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顯鵬
體外循環(huán)常用于多種心臟手術中,可維持手術順利進行,提高心臟疾病治療效果[1]。但臨床發(fā)現(xiàn),體外循環(huán)后一旦發(fā)生泵衰竭或心肌缺血,則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不僅影響手術進行,還可威脅患者生命。目前,臨床對于該病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常規(guī)抗心律失常藥物起效較慢,整體療效欠佳。IABP 則屬于左心室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可改變主動脈內血液時相性變化,增加冠狀動脈供血,以快速緩解病情[2,3]。鑒于 此,本研究旨在分析IABP 治療體外循環(huán)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行體外循環(huán)手術后泵衰竭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的66 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 例。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0 例,女13 例;年齡45~73 歲,平均年齡(53.69±4.18)歲;術前心功能分級:8 例Ⅱ級,15 例Ⅲ級,10 例Ⅳ級;手術類型:13 例冠狀動脈搭橋術,10 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7 例二尖瓣置換術,3 例主動脈瓣置換術;心律失常Lown 分級:7 例Ⅱ級,10 例Ⅲ級,5 例Ⅳa 級,11 例Ⅳb 級。觀察組男19 例,女14 例;年齡44~ 75 歲,平均年齡(53.72±4.21)歲;術前心功能分級:7 例Ⅱ級,15 例Ⅲ級,11 例Ⅳ級;手術類型:12 例冠狀動脈搭橋術,9 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8 例二尖瓣置換術,4 例主動脈瓣置換術;心律失常Lown 分級:8 例Ⅱ級,9 例Ⅲ級,6 例Ⅳa 級,10 例Ⅳb 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反搏頻率,若血流動力仍然穩(wěn)定,可考慮逐漸撤機。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室性心律失常癥狀及體征消失,24 h 動態(tài)心電圖室性期前收縮消失;有效:室性心律失常癥狀及體征消失,24 h 動態(tài)心電圖室性期前收縮明顯減少;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4 h 后SBP、DBP 及心率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的75.7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SBP、DBP、心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h 后,觀察組SBP、DBP、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24 h 后對比,a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體外循環(huán)術后泵衰竭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4]中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術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精神狀態(tài)異常;肝腎衰竭嚴重。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中度低溫體外循環(huán),患者出現(xiàn)泵衰竭,同時心律失常Lown 分級≥Ⅱ級,積極予以對癥治療。
1.3.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利多卡因(湖南五洲通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898)抗心律失常治療。靜脈推注50~100 ml 利多卡因,之后靜脈泵入1~ 2 mg/min 維持,待室性心律失??刂坪?逐漸減慢速率,直至停止。
1.3.2 觀察組 患者給予IABP 治療。選取40 ml 容積的主動脈球囊,依據(jù)情況選取導管,可為8F 或9F有鞘或無鞘導管,采用KATT Ⅱ Plus IABP,經皮股動脈穿刺置入球囊導管,胸片驗證,保證其尖端位于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遠心端2 cm,充氣及放氣時間由心電圖或主動脈壓力波形觸發(fā),以求最佳反搏效果;做好心電圖等監(jiān)測工作,記錄患者竇性心律恢復時間等信息,并持續(xù)觀察左心功能變化,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逐漸減少
室性心律失常為體外循環(huán)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受術中操作、心肌保護欠佳、泵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等多種因素影響,可導致心肌組織損傷,并產生大量自由基[5,6]。而大量自由基產生會引起心肌肌膜鈉鉀泵活性降低,從而造成心肌除極動作電位波幅下降,減慢最大除極速度,動作電位時程延長,誘發(fā)異常自律活動,進而加重鈣超負荷,降低心肌電生理穩(wěn)定性,最終引起心律失常。
臨床常規(guī)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多以藥物為主,利多卡因較為常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通過阻滯快鈉通道,降低0 期動作電位上升率,以減慢心肌傳導,終止鈉通道依賴的折返,從而促進心律失常消失,糾正患者異常心率[7]。但利多卡因對開放及失活狀態(tài)的通道親和力大,存在一定劑量依賴性,且對病態(tài)心肌敏感性高,臨床應用需謹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的75.7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h 后,觀察組SBP、DBP、心率為(112.63±9.85)mm Hg、(80.36± 5.41)mm Hg、(82.96±6.78) 次/min,低于對照組的(120.44±9.97)mm Hg、(85.47±5.56)mm Hg、(91.35± 7.24)次/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IABP可增強室性心律失常治療效果,穩(wěn)定機體血流動力學,促進心率變緩。IABP 屬于輔助循環(huán)裝置,通過將帶有氣囊的導管自動脈系統(tǒng)植入,待主動脈瓣關閉后立即對球囊充氣,可改變主動脈內血容量,糾正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待心室收縮前放氣,可產生負壓作用,降低主動脈內舒張期末壓,減低左心室血液流出阻力,并減少左心室做功時能量消耗,進而提高心泵功能,阻止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8-10]。IABP 還可間接改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輔助心臟循環(huán)后可明顯減輕心臟后負荷,降低心臟自主神經中交感神經興奮性,且增加舒張期供血時間、減少心肌氧耗的同時能增強心臟迷走神經興奮性,進而抑制心律失常[11,12]。
綜上所述,IABP 可提高體外循環(huán)后泵衰竭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糾正機體血流動力學異常,促進心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