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貴州歷史文獻研究會,貴州 貴陽 550004)
2019年5月在貴陽城區(qū)陳莊壩馬尚陽家中發(fā)現(xiàn)《馬氏家譜》抄本(簡稱:貴陽譜)之后,2022年3月又在貴陽市花溪區(qū)燕樓鎮(zhèn)馬尚河家中發(fā)現(xiàn)一件《馬氏家譜》抄本(簡稱:燕樓譜)。貴陽譜因保存不善,封面殘失,前面的序言部份殘破不堪,多已不能通讀,而燕樓譜封面亦殘失,除前面近六頁殘破外,基本保存完好。貴陽譜有明確的抄錄時間及抄錄人,即“大清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年)清和月下浣后裔春暉沐手敬錄”,而燕樓譜卻無抄錄時間及抄錄人。據(jù)馬尚河先生介紹,馬氏是嗣(世)字輩從青巖遷入燕樓的,至今已在燕樓街上居住了九代人,家譜是祖上花了幾擔谷子請人從貴陽抄錄回來的,世代視為珍寶,傳存至今。兩譜抄錄時間大致相近,抄錄內(nèi)容各有取舍,可互為補充。根據(jù)《馬氏家譜》收錄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馬云龍撰寫的《馬氏譜略序》及崇禎六年(1633年)馬文卿《序》來看,馬氏在明末就開始纂修家譜了。至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馬瑜(入黔十二世孫,號原仆,永寧州歲貢生,廣順州學正)、馬天池(入黔十三世孫,字云漢,庠生)等又作續(xù)修(未付梓刊行,以稿本形式留存),并擬定其字派為“成俊忠諒,全福龍卿,士羲徳玉,天嗣國永,克宗尚賢,如存其學,作述開先,友之必正,登汝鴻年”。馬明卿支系“羲”字輩取名多帶“金”字旁單名,如馬鑾、馬錫、馬鐮、馬鏘、馬鉞等,爾后馬氏“玉”字輩多用王字旁單名,如馬瑜、馬琳、馬瑹、馬瑤、馬瑚、馬珩等。
目前學界關(guān)于明代衛(wèi)所武職家族的研究,主要有彭勇的論文《明代衛(wèi)所制度設(shè)計與軍戶家族記憶的歷史書寫——以湖南新田駱氏家族為中心的考察》[1],主要通過《明史》《明實錄》等傳統(tǒng)文獻和地方志等史志文獻,以及家譜和碑刻等民間文獻中不同的歷史書寫,來探尋兩類軍戶關(guān)聯(lián)的可能性、實現(xiàn)途徑,以及隱約可見的軍戶家族的歷史記憶和家風傳承,以此揭示衛(wèi)所制度影響之下軍戶族群關(guān)系及其身份變遷;呂善長、邱玥的論文《論安莊衛(wèi)指揮使陸秉家族對貴州鎮(zhèn)寧的貢獻》[2],認為安莊衛(wèi)指揮使陸秉家族通過創(chuàng)建衛(wèi)城、修治公署、開辟屯田、修建衛(wèi)學和文廟、建造廟宇樓閣堂所和橋梁等一系列善政,為鎮(zhèn)寧的城市建設(shè)和發(fā)展奠定了根基,作出了貢獻;鄭朝彬的論文《貴州前衛(wèi)莽哥卜花家族史事考述》以萬歷《貴州通志》的記載為依據(jù),考證了貴州前衛(wèi)武職莽哥卜花家族相關(guān)史事[3];以及吳才茂的論文《明代衛(wèi)所武官后裔的身份變遷與村落形成——以銅鼓衛(wèi)劉氏指揮使為例》[4]、呂善長和孟凡松的論文《明代武職家族地方影響初探——以威清衛(wèi)為例》[5]、何先龍的論文《明代貴州衛(wèi)許氏家族史事考述》[6]、陳文杰的論文《平壩衛(wèi)韓氏家族及其對地方的貢獻述略》[7]和李勇鋒的碩士學位論文《明莊浪衛(wèi)魯氏家族早期歷史考實--以歷代魯氏家譜為中心》[8]等等。本文主要討論新發(fā)現(xiàn)的《馬氏家譜》的史料價值。
