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聰
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腳步加快,教師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語言應用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成功構建核心素養(yǎng)體系。在小學語文三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改革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語言實踐應用能力,完善其審美能力,幫助其掌握正確學習語文的方法,成功挖掘文本內涵并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章以語文三年級上冊《海濱小城》為例,探討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運用簡短導語與鮮艷圖片讓學生走入海濱小城,進入文本世界,營造舒適與積極的學習氛圍。
教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yōu)美。前幾節(jié)課,我們剛瀏覽了富饒的西沙群島和詩人筆下的天門山,今天又要走進美麗的海濱小城?,F(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這座海濱小城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多媒體出示簡潔短語:“藍色大海和藍藍的天,還有白色的海鷗,花紋各式各樣的貝殼,金黃色的海螺,真是美麗至極?!?/p>
教師:面對如此誘人的景色,你們想看一看它的真實面貌嗎?
學生開始想象藍色的大海、漂亮的海螺等,特別期待看到真實的海濱小城,異口同聲回答“想!”
教師展示美麗的海濱小城的圖片,通過鮮艷圖片幫助學生快速融入情境,此時,提出引導問題:①海濱小城是什么顏色的?②你可以找出這些顏色嗎?
學生躍躍欲試,根據上述問題,快速搜集與顏色相關的詞語,如藍色、銀白色、金黃色、棕色、青色等,體會灑脫與自然。面對鮮艷的顏色,學生產生了探索興趣。
教師結合學生閱讀需求,布置文本閱讀任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家鄉(xiāng)海濱小城的真正風光。教師提問:海濱小城里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呢?以此引導學生提取出重要信息。
學生圍繞問題去閱讀,明白海濱小城里有大海、沙灘等景物,對大海與沙灘有一定印象,也學會讀“的”字短語。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濃縮為簡短文字,將其視為課堂情境導入語,幫助學生找到關鍵的顏色詞語,感受祖國山河的秀美,感嘆祖國的偉大,為后續(xù)審題與讀議帶來幫助。)
探討什么是海濱?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內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說海濱到底是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帶領學生略讀課文。)
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回答:海邊,也是沿海地帶。隨之,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出多張海濱小城的特寫圖片,幫助學生在直觀方式下理解海濱,布置任務1:大海美在哪里?任務2:小城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完成任務1,明確大海美在色彩絢麗、動靜結合,同時了解小城有公園、街道、庭院,而且美麗又整潔,知道小城到底是什么樣的,從而完成任務2,這樣學生會更期待了解這迷人景色和文章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字來了解文章內容,引導學生質疑,使其思考與探究。教師將觀賞教學貫穿于課堂始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語言,將美與表達結合,有利于提升其審美鑒賞能力。)
開展認讀指導,帶領學生認讀新詞,重點講解易讀錯或難讀的新詞。
教師: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海濱小城,現(xiàn)在需要大家再朗讀一遍課文,回味小城中最美麗的景象(海濱與小城),找一找哪些詞語難讀或者易讀錯,請圈畫出來。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主動多讀幾遍,圈出凰、凳、逢等生字,發(fā)現(xiàn)“除”讀起來不容易,嘗試反復試讀。
教師:同學們,你們之所以覺得讀起來難,是沒有掌握技巧?,F(xiàn)在,我們來重新認讀生字。①出示凰、凳、逢與榕等生字,用紅色標注出后鼻音。②展示出“睬”與“載”,用黃色標注出平舌音。③用較大圖片讓學生看到翹舌音“除”。
學生反復認讀,注意后鼻音、平舌音、翹舌音,糾正讀音,成功讀通句子。
教師:現(xiàn)在,我來指名朗讀,大家做好準備,先看看朗讀內容,隨之用多媒體出示句子:①天空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②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zhàn)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上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③船上滿載著銀光閃閃的魚,還有青色的蝦和蟹,金黃色的海螺。
指名學生朗讀。
生1 朗讀句子①,注意“的”字短語讀法。
生2 朗讀句子②,教師指導“胳臂”發(fā)音,“臂”為輕聲,順便復習臂的另一個發(fā)音bì。
生3 朗讀句子③,教師引導:你能說出“栽”與“載”的區(qū)別嗎?學生從字形入手,回答“載”與交通工具相關,而“栽”是栽種,所以一個用了“車”,一個用了“木”。教師又引導:你可以把“滿載”換成別的詞語嗎?學生會使用“裝滿”代替。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載”還有另外一個讀音zǎi,如記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朗讀,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
(設計意圖:從生字詞入手幫助學生通讀全文,通過糾音、多音字、正音等方式解決學生在朗讀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學生讀通句子,為下一步解讀文章做準備。)
再讀課文,找到文章兩個主要部分,明確各部分的中心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教師:剛才我們通讀了全文,現(xiàn)在需要你們完成下面的任務,隨之布置任務1:寫作順序是什么?任務2:這一部分突出描寫的是什么?通過問題讓學生在正確方向下完成任務。
學生基于字詞理解,再次通讀全文并回答。
生1:寫作順序是由遠及近,先寫大海,再寫海灘。
生2:主要描寫的是大海、沙灘、庭院、公園和街道。
教師:現(xiàn)在,我們需要自主閱讀第二部分,請大家思考并完成任務1:主要描寫了什么?任務2:圈畫出細節(jié)描寫部分,順勢出示思考題1:站在小城角度看大海,大海是什么樣的?思考題2:什么時候的大海風光是最美的?海灘有什么不同?作者一共寫了多少景物?
