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2015-03-19 23:26基金項目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標課題布朗族的民間信仰與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MY2014YB042014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qū)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研究項目編號JD2014ZD28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8期
關鍵詞:民間信仰布朗族研究成果

基金項目: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標課題“布朗族的民間信仰與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MY2014YB04;2014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qū)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研究”,項目編號:JD2014ZD28。

?

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基金項目: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標課題“布朗族的民間信仰與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MY2014YB04;2014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qū)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研究”,項目編號:JD2014ZD28。

子志月,于霄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邊疆山區(qū)和半山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對滯后。由于受歷史和自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布朗族較為完好地保留了獨具特色的民間信仰,至今仍在其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產(chǎn)生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從布朗族民間信仰的體系研究、習俗研究、儀式研究、功能研究以及變遷研究等方面對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有利于推動學術界對布朗族民間信仰的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成果;前瞻

云南省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以及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邊疆省份,僅5000人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就有25個,其中有15個特有民族,16個跨境民族和8個人口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臨滄市雙江縣和永德縣、保山市施甸縣、普洱市瀾滄縣等地的布朗族是我國西南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根據(jù)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布朗族現(xiàn)有119639人。由于歷史上布朗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邊遠山區(qū),因此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總體相對滯后,但也因而較為完好地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其中民間信仰是布朗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至今仍在其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多年來,學術界圍繞著布朗族民間信仰展開了多視角多學科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一、布朗族民間信仰體系研究

民間信仰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民眾中自發(fā)產(chǎn)生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盵1](P187)它不僅是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早已融入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觀念當中,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總體而言,布朗族的民間信仰紛繁復雜,崇拜的對象包羅萬象,如山川河流、天地日月、樹木石頭等都被視為崇拜的對象,布朗族民眾認為這些都是附有靈性的東西,人們不得隨意冒犯,否則便會招致災難。在他們看來,人們只有處理好與神、鬼和祖先的關系,才能得到福佑,由此形成了以萬物有靈為核心的民間信仰體系。

較早關注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學者當數(shù)王樹五先生,他通過對布朗族宗教信仰的深入考察后指出,“布朗族是多神信仰者,‘萬物有靈’論貫穿于他們的全部宗教生活中。對布朗族原始宗教調(diào)查和研究,將有助于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因素進入前布朗族的社會歷史面貌,并為考察和探討人類早期宗教發(fā)展史,提供豐富有價值的材料?!痹诖嘶A上,他進而將布朗族的原始宗教(即民間信仰)體系劃分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以及祖先崇拜。[2]在多篇文章中,王樹五還對布朗族的喪葬禮儀、谷魂崇拜、巫師和祭師、村社祭祀等民間信仰進行了探討。此外,趙瑛、穆文春、張曉瓊等眾多學者也對布朗族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體系進行了研究。然而,他們關于布朗族宗教信仰或民間信仰體系的劃分,基本上都沒有突破王樹五先生的分類范式。

黃彩文的《信仰、儀式與村落生活——邦協(xié)布朗族的民間信仰研究》是近年來對布朗族民間信仰進行深入研究的一部新著。作者通過對云南西南部一個布朗族村寨的儀式與村落生活的民族志敘述,把民間信仰作為理解布朗族鄉(xiāng)村社會結構的視角,揭示布朗族民間信仰及其儀式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對其社會生活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為民族學的鄉(xiāng)村研究提供了一個鮮活的個案。[3]在該書中,作者除了對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公共性儀式和私人性儀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外,還闡釋了社會變遷中地方文化精英與社區(qū)民眾如何利用他們的民間儀式與地方政府發(fā)生互動,從而爭取自身的社會資源以及民間信仰生存空間的過程。

火在布朗族的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布朗族對火十分崇拜。對布朗族而言,“火塘是人們照明、夜宿和取暖的地方,又是布朗族炊事及待客活動的中心。凡是家族人員婚嫁、喪葬、過繼養(yǎng)子等重大事件,都要在火塘邊舉行祭祀典禮?!盵4](P104)雙江一帶的布朗族在舉行叫魂儀式過程中,也要到火塘或灶臺進行祭拜。同時,還有嚴禁跨越火塘等禁忌。