家譜中《襲替供狀》及相關(guān)承襲記載對于研究衛(wèi)所武職世襲制度及地方衛(wèi)所的軍事活動有參考價值。
道光《貴陽府志·職官》載:“貴州衛(wèi)指揮使:隆慶,馬福,其先南直人,不知以何功授指揮使,六傳至福。萬歷,馬應(yīng)龍,福子。天啟,馬禹卿,應(yīng)龍弟云龍子?!盵9]267說明當年在纂修府志時,《馬氏家譜》因秘不示人,故不知馬氏在貴州衛(wèi)的武職襲替情況,僅依據(jù)明貴州巡撫郭子章所撰的《封文林郎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馬君墓志銘》(《貴陽府志·文征》)而載入。1991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之萬歷《貴州通志》卻有“署(貴州衛(wèi))指揮使馬成,直隸儀真人,充先鋒,洪武九年功升百戶。二十六年,男俊調(diào)本衛(wèi)。成化四年,五世孫聰以先世功歷升署指揮使,沿逢樂襲”[10]之記載,對其武職襲替亦較簡略。
燕樓譜中《馬氏歷代建功襲爵記》,根據(jù)其行文格式判斷,為當年馬氏向兵部及右軍都督府提供的《襲替供狀》而撰成的,抄錄如下:
馬氏歷代建功襲爵記
洪武廿二年九月,始祖馬成同朱指揮代(帶)兵來貴州,征進金牙二州,群功鎮(zhèn)守清平地方三澗堡等處,往來巡哨,殺賊有功,廿五年十月在任病故。洪武廿六年,狀供襲職,貴州都司奉右府振字九百七十九號勘合,為軍職官員事具奏,仰將襲職百戶、指揮。
二世祖馬俊調(diào)補貴州都司衛(wèi)所百戶,本年十二月□夫勇衛(wèi)(貴州衛(wèi))任,管谷堡至馬官堡等處是也。洪武(廿九年)征乖西、居宗、必登、五開、臻洞處,是年十一月十六日欽授參字二百八十二號世襲誥封一道。十二月征哨萬湖、西堡、落么、乖西、翁克度等處,獲馬一匹。洪武卅三年赴京摻練,三十五年十月廿五日病故。
三世祖馬麟系謫長男,年幼,保送赴進京。永樂二年二月廿日,蒙兵部引于奉天門起奏,欽準襲職,仍授本衛(wèi)實授百戶職。永樂六年出幼管事,永樂八年六月內(nèi)在任病故,無子。
三世祖馬忠系親弟,蒙衛(wèi)勘明,永樂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兵部查黃相同,本年七月初十日引于奉天門奏,欽準襲職,仍授本衛(wèi)所世襲實授百戶職事,領(lǐng)憑回還,本年十二月十七到任府部,永樂十八年四月廿四日于(與)同在京橫衛(wèi)后所百戶劉聰對比,得中回還任事。
永樂二十二年調(diào)征湖廣筸子坪等處,斬首級二顆??似颇就罢瑪厥准壱活w。宣德九年正月初四日調(diào)跟都指揮劉榮進松州地方,五月十一日攻打兀兒戈艾等寨,節(jié)次與賊對敵,斬首二顆。本月二十七日攻打別至寨,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獲得男女牛馬俱解官,七月內(nèi)回所。宣德十年四月內(nèi)奉右府貴字七百九十九號勘合,調(diào)升本衛(wèi)右所世襲副千戶職事,十月十七日到任。正統(tǒng)元年六月內(nèi),蒙調(diào)跟都指揮宮聚,策應(yīng)□□番作耗(亂)為(偽)稱天公大王焉(鄢)卜班等,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追至鴨江水羨火山寨,斬首一顆解官。正統(tǒng)二年七月回所。
