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侯巖珂 楊壽濤 王禹增
(德州市中醫(yī)院骨傷科,山東 德州 253013)
備化湯(木瓜、茯苓、牛膝、炮附子、干地黃、覆盆子、生姜、甘草)出自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為丑、未之年按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的運氣特點而設立的一張名方。原文介紹“治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者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身重,萎弱,或瘟癘盛行,遠近咸若,或胸腹?jié)M悶,甚則浮腫,寒瘧,血溢,腰椎痛”。并根據(jù)一年之中六氣主客的不同時段,提出備化湯的加減:“初之氣,厥陰加臨厥陰,依本方;二之氣,少陰加臨少陰,本方去附子,加防風、天麻;三之氣,太陰加臨少陽,本方加澤瀉;四之氣,少陽加臨太陰,依本方;五之氣,陽明加臨陽明,依本方;終之氣,太陽加臨太陽,依本方”。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癥見關節(jié)疼痛、腫脹或屈伸不利,甚則肢節(jié)麻木不仁,喜暖惡冷,肢末欠溫[1]。產(chǎn)后耗氣傷血,百脈空虛,也易致外邪內(nèi)侵[2]。日久著于筋骨肝腎,治宜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強筋健骨,補益肝腎[3]。備化湯所治病證的運氣特點與寒濕痹證甚為契合。從其組成來看,具有溫陽化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寒濕阻絡之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腰椎痛等痹證。通過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龍砂醫(yī)學流派主要傳承人顧植山教授的言傳身教,本方在2015 年以后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其臨床療效也逐漸得到了證實,本文擬對近5 年來備化湯治療的痹證驗案進行淺析,以期為該方的進一步臨床應用及研究提供依據(jù)。
王禹增[4]2015 年3 月3 日接診王某女性患者,52歲。3 d 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左足跟部外側疼痛,拍片、化驗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患者舌質(zhì)淡,脈沉弦。給予備化湯原方7 劑,跟部疼痛基本消失。2015 年3 月19 日接診馬某29 歲女患者。因右跗部疼痛1 個月在當?shù)乜h醫(yī)院拍片示副舟骨,當?shù)財M手術治療。給予備化湯10 劑后,右跗部疼痛減輕大半,跗部內(nèi)側腫脹、壓痛消失。2016 年3 月5 日接診14 歲在校中學女生肖某,患者于2014 年夏季運動會后出現(xiàn)左踝疼痛,進入2015 年后逐漸加重,拍片(X 線檢查號:78761),未見骨質(zhì)異常。用備化湯20 劑后,腫痛完全消失,順利通過中考體育測試。2016 年3 月5 日接診王某,男,40 歲。右足踝前外側自2015 年秋季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行走時疼痛,2016 年3 月5 日行MR(編號:29239)平掃示:右足距骨周圍關節(jié)積液。舌質(zhì)淡、苔薄膩,脈弦滑。也給予備化湯20 劑,足痛完全消失。
楊宗善[5]2015 年8 月2 日接診杜某,女,31 歲。產(chǎn)后出現(xiàn)全身怕風、身痛,足跟冷痛,黃芪桂枝五物湯服21 劑,出汗減少,余癥雖減,但減不足言。合入備化湯加減,17 劑后,痊愈。
陶國水[6]2015 年5 月31 日接診某女,36 歲。自2年前人工流產(chǎn)后,出現(xiàn)下肢怕冷,晚上需著衣和襪而眠,28 劑藥后諸癥平復。
周陽陽等[7]2015 年3 月27 日接診肖某,女,47 歲?;颊咦允霾槌觥邦i椎病”數(shù)月,既往有“胃疾”。由于頸椎病的影響,腹脹痞滿,食量驟減,年內(nèi)體質(zhì)量減輕5 kg,給備化湯加減,服藥24 劑,恢復如常人。2016 年1 月11 日接診王某,女,41 歲。患者背冷,肩痛,手足麻木2 個月余。給備化湯加減7 劑,2 周后隨訪,患者言其癥狀基本消失,恢復如常人。
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yī)理論的基礎和淵源[8],古代醫(yī)家多結合運氣學說來詮釋和治療疾病,龍砂醫(yī)家繆問認為:“丑未之歲,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民病腹脹,胕腫,痞逆,拘急,其為寒濕合邪可知。夫寒則太陽之氣不行,濕則太陰之氣不運”[9],對此類病患宜用備化湯。
繆問方解備化湯方:“君以附子大熱之品,通行上下,逐濕祛寒。但陰極則陽為所抑,濕中之火亦能逼血上行,佐以地黃涼沸騰之勢,并以制辛烈之雄。茯苓、覆盆,一滲一斂。牛膝、木瓜,通利關節(jié)。加辛溫之生姜,兼疏地黃之膩膈。甘溫之甘草,并緩附子之妨陰,謂非有制之師耶”[9]。
