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百年回顧與理論反思

2022-12-31 09:34謝立敏
關鍵詞:文藝理論文藝馬克思主義

謝立敏,段 虹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40;2.哈爾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25)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文藝戰(zhàn)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tǒng)、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fā)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保?]一百年來,黨始終高度重視文藝事業(yè),立足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精神期待與偉大事業(yè)的迫切需求,對文藝現象、文藝實踐中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既基于原典形態(tài)又富有中國特色的探索和解答,由此構建起黨文藝理論研究的龐大學理空間,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豐富又不斷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體系,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與接受

一般而言,任何一種文藝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其所根植的文藝實踐的沃土。但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最富特殊性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當時中國的無產階級或是有產階級中學識豐富的人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出來的,而是把已經產生巨大影響的先進理論移植過來,被中國文藝家所接受、闡釋及賦予特色的歷史過程。當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千辛萬苦尋找真理的先進知識分子,在沉沉深夜中矚目馬克思主義的光芒和力量,看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這個具有鮮明革命性和崇高理想性的強大思想武器,不僅適應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需要,也契合了當時中國以文吶喊、救亡圖存的文化現實與社會現實,為一個新的社會、新的文藝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五四時期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觀點

1919年,中國爆發(fā)了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五四運動。這場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及其文藝思想的引入和傳播提供了難得良機。從此,中國許多進步學者積極譯介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汲取和運用其中的基本觀點、方法,主要是歷史唯物論的著名論點來審視國家社會現狀,研究文藝問題。

在結合中國國情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站在開啟民智、啟蒙救國的立場,不約而同地重視分析經濟結構和精神現象之間的關系,強調文藝之于改造中國社會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在其著名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等文章中,正確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闡明文藝的上層建筑性質。在他看來,“人類社會一切精神的構造都是表層構造,只有物質的經濟的構造才是這些表層構造的基礎構造”[2]。就整個社會結構而言,經濟的構造是基礎,精神的構造是上層,凡思想上、精神上的變動最終都是由經濟的、物質的變動所引起的。

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社會革命理論,陳獨秀也予以高度重視,指出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的基礎,一切制度、文化、時代精神都隨經濟的構造即生產資料之生產方法的變化而變化,都應到社會的物質生活中尋找本因?!拔膶W家的使命,并不是創(chuàng)造理想,是用妙美的文學技術,描寫時代的理想”[3],創(chuàng)作出反映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精神的茂美的文藝,鼓舞人民沖破黑暗的牢籠、思想的鉗制,為迎接新文明的曙光發(fā)先聲、拓新路。其后,早期共產黨人鄧中夏、惲代英、蕭楚女、沈雁冰等也從中國社會實際和革命事業(yè)的需要出發(fā),發(fā)表了眾多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文章,揭示文藝的上層建筑性質和社會階級屬性,強調無產階級的文藝不是一般的革命的文藝,而是適應正在進行的民族民主革命事業(yè)的需要,以新而活的意象與合于無產階級利益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建設的無產階級新藝術。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將馬克思主義及其所蘊含的文藝理論觀點看作優(yōu)于西方其他學術思想的先進理論,原因在于這一理論適應了當時中國社會實踐和文藝實踐的迫切需要,幫助先進知識分子和社會被壓迫階層找到了改變國家命運、獲得藝術與審美解放的思想武器。盡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先行者對文藝問題的分析與論述,在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科學性上還有所欠缺,也不能即刻將舊時代的思想殘余清除剔盡,但是這些見解畢竟是他們依據當時思想解放運動實際而提出的,是他們自覺運用新習得的思想和信條觀照文藝實踐的探索和嘗試。正是這些先驅的播種和耕耘,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早期歷程,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思想啟迪與踐行范式。

(二)“左聯”前后初步建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形態(tài)

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和新銳的文化工作者,應革命形勢之需,以更大的規(guī)模、有組織地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的文藝論著,為中國形態(tài)文藝理論的建立和中國文藝實踐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同時,由于受到國際左翼文藝運動和思潮的影響,中國左翼文藝界開始了“革命文學”的理論倡導和創(chuàng)作實踐,借提倡“革命文學”宣傳馬克思主義,批判非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

