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媛,李啟注,徐京育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減退,臨床以體循環(huán)淤血和肺循環(huán)淤血為主要表現(xiàn),需長期治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調查表明,2012-2015年≥35歲成年人中,心力衰竭患病率較2000年增加了44.0%,單純西藥治療會造成離子紊亂、利尿劑抵抗、腎功能損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1]。中醫(yī)可發(fā)揮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優(yōu)勢,緩解患者癥狀,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苓桂術甘湯加味、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其他方劑、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西藥、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溫針灸可增加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效。本文就苓桂術甘湯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進行總結,以期對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有所幫助。
苓桂術甘湯首見于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边@是傷寒表證誤用吐下之法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職,水飲內停,上逆于心而出現(xiàn)心悸頭眩的治療方劑。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對苓桂術甘湯亦有描述“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贝藶轱嬐P南?,阻礙氣機,導致濁陰彌漫于胸脅和清竅,出現(xiàn)胸脅支滿、頭昏目眩的治療方劑。苓桂術甘湯證以心悸頭眩、胸脅滿悶不舒為主癥,與心力衰竭的胸悶氣短、活動耐力下降等癥狀一致?!夺t(yī)門法律》和《醫(yī)宗金鑒》也提及了苓桂術甘湯,指出苓桂術甘湯可溫通陽氣利小便以去痰飲。
苓桂術甘湯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在《傷寒論》中其配伍比例為4∶3∶2∶2,在《金匱要略》中為4∶3∶3∶2?!夺t(yī)宗金鑒》中提到“茯苓淡滲,遂飲出下竅,因利而去,故用以為君。桂枝通陽輸水,走皮毛,從汗而解,故以為臣。白術燥濕,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滿。甘草補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方中以茯苓為君藥,健脾利水,淡滲化飲;桂枝為臣藥,溫陽化氣;白術為佐藥,健脾燥濕;炙甘草作用有三,一為配桂枝以辛甘化陽,溫補中陽;二為配白術以益氣健脾,培土治水;三為調藥和中之效[2-3]。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具有利尿、保肝、鎮(zhèn)靜、免疫調節(jié)、抗炎、抗腫瘤、降血脂的作用[4];桂枝有抗炎、抗病毒、抗腫瘤、抑菌的作用[5];白術具有保護神經(jīng)、抗腫瘤、抗炎、改善胃腸道功能、保護肝臟細胞、免疫調節(jié)、抗血栓、抑菌的作用[6];甘草具有抗炎、抗腫瘤、抗病毒、保肝等作用[7]。
西醫(yī)認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為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心室前負荷不足,誘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過度體力消耗或情緒激動、治療不當及原有心臟病加重或并發(fā)其他疾病等[8]。其發(fā)病機制為Frank-Starling機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增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及其他神經(jīng)內分泌紊亂。現(xiàn)代醫(yī)學多用血管緊張肽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緊張肽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強心劑、利尿劑等藥物治療心力衰竭[9]。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心悸”“心痹”“心脹”“水腫”等范疇?!饵S帝內經(jīng)》首次描述了心衰病的癥狀“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關于病機的描述見于《諸病源候論·心病候》“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痛,驚悸,恍惚……是為心氣之虛也”說明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即為心氣虧虛,標實為水飲內停。心氣虛弱可致血行推動無力,出現(xiàn)血瘀;心氣虛弱還可導致氣不化水,水飲內停;同時津血同源,血不利則為水,可致水飲生成[10]?!堵孕牧λソ呒爸形麽t(yī)診療專家共識》將心衰病機概括為“虛”“瘀”“水”三端,針對其發(fā)病機制現(xiàn)代醫(yī)家提出了“益氣、活血、利水”為“治法金三角”[11]。
針對心衰病“虛”“瘀”“水”的病理機制,苓桂術甘湯可通過溫陽化飲的功效治療心衰。有醫(yī)家認為以桂枝為君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其治療心力衰竭的功效,桂枝既能溫心陽以制腎水,又能助心陽推動血行[12]。王慶國教授化裁苓桂術甘湯,總結多個方劑治療“水心病”,分別為苓桂杏甘湯、苓桂杏苡湯、苓桂茜紅湯、苓桂參附湯、苓桂二陳湯、苓桂三參湯、五苓散及春澤煎,針對兼有阻礙肺氣者、兼夾濕濁者、血脈瘀滯者、陽虛較重者、兼有痰濁者、氣虛較重者[13]。毛德西教授認為由痰飲以期心痛、心悸、怔忡、眩暈等可用苓桂術甘湯治療[14]。急性心力衰竭可根據(jù)是否存在瘀血和低灌注表現(xiàn)分為干暖型、濕暖型、干冷型及濕冷型。有醫(yī)家認為干暖型心衰可應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濕暖型心衰可應用苓桂術甘湯和木防己湯治療[15]。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當心肌損傷時,免疫系統(tǒng)激活,釋放大量炎癥因子,激活心肌成纖維細胞,導致心肌細胞代謝異常,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引起心肌纖維化[16]。李白雪等[17]研究表明苓桂術甘湯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心臟組織核轉錄因子-κB(NF-κB),并以此推測苓桂術甘湯的作用機制與調節(jié)NF-κB介導的炎癥信號通路相關。