水也是布朗族崇拜的對象之一,在勐海、雙江等地的布朗族村寨中,“布朗族忌諱把水引進村寨,認為這樣會把水鬼也引進來,從而給村寨帶來災難,因此歷史上的布朗族都是將水引到遠離村寨的地方,再用一水槽儲備,以供人畜飲水。”[3](P40)楊竹芬認為,由于民間信仰觀念的影響,布朗族“歷來不在村內(nèi)挖溝、修塘或筑井儲水。用水飲水,須到遠離寨子的山溪邊取水。”[5]

二、布朗族民間信仰文化習俗研究

近20多年來,我國學術界紛紛推出了一批關于布朗族社會文化的論著,其中《布朗族簡史》主要論述了布朗族的族源和歷代分布、遠古社會探索、農(nóng)村公社、私有制的形成發(fā)展及向封建制的過渡、社會形態(tài)及經(jīng)濟生產(chǎn)方式、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和發(fā)展、布朗族生活與文化等。[6]思茅行署民族事務委員會編寫的《布朗族研究》一書,在進行深入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對思茅(今普洱)地區(qū)瀾滄、墨江、景谷、景東、寧洱等地布朗族的歷史源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心理特征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調(diào)查研究。[7]穆文春主編的《布朗族文化大觀》,[8]趙瑛的《布朗族文化史》[9]以及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撰的《云南省志·民族志》等著作,從自然環(huán)境、歷史源流、社會形態(tài)和物質生產(chǎn)方式、語言與文字、婚喪習俗、倫理道德、教育衛(wèi)生、文物建筑、宗教信仰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變化等方面,對布朗族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研究。俸春華的《瀾滄江畔布朗人》一書對居住在瀾滄江流域的10余個縣市的布朗族分布狀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教育衛(wèi)生以及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風俗作了詳細的介紹。[10]

在婚姻習俗方面,王國祥的《布朗族婚俗志》[11]、孫少文的《抹鍋灰與打媒人——布朗族婚俗趣聞》[12]、毛磊的《布朗族的婚俗》[13]、奇澤華等編著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婚趣·風趣的布朗族婚禮》[14]對布朗族的婚俗作了較為深入而詳細的研究。此外,楊勝能的《布朗山上的婚禮》[15]、顏思久的《布朗族的戀愛和婚姻》[16]以及楊知勇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婚俗志·布朗族》等論著,對勐??h布朗族的戀愛方式、二次婚禮的過程進行了探討。[17]俸春華在《布朗族婚俗趣談》中將雙江布朗族婚戀的特點概括為“夜半琴聲表衷情,香煙茶水敬情人,香蕉一籃訂終身,八只竹鼠敬高堂,背簍鐮刀作陪嫁?!盵18]

喪葬習俗是布朗族人生禮儀中特色最鮮明、保留最完好的傳統(tǒng)之一,也是學術界重點關注的文化事項。俸俊馨指出:“作為布朗族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喪葬文化,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顯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風格。布朗族的喪葬文化負載著許多歷史文化內(nèi)涵,向我們傳遞著許多古代的信息,從而反映出這一古樸民族的發(fā)展歷程?!盵19]楊民康認為:“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喪葬禮儀作為前述的人生儀禮主體階段的擴展,既是與人生的分離,也是步入陰世的開始?!盵20]楊竹芬、蘇紅斌認為:“布朗族和漢族由于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不同,喪葬習俗也就有了不同?!盵21]

在節(jié)慶文化習俗方面,王郁君認為:“研究和考察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助于深入了解這個民族的社會狀況、文化心理、風土人情以及與其他民族的交往關系等。從芒景村布朗族的???、茶祖節(jié),發(fā)現(xiàn)從節(jié)日的習俗、儀式以及形式等方面反映出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原始宗教有機融合的情況。”[22]周曉紅認為:“西雙版納州勐??h西定鄉(xiāng)章朗村的布朗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并受傣族影響,每年傣歷六月中旬的潑水節(jié)也是布朗族傳統(tǒng)的新年節(jié)。但是由于長期生活在山地環(huán)境,交通不便及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受外部社會影響的不同以及民族文化內(nèi)部的差異,這里布朗族的新年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的習俗,并呈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對該節(jié)日的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眾多文化特征,對布朗族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價值。”[23]

