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
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間萬物各不相同,同學們在介紹事物之前也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找出它與眾不同的特征,合理運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通過準確的語言、條理的結構,化深奧為通俗,化抽象為具體,將事物更好地介紹給讀者,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我們具體談一談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一篇優(yōu)秀的說明文。
技巧一:觀察細致入微,抓住事物特征。
寫好說明文的前提在于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認真比較,從而找出事物的特征來。如果要寫動物,如中華田園犬,就要對中華田園犬的品種、形態(tài)、特征、飼養(yǎng)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觀察,同時與其他犬種就上述方面進行比較。如《一只老狗》:它只不過是一條最普通的狗,毛色棕紅,灰暗,上面沾滿了碎草和泥土。
如果寫植物,如牡丹,就要調動多感官,觀察其顏色、大小、形狀,聞一聞其散發(fā)的氣味,摸一摸它的莖、葉、花,還可以記錄一下它開花時的姿態(tài)以及它的花期。
技巧二:把握說明順序,做到思路清晰。
說明文通常按照說明對象本身的特征來安排寫作順序,說明事物可采用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說明事理可采用邏輯順序。
介紹事物發(fā)展歷程時比較適合采用時間順序。如《爬山虎的腳》: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介紹靜物時比較適合采用空間順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四周圍繞著雙層漢白玉欄桿,欄桿的形狀和天安門前玉帶橋的漢白玉欄桿一樣,美觀樸素,潔白耀眼……碑的正面朝北……有毛主席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閃閃發(fā)光。這八個字是碑的主題。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鎦金字整齊地排列著,這是毛主席親自起草、周總理親自書寫的碑文。
介紹抽象事物或者說明事理比較適合采用邏輯順序,比如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等?!洞笞匀坏恼Z言》就是按由主到次的順序寫影響物候現(xiàn)象來臨因素的。
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不是完全固定的,經常隨著說明對象的改變而改變,可以只用一種,也可以綜合運用,比如寫建筑物的說明文,介紹歷史變遷可以用時間順序,介紹結構布局可以用空間順序,介紹成因可以用邏輯順序。
技巧三:善用說明方法,強化表達效果。
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限制和作用,在說明文寫作中合理運用,能使說明對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從而強化文章的表達效果。
下定義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事物的概念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能準確簡明地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作用。如《統(tǒng)籌方法》: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
分類別是要按形狀、功能等,把事物或事理根據一定的標準分成幾個類別,然后逐一加以說明,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或事理,使說明更有條理、更加清楚。如《鯨》: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舉例子是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說明,能更具體、通俗地說明事物或事理。如《形神兼?zhèn)渲袊嫛罚豪缑鞔L的代表作《王時敏像》,畫作中人物畫得不大,線條流暢遒勁,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則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時配以書法題字,更彰顯了人物的精神氣度。
打比方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明,能使說明更加形象、生動。如《中國石拱橋》: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列數(shù)字是從數(shù)量上說明事物或事理特征,能使語言更準確。如《中國航天的硬核浪漫》:“蛟龍”號的作業(yè)能力可達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積99.8%的海域潛行。
作比較是選擇有外在或內在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說明方法,能更直觀地說明事物特征。如《中國石拱橋》: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技巧四:語言簡潔生動,提升閱讀興趣。
無論說明事物,還是闡明事理,說明文都需要客觀科學地介紹事物,要求語言簡潔明了,用詞準確無誤,但是并不意味著呆板無趣,也可以適當使用生動的語言。比如用講故事的方式在說明文中穿插奇聞趣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寫事物特征,用自述、談話等方式來介紹事物,引用詩文俗語來增強詩情畫意等。
技巧五:融入真情實感,引起讀者共鳴。
說明文雖然講求理性,但是若說明的事物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象征意義時,可以融入你的真情實感,抒發(fā)和強化對說明對象的緬懷、敬仰、慨嘆等情感,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如《大雁歸來》: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yōu)R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