心力衰竭與氧化應激反應相關,心力衰竭時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濃度過量,脂質過氧化物過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增高,加劇細胞膜損傷,導致心肌收縮和舒張功能惡化[18]。湯同娟等[19]研究表明,苓桂術甘湯含藥血清可降低過氧化氫(H2O2)誘導H9c2心肌細胞的ROS含量、促進核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核轉位、降低B淋巴細胞瘤-2基因-同源性3(BNIP3)表達,推測苓桂術甘湯可調節(jié)Nrf2/BNIP3信號通路,減輕心肌細胞氧化應激損傷。心力衰竭的發(fā)生與RAAS系統(tǒng)相關??芰掷萚20]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BNP、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內皮素1(ET-1)水平,并將上述指標與二維斑點縱向應變絕對值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證明苓桂術甘湯可調控RAAS系統(tǒng),改善心力衰竭。
6.1 加味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湯主要用于治療心衰病陽虛水泛證的患者,但心衰患者往往兼有血瘀、氣虛、水濕、痰濁等證,應辨證論治,酌情加入活血、益氣、利水、化痰等藥物,發(fā)揮中醫(yī)“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優(yōu)勢。
史珍珍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基礎治療加用苓桂術甘湯加丹參、制附子、桃仁、薤白比單純基礎治療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療效更佳,能夠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升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減少左室舒張末期直徑(LVEDd)和左室收縮末期直徑(LVESd)、降低血清氨基末端腦鈉尿肽前體(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因子-2(sST2)。李杰等[22]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加用附子、生姜、白芍可降低心腦陽虛證慢性心衰患者腦鈉肽(BNP)、提高LVEF、縮短胃排空時間,且療效優(yōu)于莫沙必利。方榮等[23]研究表明苓桂術甘湯加用益母草、豬苓、馬鞭草、澤蘭、澤瀉可增加老年急性心衰患者LVEF和24 h尿量、降低LVESV、LVED及BNP、紅細胞分布寬度(RDW)。高蕊等[24]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加用黃芪、淫羊藿、丹參、桃仁、人參、炒葶藶子、車前子等可改善腎虛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增加24 h尿量,增加LVEF、6分鐘步行距離,降低血清BNP,且療效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方案。
6.2 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其他方劑 心力衰竭患者瘀血重者可合用血府逐瘀湯,增加活血化瘀之效;陽虛較重者可合用真武湯,增加溫陽化飲之效。金光明[25]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治療組相比,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治療老年心力衰竭的總有效率高、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血清BNP、NT-proBNP、TGF-β1水平下降幅度大。姚嵐等[26]研究發(fā)現(xiàn)血府逐瘀湯合苓桂術甘湯可改善心腎綜合征患者LVEF、LVEDd及LVESd,且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加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組。高昕等[27]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可治療心力衰竭,升高LVEF,降低LVEDD,且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
6.3 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西藥 任欣等[28]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加減聯(lián)合托拉塞米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黏結蛋白聚糖4(Syndecan-4)、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心房前后徑(LAD),升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Ⅰ)和LVEF,并且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6.4 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 莊海春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溫針灸內關、腎俞、命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且其降低LVESd、BNP、內皮素-1(ET-1),升高LVEF、一氧化氮(NO)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推測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溫針灸可改善心力衰患者心臟功能、心室重塑及血管內皮功能。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具有患病率高、再住院率高、預后差的特點,在我國其5年生存率僅為34%。近年來心力衰竭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型,長期用藥容易引起離子紊亂、利尿劑抵抗、腎功能損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中醫(yī)認為心衰病的發(fā)病機制與“正虛”“血瘀”“水飲”相關,苓桂術甘湯能夠健脾利水,溫陽蠲飲,從而治療心衰病。臨床上,對于血瘀較重的患者可加用桃仁、丹參等,也可合用桂枝茯苓丸后血府逐瘀湯以增加活血化瘀的功效;針對氣虛較重者可加用人參、黃芪,以增加益氣的功效,陽虛較重者可加用制附子、淫羊藿等,也可合用參附湯,以增加溫陽的功效;水飲較重者可加用澤蘭、澤瀉、車前子、葶藶子等,也可聯(lián)用真武湯,以增加利水消腫的功效。溫針灸選取內關、腎俞、命門,這些具有溫經(jīng)通脈,行氣活血,溫陽化飲作用的穴位。苓桂術甘湯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心衰亦是遵循“益氣、活血、利水”的治療原則,增強療效。苓桂術甘湯可增加心衰患者LVEF,降低血清BNP、NT-proBNP、LVEDd,可見苓桂術甘湯可改善患者心室重構。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心肌損傷、利尿劑抵抗、消化不良等問題,苓桂術甘湯可保護心肌細胞、增加24 h尿量、提高胃動力。
有大量研究表明,苓桂術甘湯具有抗炎癥反應、改善心室重塑、調控RAAS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病機制相對應。心力衰竭的發(fā)生與眾多基因、蛋白質、信號通路相關,目前對苓桂術甘湯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理作用研究尚不明確,對其作用位點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