正統(tǒng)四年三月內(nèi),蒙欽差御史張等官選調(diào),三世祖馬忠參隨總兵官吳亮征進云南麓川。本年十二月初八日,隨都指揮宮聚攻打永毛關(guān)硬寨,初九日奮勇首先燒開排柵,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初十日攻打羅卜思莊,斬首級一顆。二十八日攻克高黎貢至潞江,遇賊截路,奮勇對敵,斬首級一顆,俱解官。正統(tǒng)五年正月回所,二月蒙欽差兵主事熊等官點選,征進麓川叛寇思任發(fā)。正統(tǒng)六年十一月初十日,跟左參將宮聚前鋒攻打上江刁招罕賊寨,奮勇首先登奪柵,堅守不退,與賊拒敵一晝夜,當先登寨剿賊夷,冠頭功。十二月初三日攻打思任發(fā)大甸,連日與賊對敵,斬賊頭功,奮勇向前,克破杉水龍硬寨,殺賊有功,本月十二日蒙欽差總督軍務(wù)、行在兵部尚書、大理卿王同總兵官蔣等,論功給賞,行在兵部英字一千五百十一號勘合,升本衛(wèi)世襲,實授僉使事(指揮僉事),仍隨參將官宮聚攻打杉水籠頭寨,殺賊盡絕有功,回還。
正統(tǒng)七年二月初五日到云南,升授前職。正統(tǒng)八年三月內(nèi),又準本衛(wèi)開備,奉右府貴字六十八號勘合,為軍務(wù)事亦開升本衛(wèi)世襲實授指揮僉事,本年四月初九日到任管事。本年七月內(nèi),仍調(diào)跟都指揮張任復征麓川,十一月十五日分隨冉參守把曩欠關(guān),十八日攻克孟撒寨,斬首級一顆,追至馬□□眾賊拒敵,斬首顆一級。攻樂五寨,生擒人賊二名解官,還回。
正統(tǒng)十年蒙欽差行人廖齋賞,獲功花銀十兩,線緞一表里。天順二年十月內(nèi),蒙欽差鎮(zhèn)巡等官、南河候方等調(diào)征東苗、擺金等處地方。天順三年正月初四日,跟隨宮指揮房能征克崖孔山寨,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廿六日攻克照馬寨,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二月初四日,攻打擺勇山寨,生(擒)賊人一名的哈,俱解官驗明,領(lǐng)賞銀牌三面,回還。
天順四年調(diào)征進西堡地方。閏十一月十五日,攻破白崖硬寨,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廿五日攻克獅子孔硐,與(賊)對敵,斬首一顆。天順五年正月初五日攻打白鳥寨,與賊對敵,斬首級一顆,俱解官記驗明白,蒙賞銀牌三面,回還。
天順八年二月內(nèi),準本衛(wèi)開奉右府貴字一千一百一十四號勘合,為獲攻(功)事內(nèi)開指揮僉使(僉事)馬忠有功,加升游府職。征剿東苗地方有功,擒賊斬首三顆,升本衛(wèi)實授指揮同知職事,遵依于本年十月廿九日到任。
三世祖馬忠為因年老,四世祖馬智系長男,先病故,五世祖馬聰系長孫,蒙本衛(wèi)查明保送府部相同,成化元年九月二十日引奏,欽差替職,仍授本衛(wèi)世襲實授指揮同知職事,年幼未比,領(lǐng)憑回還。
成化二年四月廿六日到任,續(xù)奉右府貴字一千二百廿六號勘合,三世祖馬忠原征西堡地方斬首級三顆,升本衛(wèi)署指揮事,為因替職在前,移開備達。成化四年五月初六,奉右府貴字一千二百九十九勘,準兵部咨呈,行令改正,馬聰授署指揮僉使職事,遵依到任外,例該比試,起送府部,本年十一月初九日與同湖廣黃州衛(wèi)中所副千戶職張雄作對比,中雙收。成化五年四月初十到任,弘治五年三月初八日,伏睹詔書,恩例實授指揮使職,弘治十三年五月廿八日病故。
