌料轉化及投喂策略、提升曼氏無針烏賊規(guī)?;斯し庇夹g水平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實驗在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西閃試驗場完成。曼氏無針烏賊幼體為人工繁育苗種,胴長分別為0.8 cm(0.78±0.05)、1.0 cm(1.05±0.06)、1.2 cm(1.19±0.09)、1.4 cm(1.41±0.07),每種規(guī)格均從育苗池中撈取活力較好、大小均勻的個體用于實驗。糠蝦取自試驗場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糠蝦混養(yǎng)池塘,為接種后自行繁殖苗種,糠蝦個體為4.5~6.0 mm,撈取后在室內水泥池中暫養(yǎng),充氣微流水養(yǎng)殖。冰鮮毛蝦在其上市季節(jié)購買,加水冰凍于試驗場冷庫備用。
每種規(guī)格實驗均分投喂活體糠蝦和冰凍毛蝦2 組,每組3 個重復,每個重復20 只烏賊,實驗持續(xù)7 d。
實驗在200 L 白色塑料桶中進行,使用經暗沉淀和沙濾后的自然海水,鹽度為26.5~27.0,水溫為26.0~26.5 ℃。實驗期間活體糠蝦日投喂3 次,投喂量以實驗桶中始終保持有少量糠蝦剩余為標準;冰鮮毛蝦日投喂量4 次,每次投喂以烏賊不再搶食毛蝦為準;2 個實驗組均每天早上吸污1 次,實驗全程微流水充氣養(yǎng)殖。實驗過程中及時記錄死亡烏賊的數量及死亡時間,實驗結束后測量烏賊個體胴長(cm)、體質量(g),計算其成活率(%),用于結果分析。
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Excel 2016 和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組間差異采用Duncan’s多重比較,描述性統(tǒng)計值均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顯著性水平設在P=0.05。
如表1 所示,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幼體馴化7 d 后,同規(guī)格的平均胴長、平均體質量、成活率均表現為活體糠蝦組>冰鮮毛蝦組。表明4 種規(guī)格下曼氏無針烏賊均表現出更喜歡攝食活體糠蝦,活體糠蝦作為此階段餌料更有利于其存活及生長。這與實際育苗生產中曼氏無針烏賊更喜歡攝食活體餌料這一特性相吻合。
表1 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生長性能的影響Tab.1 Effects of live mysids and frozen acet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izes of S.japonica
如圖1、2 所示,投喂活體糠蝦期間,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的胴長相對增長率表現為0.8、1.0 和1.2 cm 3 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高于1.4 cm 組(P<0.05);體質量相對增長率則表現為1.0 和1.2 cm 組均與0.8 和1.4 cm 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1.4 cm 組顯著低于0.8 cm 組(P<0.05)。馴化冰鮮毛蝦期間,4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的胴長相對增長率表現為1.2 和1.4 cm 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高于1.0 和0.8 cm 組(P<0.05),1.0 和0.8 cm 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各組效果以優(yōu)排序為1.2 cm 組=1.4 cm 組>1.0 cm 組=0.8 cm 組;體質量相對增長率則表現為1.2 cm 組均與其余3 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1.4 cm組顯著高于1.0 和0.8 cm 組(P<0.05),各組效果以優(yōu)排序為1.4 cm 組≥1.2 cm 組=1.0 cm 組=0.8 cm 組。
圖1 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胴長相對增長率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live mysids and frozen acetes on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body length of different sizes of S.japonica
圖2 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體質量相對增長率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live mysids and frozen acetes on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body weight of different sizes of S.japonica