在這場歷時一年有余的“革命文學”論爭中,馮乃超、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等“革命文學”發(fā)起者圍繞文藝的本質這一理論核心,著重闡釋了文藝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指出文學總是特定階級社會意識的反映,總是維護它所產生的經濟基礎,總是發(fā)揮組織、宣傳、教化作用。從積極方面來看,“這場論戰(zhàn),是中國革命文藝隊伍對馬列主義的一次大學習,大提高”[4],為之后全面完整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強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指導地位做了必要準備。然而,它帶給我們的反思教訓也同樣深刻。其一,它暴露出一些“革命文學”的主張者不顧當時中國社會的特殊現實和文藝運動的主要任務,孤立地用所謂“純化”的階級意識去要求作家,大搞宗派關門主義,甚至將魯迅、葉圣陶、茅盾這樣一些尚未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作家斥為“封建余孽”和“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從而給自身的文藝理論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以及之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探索定下了錯誤的基調。其二,這場論爭也使黨認識到,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組織的領導,就不能形成文藝界的統(tǒng)一陣線。把黨的影響擴大到文藝領域,是奪取意識形態(tài)陣地、贏得爭取群眾的必然選擇。

基于對“革命文學”論爭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19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結束了“革命文學”陣營內部的論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批評理論”的文藝工作方針,成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并依據中國國情、歷史和文藝實踐直接、系統(tǒng)地譯介馬克思主義經典文藝論著,開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早期建構。

“左聯”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關于文藝的階級性以及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在與以胡秋原為代表的“自由人”和以蘇汶為代表的“第三種人”的文藝論爭中,左翼文化運動領袖瞿秋白依據列寧提出的文學藝術的黨性原則,結合當時文壇實際,駁斥了他們所主張的虛偽的超階級文學和變相的藝術至上論,強調文藝的階級屬性和階級斗爭功用。他將每一位藝術家都看作政治家,將藝術看成“意識形態(tài)的得力的武器,它反映著現實,同時影響著現實”[5]?!白舐摗标P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解決文藝和大眾的關系問題,由此對文藝提出大眾化要求。在這個問題上,瞿秋白、魯迅、茅盾都發(fā)表過重要意見,從性質任務、語言風格、題材內容、形式技巧等方面對“革命的大眾文藝”提出具體要求,提倡革命的大眾文藝必須以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慣的語言和形式,表現工農大眾的生活、希望和理想,提升大眾的文學修養(yǎng)和革命意識。誠然,瞿秋白關于文藝從屬論和工具論的觀點存在著過分政治化和過于政治功利性的缺陷,但是脫離現實斗爭而高呼革命勿侵略文藝,鼓吹自由主義的創(chuàng)作論,這樣的做法也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而這一時期左翼文藝家所倡導的文藝大眾化,則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革命文藝實踐相結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為后來的文藝“民族形式”以及毛澤東文藝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準備和基本的脈絡因循。

(三)延安時期探索形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標志性成果

中國共產黨從譯介經典作家主要的文藝論著到結合革命事業(yè)全局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并使之走向成熟的第一個標志性成果,最早是由毛澤東完成的。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文藝實踐中,科學總結五四運動以來文藝發(fā)展的正反兩方面經驗,針對當時中國文藝運動中長期存在的一些根本問題,主持召開了歷時三個星期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詳盡論述了文藝與人民、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第一次在中國革命文藝實踐中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

