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欽花,常李艷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89)
獨立學院轉設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務。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獨立學院轉設呈現(xiàn)全面啟動、加速推進的態(tài)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共有107所獨立學院提出轉設申請。隨著轉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學術界對獨立學院轉設的重要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展開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獨立學院轉設的意義、背景、轉設路徑、相關困境、轉設成效等提出見解。系統(tǒng)梳理獨立學院轉設理論的研究成果,總結研究主題與研究熱點,對于準確把握獨立學院轉設中的前沿性問題以及當前轉設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獨立學院順利地完成轉設,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2006年,教育部相關文件中首次提出獨立學院“轉設”一詞[1]。根據獨立學院轉設研究文獻出現(xiàn)的最早時間,本研究在CNKI數據庫中以“獨立學院轉設”為主題,以2007-2022年為檢索年限,以“篇關摘”為檢索項,共檢索到文獻482篇。剔除重復文獻以及廣告等非學術性文獻后,剩余有效文獻207篇。再依據研究內容對已有文獻逐一閱讀、篩選,去除與主題不緊密的文獻,最終選取64篇文獻作為研究的有效樣本。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首先采用CNKI計量可視化分析對482篇文獻進行檢索處理,分析年度論文發(fā)表篇數。其次,利用質性分析工具Nvivo軟件進行文本挖掘,將64篇有效文獻導入Nvivo11.0軟件中進行編碼與分析。
第一,文獻年度趨勢。如圖1所示,展示了獨立學院轉設相關研究文獻數量自2007年以來的變化趨勢,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探索性研究階段(2007-2013年),2008年教育部頒布《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009年對五年過渡期的考察驗收、轉設等作出規(guī)定,相關研究開始逐漸增多。二是平穩(wěn)增長階段(2014-2019年),該階段大多數獨立學院處于觀望狀態(tài),轉設總體趨勢緩慢,研究文獻數量也較為平穩(wěn)。三是迅速增長階段(2020-2022年),2020年《實施方案》公布后,在“能轉盡轉,能轉快轉”的指導原則下,獨立學院轉設得到廣泛關注,相關研究以上升趨勢受到研究者的關注。
圖1 2007-2022年獨立學院轉設相關研究文獻數量
第二,研究熱點。Nvivo軟件中的詞匯云圖能夠反映某個相關主題方面的趨勢和特點。將64篇代表性文獻導入Nvivo11.0軟件,根據“查詢”功能進行詞頻分析,選擇最小長度為2,按完全匹配分組運行查詢,得出如圖2所示的詞匯云圖。根據語詞大小及其在詞云中的位置,可以看出政策、民辦、母體、政府、公辦、利益、問題、社會、管理、教師等是獨立學院轉設研究中的高頻詞匯,處于關鍵詞詞云圖的核心地位。結合詞頻以及語詞間的關系,可以將獨立學院轉設研究分為三個主要方面:獨立學院轉設的基礎理論研究、獨立學院轉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獨立學院轉設后的發(fā)展策略及對策建議。整體來說,轉設政策、轉設面臨的問題及轉設的發(fā)展策略是獨立學院轉設研究的重要熱點。
圖2 詞云圖
基于Nvivo軟件具有對編碼進行反復調整、對編碼進行節(jié)點和類屬劃分、對節(jié)點分析結果進行圖表化呈現(xiàn)的功能,本研究通過開放編碼和選擇編碼方式,對64篇文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逐句分析,手動編碼參考點1513項,形成26個三級節(jié)點,9個二級節(jié)點,3個一級節(jié)點。節(jié)點及編碼參考點結果見表1。
表1 獨立學院轉設的文獻內容編碼
第一,獨立學院轉設的動因。一是國家政策背景。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是獨立學院轉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國獨立學院轉設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制度變遷特征[2]。二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需求。面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內涵式發(fā)展的新要求,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新使命,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新任務,以及民辦高等教育結構性轉型的新挑戰(zhàn)[3],獨立學院轉設勢在必行。三是獨立學院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由于產權不明晰等根本性問題的長期存在,獨立學院無法享有獨立、平等的辦學主體地位和相應的法律權益,隨著其逐漸發(fā)展壯大,需要進一步厘清與母體高校關系走向真正獨立,才能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而在當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獨立學院缺少良好的發(fā)展通道,未來面臨著著嚴峻考驗。
第二,獨立學院轉設的路徑。相關學者重點圍繞“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進行討論。闕明坤[4]提出與高職合并轉設、基金會與國有企業(yè)舉辦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無舉辦者的公有民辦本科高校、普通公辦本科高校、公辦高校的二級機構五種轉設路徑。在此基礎上,闕海寶等[5]提出公有民辦混合所有制高校的轉設路徑,何世松等[6]對獨立學院與高職合并轉設路徑展開了深入討論。
第一,政府推進獨立學院轉設面臨的困境。一是政策制度缺位困境。轉設過程中存在相關制度模糊、政策沖突,轉設政策“一刀切”以及轉設后政策預期不明等問題。二是政府政策執(zhí)行困境。省級政府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存在象征性、選擇性執(zhí)行和政策梗阻[7]。