三、布朗族民間信仰社會功能研究

在功能學派看來,人類的所有宗教信仰及其儀式,都有其重要的社會功能。作為布朗族社會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布朗族的民間信仰具有社會整合、解釋與認知、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心理慰藉以及文化傳承等多重功能,由此維系了布朗族社會的正常運轉。[24]從目前研究的現(xiàn)狀來看,學術界關于布朗族民間信仰社會功能研究的成果及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布朗族的民間信仰作為一種倫理道德規(guī)范,有利于維護布朗族地區(qū)的社會秩序。黃彩文通過對布朗族民間信仰中的竜神崇拜和寨神崇拜的深入考察指出:“竜神是布朗族社會中的至高無上之神,寨神是布朗族村寨的保護神,掌管著村寨全體成員的一切兇吉禍福?!边@種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布朗族群眾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25]因此,在雙江一帶的布朗族村寨中,每年要擇吉日舉行隆重的祭祀竜神和寨神儀式。與此同時,布朗族竜神崇拜中形成的若干禁忌,對維護地方社會秩序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布朗族的民間信仰在布朗族社會中具有構建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作用。黃彩文、楊文順通過對布朗族的拜認干親習俗進行研究后指出:“拜認干親習俗在布朗族民間信仰以及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民間信仰不僅是布朗族為了祈求兒孫康健、子嗣綿延的方式,也是布朗族鄉(xiāng)土社會中構建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一種手段。”[26]

再次,布朗族的民間信仰是撫慰民眾心理的一種方式,有利于調(diào)適民眾心理。一般來說,宗教的信仰與儀式不但滿足個人認知和感情的要求,而且能夠維持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安全感。[27](P198)黃彩文指出:“通過舉行祭祀、叫魂、看卦等儀式,一方面可以使布朗族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實現(xiàn)個體的心理和諧;另一方面民間信仰在某種程度上為個體提供了能夠釋放內(nèi)心積郁的空間,為促進社區(qū)與個體的和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盵3](P183)

此外,布朗族的民間信仰有助于強化族群意識。張學俊在他的碩士論文《族群認同的歷史記憶與社會建構——以芒景布朗族茶祖節(jié)為例》中指出:“奪是芒景布朗族對其祖先帕巖冷的祭祀,無論是傳統(tǒng)的奪還是現(xiàn)代的茶祖節(jié),這兩個節(jié)日喚起了布朗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加強了現(xiàn)實中、歷史中的布朗族成員的血緣關系,形成了一種根基性的聯(lián)系,凝聚了布朗族的族群意識?!盵28]

最后,布朗族的民間信仰有利于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云南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觀念中,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是被看作人們征服的對象,而是被看作與人類有親緣關系、應當與人像兄弟姐妹那樣和諧共處的有生命的實體。[29]穆文春指出:“布朗族早在數(shù)百年前就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保護森林對其自身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認為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他們自己,把森林看作他們自身生存發(fā)展的前提條件。”[30]黃彩文指出:“布朗族將原始森林里的大樹幻想為部落和村寨的保護神加以崇拜,表面上看是布朗族原始宗教中部落英雄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產(chǎn)物,而實質上卻反映了布朗族淳樸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生態(tài)觀。”[31]這種民間信仰客觀上起到了保護布朗族村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

四、布朗族民間信仰儀式研究

儀式是信仰的載體,布朗族的民間信仰通過每年在固定的時間舉行相應的儀式而得以體現(xiàn)和傳承。分布在不同地區(qū)的布朗族,由于受所處自然地理環(huán)境及自身發(fā)展的影響,形成了豐富多樣、特色鮮明的信仰與儀式,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異彩紛呈的生活畫卷。

黃彩文在其《儀式、信仰與村落生活——邦協(xié)布朗族的民間信仰研究》一書中,對一個布朗族傳統(tǒng)村落的祭竜神、祭寨心、祭火神等全寨性的集體儀式,以及叫人魂、叫谷魂、種“鬼田”、嘗新米、進新房、拜干親等私人領域儀式活動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進而對布朗族人生禮儀中的民間信仰展開了探討。[3]

布朗族是一個以農(nóng)耕為主要生計方式的山地民族,故而在其傳統(tǒng)節(jié)慶中有許多圍繞祈求豐收的儀式活動。李淑娟通過研究指出:“布朗族的節(jié)日中有很多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相關的內(nèi)容,這則多與當時人們祈禱豐收和慶祝豐收等活動密切相關。在布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其宗教信仰中都有相當多的內(nèi)容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相關,如布朗族的嘗新節(jié)以及以賧為中心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32]安靜通過對勐??h布朗山鄉(xiāng)一個布朗族村寨的田野考察指出:“谷魂對稻谷的成長有很大影響,一旦谷子失去谷魂必將影響全年收成,所以過去每年老班章哈尼寨都要請老曼峨的達章替他們收取谷魂,并且舉行作禮的儀式才能得到谷魂和谷種,這樣作禮的儀式一直持續(xù)到1956年?!盵33]然而,隨著布朗族生計方式的多元化,不少布朗族地區(qū)的稻田逐漸變?yōu)榱讼憬兜兀瑐鹘y(tǒng)的稻作祭祀儀式逐漸淡出了年輕一代布朗族的生活視野。

