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教研室 高宜民
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邏輯性較強,只有經過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才能掌握數學知識,提高相應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關鍵性要求.因此,教師在設計初中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思考,培養(yǎng)初中生的探究、質疑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有效幫助學生探索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充分了解數學知識的實質,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師生關系的改善,打造出以合作交流和互動教學為基礎的課堂氛圍,引導班級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師生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想徹底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嚴肅的氛圍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做出改變,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現(xiàn)狀.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正確提問.由此可見,師生關系對初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開展關于“圓”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打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圍繞圓的概念和應用進行提問,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提問作出解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先呈現(xiàn)出教學內容,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回答問題.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無法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和教師的地位不對等.因此,在新的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采取新型教學方法,改善師生關系,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學會包容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保證學習質量.
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合理的問題,深層次地培養(yǎng)初中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和質疑精神.教師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注重學生提問的層次性,區(qū)分教學難點和重點,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層次的疑問進行解答和指導.進一步加強課堂提問的探究性,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確保教師設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形成良性的教學互動.
例如,在開展七年級“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初中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類比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合理的引導環(huán)節(jié),設置如“研究多邊形時能否借助已經學過的三角形、四邊形和梯形等進行規(guī)律總結和思維拓展?請同學們自行探究”這樣的引導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引導學生正確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自身的語氣,尊重學生、包容學生,以鼓勵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提問、敢于提問.因此,培養(yǎng)初中生的問題意識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再全面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都需通過維護自身的信念或者觀點,才能保持心理平衡.若個人的信念或觀點出現(xiàn)了沖突,就會改變自身的觀念,直到與大眾的認知相同.一般而言,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沖突,這種沖突大致分為三種:學生對問題的預測結果和其過往經驗沖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觀念相互沖突,教師觀點和學生觀點沖突.認知沖突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探索,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習達到自身最高效率.因此,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開展“一次函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更加喜歡學習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培養(yǎng),而不是強調情境的設計.教師要注意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要依靠這個準則開展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為此,教師需要將數學問題和實際情境相互融合,引導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體系解決問題,啟發(fā)學生自主進行思考,使其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問題意識.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創(chuàng)新和學習目標等方面進行評價,要以肯定、鼓勵代替批評,做到“對事不對人”.在特定情況下,學生會提出一些讓教師無法解答的問題,甚至是偏離課程內容的問題.此時教師要積極引導,不能立刻否定學生的問題,盡量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授“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由于每位學生自身的客觀因素不同,因此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差異.正是由于這些差異,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疑惑,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依據這些差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問題意識.當學生達到很高的提問水平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促使學生提問的水平越來越高.對于學習情況一般、基礎知識較差或者沒勇氣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解答他們的疑問時,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勇氣,然后按部就班地引導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最終使其明白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快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那些喜歡當面提問卻抓不到問題關鍵的學生,教師要細心指導,提升他們的質疑水平.對于那些善于提問且問題價值較高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答案,并且根據自身的想法大膽創(chuàng)新.總之,要讓學生都能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數學問題意識指的是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引發(fā)思考、分析等一系列的心理認知過程.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數學專業(yè)知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具體來說,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更加細致地研究問題,及時建立知識體系,對問題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拓寬數學思維,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同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在處理問題時領悟到知識的內涵,發(fā)散思維,最終達到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改革中關鍵性的要求,其不但是數學學科的教育目標,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才可以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