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智新
上海市建筑裝飾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歷史建筑中以清水磚為外飾面的建筑廣泛存在,其修繕效果的好壞決定了老建筑是否能煥發(fā)新生,韻味長存。常見的清水磚墻修復多針對磚墻表面進行原位修復[1]。在拆除外露鋼筋等附著物后,采用鏟刀鑿除、脫漆劑及去污脫漆膏涂刷敷貼等物理化學方法清除建筑表面各種污垢,隨后鑿除并替換松動開裂的磚塊并鑲砌整磚,對于表面破損的磚面采用細磚粉或與原磚同質同色的手工黏土磚修復,修補結束后噴涂增強劑補強磚體,最后對磚墻進行統(tǒng)一勾縫、排鹽、平色及憎水處理。由此可知,原位修復多注重磚墻整體性修復,但修繕工藝中采用的試劑滲入磚體表皮的深度有限,后期會隨時間的延長,以及受墻面長期暴露于室外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其修繕效果失效,出現(xiàn)大面積泛堿、風化、破損等問題。此外,這種方式僅修復建筑外觀,不僅無法增強其抗震性能,也無法滿足新時期的建筑功能要求。
鑒于上述原因,本文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利于老建筑內部改建和外墻修復、能更完整地保留老建筑外觀、科學經濟的老墻修復技術。
某改造提升工程項目2棟歷史建筑2#庫和3#庫經改建后成為新的2號樓和3號樓。本次工程采用現(xiàn)場保護性拆除老磚進行砌筑修繕,充分考慮了歷史建筑外觀還原效果、施工工藝、工期及新建筑使用要求等因素,科學合理地進行老磚與新建筑結構連接節(jié)點深化,以及墻體防水、保溫處理,設計了一種清水磚墻泛堿預防治理方法,通過現(xiàn)代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的結合,修復還原歷史原樣。
在選擇復建方案方面,利用新建建筑為鋼框架結構的特點,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磚幕墻”的保護復建修繕方案,即將老磚塊依附到新建鋼骨架之上,就好像為鋼骨架披上滿載歷史記憶的“老墻外衣”,真正地實現(xiàn)了新老共生。
1)對歷史建筑進行外墻粉刷層剝離,工人手工鑿除粉刷層,恢復紅青磚清水墻風貌。
2)對外墻的磚墻進行強度檢測,同時對外墻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拍攝,并繪制原建筑風貌圖紙,記錄紅青磚分布、磚塊排序(一順一丁)。
3)測量統(tǒng)計磚線條、石材等,并繪制CAD圖紙,為后期加工磚線條、石材線條留下依據。
拆除順序必須自上而下,逐皮拆卸,杜絕大面積推倒拆卸,防止大塊墻體坍塌損壞需保留的磚塊或構件。所有磚飾和雕飾必須待上部的障礙物拆除后方可拆除,不得掏拆,以確保施工安全。在拆除過程中,窗臺石材及內部拆下來的金屬構件時代久遠,未能全部完整保留,故短缺量按原始尺寸、風格進行定制加工做舊;線條磚加工與發(fā)券磚排板開模需根據原始磚墻造型進行加工處理。
建筑主體結構為鋼結構,通過設置鋼背襯,墻身拉結筋及拉結鋼板,外封金屬防水板,鋼骨架間放置保溫巖棉,內封硅酸鈣板,形成一個鋼骨架防水保溫隔墻體系。鋼骨架防水保溫隔離層的設置不僅解決了清水磚外墻的防水保溫拉結難題,同時可滿足外墻清水磚砌筑和室內裝飾裝修同步開始施工的要求,在工期緊張的條件下可節(jié)約大量工期,確保工程進度。在鋼骨架隔墻體系外側進行磚墻砌筑,可形成“磚幕墻”作為建筑物外墻裝飾。
1)本項目外墻清水磚墻復建位置是從12.8 m處往上砌筑,需復原磚墻飾面下部為高840 mm的青石勒腳。為解決青石勒腳滲水問題,分別在青石勒腳下部及石材幕墻上口骨架內側設置厚3 mm的L形批水板,由該位置石材將水引流至石材幕墻鋼骨架中排出。為保證青石勒腳安裝的牢固性、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原結構鋼梁上增設鋼筋板,并焊接200 mm×125 mm×12 mm通長角鋼,青石下口開設通槽插在通長角鋼上,每塊青石上口開槽若干個,采用不小于5#角鋼與鋼結構焊接固定。最后在勒腳石材上口采用厚2 mm的鍍鋅披水板折邊覆蓋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2)為加強磚墻的整體性及防水性能,砌筑前在結構層鋼背襯下口鏤空區(qū)域支模板澆筑導墻。
3)在鋼背襯外側安裝防水鋼板:安裝時采用追尾螺栓與鋼架連接。從下往上安裝,上一塊鋼板和下一塊鋼板搭接50 mm,可避免橫縫處產生滲漏。鋼板與鋼架間采用耐候結構膠進行密封處理,豎縫和追尾螺栓處采用耐候密封膠進行封堵。鍍鋅鋼板安裝完成后,為保證磚墻后期的防水性能,在磚墻砌筑前進行淋水試驗。