六世祖馬祥系長男,造送本衛(wèi),造送府部查明,本年十二月、四月初六日與同四川城(成)都衛(wèi)右所副千戶實授作對,比試得中雙收,本月十一日引奏,欽準襲職,任授本衛(wèi)世襲署指揮僉使職事,領(lǐng)憑回還,弘治十四年二月初一日到任。弘治十八年遇蒙恩例,實授指揮僉使職。正德九年十月十四日在任疾故,并勿(無)親男,亦勿(無)胞弟,論該嫡堂弟馬禎承襲,告蒙本衛(wèi)保送府部,蒙看得馬禎供系馬祥嫡堂弟,駁回查勘。蒙巡按李御史查明,重具結(jié)狀,于正德十二年六月內(nèi)保送錄呈,訖有馬禎行至南陽府三橋店病故,勿(無)子,馬福系馬禎親弟,于嘉靖二年六月內(nèi)蒙本衛(wèi)保送府部襲職。蒙看得馬福之□馬諒,因父馬全二輩未襲,駁行巡按劉御史轉(zhuǎn)行都司核查明白,保送府部。嘉靖三年八月十六日,與同湖廣永州衛(wèi)中所百戶周大用比試得中,十月十九日蒙本部引奏,欽準仍襲本衛(wèi)署指揮僉使,領(lǐng)憑回還。嘉靖四年二月初一日到任,與同湖廣永州衛(wèi)中所百戶周大用比試得中,十九日蒙本部,嘉靖十二年七月廿九日,伏睹詔書,恩例實授指揮使職事。蒙調(diào)征都勻凱口,撫剿水西陸肇地方有功,蒙賞銀牌、花紅等件。嘉靖卅年,奉委擒拿獲苗王米果父子解官,蒙賞銀牌一面。嘉靖卅七年,奉文前征播州九溪水,采取楠木一百一十根運赴思南大河,赴京去訖,節(jié)蒙獎勵。
嘉靖卅八年五月內(nèi)為因年老,馬應(yīng)龍系長男,開蒙本衛(wèi)保送府部查審明白,本年十月十六日與同云南臨安衛(wèi)后所百戶周美作對比試,得中雙收。本年十月廿九日蒙本部引奏,欽準替職,仍授本衛(wèi)世襲,署指揮僉使職事,領(lǐng)到貴卅五號文憑一道,回還。嘉靖卅九年三月十二到任。
嘉靖四十四年五月初六日請授誥命一道,父馬應(yīng)龍襲授懷遠將軍,署指揮僉使事。曾祖馬全贈懷遠將軍,署指揮僉使,祖妣楊氏贈太淑人。祖父馬福原任指揮僉使,封昭勇將軍,祖妣顧氏封太淑人,母胡氏封淑人。欽此。欽遵蒙推委管事。
父馬應(yīng)龍于隆慶六年閏二月內(nèi),陡起傷寒,醫(yī)治不痊,轉(zhuǎn)加口痰疾之兼腿濕氣發(fā),舉步艱難,不能供職,告明巡撫衙門,蒙準馬舜卿系次男,應(yīng)該承襲,蒙本衛(wèi)起送都司查勘明白,本年七月初二日給文起送府部,蒙本衛(wèi)轉(zhuǎn)送中府,與同比試,直隸臨襄衛(wèi)中所千戶孫景作對,比試得中雙收,本月廿六日蒙本部引于奉天門奏,欽準替職,仍授本衛(wèi)世襲,署指揮僉使,與同清平衛(wèi)趙千戶共領(lǐng)兵部文憑,回還。萬歷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到任。
萬歷元年□月應(yīng)鐘(龍)、八世孫武卿、舜卿謹序。
天啟四年七月內(nèi)馬士魁襲百戶、指揮僉使職。①
燕樓譜序文云:“粵稽入黔始祖諱成公,國初洪武二十二年九月裔自揚州府儀征縣大銅山地名,功升百戶,拔隨朱指揮前來貴州,征進金牙二州,鎮(zhèn)守清平地方三澗堡等處,往來巡哨,殺賊有功,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在堡病故……溯其源流,世居扶風,派分淮水……卿字之輩肄業(yè)詩書,改武就文,邀爵位者不少,科第之興,從茲蕃盛?!辟F陽馬氏入黔始祖馬成來自揚州府儀征縣大銅山。
