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婷 孫雯雯 李 佳 劉西鵬 徐麗君 劉光海 張毅芳▲
1.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山東泰安 271000;2.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病理科,山東泰安 271000;3.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產科,山東泰安 271000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其發(fā)病率僅低于宮頸癌,而在美國其發(fā)病位居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首,子宮內膜腺癌是最常見的類型。子宮內膜癌大多早期發(fā)現(xiàn),預后較好。但具有低分化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療難度增加,術后多需輔助放療或化療,預后不佳。近年來一些副反應小、攝入方便的中藥在腫瘤治療中研究增多。小檗堿(berberine,BB),又稱黃連素,屬于季銨生物堿,異喹啉類,以往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近年來發(fā)現(xiàn)小檗堿還具有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在腫瘤的研究中,相應濃度小檗堿作用腫瘤細胞后,腫瘤細胞生長受到抑制[1]。本研究探討小檗堿對低分化子宮內膜腺癌細胞AN3CA的抑制作用。
細胞系及主要實驗試劑:細胞系,低化子宮內
膜癌細胞AN3CA來自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保存;小檗堿,產品編號:S583634,購買自Sigma;MEM培養(yǎng)基,產品編號:31985070,自Gibco購買;胎牛血清,產品編號:10099,自Gibco購買;二甲基亞砜DMSO,產品編號:C6164,自Sigma購買;Tanswell小室,產品編號:CLS3381,自Merck Millipore購買;Matrigel(基質膠),產品編號:114-550,自Merck Millipore購買;Annexin V-FITC/PI 雙染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產品編號:BB-4101,自貝博生物公司購買。
1.2.1 細胞培養(yǎng)及小檗堿配置 人低分化子宮內膜腺癌細胞AN3-CA復蘇、培養(yǎng)于MEM培養(yǎng)基中,放置于5%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溫度37℃,2~3 d傳代1次,每2天換液。細胞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后,進行后續(xù)實驗。將小檗堿溶于二甲基亞砜(DMSO),配為1 mmol/L的溶液,實驗使用時用細胞培養(yǎng)基稀釋小檗堿至最終濃度分別為10、20、40、80 μmol/L,取不加小檗堿的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0μmol/L)[2]。所有實驗均重復三次。
1.2.2 MTT法檢測細胞增殖 AN3CA細胞復蘇,接種于96孔板,濃度調整為:細胞液100 μl,含5×103細胞。用梯度濃度0、20、40、80μmol/L小檗堿作用24、48、72 h后,加入MTT液,濃度5 mg/ml,繼續(xù)培養(yǎng)細胞4 h,吸上清,加入DMSO溶解。采用550 nm波長,測定OD(光密度)值,應用如下公式:(1-實驗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計算細胞生長抑制率。SPSS計算50%抑制濃度(IC50)。
1.2.3 平板克隆形成實驗 取400個對數(shù)生長期AN3CA細胞,接種至10 cm細胞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過夜,以0、20、40 μmol/L小檗堿作用48 h后換液,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14 d后倒掉培養(yǎng)基,固定、染色,觀察并記錄直徑>10 mm的細胞克隆數(shù)目。
1.2.4 Transwell實驗檢測細胞侵襲能力 血清培養(yǎng)基饑餓AN3CA細胞12 h,以0、20、40 μmol/L小檗堿作用48 h后換液,取Transwell小室,懸浮細胞,上室細胞培養(yǎng)基中不加血清,密度約為1.5×105/ml(細胞液200 μL),下室加入600 μL培養(yǎng)基(含有10%的胎牛血清)。每組設置3個復孔,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培養(yǎng)24 h后,取出小室,用棉簽輕輕除去濾膜上層未侵襲的細胞,PBS沖洗、固定、染色,顯微鏡下觀察侵襲細胞的數(shù)目。
1.2.5 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 對數(shù)生長期的AN3CA細胞,接種于6孔按板中,隔日換液,加入分別含0、20、40、80 μmol/L小檗堿濃度的培養(yǎng)基作用48 h,以3孔作為1組,繼續(xù)培養(yǎng)48 h。收集細胞,計數(shù),100 μL緩沖液懸液,避光,加入5 μl Annexin PE,5 μl PI,室溫孵育,15 min,篩網過濾,上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
本研究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正常AN3CA 細胞形態(tài)規(guī)整、飽滿,多邊形,細胞胞質豐富,貼壁緊密。應用小檗堿作用后且隨作用濃度及作用時間逐漸增加,細胞體積開始逐漸縮小,變圓,細胞皺縮,細胞內出現(xiàn)空泡,細胞結構破壞,貼壁不緊密同時排列稀疏。見圖1A。