如圖3 所示,投喂活體糠蝦期間,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的成活率相差無幾,1.0 cm 組與其余3 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馴化冰鮮毛蝦期間,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的成活率表現為1.2 和1.4 cm 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高于1.0 和0.8 cm 組(P<0.05),規(guī)格1.0 cm 組又顯著高于0.8 cm 組(P<0.05);各組效果以優(yōu)排序為1.2 cm 組(88.33%±2.89%)=1.4 cm 組(90.00%±5.00%)>1.0 cm 組(68.33%±7.64%)>0.8 cm組(43.33%±10.41%)。
圖3 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成活率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live mysids and frozen acete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different sizes of S.japonica
如圖4 所示,相對比值為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胴長相對增長率、體質量相對增長率及成活率3 個指標間的大小比較,即活體糠蝦相對于冰鮮毛蝦在3 個指標下優(yōu)勢大小的趨勢變化;3個指標的相對比值均隨著烏賊規(guī)格的增大呈逐漸減小的趨勢,尤其是成活率的相對比值在1.2 和1.4 cm 2 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圖4 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不同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胴長、體質量及成活率相對比值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live mysids and frozen acetes on the releative rate of body growth,weight gain and survival of different sizes of S.japonica
研究表明,水生動物在苗種培育過程中,因鮮活餌料的供給量常常不足,馴化養(yǎng)殖動物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或冰鮮餌料)及馴化時機往往是提高其規(guī)?;庇降年P鍵問題之一[16-18]。曼氏無針烏賊的餌料系列一般為豐年蟲-活體糠蝦-小型蝦類-較大規(guī)格蝦類等[11-12],烏賊幼體孵出即可攝食豐年蟲,攝食豐年蟲5~7 d 開始投喂活體糠蝦[9]。然而在烏賊規(guī)模化繁育生產中,活體糠蝦的需求量常常供不應求,必須要對烏賊進行死餌料馴化。死餌馴化階段,烏賊更加喜歡攝食下沉中的餌料(游動中),對于沉底的死餌料則不喜歡攝食;冰鮮毛蝦由于比重小、在水體中緩慢下沉,對于馴化期烏賊而言可以輕松抱持,而其他小型蝦類(如葛氏長臂蝦Palaemon gravieri等)因比重大、沉底快,不適宜作為馴化期內的轉換餌料。經前期預實驗研究,冰鮮毛蝦較其他小雜蝦是曼氏無針烏賊餌料馴化階段最理想的馴化餌料,故本實驗采用冰鮮毛蝦。
從多大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開始馴化冰鮮毛蝦,既能保證烏賊正常的存活和生長,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活體糠蝦的投喂量,是提高曼氏無針烏賊規(guī)?;庇^程中苗種成活率的關鍵一環(huán)。
現有的關于曼氏無針烏賊餌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開口餌料對烏賊的培育效果等層面[10-13],而有關死餌料馴化策略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就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對4 種規(guī)格曼氏無針烏賊胴長相對增長率、體質量相對增長率、成活率及3 個指標間相對比值展開了比對分析,當曼氏無針烏賊胴長達1.2 cm 以上時馴化冰鮮毛蝦可以滿足其正常的胴長生長和體質量增加,其成活率也與攝食活體糠蝦組差異不顯著(P>0.05);3 個指標在2 種餌料間的相對比值均隨烏賊規(guī)格的增大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表明活體糠蝦和冰鮮毛蝦之間對于曼氏無針烏賊的生長和存活產生的差距逐漸縮小,即活體糠蝦的投喂優(yōu)勢逐漸降低,冰鮮毛蝦作為替代餌料顯現的優(yōu)勢進一步提高,進一步表明冰鮮毛蝦可以逐漸替代活體糠蝦作為曼氏無針烏賊生命周期下一階段的適口餌料。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曼氏無針烏賊胴長達1.2 cm 左右時開始馴化冰鮮毛蝦等死餌料是最佳時節(jié),不僅可以保證曼氏無針烏賊正常的生長和較高的成活率,又能節(jié)省大量活體糠蝦的供應量,保障規(guī)?;庇^程中后期苗種對活體糠蝦的攝食需求。而有文獻表明,虎斑烏賊Sepia pharaonis胴長需達到2.8 cm 時開始馴化死餌料才能保證較高的成活率[19],我們認為可能與2 種烏賊的生活習性不同有關,曼氏無針烏賊平時喜歡在水體中轉圈巡游,而虎斑烏賊則喜歡趴在池底不動,前者相對后者更容易接受死餌料的馴化;其次,每只曼氏無針烏賊養(yǎng)殖成體為150~200 g,而虎斑烏賊養(yǎng)殖成體為500~1 000 g,成體規(guī)格的大小差異也決定了曼氏無針烏賊死餌料馴化的規(guī)格要比虎斑烏賊小。而實際生產中,在曼氏無針烏賊死餌料馴化期間,應當在每次馴化冰鮮毛蝦后補充投喂少量活體糠蝦,可降低因餌料攝食不均造成苗種間的大小差異,進而避免大小苗種間的相互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