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拋棄了抽象定義式的研究方式,糾正了以往文藝理論、文藝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概念化、口號化、教條主義的傾向,將“中國化”思想理論的立足點轉變?yōu)橹袊膶嶋H,并以此為基點,站在文藝“為什么人”的原則立場,富于中國特色地強調:“無論高級的或初級的,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6]863歷史唯物主義高度重視物質生產勞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基礎作用,這就決定了文藝不應把統(tǒng)治階級寫成主人或神圣,而應將人民群眾描寫為歷史的主人和歷史發(fā)展的動力?;凇拔乃嚍槿嗣翊蟊姺铡边@一根本宗旨,毛澤東又揭示了文藝如何為工農兵服務,即文藝創(chuàng)作源泉的問題,指出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是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人類頭腦和社會生活交互作用的產物,是主體對象化和對象主體化的融合統(tǒng)一,是對普通的實際生活的升華和超越。源于生活的“為工農兵的文藝”應當閃爍理想之光,充滿革命激情,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的形式”和催人奮進的“新民主主義的內容”,凸顯革命文藝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高度關注并深刻分析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他從社會結構的宏觀視角出發(fā),結合民族救亡的迫切任務,得出了文藝服從于政治并反作用于政治的結論。在他看來,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應該是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應當服從黨在一定時期內所確定的革命任務。政治觀點錯誤抑或是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缺少藝術力量的作品,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文學藝術的偉大作品。而“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6]869-870,正是毛澤東提出的文藝批評的基本標準。在具體運用這兩個標準時,政治標準總是放在第一位的。這種“文藝從屬于政治”以及關于文藝批評標準的觀點,在政治斗爭極其尖銳的歷史階段,符合了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對于鼓舞軍民、推動文藝隊伍改造、奪取革命勝利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當時及其后將文藝降格為政治工具的思想和做法留下了隱患。

應當看到,毛澤東在《講話》中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文藝發(fā)展的理論原則和方針政策,基本完成了思想理論“中國化”的歷史任務,其中一些精辟見解和精彩論述不斷指引中國文藝家創(chuàng)作出彪炳史冊的精品力作,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文藝的新時代。盡管由于歷史環(huán)境局限的影響,《講話》中難免存在一些不確切、有偏頗的觀點看法,但我們必須以實際的態(tài)度、歷史的眼光科學地看待它的意義與價值,如此才能汲取其中的精髓,指引我國文藝理論建設和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成就與失誤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親臨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將歷史的目光投注到新中國的文藝領域,預言新的經濟基礎的確立和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必然會促使包括文化和藝術在內的上層建筑發(fā)生變化。這個歷史判斷延續(xù)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考察文藝問題的主導精神,一方面確立了將文藝建設納入新中國整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大系統(tǒng)中去把握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提出了在國家迫切需要發(fā)展經濟和文化的具體情況下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基本方針。

(一)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制定文藝發(fā)展的路線方針

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文藝也成為整個國家宏偉藍圖中的重要內容。與延安時期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不同,在相對和平的歷史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黨開始以世界文化為背景,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道路,對文藝的民族化和現代化問題進行了集中思考。

自延安時期以來,毛澤東就一貫主張新文化應該根據本民族的特點創(chuàng)造形成自己的特殊風格,在確立文化民族地位的同時對人類有所貢獻。而要創(chuàng)作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文學藝術,首先,必須正確對待本民族珍貴的文藝遺產,做到“古為今用”。只有尊重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以辯證的、科學的態(tài)度將其精華融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血脈之中,社會主義文藝才會富有生命力,為群眾所喜愛。其次,中國想要以一個具有文化高度的民族出現于世界,就必須虛心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做到“洋為中用”。只有吸收外國文學藝術的長處,從中獲得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才能進一步改進和發(fā)揚中國的文藝,提高民族自信心。

“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7],是毛澤東審慎思考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而提出的文化建設方針。這一方針之所以能夠促進藝術發(fā)展和科學進步,一方面是因為它符合藝術生產和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與特點,提倡藝術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科學的不同學派都應該有獨立思考探索的自由,有施展才能個性的自由,有批評和反批評的自由,通過保有個人愛好和精神創(chuàng)造的廣闊天地,為藝術和學術的發(fā)展提供一種積極的民主形式;另一方面,這一方針合乎事物發(fā)展的辯證規(guī)律,提倡藝術家、學者應自覺運用對立統(tǒng)一觀點去判斷藝術和科學中的矛盾問題,通過自由爭鳴、自由討論發(fā)展真理、克服謬誤,推動科學藝術的發(fā)展。

縱覽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對文藝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可以看出,他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察中國社會和中國文藝現狀,提出了解決中國文藝實際問題的一系列觀點、原則和政策。但是在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卻未能隨歷史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觀點,克服其文藝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顯露出來的片面性,影響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進展。