根據(jù)目前存世的明代《武職選簿》檔案情況[11],右軍都督府所屬貴州都司貴州衛(wèi)等《武職選簿》缺失,僅存平越衛(wèi)、威清衛(wèi)、安南衛(wèi)及原屬湖廣都司清浪衛(wèi)、平溪衛(wèi)的選簿,因而《馬氏建功襲爵記》對明代貴州衛(wèi)的武職襲替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恶R氏家譜》完整記載了馬氏的武職承襲狀況,從一世馬成至十世馬?;I、馬羲狀輩,從洪武時期直至南明弘光朝滅亡而止,萬歷《貴州通志》職官中載明貴州衛(wèi)署指揮使為馬成家族,而《馬氏建功襲爵記》中的襲替職務(wù)敘述是清晰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方志記載的缺失和《武職選簿》缺載的不足。當然,《馬氏家譜》也有一定不足,如萬歷《貴州通志》記載的承襲貴州衛(wèi)指揮使的馬逢樂,在《馬氏家譜》中失傳,僅在《馬家寺鑄鐘銘文》中有其題名。另外,其關(guān)于武職名稱的記載也多有含混不清之處,甚至部分地方還存在錯誤,如《馬氏家譜》抄本世次傳記中的“指揮僉使”應(yīng)是“指揮僉事”或“指揮使”之混稱。
《馬氏家譜》提供的有關(guān)武職履職、居住及其家族生產(chǎn)生活空間信息,為研究衛(wèi)所軍戶家族的在地化發(fā)展提供了較為典型的案例資料。《馬氏家譜》對貴陽馬氏在明代襲替貴州衛(wèi)及其他武職人員的履職空間和在地化情況記載較為清晰,據(jù)《馬氏家譜》所載為:
一世祖
成公,洪武二十四年功升世襲百戶、指揮僉使,二十五年十月內(nèi)在堡病故。娶雍氏,俱葬貴筑屬馬官堡地名腰子穴。生一子:曰俊。
二世祖
俊公,洪武二十六年調(diào)補貴州都司(貴州)衛(wèi)前所,襲百戶指揮職,管谷七堡,卅五年病故。娶龍氏,俱葬于馬官問道園。生二子:曰麟、曰忠。
三世祖
俊公長子諱麟,襲百戶、僉使,卒于永樂八年,葬于馬官堡陸塘榜上大土內(nèi)。土墳。
俊公次子諱忠,指揮加升游府,誥封定南將軍。生于洪武三十三年冬月十九日午時,卒于天順八年四月初六日子時,享年七十有余。娶龔氏,生于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未時,卒于景泰七年九月廿一日丑時,享年六十有二,俱葬于省城大南門外觀風臺,砌大石墓,有碑。生三子:曰智、曰諒、曰讓。
四世祖
忠公之長子諱智,襲百戶、指揮僉使。娶王氏,俱葬于馬官堡排樓坡,有碑。生一子:曰聰。
五世祖
智公之子諱聰,襲百戶、指揮僉使,卒于弘治十三年五月初二日丑時,病故。娶李氏,俱葬于馬官堡桂花園內(nèi),土墳。生一子:曰祥。
諒公之子諱全,襲指揮,加升游府,誥封懷遠將軍,生于宣德十年甲寅五月十二日寅時,卒于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申時,享年八十有二。娶楊氏,誥封太淑夫人,俱葬觀風臺大石墓,有碑。生二子:曰禎、曰福。
六世祖
聰公之子諱祥,襲百戶、指揮僉使,卒正德九年十月十四日子時,在任病故,葬于馬官堡皮羅殿廟左大土內(nèi),土墳。
全公之長子諱禎,襲指揮,生于成化十四年丁酉八月初八日午時,卒于弘治十七年三月廿九日吉時。赴京引見,至道南陽府三橋店病,搬柩回籍,葬于馬官堡香山寺坡土內(nèi)。娶王氏,葬于觀風臺,土墳。
