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以敵〔1〕國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難敵國兵之所長〔2〕,耗兵也。欲強多〔3〕國之所寡,以應敵國之所多,速屈〔4〕之兵也。備固,不能難敵之器用〔5〕,陵兵〔6〕也。器用不利,敵之備固,挫〔7〕兵也。兵不……明者也。善陣〔8〕,知背向〔9〕,知地形,而兵數困,不明于國勝、兵勝者也。
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會〔10〕者也。兵失民,不知過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時者也。兵不能勝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11〕,信疑者也。兵不能見福禍于未形,不知備者也。兵見善而怠〔12〕,時至而疑〔13〕,去非而弗能居〔14〕,止道〔15〕也。貪〔16〕而廉,龍而敬〔17〕,弱而強,柔而〔剛〕,起道〔18〕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興也。行起道者,天地……
〔1〕敵:原為“?”。
〔2〕……難敵國兵之所長:此句前面的缺文,據下句句型,可能是“欲強長國兵之所短”。
〔3〕強多:勉強增加。
〔4〕屈:竭盡。
〔5〕備固,不能難敵之器用:意謂雖設防堅固,但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器械(的威力)。
〔6〕陵兵:被欺凌的軍隊。
〔7〕挫:原為“莝”。
〔8〕善陣:下脫“者”字。
〔9〕背向:原為“倍鄉(xiāng)”,指行軍布陣時的所向所背。
〔10〕會:時機,戰(zhàn)機。
〔12〕見善而?。阂姷接欣麠l件而懈怠疏忽。
〔13〕時至而疑:見到良好時機而猶豫不決。
〔14〕去非而弗能居:雖能改正錯誤,但不能堅持下去。
〔15〕止道:走向滅亡的道路。止,窒息、停滯。
〔17〕龍而敬:似應為“恭而敬”??蓞⒁姟读w·文韜·明傳》一段類似的話。
〔18〕起道:疑指興旺、勝利之道。
企圖用敵國民眾不能接受的東西,來改變當地的風俗……勉強彌補本國軍隊的短處,并想以此對抗敵國軍隊的長處,將只會徒耗自己的兵員。勉強增加本國所缺少的東西,并想以此對付敵國所富有的東西,將很快會使自己的軍隊陷入窮途末路。自以為守御堅固,卻不能抵擋敵人用來進攻的器械,自己的軍隊就會受到欺凌。用來進攻的兵器械具不精良,而敵人的防御又非常堅固,自己的軍隊就會遭到挫折?!朴诓缄嚨娜?,知道用兵布陣時應當注意的背負和朝向,也懂得利用地形,而部隊卻經常陷入困境,這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國家和軍隊長處所在的緣故。
……部隊所以不能建立大功,是因為將領不能抓住有利戰(zhàn)機。部隊所以失掉民心,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過錯。部隊所以出力多而建功少,是因為將領不懂得如何利用天時。軍隊所以不能克服大的禍患,是因為舉動不合乎民心。部隊作戰(zhàn)所以經常反悔,是因為每每輕信了未經查實的情報。部隊事前所以不能預見禍福,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實施戰(zhàn)備。部隊看到有利的條件卻不積極行動,時機已到卻猶豫不決,改正錯誤卻不能持之以恒,這是在走向滅亡之路。原本貪婪現(xiàn)在變得淡泊,原本驕橫現(xiàn)在變得謹慎,原本弱小現(xiàn)在變得強大,原本懦弱現(xiàn)在變得剛強,這是在走向勝利之路。走上滅亡之路的軍隊,天地也不能讓它勝利;走上勝利之路的軍隊,天地也不能讓它滅亡。
本篇分析了導致作戰(zhàn)失利的各種因素,并提出軍隊要行“起道”的主張。
一般說來,軍隊作戰(zhàn)失利,一是與平時治軍不力有關,二是與戰(zhàn)時指揮不當有關。從本文臚列內容來看,應當說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例如:“耗兵”——以短擊長,徒耗兵力;“速屈之兵”——以自己所缺乏對敵所富余,從而陷入窮途末路;“陵兵”——守御不固,遭敵欺凌;“挫兵”——兵械不利,進攻受挫;“不知會”——不懂得捕捉戰(zhàn)機;“不知過”——不知道所犯過錯是什么;“不知時”——不懂得利用天時;“信疑”——輕信不可靠的情報;“不知備”——不懂得如何實施戰(zhàn)備;“見善而怠”——見到有利條件疏忽懈怠;“時至而疑”——時機已到,卻猶豫不決;“去非而弗能居”——改正錯誤,卻不能持之以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作者認為,以上這些,都是讓部隊走向失敗甚至滅亡之路(“止道”)的因素;反之,原本貪婪現(xiàn)在變得淡泊,原本驕橫現(xiàn)在變得謹慎,原本弱小現(xiàn)在變得強大,原本懦弱現(xiàn)在變得剛強(“貪而廉,龍而敬,弱而強,柔而剛”),則是走向勝利之路(“起道”)的因素。作者還認為,走上滅亡之路的軍隊,天地也不能讓它勝利;走上勝利之路的軍隊,天地也不能讓它滅亡。亦即所謂的“行止道者,天地弗能興也。行起道者,天地(弗能亡也)”。
本篇原無標題,現(xiàn)標題系竹簡整理小組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