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地鐵出入口附屬建筑及景觀主要是指供人員、貨物等進出的場地和通道,主要包括了出入口、站前小廣場、直升電梯、風井及冷卻塔周邊場地等元素。
地鐵出入口附屬建筑及景觀應該以主要人流動向、周邊市政道路及建筑條件、城市風貌形態(tài)、地形地貌等因素作為設計原則,在充分考慮到上述條件的情況下,應在設計中融入當?shù)氐奈幕赜蛱厣?/p>
根據(jù)對成都軌道交通1號、2號、3號、4號、5號、7號、10號線出入口的調查,對上述線路出入口的現(xiàn)狀問題作了總結。
現(xiàn)有出入口采用鋼結構形式,頂面從進出方向向后找坡,坡度較大。頂面內部采用鋁板吊頂,外部同樣采用鋁板進行裝飾。出入口兩側均采用全玻璃幕墻和分布式骨架體系。外側輪廓上以各條線線路色噴漆,提升線路信息的昭示性。
現(xiàn)有出入口的形式同國內其他城市的地鐵出入口采用類似的設計語言。這種設計手法使出入口在人的視線中體量過大。同時現(xiàn)有出入口的整體造型缺乏設計感,噴涂有線路色的鋼結構飄檐過于明顯和粗壯,使出入口整體形勢美感進一步降低。
由于現(xiàn)有出入口整體形式美感不足,線路色使用范圍較大,所采用的設計語言和手法增加了出入口在視覺上的擁堵感,同時在整體線路上各個出入口周邊的城市風貌、景觀、市政設施條件的不同,因此造成上述線路的出入口在各種站點周邊情況迥異的情況下更顯得突兀,與周邊環(huán)境融合度較低,對城市整體風貌有一定影響。
現(xiàn)有地鐵出入口(除金沙遺址站、青羊宮站等站點以外)主要以鋼結構和玻璃幕墻為主要建筑材料,除入口上方的導視系統(tǒng)外,無其他標示性裝飾標識。作為城市風貌、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現(xiàn)有地鐵出入口缺乏對成都或站點周邊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展示和宣傳的元素,無法凸顯出成都及成都地鐵的地域性、特殊性和文化性。
地鐵出入口附屬建筑和景觀主要由出入口、直升電梯、冷卻塔、風亭、周邊鋪裝和綠化組成。由于在前期設計中未能充分考慮到站點周邊現(xiàn)狀建筑及市政設施情況,造成部分出入口的相關設施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對市政人行流線的阻礙,同時由于部分冷卻塔、風亭的高度較高,對城市風貌形象也存在影響。
針對之前開通線路出入口的上訴問題,在17號線一期站點出入口及直升電梯的設計中,以“融合性、一體化、現(xiàn)代感、公園城市”作為設計理念,以“強調與周邊環(huán)境的融合、LOGO標識與出站口一體化打造”為設計原則,并且從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設計:
(1)出入口和直升電梯在材質色彩上盡可能與周邊環(huán)境保持一致,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滿足街道一體化打造原則,強調出入口及直升電梯與周邊的融合性。
(2)出站口和直升電梯與地徽、標識、站點信息等整體化打造,盡量節(jié)約空間,增強辨識度,強調一體化設計。
(3)強調出入口和直升電梯外觀的現(xiàn)代化,采用體現(xiàn)現(xiàn)代感的設計手法,呼應城市發(fā)展主題。
(4)相關設計及材料應環(huán)保節(jié)能,并滿足建筑減排要求。依托城市既有形態(tài),并滿足周邊道路形態(tài)和遠期規(guī)劃發(fā)展要求,因地制宜、隨形就勢地考慮出入口數(shù)量、體量和形式。
(5)強調人性化設計,便于無障礙使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性化建筑景觀環(huán)境。
(6)在出入口設計中融入文化元素。根據(jù)對線路沿線的文化調查,提取魚鳧文化、蜀錦文化作為切入點,并將文化元素進行抽象提取,以鏤空剪紙圖案的形式在出入口上合理體現(xiàn)(圖1)。
圖1 出入口效果圖
(7)根據(jù)各個站點周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2種出入口骨架(圖2):一種適用于雙面疏散出入,一種適用于三面疏散出入。
圖2 2種疏散形式的出入口
冷卻塔及風亭等地鐵的設備部分的附屬設施,不具備對乘客的使用功能。站外附屬設施在前期設計布局上一般與出入口結合起來考慮,設置在出入口周邊的人行道、廣場、綠地等地方,切面積較大、高度較高,對周邊景觀環(huán)境影響也較大。
因此在17號線一期的冷卻塔及風亭的周邊設計中,以消隱化、自然化為設計原則,在冷卻塔及風亭外圍運用花池、立體綠化、淺灰色格柵等形式對其進行消隱化處理,并且在淺灰色格柵上增加城市剪影的元素,提升景觀效果和文化展示(圖3)。
圖3 風亭效果圖
由于地鐵出入口包含風亭、冷卻塔等設施設備,在其周邊景觀設計中,一般采用植物進行景觀設計和遮擋。在植物配置中,一般采用臺階式種植池,增加綠化層次,同時全部采用常綠植物,最大程度減小落葉對設備設施的影響,同時降低清潔維護成本。
為了增加植物的景觀性,除了選取常綠植物以外,還需要注重植物開花時節(jié)、葉片色彩等元素的選擇和搭配,盡量做到四季有景、景有差異的要求。
站前廣場一般以花崗石等石材進行鋪裝,設計上除了注意鋪裝樣式以外,還應加強與市政接駁的工作。
地鐵施工中,出入口周邊較大范圍內的原有市政人行道都會破除,同時地鐵項目設計施工一般來說只涉及到出入口周邊5~10 m的范圍,其余大面積的市政人行道的設計施工有當?shù)叵嚓P部門負責。因此在地鐵出入口站前廣場的設計中,需要提前考慮到與周邊市政設計接駁的相關工作。
因為在17號線一期工程中,與市政接駁的相關工作反復較多,造成時間成本增大。因此建議在今后的地鐵出入口站前廣場設計中,要提前與周邊市政恢復的設計單位進行方案對接,明確雙方的設計范圍紅線、設計思路、設計方案等,提高雙方的設計工作效率。如果在前期已有穩(wěn)定的市政恢復設計方案,則地鐵站前廣場設計單位應在方案設計上與已有的市政方案做好銜接設計,如果在出入口站前廣場設計時還未有市政恢復設計方案,則應該在后期將站前廣場方案提供給相關單位,以便做好市政接駁的工作。
在全面踐行新發(fā)展理念公園城市的時代背景中,在成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的快速建設中,地鐵出入口及其周邊附屬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部分,應從平面布局、功能提升、景觀提升、文化提升等各方面綜合進行考慮,打造滿足城市發(fā)展要求、滿足市民出行方便、提升城市品質的出入口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