全公之次子諱福,字夔南,襲百戶、指揮僉使,誥封昭勇將軍,生于成化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辰時,卒于嘉靖卅二年四月初八日,享年七十有三。娶顧氏,封太淑人,生于弘治十年九月初三日卯時,卒于萬歷五年正月二十日,享年八十有余,俱葬觀風臺,大石墓,有碑。生二子:曰應(yīng)龍、曰云龍。
七世祖
福公之長子諱應(yīng)龍,字騰江,襲百戶、指揮僉使,誥封懷遠將軍。娶胡氏,封太淑人,俱葬觀風臺,砌石墓,有碑。生四子:曰武卿、曰舜卿、曰德卿、曰龍卿。
八世祖
應(yīng)龍公之長子諱武卿,襲百戶、指揮僉使。
應(yīng)龍公之次子諱舜卿,世襲指揮僉使,在京未回。
應(yīng)龍公之三子、四子俱乏嗣,俱葬于馬官堡獐雞塘。
云龍公之長子諱禹卿,應(yīng)襲指揮僉使,功秩姚關(guān)守備。娶李氏,俱葬于馬官排樓坡。生一子:士魁。
九世祖
禹卿公之子諱士魁,世襲百戶、指揮使事。娶李氏。
文卿公之長子諱士升,字連如,貴陽府學歲貢生,享年六十有零。娶周氏,葬于觀風臺。生一子:?;I。
文卿公之七子諱士鮫,字際揚,官長寧守備,享年四十一歲。娶范氏,又娶沈氏,先過繼士美公之子羲運為子,后又過繼士藎公之子羲浩為子。
明卿公之五子諱士杰,字靜涵,官都督,誥封榮祿大夫,享年四十五歲,葬于觀風臺,有碑。娶吳氏,葬于江南。生二子:曰鑣、曰鏘。
十世祖
士鯤公之長子諱羲狀,字伯昭,襲百戶、指揮僉使職,享年四十有余。娶牟氏,生二子:德遠、德常。
士英次子諱錫,字仲蕃,官總兵。娶劉氏,生一子:德淦。過繼安慶府劉狀元(劉若宰)家為子,娶曹氏,生子:慶星(貴陽譜抄為:慶景)。太平府學庠生,繼后還宗,不派序。
士杰公長子諱鑣,官都督。娶段氏,生子德元、德貞。次子諱鏘,官參(將)。娶胡氏??滴醭跄辏瑖{(diào)進京。
由上述記載可知,貴州衛(wèi)武職馬氏一輩馬成因功升為世襲百戶,屯戍地即為馬官堡;二輩馬俊奉調(diào)補貴州衛(wèi)前所世襲百戶,管谷七堡;等等。前文所引《馬氏歷代建功襲爵記》也記載了馬氏歷輩的履職活動空間,展示了貴州衛(wèi)武職世家生動的履職案例。
馬氏家族作為明代貴州衛(wèi)武職世家之一,對明代及明末清初貴州歷史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而《馬氏家譜》提供的史料對于研究貴陽地方史與明末政治史(尤其是南明弘光政權(quán)政治情況)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隨著明代中后期重文輕武,貴陽馬氏注重科舉入仕,在萬歷年間由將門世家轉(zhuǎn)習儒業(yè),呈現(xiàn)“一門兩進士(馬文卿、馬士英)”的盛況,成為貴陽名門顯宦,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首輔馬士英把馬氏家族之“榮耀”推向巔峰,亦因馬士英的政治失敗,背負“亡國奸臣”之罵名,而讓黔人蒙羞,因之馬士英之名在爾后歷修貴州地方志中失傳。
