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趁想 武春黎
高尚情感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載體的社會情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闭Z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而讀寫又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讀寫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正義守信等蘊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高尚情感,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寄情于讀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的基礎
課堂教學活動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均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一方面,教師是施教的主體,是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在教學活動的發(fā)起、過程控制、結果評價、反思改進等活動中,教師應是主導者。另一方面,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是課程的接受者、學習者、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引導、受教育的地位。不過,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個性,有獨立的人格,因此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是簡單的道理說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將培養(yǎng)高尚情感的教育目標與學生的心理觸點結合起來。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我們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要結合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焦點、熱點問題,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內心確立對高尚情感的向往。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可將中國優(yōu)秀古詩文、歌曲、民俗文化等引入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將古詩文引入讀寫教學。中國有豐富的古詩文資源。它們包含著高尚的愛國情操,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是中國人深層次的文化密碼,是融入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精神資源?!洞髮W》中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其中,“修身”是個人修養(yǎng)的微觀層面,“齊家”是社會發(fā)展的中觀層面,“治國、平天下”則是國家強大的宏觀層面。顯然,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引入課堂,能引起學生古今相通的心理共鳴。此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不飽含家國情懷。我們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希望祖國富強、人民幸福。在近代經歷了100多年的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之后,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現(xiàn)在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奮斗成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
將優(yōu)秀歌曲引入讀寫教學。青少年一般都喜歡流行音樂,這些音樂可進入他們的內心深處,如春風化雨般影響他們。教師可將一些具有愛國情愫的歌曲,如《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中國人》等引入課堂,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這些或抒情優(yōu)美、或激情昂揚的優(yōu)秀歌曲向學生傳播愛國主義,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知識引入讀寫教學。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內含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蘊。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眾多,諸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都蘊含著東方式的審美情感和精神內涵,是形成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不僅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
總之,不同類型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集體記憶,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標志,也必然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正如學者余秋雨所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tài)共同體。它需要積累和引導,創(chuàng)建集體人格?!币虼?,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根據所學內容、教育對象的特點,靈活運用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實案例等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引發(fā)學生對高尚情感的內心共鳴,以收到既育人又育才的教學效果。
寓情于文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的升華
要實現(xiàn)情感認同,一方面,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贏得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喜愛?!坝H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如果對自己的老師充滿了喜愛和信任,自然就容易接受其傳播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挖掘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情感因素,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輕松、生動的情境,將高尚情感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愛國主義、斗爭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學生寫作的重要主題,教師需要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主題材料。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民族,愛國主義已融進了中華民族的意識、性格和氣概之中,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因素。從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馬援的“馬革裹尸”,從岳飛的“精忠報國”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主義早已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近代以降,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苦難,同時也孕育了更加悲壯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從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對策到孫中山的“振興中華”的吶喊,無數(shù)中華英雄兒女、仁人志士高擎愛國主義大旗,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前赴后繼,至死不渝。特別是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愿做奴隸的中國人“把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中國真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凝聚全民族之力,譜寫了偉大的愛國主義歷史篇章,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沉睡的東方雄獅終于又昂首站立。新中國成立之后,“一五”計劃的勝利完成、“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奧運健兒的拼搏身影、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新奇跡,則是用新的方式抒發(fā)著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學生在寫作活動中閱讀這些愛國主義素材,將其提煉成文,愛國主義情感自然而然地就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返情于智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的延伸
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使學生用理性調控感性,另一方面要利用情感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進行以“友善”為主題的寫作時,教師可將春晚小品《扶不扶》作為素材展開討論,設計三個層面的問題:1.如果我是小品中的人物,面對老人摔倒,扶不扶?2.如何評價小品中老人和小伙子的行為?3.如果現(xiàn)實中遇到了老人摔倒,扶不扶?如果真的因扶老人而被訛詐,該怎么辦?通過對這三個層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在情感的矛盾中深化了對“友善”的認知,最終意識到“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學生在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的同時,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從而完成“理性—感性—理性”的認識過程。
總之,在小學語文讀寫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感特征,使用適當?shù)慕虒W途徑和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高尚情感教育氛圍,挖掘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寫作素材的情感價值,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生在讀寫活動中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增強對寫作素材的情感體驗,形成情感共鳴。如此一來,高尚情感就能通過小學語文讀寫活動融入學生心田,有利于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纬烧_、科學的價值判斷與行為規(guī)范,有利于他們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者和踐行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小學高年級‘讀寫結合教學指導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2022YB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