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宇航,趙海丹
(廣東恒廣源投資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700)
中小河流治理目的在于提高河流防洪減災能力,通過水系綜合治理,促進水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在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清淤、土方開挖和堆砌會導致地貌、土壤和植被破壞,在外營力作用下易引起強烈的水土流失,為此,需要依法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科學的防治措施。本文針對潮州市潮安區(qū)中小河流水土流失特點及工程開挖、棄土方量現(xiàn)狀,提出針對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治理措施實施要點,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
本項目位于韓江下游韓西平原及江東洲,部分位于潮安區(qū)西部山區(qū),屬于韓江三角洲平原區(qū),地形平坦、開闊。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影響劇烈,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年平均降水量1623毫米,主要集中于汛期,年平均溫度為21.4℃。項目區(qū)主要土壤類型為河積、谷積及海積潴育性水稻土。工程建設用地區(qū)域土壤侵蝕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不屬于國家級重點預防區(qū)和治理區(qū)?,F(xiàn)狀土壤侵蝕模數(shù)背景值為每年500噸/平方公里。
潮州市潮安區(qū)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位于涉及潮安區(qū)古巷、登塘、庵埠、彩塘、東鳳、龍湖、浮洋、金石、沙溪、鳳塘、江東共11個鎮(zhèn)。本項目主要對排、灌、渠系、池塘及建筑物進行整治,使其達到設計防澇標準的要求,并在部分地帶設置綠化區(qū),改善河道景觀綠化效果。本項目治理河渠水系380條,總長389.97公里,重建橋涵34座,配套涵管55.03公里;治理池塘387個,總面積120.11萬平方米;建設生態(tài)功能區(qū)33處,總面積32.63萬平方米。本項目總挖方447.27萬米,總填方223.7萬平方米,總棄方223.57萬立方米。
本項目河渠水系治理為線性分布,池塘治理、生態(tài)功能區(qū)建設等為點狀分布,因此工程的水土流失特點兼具線型、點型特征。
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涉及土方量大,包括河渠池塘水系治理、清淤、構筑物的土方開挖、回填、場地平整、表土剝離等,共計挖方447.27萬立方米,其中土方218.44萬立方米、淤泥219.04萬立方米、表土9.79萬立方米;總填方223.7萬立方米,其中土方213.91萬立方米、回填表土9.79萬立方米;總棄方223.57萬立方米。土石方平衡詳見表1。
表1 土石方平衡
根據(jù)設計圖紙和實地察勘確定的地類面積,擾動區(qū)原地貌侵蝕模數(shù)及原地貌擾動后侵蝕模數(shù),計算擾動原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公式如下:
式中:W——土壤流失量(t);
△W——新增土壤流失量(t);
Fji——某時段單元的預測面積(平方公里);
Mji——某時段單元的土壤侵蝕模數(shù)(噸/平方公里·年);
△Mj i——某時段單元的新增土壤侵蝕模數(shù)(噸/平方公里·年),只計正值,負值按0計;
Tji——某時段某單元的預測時間(年);
i——預測單元,i=1,2,3……n;
j——預測時段,j=1,2,3,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復期。
經計算,本項目可能造成土壤流失總量123130噸,新增流失量116422噸。流失量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建設面積大。因此防治重點區(qū)域為施工期的主體工程區(qū)。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1081.12公頃,其中項目建設區(qū)800.20公頃,直接影響區(qū)280.92公頃。依據(jù)“區(qū)間水土流失差異性、區(qū)內水土流失一致性及防治措施布設一致性”的原則,結合主體項目劃分情況,分區(qū)進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設計。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劃分為主體工程區(qū)、施工營地區(qū)、施工臨時道路區(qū)、臨時晾曬場4個防治區(qū)。具體見表2。
表2 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qū)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原則為預防為主、因地制宜、綜合防治,由工、植物和臨時措施形成綜合防治體系。工程措施以排水為主,植物措施主要為園林綠化、撒播草籽綠化,臨時防護措施主要包括臨時排水、沉沙、攔擋、覆蓋等。
本區(qū)由主體工程用地、施工圍堰用地組成。由于主體工程在臨時圍堰內進行,圍堰發(fā)揮的攔擋作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且主體工程已設置表土剝離、表土回填、景觀綠化等措施,施工結束后有利于水土保持,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在雨天時,對裸露地表位置需要增設布設臨時覆蓋措施。
本項目設22個施工營地,營地內設生活房屋、綜合加工廠、材料倉庫等。為滿足后期綠化,施工前應先對占地范圍進行剝離表土,平均剝離厚度30厘米,剝離面積7.7公頃,剝離量為2.31萬立方米。表土臨時堆放在臨時堆土場,施工完成后,回覆表土,回填表土量2.31萬立方米。施工結束后,對本區(qū)占地范圍進行全面整地,面積7.7公頃。整理后進行撒播草籽,撒播草籽綠化面積7.7公頃。施工營造區(qū)均位于相對平坦的地方。施工營造區(qū)施工期防護主要是針對場地內、外的排水。共設排水溝長9280米,在施工完畢后利用開挖土方進行回填。為避免降雨及徑流沖刷地表松散土屑,攜泥沙外溢,在各施工場地排水溝出口各設1個簡易沉沙池,共88個。沉沙池與排水溝相連,匯水排入附近天然溝道。
本項目場內交通結合現(xiàn)有城鎮(zhèn)交通道路,施工臨時道路地勢平緩,需要完善該區(qū)施工期的臨時排水設施,以及施工結束后的土地整治及綠化。施工結束后,對本區(qū)占地范圍進行全面整地,面積154.22公頃。對于占地類型為草地、林地的已整治土地,進行撒播草籽綠化,綠化面積119.21公頃。為減輕地面徑流對其沖刷,同時防止路面徑流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需在臨時道路兩側開挖土質排水溝。經計算,該區(qū)需修筑排水溝總長為653120米。在施工結束后回填夯實。在排水溝出口增設沉沙池1824座。
本區(qū)主要用于存放利用料、以及翻曬淤泥。需新增表土剝離、臨時攔擋、臨時覆蓋、臨時排水、臨時沉沙,施工結束后表土回填及場地平整、綠化等防護措施。工程建設完成后,對本區(qū)占地范圍進行全面整地、撒播草籽綠化,全面整地面積60.37公頃,撒播草籽綠化面積60.37公頃。在臨時晾曬場四周布設臨時攔擋,在臨時攔擋外側設排水溝,沉沙池與排水溝相連,匯水排入附近天然溝道匯水排入附近天然溝道。遇雨天需對晾曬場進行臨時覆蓋。
綜上所述,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建設開挖和廢棄的土石方數(shù)量較大,在具體治理過程中,要根據(jù)當?shù)厮亮魇攸c及工程治理特點,提出針對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