(二)片面解讀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引致文藝建設出現曲折偏差

在宣揚闡發(fā)文藝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不諱言文學藝術與階級和政治的關系,從不遮蔽文學藝術的思想傾向性。他們把文學藝術活動看作加強和鞏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重要力量,對一些“無黨性”的文藝作品予以堅決批判。與這一歷史傳統(tǒng)一脈相承,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語境中思考新興的人民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時,也顯露出濃厚的政治導向性。就特殊的歷史時期、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來說,“文藝從屬于政治”的觀點以及文藝批評的政治性標準,有其產生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然而,隨著新中國成立后政治主題和文藝形勢的根本變化,文藝從屬于政治的標準逐漸顯現出局限性,以其中非科學的觀點指導新中國的文藝實踐,必然會給文藝發(fā)展帶來消極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對《紅樓夢》研究的批判以及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就是將文藝問題和學術問題納入政治斗爭軌道的具體表現。雖然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是密切的,但是文藝畢竟有著自身獨特的發(fā)展規(guī)律,把文藝論爭簡單視為反映階級斗爭、政治斗爭的“晴雨表”,既是對階級斗爭的擴大化,也違背了文藝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利于文藝的發(fā)展和繁榮。

在抨擊普魯士政府新的書報檢查法令時,馬克思指出:“你們贊美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tài)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散發(fā)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但你們?yōu)槭裁磪s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給書報檢查官指定一種脾氣和給作者指定一種風格一樣,都是錯誤的?!保?]文藝創(chuàng)作必須有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形式,文藝家必須有充分施展個性與才能的空間,最不能強求一律,禁錮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講,“雙百”方針無疑是社會主義條件下,黨領導和管理文藝、科學事業(yè)的正確方針。但是在具體貫徹施行時,由于國際和國內形勢的變化,本應促成生動局面、化解社會矛盾的馬克思主義方針,卻演變成了文藝戰(zhàn)線上的大是大非之爭和“反右”斗爭的手段,本應促進理論發(fā)展、增強創(chuàng)作活力的文藝討論,卻發(fā)生了政治性的轉向。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中,盡管許多文藝家都為糾正與調整文藝政策作出努力,但是政治形態(tài)的文藝思想依然阻礙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正常進程。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反思與進展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既需要有自身應當堅守的理論傳統(tǒng),又需要對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變革作出反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方針的指導下,黨中央立足改革開放的時代語境,推進馬克思主義與當時中國實際的再一次結合、飛躍,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建設中國形態(tài)理論體系的同時,生發(fā)出建設有自己本國特色的文藝理論的基本結論。

(一)重新界定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正確調整文藝工作的“二為”方向

曾經,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建設時期的特殊歷史情況,提出“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工作方向和口號,具有較為明顯的歷史合理性。但是“這個口號容易成為對文藝橫加干涉的理論根據,長期的實踐證明它對文藝的發(fā)展利少害多?!保?]255因此,鄧小平在正確評價、完整理解近一個世紀文藝實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針和“人民性”的文藝評價標準,有力糾正了機械從屬論的偏頗。

關于文藝與政治的關系,鄧小平這樣界說:“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fā)號施令,不是要求文藝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9]213,而是應當尊重文藝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重視文藝自身的審美性和形象性等藝術特征。但是我們也不能將文藝理解成與政治絕緣的“純藝術”,任何文藝創(chuàng)作都不能無視黨和國家的利益,都不能輕視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統(tǒng)地強調文藝與政治結盟,或是提倡文藝脫離政治,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此外,著名文藝理論家周揚也在新的社會現實條件下,重新審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被視為不可動搖的“政治優(yōu)位”的文藝理論規(guī)范,闡明政治和文藝二者之間不存在誰從屬于誰的問題,它們同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共同從屬于、決定于經濟基礎。但是,從整體上看,“文藝反映人民的生活,不能與政治無關,而是密切相聯,只要真實地反映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也就必然給予偉大的影響于政治”[10]。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要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指導下百花齊放,文藝鑒賞和批評工作必須要為勞動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文學藝術的政治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煥發(fā)勃勃生機。

這些對文藝與政治關系問題的反思探討與詳盡闡述,對新時期文藝理論的學理遞進與體系構建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動了新的社會存在方式下文藝理論研究探討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從此,文藝開始擺脫從屬于政治的地位,逐步確立了自己在社會文化結構中的獨立品格,走進了自身發(fā)展的廣闊天地。

