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摘要:本文就“一次多篇”“多次反復”單元閱讀理念進行了詳實解析,以期描述其概貌和特征,讓語文教師能夠抓住教學要領,得到基本遵循。同時,從傳統(tǒng)、發(fā)展、進階和創(chuàng)新四個層面,梯次探析這一模式的教學策略,既有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承接,又有基于現(xiàn)有學情的創(chuàng)新,讓語文教師針對實際,改良和完善單元閱讀教學。
關鍵詞:一次多篇 多次反復 單元閱讀
單元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是一線語文教師十分關注并為之不斷實踐探究的重要課題?!耙淮味嗥?“多次反復”單元閱讀教學模式,是經過實踐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資語文教師在一線教學中借鑒、探討和豐富。單元教學實質是系統(tǒng)性的多篇教學,從單篇走向多篇,如何統(tǒng)籌多篇內容,是閱讀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多篇不是單篇的累加,而是基于各篇選文的內在聯(lián)系邏輯,讓學生能夠在比較辨析的基礎上,獲得系統(tǒng)集成的知識遷移過程;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加強自我構建能力的教學過程。
進入初中階段后,語文教學的特征相比小學有較大變化,其中之一就是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習的系統(tǒng)性、寬泛性和深入性大大增強。具體到課堂上,往往需要突破單篇教學的藩籬,更加突出單元整合式的群文閱讀,甚至整本書閱讀,以增強學生的整體和理性思維,加強分析判斷能力,以促進和鞏固知識遷移的豐富性、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基于這樣的特征,采取“一次多篇”+“多次反復”的單元閱讀教學模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早在現(xiàn)代教育起步期的1922年,梁啟超先生就提出了“分組教學”的理念,認為“講文太花費時間,而且讓學生討厭”,主張“不能篇篇文章講,要一組一組地講”“學生每篇文必經過幾度研究”。其中的“組”,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單元”或“群文”。而后葉圣陶、夏丏尊等先生又一再提倡并推行單元教學。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時任上海育才中學校長的段力佩先生提出了“一次多篇,多次反復”的單元教學模式[1],影響力較大,也便于課堂實施,效果突出,經過多年發(fā)展完善,對于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也有很好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可資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豐富,以提高教學質量,厚實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為始創(chuàng)者,段力佩先生對其教學理念曾作如下概括:“一次多篇,幾次反復,辨詞辨句,練詞練句,研究詞句如何描述文章的主題,反過來,再研究文章的主題如何統(tǒng)帥詞句?!薄耙淮味嗥钡摹耙淮巍保皇且徽n,指的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可能是兩三個課時,也可能是五六個課時,以實際所需的教學時間為準;“多篇”,不是隨意的課文累積,數(shù)量以三至五篇為宜,內容更是精挑細選,在內容或體裁、寫作上有一定關聯(lián)性,讓學生能夠在“求同存異”中獲得多方位的知識貫通與積累。一般而言,多篇之中也要區(qū)分重點篇章,并非一馬平推,這與“1+X”的群文閱讀方式是類似的。
“多次反復”是對“一次多篇”在橫向拓展后的縱向深化,這種深化是十分必要的“反芻”,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內容。如果只有“一次多篇”而沒有“多次反復”,學生學習往往會囫圇吞棗,不得要領,知識體系凌亂而不系統(tǒng)。“多次反復”要區(qū)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即“辨詞辨句,練詞練句”則會八個字,解決從“知道”到“會用”的問題?!稗q”的過程是思考詞句在不同使用場景中的含義異同,能夠區(qū)分細節(jié)產生清晰的認知。“練”則是在“辨”的基礎上,進行口頭和書面的練習,以提升學生實際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新學的字詞句[2]。
第二個層面則更深一層,在理解和運用詞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如何使用合適的詞句表達方式來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讓文章的主題更鮮明,說理更透徹,情感更豐富,整個篇章更有張力和表現(xiàn)力,即局部對整體的支撐。然后再返回來,研習在確定主題下,如何選用合適的詞句來反映主旨,即段力佩先生所說的“統(tǒng)帥詞句”問題。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搞明白,學生就能夠學會如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對于閱讀和寫作,便逐步會有成竹在胸的底氣和抓手。
需要明確的是,就現(xiàn)行語文教材而言,由于編寫越來越規(guī)范和完善,“一次多篇”大多可在一個單元內實施,少數(shù)可以跨單元組織,“多次反復”則可更寬泛地進行,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有所跳躍,在更廣層面更深層次汲取知識營養(yǎng)。
一、傳統(tǒng):“一次多篇”+“知人知文”的基礎鋪墊單元教學