居住在保山市施甸縣木老元鄉(xiāng)和擺榔鄉(xiāng)的布朗族,是唯一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因此其信仰及儀式與勐海、雙江、永德等地深受傣族影響的布朗族有明顯的差異。蔡紅艷等人認為:“因長期受周圍漢、傣、彝等民族的影響,(施甸縣)布朗族除了信奉原始宗教,還信奉佛教、道教等宗教,因此也進行如觀音會、火把節(jié)、送灶君等有關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祭祀活動,宗教信仰呈現(xiàn)多樣化?!盵34]太麗瓊通過對施甸縣布朗族的研究指出:“接木龍是布朗族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每年的正月初二這天,布朗人各村寨的父老家長都集齊村外的龍井邊焚香燒紙,設案祭祀,舉行接木龍儀式?!盵35]這一儀式為我們展現(xiàn)了布朗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五、布朗族民間信仰變遷研究

民間信仰“總是體現(xiàn)著一定生活模式的價值觀、認知論、社會規(guī)范和理念,常常通過社區(qū)成員的集體記憶而傳承,并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流變。”[3]面對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沖擊影響,布朗族的社會文化、思想觀念以及民間信仰也發(fā)生了較大變遷,突出地體現(xiàn)在民間信仰的復興與部分傳統(tǒng)文化的消失同時并存。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信仰隨著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復而逐漸得到復興。張曉瓊通過對布朗山鄉(xiāng)布朗族的田野考察指出:“布朗族社會在改革開放以后村社體制外權威的重現(xiàn)、傳統(tǒng)生計方式的留存、傳統(tǒng)宗教信仰的恢復和熱情高漲等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布朗族社會文化變遷的曲折歷程?!盵36]黃彩文通過對布朗族的祭祀竜神儀式考察指出:“布朗族祭竜儀式曾經(jīng)被視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和禁止,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經(jīng)過短暫的斷裂之后也迅速復興,并逐步參與到國家的活動中,充分展示了民間信仰面對社會變遷和國家力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極強的適應性?!盵3]他進而指出,“布朗族的竜神崇拜及祭祀儀式的復興與變遷,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及國家宗教政策的變化、布朗族民間精英的努力以及布朗族群眾對社會變遷作出的一種積極反應?!盵25]可以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民族的民間信仰都呈現(xiàn)出逐漸復興的態(tài)勢。

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情感的凝聚與價值觀念的體現(xiàn),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深層文化心理,[37]蘊含著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信仰。莽人是居住在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的山區(qū)、僅有六百多人的一個特殊族群,2009年被歸并為布朗族。由于人口較少,其存續(xù)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也相對較弱。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推進,莽人的民族節(jié)日也發(fā)生變遷。方明指出:“莽人的節(jié)日變遷既堅持傳統(tǒng)的部分內(nèi)容,亦受文化涵化之影響,呈現(xiàn)諸多變遷。富有意思的是,莽人村寨之間的節(jié)日習俗并不完全相同,而具有一定的村寨特色,也反映了他們對他文化借用的差別。”[38]

毋庸置疑,社會的變遷必然帶來文化的變遷,這種變遷有時甚至伴隨部分民族文化的消失。如同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地處云南邊疆的布朗族社會文化也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發(fā)生了變遷。譬如,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布朗族地區(qū)的一些傳統(tǒng)技藝也逐漸消失,主要原因是“許多人口較少的年輕人不愿意學習本民族的傳統(tǒng)技藝,隨著民間老藝人和傳承人的逐漸離世,云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承人面臨后繼乏人甚至是人亡藝絕的尷尬境地?!盵39]郗春嬡指出:“布朗族文化正面臨著不斷消亡、文化空間不斷變異、文化主權日益弱化、文化傳承青黃不接的局面,具體體現(xiàn)在生計方式的嬗變、衣食住行的變遷、宗教信仰的演變、傳統(tǒng)婚俗的變遷、手工技藝失傳等方面。”[40]然而,這種變遷“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文化及其內(nèi)涵的全部喪失,而是傳統(tǒng)因素和現(xiàn)代因素不斷整合以適應現(xiàn)代化的結果”,[41]也是布朗族群眾為適應當代社會變遷而作出的生存策略選擇。

