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進 祝振全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尚書》被譽為“政書之始,史書之源”,英國漢學家彭馬田認為,不讀《尚書》,就難以理解今天的中國。但這部上古典籍在秦時險些毀于一旦,所賴儒士伏生以命護書、辦學講書,文臣晁錯奉命聽書、悉心傳書,《尚書》才得面世,傳承至今,我們也才得以“知先賢治政之本,知朝代興亡之由,知個人修身之要”。
讀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材料作文。
寫作指導
材料內容給予學生自由表達、創(chuàng)意表達的無限空間,題干中“結合材料”是作文時必須考慮的元素。審清題意,方能有的放矢。
首先審清陳述對象,即《尚書》。至于彭馬田、伏生、晁錯等,均是與《尚書》相關的重要人物,材料邏輯關系切勿混亂。材料闡述了上古典籍《尚書》的重要地位、傳世坎坷、當世意義。
其次要從材料為基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時,要注意繞不過去的關鍵詞“典籍”“傳承”。審題時深思:何為典籍?為何傳承?如何傳承?傳承后會怎樣?對材料的把握會越透徹。上古典籍《尚書》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其經(jīng)世治用的審美價值無庸置疑,但經(jīng)典并非人人識得明珠之貴,也可能被人為摧毀,時代珍視并呼吁擁有遠見卓識、過人膽魄的英雄,唯有他們,每每在歷史的關頭,用生命呵護價值,用熱血鑄就傳奇,傳承經(jīng)典,澤被后世。由《尚書》出發(fā),遷移到古今中外經(jīng)典之作,繼而可以發(fā)散到世間一切美好的、有價值的人與事,思想與觀點等。
參考立意:傳承經(jīng)典,你我有責;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守護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流芳萬世;用生命守護價值;典籍里看中國……
例文
伏生:窮其一生利千秋
□劉于彤
“快點快點!”“讓開!讓開!”“陛下有令,私藏經(jīng)書者,格殺勿論!”
(開頭生動的語言描寫,符合人物身份,渲染出一種緊張恐怖的氛圍,讓人心情陡然一驚,提心吊膽。)
明月冷寂,暗夜猶然,頭綰發(fā)髻手持戈矛的秦兵正喧囂著,挨家挨戶地搜查。求饒聲、哭泣聲、爭辯聲、鍋碗碎裂聲……不時傳入耳畔,令人驚懼的刺耳。片刻間,都隨著裝載囚車的馬車聲漸行漸遠,只留下一片死寂。偶爾劃過一兩聲孩童的啼哭,伴隨著老翁的嘆息、老嫗的抽噎。
(聽覺著筆,各種聲響的描寫,從側面進一步渲染查抄場面的緊張無情。)
秋風裹挾著些許涼意,雖剛入秋,道邊的老樹早已受不住凌虐,干枯的枝丫像極了貪婪的禿鷲,期待著死亡的到來。
(此處的環(huán)境描寫凄冷凌厲,為人物的出場做足鋪墊。比喻擬人的方法,將秋風的摧殘寫得令人動容。)
你看著一片狼藉的家,心中凄惻悲痛。你愛《書》,《書》里的文字令你著迷,“民惟邦本”說的真好,治國以德則國將安定興旺,暴殄天物則民將離心離德??涩F(xiàn)在,一切都背離了《書》的主張,《書》和愛《書》的人都要遭到絞殺,你不甘心呀。《書》在,人在;人在,《書》在。
(本段以第二人稱“你”直呼人物,親切自然。通過心理描寫,寫出《書》在主人公心里的地位和意義。)
妻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在門口放風,你則小心翼翼地從墻壁夾層中拿出些卷軸,輕輕用手掌摩挲著,猶如撫摸新生的嬰兒。秋雨綿綿,屋中潮濕,一些卷軸受了潮,蔓延出黑青色的顆粒。為了避免再受潮,你用枯草和破布精心地將那些卷軸重新包裹好,才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夾層。于你而言,《書》還在,就已是劫后余生的萬幸了。
(此處通過一系列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寫出人物對《書》的珍視與呵護。)
你是一位儒學博士,曾言希望以畢生所學報效朝廷,兼濟天下。奈何無數(shù)儒生被捕,家藏典籍被焚毀,私藏不報是死罪。你說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如此經(jīng)世致用的好書被焚毀!你甘冒殺頭之罪,看到《書》幸免于焚燒之難,你對著冷月長久無言。
(本段通過與人物直接對話,敘寫交待人物護書的初衷,語言親切真摯,有感染力。)
四方揭竿,暴亂不止。你不得不帶著妻兒流亡異鄉(xiāng)。流亡路上何其不易,可保全性命都是萬幸,攜《書》逃亂只會徒勞!你決定將《書》留在最危險的地方——家里,那里只能是亂世中最安全的可能。背井離鄉(xiāng),艱難求生。你會不時回想起和老友們高談闊論各抒己見的日子,可惜物已殘,人已非,同門被抓,經(jīng)書被毀。若不是為了《書》,你也真想一死了之。
(此處寫焚書暴政為安天下,卻引得朝政速荒,天下暴亂。敘寫亂世之中護《書》之不易,在伏生心中,經(jīng)典重于生命。)
窮途困厄中掙扎著活,兵荒馬亂里糊涂地生,你終于等來了天下歸漢的訊息。劫后余生,唯一讓你熱淚盈眶的是《書》還在,你覺得《書》是知音,承蒙不棄,涕泗交流。書卷被腐蝕又何妨?你早已對《書》爛熟于心。你忘了自己已風燭殘年,垂垂老矣,隨著《書》的昭告天下,終于將這光耀千古的瑰寶流傳給后世,你的眼里多了幾分青春的光彩。
(本段敘寫天下安定,傳書講書的故事,語言深情,令人感動。)
你坎坷半生,窮盡一生堅守那混沌中的一縷清流,追隨那迷茫中的一線光明,護書傳書,福澤后世,功利千秋。伏生先賢,你知道嗎,《書》現(xiàn)在被人們稱為《尚書》,人們贊它“政書之始,史書之源”。伏生先賢,你應該想到,數(shù)千年后的中國,循著《書》的智慧哲思,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雄立于世界東方。伏生先賢,你的舍命守護為中國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直接走入文本,以后世之人的口吻對話伏生:典籍的智慧流傳永世。以此表達對先賢的敬意。)
我想,你一定知道,雖然跨越千年,我們薪火相傳,血脈相連。
(結尾耐人尋味,穿越千古,伏生與我,同氣連枝,《書》中智慧,融于血脈。)
評點:作者匠心獨運,選用散文體裁,擷取伏生舍命保護《尚書》的歷史故事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想象,思路清晰,步步推進。以記敘、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記敘詳盡真實,描寫細膩生動,情感真摯動人,表現(xiàn)伏生先賢的睿智勇毅,表達對護書先賢的無限景仰之情。全文采用第二人稱的口吻,拉近作者與主人公伏生以及讀者的距離,顯得親切真實,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編輯: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