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桃桃, 王忠琴, 尤繼芹
食管癌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占食管腫瘤的90%以上且經系統(tǒng)的回顧與Meta分析證實,在惡性腫瘤死亡中位居第2位,僅次于胃癌[1]。我國屬于食管癌高發(fā)國家之一。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手段,且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逐漸呈現出替代開放手術的趨勢[2]。雖然微創(chuàng)手術使創(chuàng)傷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管癌患者術后依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3-4]。本研究通過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焦慮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有力的指導,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利用隨機數表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行手術治療的80例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食管癌術后男性患者,組織學分型為鱗癌者;②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良好,可以配合量表調查者;③知曉研究方案內容且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焦慮癥病史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③已發(fā)生院內感染者。患者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0.37±5.48)歲;病程3.5~8.5年,平均病程(5.88±1.30)年;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14例,高中及以下66例;國際腫瘤分期系統(tǒng)(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40例、Ⅲ期25例、Ⅳ期4例;手術類型:微創(chuàng)手術59例,開放手術21例;術后是否進行放化療:是33例、否47例;合并癥:高血壓11例、糖尿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1912A1)。
1.2.1 一般資料 包括年齡,病程時間,TNM分期,術后放化療與否,合并癥,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是否擔憂外觀形象,人際關系如何,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共12項內容。其中“人際關系如何”采用人際關系測評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又被稱之為馬基雅維里量表,共21個條目,評分標準如下:“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知道;“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滿分105分,效度為0.825、信度為0.802,得分≥84分為人際關系良好,≤83分為人際關系緊張[5]。
1.2.2 焦慮自評量表 該量表由華裔教授Zung[6]于1971年編制,共20個條目,其中15個條目正向評分,5個條目反向評分,評分標準如下:“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表示小部分時間有;“3”表示相當多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效度為0.824、信度為0.767,總分≥50分為焦慮,<50分為不焦慮。
1.3.1 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查詢 一般資料中的前8項內容(年齡、病程時間、TNM分期、術后放化療與否、合并癥、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由研究者在患者出院時登錄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查詢而來。
1.3.2 口頭問詢 一般資料中的后3項內容(是否擔憂外觀形象、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均是由研究者于術后3 d 對患者進行問詢,答案只有“是”“否”兩個選項。
1.3.3 紙質版的調查問卷 人際關系測評表及焦慮自評量表均是研究者在術后3 d采用紙質版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發(fā)放前研究者詳細告知每個量表的具體填寫方法以及每個問題所代表的含義,確?;颊呷鐚嵗斫夂驼莆?,并作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如果患者學歷水平過低,不能看懂量表中的問題時,由研究者現場將量表中各個條目內容念給患者聽,由患者獨自作出評定。在量表填寫結束后由研究者仔細檢查,提醒患者切勿漏評,亦或是在相同項目上重復評定。所有調查表現場發(fā)放,患者自主填寫完畢之后立即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依據中國常模結果,80例食管癌術后患者中有50例發(fā)生焦慮,焦慮的發(fā)生率為62.5%,進一步將患者分為兩組,焦慮組(50例)和無焦慮組(30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時間、學歷水平、TNM分期、手術類型、術后是否進行放化療、合并癥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是否擔憂外觀形象、人際關系、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以食管癌患者術后焦慮做為因變量,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是否擔憂外觀形象、人際關系、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是否擔憂外觀形象、人際關系、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為食管癌術后焦慮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及賦值