六、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思考

綜上所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布朗族的民間信仰逐漸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紛紛走出書齋,走進田野開展調(diào)查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特別可喜的是,一些民族學/人類學專業(yè)的在讀碩士生和博士生也以布朗族的民間信仰作為研究對象,并最終完成了學位論文的撰寫。這無疑對進一步了解布朗族這一人口較少民族的社會文化,以及豐富布朗族文化的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縱觀布朗族民間信仰的研究成果,也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綜合研究多,個案研究少。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對布朗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宏觀研究的居多,民間信仰僅作為其中的專篇進行簡要介紹,故著力不深,而真正對布朗族民間信仰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個案研究不多。雖然布朗族是一個人口較少民族,但由于其分布地域較廣、信仰體系龐雜,不同地區(qū)布朗族的民間信仰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和特色。因此,加強對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個案研究,應成為今后的一個方向。

二是靜態(tài)研究多,動態(tài)研究少。一些研究成果缺乏動態(tài)的視角,或者從孤立和靜態(tài)的角度來探討民間信仰,或者將民族村寨和社區(qū)人群與外部社會人為地割裂開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區(qū)民眾與外部社會的互動以及社會變遷對民間信仰的影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個角落的當今社會,任何少數(shù)民族村寨及其文化都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孤島”,都必然要與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與互動,布朗族的民間信仰也不例外。

三是一般性研究多,創(chuàng)新性研究少。一方面,目前關于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相關成果,大多只停留在對其民間信仰進行一般性介紹,而進行深度思考和學理性分析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不多;另一方面,關于布朗族民間信仰的研究領域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譬如,布朗族的“民間信仰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甚至主宰了普通民眾的精神生活?其中所包含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究竟有多少?民間信仰是否代表并保存了底層文化的全部?”[42]也需要我們在進行深入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解釋與分析。此外,學界對布朗族民間信仰與南傳上座部佛教的關系,布朗族民間信仰的當代生存現(xiàn)狀以及社會適應的關注明顯不夠,研究相對薄弱。同時,如何加強國家對布朗族民間信仰的管理,如何發(fā)揮布朗族民間信仰在鄉(xiāng)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的理論探討亟待加強。

總之,民間信仰是布朗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群眾基礎深厚,至今仍對布朗族的社會生活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現(xiàn)代化與全球化背景下,布朗族民間信仰社會作用的兩重性也不斷凸顯,由此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國家加強民間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王樹五.布朗山布朗族的原始宗教[J].中國社會科學,1981,(6).

[3]黃彩文.儀式、信仰與村落生活——邦協(xié)布朗族的民間信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楊毓驤.布朗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5]楊竹芬.論布朗族原始宗教與倫理道德的關系[J].黑河學刊,2010,(6).

[6]《布朗族簡史》編寫組編.布朗族簡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7]思茅行署民族事務委員會編.布朗族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8]穆文春.布朗族文化大觀[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9]趙瑛.布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10]俸春華.瀾滄江畔布朗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11]王國祥.布朗族婚俗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12]孫少文.抹鍋灰與打媒人——布朗族婚俗趣聞[J].文化娛樂,1985,(3).

[13]毛磊.布朗族的婚俗[N].人民日報,1988-5-15.

[14]奇澤華.中國少數(shù)民族婚趣·風趣的布朗族婚禮[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15]楊勝能.布朗山上的婚禮[J].山茶,1981,(1).

[16]顏思久.布朗族的戀愛與婚姻[J].山茶,1981,(3).

[17]楊知勇.云南少數(shù)民族婚俗志·布朗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18]俸春華.布朗族婚俗趣談[J].民族大家庭,1993,(6).

[19]俸俊馨.從布朗族的喪葬文化窺探布朗族社會發(fā)展進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2).

[20]楊民康.論布朗族人生儀禮與個體音樂活動過程[J].中國音樂(季刊),2008,(4).

[21]楊竹芬、蘇紅斌.布朗族與漢族喪葬習俗比較——以雙江自治縣邦協(xié)布朗族村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0,(6).