《貴陽府志·耆舊傳》之《明陳湯二馬吳傳》云:“(馬)云龍,字翔高,其先南直隸人,不知何縣。明初,有名成者以從軍編貴州衛(wèi),世有軍功,漸遷至指揮使。自成六世至福為掌印指揮,衛(wèi)政肅舉,晚乃辭職,筑精舍鍵戶修持,云龍即福之次子也。少端慧,弱冠為貴陽府學生,屢舉不第于鄉(xiāng),乃肆志于古學,練熟貴州掌故。郭子章撰《黔記》,欲邀之襄事,云龍義不見上官,子章方以播事初定,未及訪,而云龍已卒?!佑砬洌攒姽σu指揮使。文卿、漢卿,官把總。明卿,萬歷十六年舉人,官晉寧州。文卿,字瑞符,萬歷十三年舉人,二十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監(jiān)察御史,巡按廣東。以戇直忤當?shù)溃蛑恢喗倒?,遂棄不赴選。家居數(shù)十里,杜門不出,年八十三卒。子士升,別有傳,在忠義篇。孫羲浩,康熙二十三年舉人,官知縣?!盵9]1297《貴陽府志·明忠節(jié)傳》云:“馬士升,字君秀,貴陽人,監(jiān)察御史文卿之子也。性孤潔,不喜與人接。幼為諸生,旋自棄去,客居陜西某縣山寺中,一榻蕭然,意澹如也,日以篇什自娛。后遇寇,大罵遇害。乾隆中祀忠節(jié)?!盵9]1313清陳田《黔詩紀略補》云:“馬鑾,字伯和,貴陽人,大學士士英子。國亡后賣卜金陵以死。士英當國,華亭顧在觀為楊龍友所引入士英幕,嘗言阮大鋮不可用。大鋮欲起鉤黨之獄,在觀說伯和泣諫,賴以稍止,是亦能干蠱者。伯和嘗與杜于皇唱和,詩亦雅澹新警?!盵12]收錄其詩二十首。馬錫,士英次子,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接替太監(jiān)李國輔任勇衛(wèi)營(京營)總兵,清軍進陷南京前夕,護衛(wèi)弘光帝逃離南京,投奔靖國公黃得功。黃得功殞命后,弘光帝朱由崧在蕪湖被俘,馬錫為清軍梟首于市②。清修《明史》馬士英傳,對其生卒及家庭毫無所述?!恶R氏家譜》對馬文卿、馬明卿、馬士英、馬鑾等人的記載,為首次現(xiàn)面,可以彌補地方史志之缺。
八世祖
云龍公次子諱文卿,字瑞符,定番州(貴陽府)學廩生,萬歷乙酉科舉人,壬辰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特放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直隸、廣東。生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十二月二十一日子時,卒于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時,享年八十有四,葬阿栗寨。娶張氏,誥封莊懿夫人,生于嘉靖卅六年丁巳六月初二日丑時,卒于萬歷廿六年丁酉四月廿一日辰時,享年四十歲,葬于白蠟園,生三子:士升、士哲、士睿。又娶湯氏,誥封莊懿夫人,生三子:士鯤、士鵬、士莊,葬小宅吉石墓,有碑。又娶李氏,葬觀風臺,生一子:士鮫。又側(cè)室劉氏,葬觀風臺,生一子:士藎。
云龍公之四子諱明卿,字玉臺,萬歷戊子科舉人,初任陜西華(陰)縣,升晉寧州,又補四川雅州知州,即今雅州府。后誥封光祿大夫,太仆寺少卿。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十月十九日午時,卒于天啟七年丁卯四月初八日申時,享年六十九歲。娶曹氏,誥封一品夫人,葬于觀風臺。繼二房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于萬歷五年丁丑,卒于康熙元年壬寅七月十七日辰時,享年八十有六,葬于觀風臺。生八子:士元、士申、士熊、士英、士杰、士望、士偉、士雄。
九世祖
文卿公之長子諱士升,字連如(府志載為“字君秀”),貴陽府學歲貢生,享年六十有零。娶周氏,葬于觀風臺。生一子:?;I。
文卿公之三子諱士睿,庠生。娶許氏,乃御史許一德之女。