食管癌發(fā)病隱匿,初期癥狀并不明顯,由此導致絕大多數患者一經診斷就已經處于中晚期,喪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生存質量及預后均急劇下降[7]。該病癥可以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尤以中老年人群常見,而我國則是全球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使得老年食管癌患者數量依然逐年增加[8]。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備受臨床的重視,在大中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中接受食管癌微創(chuàng)治療的比例已經超過80%[9]。然而,雖然手術本身對食管癌患者機體帶來的損傷大幅降低,但尚有多種因素影響患者康復并加重其身心負擔,如術后焦慮。
本研究結果表明,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禁食時間、是否擔憂外觀形象改變、人際關系、是否恐懼并發(fā)癥、是否擔心預后為食管癌術后焦慮的影響因素(P<0.05)。①住院時間。對于患者而言,醫(yī)院屬于一個陌生環(huán)境,易處于高度警惕的狀態(tài),伴發(fā)較為強烈的心身應激反應,產生焦慮感,而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易使患者認為自身病情并非像醫(yī)護人員描述的那樣輕微,進一步加重其焦慮感。②治療費用。食管癌手術屬于大型手術,且患者進行后續(xù)治療仍要花費很多,即使是醫(yī)?;颊?,也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這就易導致患者焦慮。
表3 食管癌術后焦慮的影響因素
③禁食時間。禁食為食管癌術后護理管理的重要舉措,但禁食時間過長將會導致患者交感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態(tài),誘發(fā)血流動力學以及糖代謝紊亂、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衡,機體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激素等物質,使其生理和心理均感到不適,易產生煩躁、焦慮等情緒。④是否擔憂外觀形象。雖然食管癌手術的切口位于患者的胸部并且可以被日常所穿衣物遮擋,但術后住院期間卻需要留置多種管路,從而對其外觀形象帶來一定損害,患者心理劇烈波動,使其產生了較為強烈的焦慮感。⑤人際關系。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確立,社會因素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0]。人際關系作為社會因素的重要表現形式,對疾病轉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能夠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感、被理解,打消其焦慮和疑惑,反之則會導致患者內心處于一種被孤立狀態(tài)[11],此外,在與其他人交流時產生的羞恥感和自卑感也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12]。⑥是否恐懼并發(fā)癥。并發(fā)癥在術后較為常見,但并非每個患者均會發(fā)生。食管癌患者術后強烈恐懼并發(fā)癥將會嚴重影響其心理狀態(tài),引發(fā)焦慮。⑦是否擔心預后。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復發(fā)風險,患者擔心復發(fā),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感。
針對以上影響因素,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通過多元化的干預改善患者機體狀態(tài),縮短器官功能恢復時間,為其順利出院提供保障,以此實現縮短住院時間的目的。其次,積極講解國家醫(yī)保政策,告知不同醫(y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以及醫(yī)保報銷范圍,在整個治療期間盡量采用醫(yī)保范圍內的藥物或者是醫(yī)療器械,當需要使用超出醫(yī)保范圍的藥物或者是器械時做好此方面的解釋工作,有助于緩解患者存在的焦慮感。第三,強化主治醫(yī)師、護理人員、麻醉醫(yī)師的培訓,增強三者之間的溝通與配合,力爭通過醫(yī)療操作降低患者機體損傷程度,縮短術后禁食時間。同時積極開展營養(yǎng)支持以為機體補充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避免患者陷入饑餓狀態(tài)。第四,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術后耐心寬慰患者,詳細講解各種管路的留置目的和意義,告知其外觀形象改變只是暫時的,當留置管路被撤除后將不會對患者外在形象帶來長久影響,所以患者無需對此擔憂和恐懼。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疾病的復發(f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通過良好的護理干預以及患者的積極配合,能夠實現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以及降低疾病復發(fā)的目的,特別是維持平和心態(tài)的重要意義,促使其保持樂觀的情緒[13]。第五,強化患者家屬的宣教和溝通。由護理人員詳細講解術后家屬(庭)支持對促進疾病轉歸的重要意義,促使其在日常護理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照護患者,同時,護理人員于手術結束后主動關心患者,為其提供寫字板與之交流,耐心詢問其主觀感受,就患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予以深入細致的解答,以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術后焦慮發(fā)生率較高,且受到多因素的影響,臨床上應針對影響因素開展有效的護理措施予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