(二)堅決摒棄二元對立的斗爭思維,重新闡釋文藝工作的“雙百”方針

在糾正“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偏頗,確定文藝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之后,鄧小平又以巨大的理論魄力,回應現實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和西方各種文藝思潮的大規(guī)模沖擊,重新闡釋了毛澤東提出的繁榮發(fā)展文藝的“雙百”方針,極大地解放了新時期文藝發(fā)展的生產力。1979年10月,鄧小平在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時強調,我們要永遠“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fā)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9]210。不同藝術觀點和學派之間要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互吸收借鑒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藝術方法,這樣才能迎來我國文藝界姹紫嫣紅、生機盎然的春天。

針對有些人把“雙百”方針誤解為鳴放的絕對自由會危及國家社會安定團結的觀點,鄧小平及時廓清疑慮,明確指出我們堅持的“雙百”方針是無產階級的方針,其所提倡的鳴放自由,不是只讓錯的東西放,不讓好的東西爭,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科學運用批評的武器澄清事實,糾正錯誤;不是像過去那樣,采取簡單片面、無情打擊的處理方式對待錯誤的觀點和有錯誤的同志,而是提倡同志式的友好討論,通過充分的說理和實事求是的分析,給他們以認真考慮、修正謬誤的時間。所以說,“雙百”方針不僅不會影響安定團結,相反,它實際的目標就是為了促進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正是遵循鄧小平確立的文藝工作的正確方針和發(fā)展方向,抓住文藝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問題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國的文藝理論研究逐漸解除思想禁錮,沿著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科學軌道大步前進。

(三)緊密聯系文藝發(fā)展實際,科學解答文藝領域的具體問題

新時期以來,我國文藝事業(y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收獲巨大,成就突出。黨的幾代領導集體深刻洞察新的社會歷史條件,準確判斷文藝現狀和時代要求,在反思、總結、探索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為考察、解答文藝領域里出現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問題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彰顯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藝理論一脈相承的特質和與時俱進的品格。

世紀之交,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江澤民同志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向文藝隊伍提出“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凸顯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指導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堅持的“人民性”立場,強調億萬人民奮進不止的歷史創(chuàng)造活動永遠是文藝繁榮發(fā)展最深刻的根源;以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深刻感召辯證闡釋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的成因,提出“文學藝術,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生動反映,也是人類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的重要表現”[11],它在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這些指導我國先進文化、文藝前進的理論宣言,體現了在社會發(fā)生重大轉型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下,黨對文藝工作和文藝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我國文藝領域呈現大繁榮、大發(fā)展局面,胡錦濤同志堅持和繼承了黨文藝理論探索的積極成果,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文藝的社會功能、時代主題和歷史任務等問題作出了創(chuàng)新性表述。在他看來,文藝歷來是陶冶人們道德情操、抒發(fā)人類美好理想、豐富人們藝術享受、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領域,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重大主題,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承擔起引領社會發(fā)展、鼓舞人民進步、推進文化創(chuàng)造、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這些圍繞時代重大課題而衍生的方向正確、主題鮮明的文藝理論觀點,深刻表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不是一個既定的框架,而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一種發(fā)展的理論。它在延續(xù)理論體系內在血脈的基礎上,通過與不同歷史時期具體文藝實踐相結合而將自己建構得更為嚴密,并以其巨大的理論魅力和強大的實踐張力,成為解析當前中國文藝領域新問題、新現象、新趨勢的最為科學有效的理論。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秉持黨文藝理論探索的核心與靈魂,在科學分析當前我國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深刻變化的基礎上,對文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新飛躍,形成了當代最鮮活的文藝理論成果,在建黨百年的歷史關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將黨對文藝理論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新時代文藝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本原則

