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立
團湖北省委副書記
1927年的湖北,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1926年年底至1927年年初,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中共中央機關相繼遷至武漢,武漢成為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政治舞臺和中國大革命的中心。這一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漢口迎來了由大革命向土地革命的重大轉折。八七會議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挽救了黨和中國革命。
1927年的湖北,在中國共青團史和中國青年運動史上同樣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這一年,團中央機關、全國學聯隨中共中央遷至武漢,團的四大在武漢召開,帶領并號召全體團員青年勇敢地參加革命斗爭。這一年,全省團員達到2萬人,占全國團員總數的五分之二。團員中除青年學生外,青年工人、青年農民顯著增多,湖北青年運動蓬勃發(fā)展。
圖|黨的五大、團的四大會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都府堤街20號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僅半個月后,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附小召開。為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明確當前共青團的主要任務,共青團于5月10日至16日在黨的五大會址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39名正式代表參會,代表當時全國3.8萬名團員。任弼時繼任團中央總書記。
大會認真總結了共青團在大革命高潮中的斗爭經驗,接受中共五大的決議和共產國際、少共國際的指示,通過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大會宣言》。這進一步明確了共青團的性質和任務,指出:“本團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組織,他應當在共產黨的指導之下,吸引廣大的勞動青年群眾,參加革命的斗爭,同時在這些斗爭中去養(yǎng)成他們的共產主義者的精神?!毙赃€規(guī)定了共青團和青年運動今后的方針和任務是領導工農青年參加爭取革命領導權的斗爭,發(fā)展土地革命。此外,宣言還指出:“目前革命運動已轉入一極嚴重的時期,我們需要與敵人決最后之死戰(zhàn)了!……大會特嚴重地訓令全體團員勇敢地偕同全國被壓迫的青年群眾,在工會、農會與學生會的旗幟之下,進行更系統的、更勇猛的戰(zhàn)斗!我們高擎列寧主義的紅旗,為中國革命而踏著死者的血路前進!”
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任弼時出席了這次會議。1927年8月12日,為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共青團在武漢召開了駐漢全體中央委員會議,史稱“漢全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研究共青團“今后新的工作方針”。會議通過了團的任務及組織工作與農村工作等決議案,指出共青團今后的工作方針和戰(zhàn)斗任務主要包括:積極參加武裝暴動和土地革命;協助黨組織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四省發(fā)動秋收起義等。會議號召全團同志根據上述方針和任務,切實承擔起共青團和中國青年在中國革命中的偉大歷史使命。
任弼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之一,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早年留學蘇聯,1925年1月當選為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擔任組織部主任、同年7月任團中央總書記。1927年,為了維護黨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以任弼時為代表的團中央旗幟鮮明地與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開展斗爭,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黨的五大上,23歲的任弼時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他和瞿秋白、蔡和森等代表一起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遺憾的是,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等重大問題,都未能給出切實可行的回答。
會后,任弼時組織團中央起草了一份《政治意見書》,三次向陳獨秀提出意見,要求武裝工農,發(fā)動土地革命。開始他把陳獨秀請到團中央機關開會,當面呈送上意見書。陳獨秀看后,非常生氣,當場拂袖而去。而后任弼時將意見書正式呈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可是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當陳獨秀再次看到這份意見書時,當即大發(fā)雷霆。1927年7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召開擴大會議。任弼時要求在會上宣讀《政治意見書》,又被陳獨秀拒絕。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組,陳獨秀被停職。八七會議上,陳獨秀被撤銷中共中央局書記職務。任弼時被選為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這一特殊時期,以任弼時為代表的共青團中央與陳獨秀等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堅決斗爭,再次表明其堅定的政治立場,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八七會議通過的《告全黨黨員書》中明確指出:“青年團以其中央委員會為代表,證明自己最近期間在政治上的堅決性?!?/p>
圖|八七會議會址,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鄱陽街139號
1922年12月,在黨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湖北區(qū)委正式建立。團組織團結帶領廣大團員和青年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工農運動,廣泛宣傳革命真理,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的骨干力量。由于革命斗爭的需要,1927年團湖北區(qū)委(省委)歷任了四任書記。
1926年冬,23歲的李碩勛受黨派遣來到武漢,擔任中共武昌地委組織部部長。1927年1月,任團湖北區(qū)委書記。李碩勛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書記,中共廣東省軍委書記。他在中學時代就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是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李碩勛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被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代表和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來到湖北后不久,他又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任政治部主任,參與北伐。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在海南因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年僅28歲。2009年9月,李碩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7年2月,21歲的賀昌任團湖北區(qū)委書記。賀昌是我黨早期青年運動活動家,也是我黨早期革命家。曾任太原團地委書記,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農工部部長。1926年任中共江浙區(qū)委委員及共青團江浙區(qū)委書記。在黨的五大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27年7月中旬,他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委員,8月參加南昌起義。后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政治部主任、第5軍政治委員,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等職。1935年3月率部突圍時,在江西會昌遭國民黨軍伏擊,壯烈犧牲,年僅29歲,是我黨土地革命時期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圖|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1927年,黨的五大后,黨中央改各省區(qū)的區(qū)委為省委,中共湖北區(qū)委改為中共湖北省委,團湖北區(qū)委也改為團湖北省委。6月,25歲的劉昌群接替賀昌任團湖北省委書記。劉昌群是湖北黃陂人,在武昌私立中華大學讀書期間,參與了武昌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他擔任過武漢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青年團武昌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兼湖北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八囊欢狈锤锩兒?,劉昌群隨團中央轉移到武漢,并當選為中共五大代表。1927年,他出席了團的四大,當選為團中央委員,后任團湖北省委書記。1927年10月參加中共長江局常委會工作。1928年春調到上海團中央工作。后在上海脫黨。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革命形勢更加殘酷。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由武漢秘密遷往上海,決定恢復、整頓和重建因國民黨鎮(zhèn)壓而遭到嚴重破壞的各級黨組織。1927年10月,團省委改選,王達強任書記。王達強是湖北黃梅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年底當選為省委常委,任團省委書記兼京漢鐵路總指揮。1928年2月他在漢口被捕,受盡各種酷刑,堅貞不屈,英勇就義,犧牲的時候年僅27歲。臨刑前,他在監(jiān)獄的墻壁上寫下氣壯山河的絕命詩,詩中寫道:“一心只愛共產黨,哪管他人道短長?我一歌兮歌聲揚,碧血千秋吐芬芳?!?/p>
在1927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里,我們的黨團組織和革命人士遭受了重大損失,也開辟了新的土地革命的道路。湖北共青團在黨的引領下,始終不畏艱險、不懼犧牲、沖鋒在前,在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斗爭中,在組建湖北勞動童子團的過程中,在二次北伐的前線陣地中,在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的戰(zhàn)斗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書寫了壯烈的青春篇章。革命精神在湖北這片熱土上代代相傳,紅色基因鐫刻在一代代青年的血脈里,成為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