4)豎皮數桿、拉通線進行大面砌筑:外墻砌筑厚度為240 mm的磚墻,墻體砌筑形式為一順一丁。砌筑前陰陽角吊好垂直線,并拉好水平縫的皮數線。每片墻體的兩頭都必須樹立皮數板,每皮高度為56 mm。為保證墻體穩(wěn)定性,砌筑時要做到一塊磚、一鏟灰、一擠揉,灰縫砂漿應飽滿,寬度設置為10 mm,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得超過1 m。
5)在鋼圈梁及鋼構柱上采用鋼絲網粉刷,采用不銹鋼條將鋼絲網焊接在鋼梁上,然后滿批低堿砂漿,使清水磚與鋼結構交接部位結合度更高。為了保證墻體整體性和防止墻體外傾,結構與墻體采用拉結筋及拉結板進行拉結,在焊接部位均涂刷環(huán)氧富鋅漆。
6)拉結筋及拉結鋼片設置[2]:為增加磚墻整體性,防止開裂,在柱與柱之間焊接2根φ6 mm的鋼筋,豎向間距為500 mm。為了防止墻體外傾,結構與墻體的拉結筋采用φ6 mm的不銹鋼鋼筋加2.5 mm×20 mm不銹鋼條制作成T字形,鋼筋長度為60~240 mm。焊接間距為豎向500 mm,橫向不大于1 000 mm。焊接完成后涂刷環(huán)氧富鋅漆。
7)窗臺石和檐口石材部位安裝:采用低堿砂漿滿批,灰縫寬度大于磚縫2~3 mm,窗臺板石材安裝后要用木槌敲打窗臺板使灰縫內多余的砂漿外露,然后用灰刀收凈。
8)砌筑窗拱券:砌筑前根據原有拱券造型、弧度在模板上排出1∶1大樣,并按砌筑順序編號備用。在洞口搭設支撐,從兩邊往中間砌,做到一塊磚、一鏟灰、一擠揉。
9)窗過梁安裝:窗上口砌筑前嵌入老建筑拆除保留下的窗洞過梁,再根據現(xiàn)場尺寸進行切割砌筑。
10)窗下口的鑄鐵篦子及外墻裝飾構件金屬扒鋸按老建筑原造型進行安裝。
11)柱頭花飾安裝:安裝之前在鋼柱上放出圓形花飾位置線。把不銹鋼干掛件插入柱頭圓形花飾背面的槽內,在槽內涂滿植筋膠,在鋼柱上焊接角鋼,然后把不銹鋼鋼掛件焊接在角鋼上,焊接完成后涂刷環(huán)氧富鋅漆。
12)壓頂石材安裝:結合物理連接和化學連接的固定方式進行壓頂石材的安裝。在壓頂石材和混凝土上開槽,用植筋膠分別植入不銹鋼干掛件和鋼板,加強壓頂石材與磚墻的連接作用。在磚面滿批低堿砂漿,放上石材,用砂漿填滿石材和混凝土間的縫隙。然后清理石材間的縫隙,按打膠順序貼上美紋紙,填充硅酮密封膠。
13)山花女兒墻磚塊砌筑,磚雕花打磨:為還原老建筑原有墻體樣式,對山花女兒墻的磚塊進行造型切割后砌筑。在鋼骨架上焊接角鋼,采用干掛的方式進行山花石材的固定安裝,并在縫隙處滿填砌筑砂漿,保證磚墻、青石和鋼骨架的有效連接。
鑒于清水磚墻常規(guī)性修繕技術中出現(xiàn)的弊端,本技術選擇通過對單磚進行預排鹽和預憎水處理后,再進行砌筑,最后對整體墻面進行修繕,在最大限度還原磚墻歷史風貌的同時,采用相關技術措施保證工程質量。
為降低后期大面積施工后磚墻的泛堿程度,砌筑前對磚塊進行挑選、清理及晾干,采用泛堿清洗劑A進行磚塊六面體涂刷。清洗劑可將墻體內部的鹽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析出并徹底分解。
為進一步提高后期墻磚修繕效果,采用碧林憎水OH-300墻面封護劑進行單磚增強處理,磚塊六面體采用刷子涂刷增強劑,防止毛細水上升并保持磚塊較好的透氣性。
勾底縫前對不平磚縫進行開縫調整,底縫施工采用專用工具將砌筑灰縫清理,清理深度為低于磚面10 mm。在清理干凈后,采用與磚面顏色相接近的碧林BP-10修復磚粉進行底縫勾縫,深度為5 mm。勾縫完成干燥后,采用砂紙打磨清理干凈。底縫處理完成后,采用碧林BiolineJM-05勾縫劑進行面縫施工。常見面縫形式主要有:凹平縫、凹圓縫、凸圓縫(元寶縫)。本次工程磚墻面縫采用勾平縫,勾縫應由上而下,先勾水平縫,后勾豎縫。墻面勾縫應做到橫平豎直,深淺一致,不得有丟縫漏縫。
采用鏟除、砂紙打磨等物理方法除去墻面塵土污垢。待墻面干燥后,使用維斯科技泛堿清洗劑A噴涂多遍,確保在一定的時間內墻體不會出現(xiàn)泛堿的情況。
完成排鹽24 h之后,采用碧林OH-300增強劑對墻面進行噴涂處理,噴涂時墻面要干燥,讓增強劑滲透到墻體表面5~8 mm深度。增強劑與水發(fā)生反應后形成無機二氧化硅,能增加磚塊的強度。
做憎水處理前需要確保墻面干燥清潔,由上而下噴淋2遍碧林RS-96憎水劑,不可以有遺漏部位,噴涂后12 h內要做好防雨措施。
本文中的歷史風貌清水磚墻復原工程嘗試了一種新型的磚墻保護工藝,在鋼骨架結構體系中,利用鍍鋅鋼板起到磚墻防水的作用,并采用拉結筋及拉結鋼板對磚墻進行拉結穩(wěn)固,將單磚進行預排鹽和預增強,最后進行墻面整體排鹽、增強和憎水處理。該整套技術在滿足主體結構體系荷載受力、抗震、防水要求的同時,大幅提升了清水磚墻修繕效果,更好地突出了老建筑原有的氣質特征,使新舊建筑的碰撞交織充分煥發(fā)生機活力與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