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天舒
《韓非子·說林》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攻伐魯國,索要魯國的饞鼎,魯國將一只假的饞鼎送到了齊國。齊國人說:“這是假的?!濒攪苏f:“這是真的。”齊國人說:“讓你們魯國的樂正子春來作證,我們相信他?!庇谑牵攪鴩垬氛哟喝R國幫助作證。樂正子春問魯君:“為什么不把真的饞鼎送去呢?”魯國國君說:“我愛惜它?!睒氛哟夯卮鹫f:“我也愛惜我的誠信?!?/p>
樂正子春是曾子的學生,曾子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就有“信”。誠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高,列為人倫“五?!敝?,漢代的董仲舒在《賢良對策》中說:“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p>
但如今不講誠信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由此導致人際關系惡化、信任危機、經濟運行受損,對道德準則、人性判斷、心理建設等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造成沖擊,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毒瘤。要清除它,僅僅通過法律手段是很難做到的,只能啟動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喚醒沉睡的記憶,重建以誠信為本的精神,重樹中華民族的誠信品格。
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是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文明傳承中保持下來的核心價值觀?!靶拧痹谥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里是什么呢?中國文化是體天道合人道的文化,也就是“天人合一”,是通過對天地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進行觀察和總結,來規(guī)定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確立人倫關系準則——倫常,建立人類社會的一整套制度體系。我們的祖先發(fā)現萬物信守規(guī)律運行:在自然界中,日夜交替,四季更迭,太陽東升西沉,月亮陰晴圓缺;花開花謝,潮漲潮落,“年年歲歲花相似”,“似曾相識燕歸來”?!独献印吩唬骸暗乐疄槲?,惟恍惟忽?!嘿廒べ?,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莊子·德符充》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p>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信”,來自于對自然的觀察與學習,來自于對天道的體悟。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敝袊藢⒆匀唤纭叭f物有信”的現象對比到人的生活中,譬如:在赤道兩側的低壓大氣層有一種很穩(wěn)定的風,北半球吹向東北,南半球吹向東南。這種風在西方,被稱為“trade wind(貿易風)”,但在中國卻被叫做“信風”,因為它隨時令變化,穩(wěn)定出現,很守信用。再譬如,唐代詩人李益有一首《江南曲》:“嫁與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被橐黾彝ヅc如約守信的潮汐連到了一起。
“信”是中國人與天地的對話:天地有信,一年四季寒來暑往,24個節(jié)氣依序而來;萬物有信,人類依“信”而春播秋收。中國人與天地對話交流,各守其“信”,懂得了守時與秩序,產生了“真誠不妄與秩序不亂”的中華誠信文化。通過對天道的體悟,中國人將“誠信”融進了自己的民族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傳。重視教育的儒家把“信”列為“孔門四教”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漢字的“誠”與“信”幾乎是一體不二的。在《說文解字》里,“誠”與“信”是互證的:“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言”。如果一定要體會出“誠”“信”二字的差異,或許可以說,“誠”是天地自然的昭示“天之誠”,“信”乃“人言”,是人尊奉“天之誠”的言行,是“人之誠”。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為子思所作,《中庸》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講“誠”?!罢\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將蘊含在天道里的“誠”轉化為人道里的“誠”。“中和”“中庸”唯有誠信者才能自覺具備,“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中庸》)。孟子是子思的學生,他在子思的基礎上進一步講到了人要“思誠”。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宋代的周敦頤認為天地乾坤、萬物資始、陰陽變化,皆以誠信統(tǒng)一而貫穿。周敦頤《通書》里說:“誠者,圣人之本?!笤涨?,萬物資始’,誠之源也?!雷兓?,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啵\之通;利貞,誠之復?!薄笆?,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宄0傩校钦\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比艘w悟誠信,踐行誠信。誠信是“圣人之本”,也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倫常的根本,是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沒有誠信,一切就都沒有了。“誠信”是中國文化里貫通天道與人道的橋梁。
為人處世,唯有誠信,才能成功,才能長久。所謂“人無信不立”?!吨杏埂防镏v:“惟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p>
“君子誠之為貴”,誠信是中國傳統(tǒng)中的君子標準,“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大學》)??鬃邮謴娬{“主忠信”,并說:“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又說:“信以誠之,君子哉!”(《論語·衛(wèi)靈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誠信”,既有對本體的認識,也有在道德標準與道德實踐中的貫徹,是幾千年來滲透于中國人思想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它包含了今天現實社會的誠信價值,但也遠遠超越了今天現實社會里的一般誠信觀。在當下社會里,雖然人們也會將“誠信”作為一種良好的品德,但更多的是將“誠信”作為一種規(guī)則,甚至被當成一種“技術性”要求,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天道人倫”“圣人之本”“五常之本”“無信不立”“不誠無物”的“誠信”有很大差距。建立中國的誠信社會迫在眉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