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第十六中學 龍 濤
寒假期間,有朋友連續(xù)幾天曬出她家5歲兒子做家務的視頻和照片。小家伙先是和面,高高地挽起袖子,一只小手扶著盆沿兒,一只手用力和著面,面對鏡頭對媽媽說“我不辛苦,媽媽辛苦!”。另外,小家伙還疊被子、洗衣服、掃地、刷便池,幫著貼對聯(lián)、掛燈籠,著實一番忙著過大年的勁頭。
可以看出小家伙的參與讓家中的年味更濃了。那萌萌的樣子,滿心歡喜的笑臉,人見人愛。這些喜慶的日子也會留在媽媽和孩子日后的回味里,留在孩子的美好記憶中!
這么小的孩子,的確不會把家務做得有多好,但朋友還是堅持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小家伙忙得不亦樂乎,朋友在旁邊幫著“打掃戰(zhàn)場”,可謂用心良苦。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有時間還不如多學一些藝術類課程,不想讓孩子參與勞動。在孩子開始探索世界,有意識主動參與一些家務勞動時,往往會被大人拒絕:
“別給我添亂了,還不夠我收拾的呢!
去去去,到一邊玩去吧!
學習去吧,只要你好好學習,其它的都不用你管!”
這些話都不陌生,可能還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
我們知道勞動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對孩子而言,腦力勞動主要是學習。大多數城里孩子能參加的體力勞動,主要是家務勞動、學校值日,還有極少的社會實踐。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出生在浙江省余姚縣。當時,村里讀書識字的人少之又少。他7歲那年,媽媽讓他為全村人記工分、算賬、寫信、讀信。在同齡小伙伴晚飯后跑到草垛子里、樹叢中玩耍的時候,他有些不情愿地被祖母喊回來做這些工作。但很快,他就被全村人的迭聲贊嘆和熱切的目光包圍了,他成了全村人都喜歡和尊重的小先生,那些不開心也變成開心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文化學者的人之初,看到他從小參與的勞動,也是一種社會實踐。這個故事被余秋雨先生記錄在他的《借我一生》中。
后來,余秋雨去上海讀中學。他爸爸聽說他平日只是幫助村里記工分算賬、讀信寫信,而不是復習功課,著實著急。從文化和教育都很落后的鄉(xiāng)下到繁華的大上海,怎么能考上好的中學呢?但事實證明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我想這和他小小年紀就參與的腦力勞動分不開吧。當別的孩子在發(fā)愁寫作文的時候,他的文章常被老師當成范文。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時參與勞動,鍛煉動手動腦能力,也會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得到大人的認可和鼓勵時。余秋雨小時候為村民所做的事,客觀上促進了他的學習內動力,畢竟深得全村老少的夸贊是令人自豪和驕傲的。
我從小生活在雙職工家庭,父母工作都很忙,家里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我們的家庭教育幾乎就是勞動教育。我很小就開始學習整理家務,清掃院子,每天定時喂五只蘆花雞。夏天,給黃瓜西紅柿澆水;秋天,跟著父母一起脫煤坯、儲備土豆和白菜,腌制各種酸菜、咸菜。
在我個子還沒有長成時,就到街上挑水,長長的扁擔大大的水桶,我得全力伸開雙臂,雙手使勁勾住扁擔和水桶之間的鐵鏈,才能讓水桶離開地面。滿桶挑不動,我就挑多半桶,顫顫悠悠、磕磕絆絆地往家走,還得吃力地倒進大水缸中。
我小學時開始做飯,招來鄰居家的伙伴一起搓莜面。當時,沒什么電子產品,在一起做飯簡直是集體娛樂。先討論做飯程序,事前分工,這也是伙伴們一起成長的過程。尤其是受到父母表揚時,非常有成就感。家里蓋小房,我和爸爸一起撿廢棄的半拉磚頭;家中請來木工做家具,我去買酒買菜。自小我就受到父母的百分百信任。
家務勞動讓我變得更有獨立性。勞動培養(yǎng)了我的責任心,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鍛煉了面對瑣碎生活的耐心,增強了韌勁。在勞動中提升了自信心,也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讀高中時,我成了父母的家長助理,負責接送小妹上下學。開始,我們一起步行,路上我會給她講故事,也教她背誦古詩詞和經典名篇。后來,我用二八型自行車帶著小妹上下學。這使我和小妹有了更多美好的回憶,姐妹情深。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杜威在《教育即生活》中強調:“教育不是為生活做準備,教育就是生活?!睂W習固然非常重要,但人的一生中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生活。每個孩子總歸要長大成人,獨立面對生活。
我們國家雖然一直非常重視勞動教育,但目前還有待更好地落實??陀^原因是孩子們的學業(yè)負擔比較重,更主要的是家長對勞動教育還不夠重視。由于社會進步和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務勞動逐步減少,學校勞動實踐課也不多?;谶@種情況,家長更要認識到勞動教育的迫切性,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勞動鍛煉機會,以免出現(xiàn)上小學的孩子不會剝雞蛋皮、不會系鞋帶,上大學的孩子生活還不能很好自理的現(xiàn)象。
如果家長不清楚孩子做家務的適當年齡,網上有一份家務年齡對照清單可以作為參考:
2——3歲: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助拿取物品;掛衣服;自己刷牙、上廁所;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把碗放進洗碗池;疊好干凈的衣服并放進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進籃子里。
4——5歲:準備、清理餐桌;飯后將餐具拿回廚房;準備第二天自己要穿的衣服。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的指令要細化到每個步驟,這樣他們才會準確理解要求。
5——6歲:準備第二天自己要穿的鞋;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
7——12歲:學做簡單的飯菜;幫忙擦地、洗車、清潔衛(wèi)生間;會用洗衣機。
13歲以上:換燈泡;更換吸塵器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臺。
馬克思曾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币参ㄓ袆趧硬艜屓祟惒粩嗟剡M步。如果一個人不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好逸惡勞,自然也就不會有責任擔當,更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家庭和工作單位都不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培養(yǎng)孩子從小愛勞動,從做家務開始。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也是親情傳遞,家風傳承,勞動教育中蘊含著很多品德修養(yǎng)元素,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父親有句話對我影響很深:人要有勤勞的雙手和善于思考的大腦。
做為家長,如果我們真愛自己的孩子,就趁早給孩子補上勞動教育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