學生思考并獲得指引,積極回答:“主要描寫公園、街道與庭院,通過這三處景觀讓我們感受到整潔與美麗?!蓖瑫r,學生主動提取出“寂寞”與“喧鬧”,掌握靜態(tài)、動態(tài),掌握描寫手法。
(設計意圖:布置核心任務和思考題幫助學生深入閱讀,水到渠成地了解寫作技巧。學生能夠獲得審美能力發(fā)展,了解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特點與規(guī)律,積累個體言語經驗,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通過中心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同時學習段落寫法,積累好詞好句。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生字詞,也對海濱小城有了初步了解?,F(xiàn)在,我們要進一步了解海濱小城,看看它吸引我們的點在哪里。
教師以尋找中心句為主線,出示問題:①再讀課文,由遠及近地尋找段落中心句,重點閱讀第4、5、6自然段。②探索段落寫法,結合第4 自然段中心句,探討“很多樹”有哪些。③分析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和有畫面感的句子。
學生積極思考并逐一回答。
結合任務①閱讀,找到自然段中心句,教師指名回答。
生1:第4 自然段中心句: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
生2:第5 自然段中心句:小城的公園更美。
生3:第6 自然段中心句:小城的街道也美。
結合任務②閱讀,按順序回答出桉樹、椰子樹、橄欖樹等。
結合任務③閱讀并回答:作者使用了擬人與比喻,而且對桉樹進行詳寫,以展示庭院獨有之美。
教師:非常棒,現(xiàn)在我們來摘抄好詞好句,注意選擇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和有畫面感的句子。
學生根據教師舉例內容找到“這里的孩子們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理解“寂寞”的貝殼,感受接地氣的寫法,體會物產豐富。
(設計意圖:緊抓中心句,讓學生體會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明確如何去使用擬人與比喻句。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閱讀與分析,做到邊讀邊想,為后續(xù)課文深入讀議帶來幫助。)
問題引導與回顧,再看中心句,了解圍繞中心句的寫作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學公園與街道兩部分。
教師:現(xiàn)在大家一起和我概括小城特點,我們可以考慮從庭院、公園與街道三個部分入手,總結小城庭院特點?,F(xiàn)在,請大家完成下面的任務。任務1:圍繞總述句時,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探討有什么好處。任務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籠罩”的意思。任務3:朗讀課文,帶上真實情感。
學生根據問題去回顧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明白中心句引領各段,凸顯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
通過讀議課文,我們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找到了海濱小城的主要特點,即美麗與整潔。
(設計意圖:閱讀貫穿全過程,學生通過自讀感悟文本內涵,體會其中的語言美、意境美與思想美,讓學生心靈與文本情感產生共鳴,與文本內容對話。)
探究最后一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全文主旨并掌握寫作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探討其在文中總結全文的作用,感受“小城”與“大城市”的區(qū)別。同學們在完成閱讀后一起來完成任務。任務1:海濱小城的“小”體現(xiàn)在哪里?任務2:找出描寫小城特點的詞句。
學生把握“小”字并畫出句子:①大城市房屋擁擠,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喧鬧不息。②人們走到街道的盡頭就能看見浩瀚的大海。學生在這兩句對比中感受小城市的街道不長,與大城市形成對比,凸顯小。小城的人們去看海時不需要借助交通工具,只靠走。
教師小結:看來這位作者善于觀察,同時也善于思考,能夠合理利用空間轉換方式去描寫,我們也學會了由遠及近的寫作技巧。
(設計意圖:借助再讀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自主閱讀與探究,明白寫法的優(yōu)勢,從而可以做到觀察得細、把握得準。)
教師布置練筆任務,以“小花園”為題,參照海濱小城第4、5 自然段完成寫作,字數控制在200 左右,引導學生運用寫作技巧進行仿寫。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結合,突破學習難點,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與技能遷移能力。)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貫穿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積極使用現(xiàn)代化技術讓課堂繪聲繪色,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該部分,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提取出文中的各種顏色,如金黃色、銀白色與藍色等,但未使用短視頻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忽略了學生的感官體驗。為此,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制作與海濱小城相關的短視頻,繪聲繪色地展示出祖國美景,便于學生解讀作者思想情感,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在正確方式下疏通文義并掃除障礙,但還需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對朗讀環(huán)節(jié)加以優(yōu)化,在指名讀的前提下選擇默讀和自由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自主讀書習慣。教師還應創(chuàng)新閱讀,鼓勵學生扮演導游與游客,介紹文本中的海濱小城,也可以介紹自己熟知的旅游景點并發(fā)表自身見解,成為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與研究者,更可在介紹中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提升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