第二,多元利益主體的博弈。獨立學院轉設涉及地方政府、社會投資方、母體高校、在校師生等諸多利益相關者。相關主體利益糾紛激烈是制約當前獨立學院轉設政策執(zhí)行的嚴重障礙[8]。一是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如轉設為公辦高校,地方政府不僅要提供土地、資金用于校園建設,還要承擔辦學人員工資及完善辦學條件的費用,多數省市難以負擔轉設后所需的財政資金。二是社會投資方徘徊觀望。轉設后社會投資方可以獲得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往往傾向于轉設,但一旦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其投資回報值可能會降低,且原有資產必須過戶到學校,向母體高校支付“分手費”,保證持續(xù)充足的經費投入,以及營利、非營利道路的兩難選擇等,都會給投資方帶來巨大壓力。三是母體高校不愿轉設。轉設會使母體高校失去巨額的管理費收益和機會成本,同時原屬于母體高校的部分師資和管理人員要進行安置,轉設成本相對較高。四是獨立學院教師存在心理顧慮。一方面擔憂轉設后崗位被調整、無法適應新崗位以及福利待遇、生活環(huán)境等諸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還會擔心轉設后高??赡艹霈F(xiàn)辦學不穩(wěn)定的情況。五是學生與家長支持度不高。轉設后高校會失去母體高校的品牌效應,社會認可度可能會降低,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升學與就業(yè);與高職合并轉設,擔心合并轉設后學校辦學檔次會“降級”,畢業(yè)生在就業(yè)、考研、考公等方面會與普通本科高校畢業(yè)生存在差距。
第三,獨立學院自身面對諸多挑戰(zhàn)。一是辦學條件難以達到轉設標準。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基本上都有獨立校園,但存在自有產權土地不足,自有師資隊伍嚴重短缺,儀器設備、圖書條件薄弱,辦學經費嚴重不足、籌資渠道有限等問題,少部分獨立學院雖然硬件方面能達標,但在生均指標和專任教師職稱結構等方面達不到基本要求[9]。二是自身辦學定位不清晰。獨立學院廣泛存在辦學定位缺乏特色或定位缺乏可行性等問題。三是核心競爭力不突出。大部分獨立學院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學科專業(yè)建設流于形式,校企合作僅停留在方案或計劃上,人才培養(yǎng)模式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短期內難以形成服務地方產業(yè)發(fā)展的能力[10]。四是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短板。隨著轉設工作的推進,不再共享母體高校教師資源,自有教師流失嚴重,同時高層次人才缺乏,自有教師普遍存在專業(yè)實踐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難以推動學科專業(yè)發(fā)展。五是轉設風險預警機制不完善。部分獨立學院的轉設方案簡單粗暴,對資產權屬、師生安置、過渡安排等沒有明確的處置辦法,對轉設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或隱患考慮不周。
第一,構建政府政策支持體系。一是健全相關政策法規(guī)。進一步健全獨立學院轉設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充分考慮各相關主體的利益訴求,加強各項制度之間的協(xié)同性;強化分類指導,給予差別化規(guī)范政策。二是加強轉設保障機制。加大政策與經費扶持力度,落實優(yōu)惠政策,指定原母體高校對口支援新設高校;完善省級政府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建立政府、母體高校、獨立學院和投資方等主體協(xié)同推進機制;健全監(jiān)管機制,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jiān)管。
第二,發(fā)揮母體高校的主體責任。一是協(xié)同推進轉設工作。母體高校應幫助獨立學院在穩(wěn)定的運行狀態(tài)和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下完成轉設工作,審慎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切實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二是共建扶持轉設后高校。參與轉設后高校的管理和教學工作,助推其高質量發(fā)展。
第三,加強獨立學院的內涵建設。一是明晰辦學定位和發(fā)展目標。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科學定位辦學理念和發(fā)展目標。二是加強特色學科專業(yè)建設。瞄準國家和地方的戰(zhàn)略需求,圍繞區(qū)域支柱產業(yè)需要,重新布局學科專業(yè)發(fā)展重點和方向,打造品牌專業(yè),凝練優(yōu)勢專業(yè)。三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打造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xié)同育人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立全流程協(xié)同育人機制。四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出臺相應的福利待遇和人才政策,穩(wěn)定專任教師隊伍,加大“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yǎng)和引進力度,搭建高層次人才服務支撐體系。五是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借助政府部門的支持,保障財政資源投入,拓展辦學經費來源,有針對性地改善辦學條件。六是提高內部治理能力。依法設立理事會或董事會,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體制機制,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當前我國獨立學院轉設主要停留在政策層面,相關實施細則尚未落實細化。盡管《實施方案》明確了轉設路徑、標準條件和舉措要求等,但整體而言,轉設政策仍較為籠統(tǒng)、粗放模糊。相關學者應深入了解我國獨立學院轉設和民辦高等教育管理的政策短板,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和法律文件出臺,為推進轉設工作和民辦高校治理提供參考。
現(xiàn)有研究成果為獨立學院的轉設與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但也存在偏重理論研究,實證研究相對不足等問題。獨立學院轉設不僅會因轉設路徑不同形成不同的轉設模式,即使是同一轉設路徑,也會因獨立學院的發(fā)展歷史不同、獲取資源條件支持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轉設特征。因此,研究應當注重從具體情境出發(fā),深入實踐調研,通過個性化案例總結歸納具體特征以及普遍模式,找尋獨立學院轉設發(fā)展以及民辦高校未來治理的新思路。
現(xiàn)有研究主題涉及產權管理、分類管理等,可以看出學者對獨立學院轉設的研究已經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理論范疇。因而,在研究視角方面,會在教育學外充分借鑒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成熟理論,采用多學科視角探討相關問題;在研究內容方面,會更加強調實踐導向,注重轉設風險防控機制、利益保障機制、轉設發(fā)展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會更加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結合,提倡訪談調研和大樣本調研等方法,使相關對策建議和研究結論有更強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