2015 適逢乙未之年,春雨早致,天氣濕冷,上述案例中身痛、足跗足跟疼痛,病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等表現(xiàn),正合“陰專其令”“寒濕合邪”之象。用備化湯而治之,均收桴鼓之效。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六氣“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辨治疾病時《素問·五運行大論》中有“不以數(shù)推,以象之謂也”。備化湯雖為乙未之年的運氣方,在非乙未之年,若其病機特點仍顯乙未之象,也當用無妨。上述案例中,有3 例即是在2016 丙申之年應用備化湯而獲良效的。正如顧教授所言,臨床見濕、寒為病,癥見關節(jié)疼痛、拘攣、筋脈痿弱,腰痛,痹證宿疾癥狀加重,浮腫,脘脹,胸脅不舒,畏寒,舌淡苔薄,脈見沉濡等象者,均可選用該方[4]。對于己亥年歲末發(fā)生的泛濫于武漢,蔓延至全國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瘟疫也是這樣,只要“瘟癘盛行,遠近咸若,或胸腹?jié)M悶,甚則浮腫,寒瘧,血溢”[9],這些病證契合了濕、寒為病的特點,也一樣可以應用備化湯來治療。
對于備化湯的應用,多以原方為主。在王禹增醫(yī)案中所述的4 個案例,均未做加減,直接以原方取效。其他案例根據(jù)六氣及兼證的不同,或稍作加減,或與其他方劑合用,亦同樣收獲良效。運氣方既可單用,也可加減。運用之時,勿忘于運氣,勿拘于運氣!
2015 乙未年,中運為歲金不及,氣化運行后天?!瓣帉F湔?,陽氣退辟”,總的氣候偏于濕寒。司天土生中運金是“順化”,中運金又生在泉水,三氣相得,屬平氣年,“其化順,邪氣乃微”。上半年寒熱的變化會比較多,冬季會較冷,“寒冬”的可能性大。從氣象、物象、脈象、癥象綜合分析,2015 年大寒以來,大部分地區(qū)司天濕土和厥陰風木都按時交運。南方部分地區(qū)年初氣溫持續(xù)偏高,乃2014 年甲午終之氣的燥熱未及時消退,乙未年的太陰濕土之氣不能正常遷正所致。到二之氣時,主位少徵火,客氣少陰火,中見金運,二火得位而勝金運,《黃帝內(nèi)經(jīng)》有“其病溫厲大行”之警示,需未雨綢繆。乙未年一之氣,主客氣均為厥陰風木,易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和出血、頭暈、皮膚瘙癢、咽癢干咳等與“風”相關的病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jié)不利,身重筋痿”,容易出現(xiàn)鼻出血、牙齦出血等“民病血溢”癥狀;風木易克脾土,未年太陰濕土司天亦影響及脾,臨床觀察到,目前出現(xiàn)大便稀溏、腹瀉、嘔吐、納差等消化道癥狀較多,可以從運氣病機得到解釋。
備化湯系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為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的運氣特點而立的方。顧植山教授認為,臨床見濕、寒為病,癥見關節(jié)疼痛、拘攣、筋脈痿弱、腰痛,痹癥宿疾癥狀加重,浮腫、脘脹、胸脅不舒、畏寒、舌淡苔薄、脈見沉濡等象者,可選用該方。顧植山教授強調(diào):把握運氣病機要從氣象、物象、脈象、證候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動態(tài)分析。五運六氣有常,有變,有未至而至,有至而太過,有至而不及,有勝氣、復氣之異,有升降失常之變。要做到“不以數(shù)推,以象之謂也”,不可只憑對天干地支的常位推算去用方,要“看時運,順時運,抓時運”,貴在“因時識宜、隨機達變”。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根據(jù)乙年的中運和未年的司天在泉常位運氣特點,立此“備化湯”。但顧植山教授認為《三因極一病證方論》16 首運氣方,是針對不同運氣特點的16 個套路,不是到某年就固定用某方,看實際出現(xiàn)的運氣特點是什么,就可選用相應的運氣方,因此,運氣方不能局限在備化湯一方。正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所云:“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氣運同,便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而且,抓住了運氣病機,除《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的16 方外,不論經(jīng)方、時方,皆可按運氣思路運用,皆可稱“運氣方”。
顧植山教授認為,將被淹沒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發(fā)掘就是創(chuàng)新。備化湯目前主要應用于臨床個案,在痹證治療方面應用的案例也不是很多。針對備化湯的應用現(xiàn)狀,今后對備化湯的臨床應用和研究應首先進行臨床觀察,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隨機、盲法設計的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進一步開展實驗方面的研究,深化備化湯在治療痹證的藥理機制及作用原理研究,豐富備化湯的現(xiàn)代科學理論,為備化湯的臨床應用提供更高級別的有力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