文卿公之四子諱士鯤,字仲揚,歲貢生,任云南大理府推(官),升光祿司,終年四十一歲,葬于都溪馬鞍山后,往冷水溝去路旁左邊,土墳。娶潘氏,葬于都溪鳳凰哨,土墳。生五子:羲莊、羲會、羲兆、羲呈、羲芳。
文卿公之五子諱士鵬,字叔揚,弘光乙酉科舉人,生于萬歷卅九年辛亥九月初七日卯時,卒于順治六年己丑三月廿四日午時,終年三十有九,葬于馬家寺大團坡。娶張氏,生于萬歷辛亥年六月初四日巳時,卒于康熙五年丙午七月初五日午時,葬于馬家寺大團坡,享年五十七歲。生一子:羲昭。
明卿公之四子諱士英,字瑤草,萬歷乙卯科舉人,丙辰會魁,己未官江南戶部主事,遷河南府知府,升北直陽和兵備道,隨升宣化府巡撫,起鳳陽總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入武英殿大學士,功封太保。生于萬歷廿四年丙申四月十三日午時,卒于順治四年丁亥,葬于福建寧安(化)縣大佛寺廟坎下。娶周氏,葬于江南。生二子:曰鑾、曰錫。
十世祖
士英公長子諱鑾,字伯和,庠生,襲尚寶司丞。娶謝氏,生二子:德淵、德灝。住江南。
清代貴陽馬氏雖然家道中落,但康乾年間卻出了不少舉人,如馬羲浩(河宗)、馬德至、馬德潤、馬琳(玉山)、馬履中(東森)、馬天煦(致和)等入仕為宦,出任知縣或教諭職務(wù)。馬瑹,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任湖北棗陽知縣。馬氏之聲譽,已遠不及明末之盛。
另外,尚存于馬家寺側(cè)糯米寨之明末長寧守備馬士鮫及夫人沈氏石墓,其碑文中書“故顯考際揚馬公(妣馬母沈氏)之墓”,左書“癸丑季春之首”左書“孝男羲祚立”。據(jù)其所生長時代,癸丑年應(yīng)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政權(quán)已覆滅,吳三桂統(tǒng)治西南。明朝遺民既不能認明,又不肯承認清王朝的統(tǒng)治。因此墓碑上既不書明,又不書清代年號,僅書甲子年號代替立碑時間,是一坐典型的遺民墓葬。其子馬羲祚在《馬氏家譜》中失載,可能外出與貴陽馬氏失聯(lián)。
明代馬氏族人葬于貴陽市城區(qū)內(nèi)觀風臺、宅吉壩、白蠟園的古墓,隨著城市建設(shè)的拓展,早已毀滅無存(民國馬守援纂修的《馬氏家譜》錄存有貴陽觀風臺三世馬忠、四世馬諒、五世馬全、六世馬福、七世馬應(yīng)龍之馬氏明墓碑文)。而葬于今修文縣鎮(zhèn)關(guān)鎮(zhèn)馬官村腰子穴的入黔始祖馬成墓,石鞍寨起龍山馬家圍子的七世祖馬云龍墓,葬于貴陽市烏當區(qū)永樂鄉(xiāng)阿栗村的八世祖馬文卿墓,白云區(qū)都拉鄉(xiāng)都溪村的九世祖馬士莊、士鯤,以及葬于馬家寺側(cè)糯米寨馬士鮫及夫人沈氏墓等,雖荒冢殘塋,但碑碣尚存。還有白云區(qū)麥架鎮(zhèn)馬堰村的馬家寺遺址及金盆穴馬氏“明誥封太淑人”古墓群等文化遺存,可為地方史研究提供實物依據(jù)。
注釋:
①所引《馬氏家譜》文字,均來自筆者從“貴陽譜”和“燕樓譜”所錄,以后不在作注。《馬氏家譜》錄文中,□為破損而無法辨識的文字,括號內(nèi)的文字為別字訂正,或脫字補充,或為考訂文字。
②參見顧誠《南明史(上)》(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40-143頁,史籍把馬鑾和馬錫兄弟搞混了,馬鑾無軍職,馬錫為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