對于單一形式輸入,由于內容單調和缺乏參照系,學生記憶和認知效果并不好,反而是多向輸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信息被獲取后,學生能夠在多樣信息的相互參照中,迅速抓住各個單體的特征,從而有助于具體而微的知識吸取?!耙淮味嗥钡脑O計初衷也是基于此,切實發(fā)揮“多”的優(yōu)勢,讓學生能夠一次抓住多個知識點,形成網狀系統(tǒng)的知識攝取。這一教學法的基本點,也可稱為傳統(tǒng)做法,是首先進行概貌了解,包括作者介紹和寫作對象、創(chuàng)作背景、體裁特征、思想感情等,即通過“知人知文”,幫助學生建立單元閱讀的“框架”,把四梁八柱立穩(wěn)了,就為后續(xù)深化閱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此單元包含四篇選文:《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和《美麗的顏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先通讀四篇課文,有了第一印象后,再對作者和文章概貌進行必要的講解。四篇回憶性散文寫作對象分別是老師、母親、文學家、科學家,年代均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世界風云變幻,革命浪潮迭起,四位作者都是基于這樣的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在“知人”層面,要讓學生認識到:魯迅棄醫(yī)從文、用筆當投槍,回憶中多了藤野先生對自己思想的正向影響;朱德是革命家,從對母親千辛萬苦的回憶中堅定了革命斗志;茨威格寫出了托爾斯泰斗士般的精神特質;艾芙·居里把握了科技革命大發(fā)展時期科學家的執(zhí)著與專注。其中需要向學生講清的是,在“一次多篇”過程中,不能只盯著文章的主人公,而要把作者也放進去,反復琢磨,看相互之間的影響,特別是如何“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這是理解文章內涵的一個重要基礎。
在“知文”層面,要讓學生學習到:《藤野先生》和《列夫·托爾斯泰》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方式,開始印象都不太“好”,后來通過具體事例才轉變過來,這一寫法的好處是引人入勝,吸引讀者往下閱讀?!痘貞浳业哪赣H》和《美麗的顏色》則為總分結構、按時間線推進,文章一開始就對寫作對象有概括性的描述,而后再具體描述,這種寫法的好處在于開門見山,讓讀者能夠第一時間抓住文章要點。如果不是“一次多篇”,則很難對這些寫法有充分的比較和清晰的認知。掌握了這些基本要素,學生對單元課文就形成了大體輪廓,為進一步的閱讀打好了底子。
二、發(fā)展:“一次多篇”+“論事曉理”的單元閱讀推進教學
“一次多篇”相較于單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在于,多篇意味著多向,從不同維度和角度來閱讀,知識獲取能夠更加系統(tǒng)和豐滿,學生在一個教學過程內,能夠獲得更加充實的知識養(yǎng)分,學習更加立體化,對于興趣的提升和質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在傳統(tǒng)的“知人知文”鋪墊后,需要通過多篇課文的學習,將單元閱讀向“論事曉理”推進。對于“事理”的深化教學,語文教師應采取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引導學生對各個篇章之間的相同點進行歸納;第二步,引導學生對不同篇章之間的不同點進行分析;第三步,引導學生對不同篇章的異同進行綜合研判,最終學會文章的謀篇布局。通過這三步,對于某一類文章的思路和寫法就有了基本的認知,多反復幾次,則能夠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認識。
仍以上節(jié)所述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為例,對于回憶性的人物小傳的寫作思路,先讓學生思考相同或相通之處,學生基于自身理解選取代表發(fā)言后,教師可作以下引導:“言為心聲,四篇課文均為作者內心感受的真切表達,其共同特征為感情充沛、深切懷念和發(fā)自肺腑的贊美?!睂W生可根據(jù)自身感受,對更多的“共通點”進行歸納,比如有的學生就提出都是年少的對年長的人的懷念,學生懷念老師,晚輩懷念長輩等。對這樣的拓展,教師應予以鼓勵和贊賞。而后讓學生認真分析各自的不同之處,有的說回憶的事情不一樣,有的說回憶的角度不一樣,還有的說回憶的時間跨度不一樣,在學生踴躍發(fā)言后,教師可進行一定(非標準答案)的引導:“魯迅對于藤野先生的回憶,側重認真、較真工作和真誠、平等待人等方面,對于拯救當時的國民性起著鏡子一樣的作用;朱德的回憶,從母親歷經的苦難,延伸到民眾的苦難,揭示了革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茨威格的描述,用托爾斯泰的身材矮小和相貌普通,反襯了精神力量的偉大;艾芙·居里用白描的手法,真實再現(xiàn)了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闭业疆愅?,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些異同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采取那樣的謀篇布局方式?然后指導學生從中挖掘這一類文章的情感表達和脈絡梳理方法,可以看出,師生之間的回憶往往是片段性的,留下的是印象最深刻的“剪影”,而親子之間的回憶則更全面,一些小細節(jié)都感人至深,影響一生。之所以如此,就是不同文章的“事理”造就的。讓學生仔細揣摩,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課堂練習,就基本掌握了相關要素和技法。
三、進階:“一次多篇”+“交錯對比”的單元閱讀重組教學
在總體獲得文章謀篇要素后,閱讀教學可進一步向細化的“交錯對比”進階。常言“孤證不立”,若是單篇學習,學生一方面只能得到“孤證”,難以形成確信的認知;另一方面,若只進行單個的學習,在碰到其他情況時,往往難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3]。因此,在“一次多篇”單元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多次反復”地“辨詞辨句,練詞練句”,不斷拓展學生的理性觸角,能夠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提高立體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對于某個單元或跨單元的群文閱讀都是十分適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語文教學相比小學階段對文言文的閱讀要求高出許多。因而對于“一次多篇”中的“交錯對比”,文言文是個重點,要著重進行交叉重組教學,以增強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固度。