作為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規(guī)劃事業(yè)發(fā)展藍圖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們黨探索文藝理論、開拓文藝道路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文藝理論都富有濃厚的興趣,都曾在著述中嫻熟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文藝現象、分析文藝問題。我們黨自成立伊始,就堅持從經典作家具有真理性的文藝思想中尋找文藝的宗旨、目標和價值,在解決不同歷史階段文藝領域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推進理論的探索、傳承和創(chuàng)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歷史性變革拓展了文藝理論探索的問題域,要求黨要堅持以科學的思想理論指導文藝實踐,不斷增強理論反映闡釋現實的能力。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正是回應這種戰(zhàn)略訴求的科學新見。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立足民族復興的歷史方位與世界發(fā)展大勢,緊密聯系中國的基本國情、社會現實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拓展了文藝的本質、功能、創(chuàng)作、評價的內涵;以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待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將“中國精神”注入當代中國文藝工作的理論與實踐;以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審視各國先進的文藝理論,將全球意識融入新時代文藝理論話語體系的構建中。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的重大歷史時刻,再次發(fā)表立意深遠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文藝在時代發(fā)展和歷史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工作的歷史使命,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如何繁榮發(fā)展文藝事業(y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這些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理論觀點,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又有宏闊的國際視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為我國文藝與文化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文藝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立場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的開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è),文藝戰(zhàn)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zhàn)線?!保?2]118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兩個重要”的核心理念,昭示著黨探索文藝理論的百年歷程,就是文藝以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放歌的一百年。堅持把人民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中心和導向,是黨領導文藝工作一貫堅持的價值維度。

堅持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導向,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尊重人民在歷史前進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人民在文藝表現中的中心地位。人民是文藝之母,在人民壯闊奮斗的史詩中,躍動著滋養(yǎng)文藝創(chuàng)作的豐沛源泉。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只有扎根生活、融入人民,充分了解普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敏銳捕捉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動展現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進程,創(chuàng)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經典,使文藝創(chuàng)作蘊藏深沉的力量、煥發(fā)雋永的魅力。

保持文藝同人民的血肉聯系,不僅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也是文藝評價的最終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極為重視文藝評論的作用,明確指出評價文藝作品,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把作品的社會效應放在首位,絕不能看低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和鑒賞能力,為獲取經濟效益而犧牲作品的社會效益。文藝是一種以“自由自覺”為特征的、艱辛復雜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踏踏實實、精益求精地搞創(chuàng)作,才能塑造出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優(yōu)秀作品;文藝作品體現著藝術家的藝術造詣、道德風尚、生活體驗和情感積累,只有那些高揚歷史主動精神、勇攀藝術高峰的文學家藝術家,才能以歷史的偉大成就文藝的偉大。文藝是國民精神的光火,絕不能沾染庸俗、低俗、媚俗的氣息,否則就會背離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和人民群眾的根本文化利益,進而對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和整個社會的風氣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作為新時代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骨干力量,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練就高超本領,加強人格修為,堅持科學的評價標準,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

(三)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新時代文藝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12]121涌動的時代浪潮為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袤的舞臺。文藝創(chuàng)作不僅要反映當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還要傳承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精神追求和審美風范。在當代中國,黨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吹響號角、奮斗圓夢,不能缺失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而是要從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滋養(yǎng);文藝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也不能偏離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而是要把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結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融合起來。

中華美學精神體現在歷代文藝家的審美態(tài)度與旨趣、藝術思維與想象、藝術觀念與審美追求之中,也體現在歷代優(yōu)秀文藝作品的藝術形象與意境、藝術方法與技巧、藝術形式與風格等方面。它受到民族文化沃土的豐潤滋養(yǎng),承襲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貫注,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區(qū)別于其他民族藝術的獨特標識。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想譜寫文藝事業(yè)的輝煌篇章,就不能忽視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璀璨文化,而是要通過對歷史文化的精華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化作當代文藝繁榮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創(chuàng)作出真正富于民族傳統(tǒng)、民族風格、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作品。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新時代中國文藝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素材與綿長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文藝的發(fā)展就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學藝術成果。相反,“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全部發(fā)展過程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能完成這項任務”[13]。因此,新時代的中國文藝要想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里展現自身的魅力和風范,就必須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民族復興偉大實踐的同時,以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矚目人類文學藝術最先進的方面,堅持洋為中用、辯證取舍、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鍛造出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世界的藝術精品,讓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讓世界文化家園碩果累累。

上述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歷程的回顧和梳理,展現了百年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歷史風貌,尋繹了我國文藝事業(yè)取得偉大成績的發(fā)展線索,探究了新時代文藝繁榮發(fā)展的方向路徑。我們要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百年歷程中尋獲啟迪、增長智慧,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文藝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主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文藝馬克思主義
1942,文藝之春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中國文聯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文藝范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