[22]王郁君.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原始宗教的有機結合——芒景村布朗族???、茶祖節(jié)活動一瞥[J].思茅高等??茖W校學報,2009,(5).

[23]周曉紅.布朗族村寨新年節(jié)日的社會文化分析[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09,(6).

[24]安靜.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功能研究——以西雙版納老曼峨村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5]黃彩文.民間信仰與社會變遷——以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祭竜儀式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4).

[26]黃彩文,楊文順.布朗族拜認干親習俗與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構建[J].學術探索》,2007,(2).

[27]李亦園.宗教與神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8]張學俊.族群認同的歷史記憶與社會建構——以芒景布朗族茶祖節(jié)為例[D].昆明: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9]和少英,黃彩文.從民族學/人類學的視角看文化建設[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

[30]穆文春.布朗族的森林觀與森林耕作方式[J].生態(tài)經(jīng)濟,2003,(11).

[31]黃彩文.布朗族的竜神信仰、祭祀儀式與國家的互動[J].思想戰(zhàn)線,2007,(5).

[32]李淑娟.布朗族民俗價值分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4).

[33]安靜.布朗族民間信仰與差異化族群關系的構建——以老曼峨村為個案[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4).

[34]蔡紅艷等.民族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變遷及其地理驅動力分析——基于施甸兩個典型布朗族村落的調(diào)查與思考[J].保山學院學報,2011,(1).

[35]太麗瓊.布朗族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基于對施甸木老元、擺榔鄉(xiāng)的考察[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11).

[36]張曉瓊.變遷與發(fā)展:云南布朗山布朗族社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7]吳曉琳,黃彩文.“瑪格樂”節(jié)的現(xiàn)代變遷與克木人的主體性訴求[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5,(16).

[38]方明.少小民族節(jié)日文化變遷之研究——以布朗族(莽人)為例[J].西部文化,2012,(6).

[39]黃彩文,梁銳.布朗族民族文化資源信息化初探[J].民族學刊,2014,(1).

[40]郗春嬡.布朗族傳統(tǒng)文化的迷失與重構[J].民族論壇,2013,(8).

[41]黃彩文.社會變遷中的布朗族文化——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人類學調(diào)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42]雷春芳.轉型時期的民間信仰:現(xiàn)狀與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研究,2011,(3).

(責任編輯劉祖鑫)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Folk Belief Studies of the Bulang People

ZI Zhiyue & YU Xiao

(SchoolofEthnicStudies,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Province)

Abstract:The Bulang is one of the indigenous, cross-border and small-population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mainly inhabiting in mountainous and semi-mountainous areas,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underdeveloped. Owing to historical and natural factors, Bulang people have well preserved their distinctive folk beliefs that are still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their social life. The belief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plentiful related research findings have been published. A review on these findings of Bulang people’s folk belief studies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ir beliefs’ system, rites, functions, transitions and so on is propitious to promoting academic studies of Bulang people’s folk beliefs.

Key words:Bulang people, folk belief, research finding, prospect

中圖分類號:K892.361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7406(2015)08 - 0029 - 05

作者簡介:子志月(1972—),女,彝族,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檔案學。

收稿日期:2015 - 06 - 27

猜你喜歡
民間信仰布朗族研究成果
我校多項研究成果榮獲省、市科研獎
《百年巨變:布朗族莽人社會變遷》作品研討
《百年巨變:布朗族莽人社會變遷》新書發(fā)布暨作品研討會成功舉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變:布朗族莽人社會變遷》讀后感
冀東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布朗族音樂文化探究
基于問卷調(diào)查的民族高校大學生民間信仰問題調(diào)查分析
探析民間信仰作用下的社區(qū)公共生活
仡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歷史溯源及民間信仰
節(jié)水灌溉技術研究成果獲ICID肯定
响水县| 泽库县| 齐齐哈尔市| 梁山县| 汶上县| 城固县| 沾化县| 五原县| 肥乡县| 铜鼓县| 麻栗坡县| 响水县| 万盛区| 哈密市| 江都市| 新建县| 太康县| 唐河县| 胶州市| 武安市| 泾川县| 自治县| 青川县| 莒南县| 富锦市| 平乡县| 墨竹工卡县| 禄丰县| 永丰县| 玉屏| 尤溪县| 塔城市| 土默特右旗| 仲巴县| 望江县| 晴隆县| 棋牌| 衡水市| 承德市| 新乐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