以教學統(tǒng)編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三篇古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湖心亭看雪》為例,本單元主要是描寫亭臺樓閣,以物寄情,在古代比較普遍,這三個名篇,在遣詞造句和立意定論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單篇學習,往往很難見其妙處,三篇同教,相互對比重構,方能相得益彰,令學生印象深刻。比如三篇文中的“樂”和“喜”,雖然均為歡快之意,但趣味大有不同。范仲淹是“后天下之樂而樂”,“樂”在有大抱負,體現(xiàn)民本思想,是境界高遠、格局很大的“樂”;歐陽修是“人知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在明心見性,自得其樂,是回歸自我、返璞歸真的“樂”;張岱偶遇的客人“見余大喜”,“喜”在知音相遇、同為舟子所說的“癡人”,是風云際會、可遇不可求的“喜”。三種喜樂,三類性情,既有“同”,又有“異”,范仲淹心胸坦蕩,無論窮達,都能泰然自若,心系天下,品性高潔;歐陽修受到打擊,能夠回歸內心,怡情自若,不為外物所動;張岱則更超脫,獨往湖心亭看雪,又偶遇知音,是“雙喜臨門”,喜在親近自然、曠達人生。一對比便能覺察作者不同的心境,進而獲取文章主題的內涵。在深明文章大義后,再返回來品味其中的“喜”和“樂”,必然別有一番滋味。這就是“多次反復”、重組教學的妙處,能夠細致入微地在“交錯對比”中獲得不一樣的文學審美。
四、創(chuàng)新:“一次多篇”+“自由搭配”的單元閱讀腦洞教學
新課標強調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對于“一次多篇”的單元閱讀教學而言,圍繞厚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可以在不偏離總體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突破單元和文種限制,跨入多篇“自由搭配”,腦洞放大一些,釋放閱讀教學的能量,讓學生獲取更大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收益。在多篇課文的“自由搭配”中,要注意“形散而神不散”,既不能刻意地去突破,又不能隨意地去組合,要切實緊貼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在不同的搭配組合中體現(xiàn)邏輯自洽和結論收斂,不能天馬行空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抓不住要害,難以形成可以反復運用的閱讀方法,必須在“跨界”組合中,讓學生能夠“多次反復”去咂摸文章真味,將閱讀所得內化為核心素養(yǎng)。
統(tǒng)編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篇課文《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和《孫權勸學》,既有現(xiàn)代文,又有文言文,既有文人,又有武夫,還有科學家。由于文言只有一篇,稍顯單薄,可以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收錄的諸葛亮《誡子書》一并納入進來,進行單元閱讀。在角度選取上,在掌握了字詞句段含義和主題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層次來打開腦洞,創(chuàng)新閱讀方式。
本單元五篇文章主旨可以統(tǒng)括為“為人為學”,學生先體會兩篇古文中的理念,如《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和“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孫權勸學》中的“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再與三篇現(xiàn)代文中的內容進行聯(lián)系和比對,如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諸葛遺風的體現(xiàn),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敢于擔當,沖破各種難關,終于取得成功。聞一多的“做了再說”與孫權的表率相互映照,通過沉下心來讀書和實踐獲得真才實學,才有資格去“說”,去打動人,而不會“言之無物”。魯迅的“死了是不要緊的,只要留給人類更多”,棄醫(yī)從文讓人“刮目相看”,核心就是將“為人”的理想與“為學”的現(xiàn)實緊密結合,以“人”導“學”,以“學”成“人”。這樣,多篇共研,反復幾次,即可發(fā)掘出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發(fā)展的清晰脈絡,確實通過跳出單元內容限制,從更高層面得到文化滋養(yǎng),提升單元閱讀教學效益。
“一次多篇”+“多次反復”的單元教學方式,從理念到實踐,從起步到發(fā)展,歷經百年,不斷得到補充和豐富,具有十分鮮明的傳承特征,是數(shù)代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奮斗的結晶。尤其在新時代,在信息異常豐沛的當下,我們必須研究更為先進的理念,來組織和提升語文單元閱讀教學,實現(xiàn)閱讀的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華平,彭洋.語文單元教學的百年沉浮與發(fā)展趨勢(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17):3-6.
[2]陳玉蘭.段力佩教學模式的啟示——注重讀寫結合[J].語文教學通訊,1991(06):6-7.
[3]翟婷婷.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華夏教師,2023(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