梯度濃度小檗堿作用AN3CA 細胞24、48、72 h,分別測550 nm波長處測定OD值。按(實驗 組OD值/對 照 組OD值)×100%計 算 細 胞存活率(%)。相對于對照組,梯度濃度10、20、40、80 μmol/L小檗堿作用細胞24 h后,細胞存活 率 分 別 為(95.27±3.32)%、(89.13±0.76)%、(87.84±2.37)%、(74.39±1.71)%。作用48 h后,細胞存活率分別為(77.48±3.83)%、(70.45±1.36)%、(48.76±3.15)%、(41.84±5.14)%。作用72 h后,細胞存活率分別為(63.47±5.55)%、(47.38±3.147)%、(26.37±1.19)%、(19.48±1.34)%。10 μmmol /L小檗堿作用細胞24 h后所測得細胞OD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余各濃度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10、20、40、80 μmol/L小 檗 堿 作 用 細 胞48 h及72 h后所測得細胞OD值與同作用時間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小檗堿以濃度和時間依賴抑制AN3CA細胞生長。見圖1B。SPSS25.0計算出小檗堿計算出72 h50%抑制濃度13.5 μmol/L。選擇20、40 μmol/L小檗堿進行后續(xù)實驗。
取0、20、40μmol/L小檗堿作用AN3CA細胞后,細胞形成克隆數(shù)分別為(761.7±45.7)、(584.6±58.2)、(207.0±36.0)。20、40 μmol/L組分別與0 μmol/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小檗堿劑量越高對AN3CA細胞克隆形成抑制越強。見圖1C、1D。
圖1 小檗堿抑制AN3CA細胞增殖能力(A、B)及克隆形成能力(C、D)
取0、20、40 μmol/L小 檗 堿 作 用AN3CA細胞后,細胞的穿膜細胞數(shù)分別為(139.7±11.1)、(110.0±5.1)、(56.7±6.5),20、40 μmol/l組 分 別 與0 μmol/L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著小檗堿濃度的增加,其對AN3CA 細胞體外侵襲的抑制能力增強。見圖2。
圖2 小檗堿抑制AN3CA細胞侵襲能力
0、20、40μmol/L小檗堿作用AN3CA細胞后,人子宮內膜腺癌AN3CA細胞24 h后AN3CA細胞總凋亡率分別為(10.37±1.16)%、(46.91±2.48)%、(54.73±1.39)%,20、40 μmol/L組分別與0μmol/L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圖3。
圖3 小檗堿促進AN3CA細胞凋亡
子宮內膜癌在我國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今年我國新發(fā)病例8.5萬余例,導致1.7萬余人死亡[3]。美國發(fā)病率已超越宮頸癌,位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2018年新發(fā)子宮內膜癌約6.6萬例,導致1.2萬余人病死,病死率占同年惡性腫瘤病死患者3%[4]。如何更好治療低分化、晚期子宮內膜癌是婦科腫瘤的研究熱點。
多種腫瘤研究中,小檗堿表現(xiàn)出腫瘤抑制作用[5]。其機制可能有:①導致細胞周期停滯;②促進細胞凋亡;③引起細胞自噬抑制端粒酶活性[1];④與微RNA相互作用來抑制細胞增殖[6];⑤抑制EMT[7];⑥下調轉移相關蛋白和信號通路的表達等[8]。與小檗堿發(fā)揮作用相關信號通路有①AMP活化蛋白激酶;②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③蛋白激酶B通路等[9]。
在婦科惡性腫瘤中研究發(fā)現(xiàn),隨濃度增加,小檗堿呈現(xiàn)抑制人宮頸癌細胞生長抑制作用的增強;還能抑制宮頸癌細胞遷移和侵襲,作用后BAX、Caspase-3表達升高,而Bcl-2、KRT17表達降低[10]。HPV為宮頸癌發(fā)生的主要致病因素,約有85%的宮頸癌導致的病死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11-12]。研究提示小檗堿有望成為治療HPV感染相關的宮頸癌的潛在藥物[13]。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小檗堿通過下調EGFR-ErbB2/PI3K/Akt信號通路,抑制EGFR和ErbB2下游靶點cyclin D1、MMPs和VEGF的激活及通過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降解誘導ErbB2耗竭兩種途徑降低了卵巢癌細胞的活動能力和侵襲性[14]。小檗堿還可以通過抑制化療激活的GLI1/BMI1信號通路逆轉EMT和腫瘤遷移,這提示小檗堿可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使用,以預防卵巢癌化療期間的轉移[15]。
本研究對不同濃度小檗堿對低分化子宮內膜癌AN3CA細胞生長的影響,MTT顯示小檗堿可顯著抑制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呈時間-劑量依賴性。細胞集落形成實驗進一步檢測小檗堿對AN3CA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顯示經小檗堿作用后細胞克隆形成數(shù)目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Transwell侵襲實驗中,檢測顯示藥物作用后細胞侵襲穿過小室基底膜細胞數(shù)目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以上結果提示小檗堿抑制了AN3CA細胞生長,這些結果與在其他惡性腫瘤研究中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小檗堿能有效抑制低分化子宮內膜腺癌細胞AN3CA細胞增殖及侵襲能力。進一步探討其對小檗堿凋亡能力的影響,行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顯示小檗堿能明顯促進AN3CA細胞凋亡,小檗堿作用細胞后細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總凋亡率均增加。以上結果均提示小檗堿對低分化子宮內膜癌細胞的抑制作用。
上述研究結果提示小檗堿能抑制低分化子宮內膜腺癌AN3CA細胞增殖及侵襲能力,促進其凋亡,這可能為中藥小檗堿應用于子宮內膜癌中的治療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但其確切作用機制不明,仍需進一步研究,同時需體內試驗進行驗證,其臨床中的具體應用仍需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