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游記》禪宗思想探析

2023-03-07 12:14:41張昌紅
關(guān)鍵詞:禪宗西游記

張昌紅

(淮南師范學(xué)院 文傳學(xué)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西游記》不是一人一時之作,而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流傳與改編,這導(dǎo)致其思想頗為龐雜。首先,《西游記》披著道教的外衣。不但“姹女”“心猿”“意馬”“元神”“丹頭”等道教詞語在文中頻繁出現(xiàn),而且道教各路神靈諸如玉帝、老君、龍王、二郎神、土地神等在《西游記》人物中占了很大比例。其次,儒家思想在《西游記》中也有相當?shù)捏w現(xiàn)?!靶ⅰ弊衷谖闹谐霈F(xiàn)了42次,“忠”字出現(xiàn)了20次。在涉及人物之間關(guān)系時,忠孝觀念仍是重要的評判依據(jù)。由于明代理學(xué)的流行,《西游記》有很強的貞節(jié)觀念,如玄奘之母殷溫嬌的自盡、烏雞國假國王是一只被騸了的獅子、朱紫國王后身披五彩霞衣令金毛怪無法接近等情節(jié)的設(shè)計,都是為了強調(diào)婦女貞節(jié)的重要性。再次,陰陽五行思想在《西游記》中也有反映,例如稱玄奘為水(江流兒)、孫悟空為金(金公)、豬八戒為木(木母、木龍)、沙僧為土(黃婆)、白龍馬為火(龍)等。盡管思想龐雜,然而我們不得不說《西游記》的基調(diào)仍是崇佛。這是因為《西游記》是以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實事件及《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為依據(jù),結(jié)合話本、雜劇、平話、民間傳說等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宣揚了佛的神通廣大、六道輪回、因果報應(yīng)等思想。

玄奘西行求法歷時17年,“耳目見聞百三十國,揚我皇之盛烈,震彼后之權(quán)豪,偃異學(xué)之高轒,拔同師之巨幟”[1]2,揚大唐國威于數(shù)萬里之外。這在當時是一個轟動性的大事件,具有持久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后來出現(xiàn)了敷衍取經(jīng)故事的《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西游記雜劇》《西游記平話》等文學(xué)作品,《西游記》為集大成者。自唐至明,中國佛教各派勢力有明顯的消長,密宗、天臺宗由盛而衰,而禪宗、凈土宗則漸為盛行。這些對《西游記》的成書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段饔斡洝分杏忻茏诘闹湔Z、凈土宗的阿彌陀佛、天臺宗的白骨觀、律宗的戒條以及符合唯識宗八識的唐僧師徒人物設(shè)計等,但這些宗派在書中所占分量都較小,總體來看《西游記》佛教思想的主體是禪宗。這是因為禪宗為晚唐之后佛教的主流派別,其對《西游記》的成書產(chǎn)生重要影響是必然的?!段饔斡洝吩谛形闹谐3L岬蕉U宗。如:“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1)吳承恩著,黃肅秋注釋:《西游記》,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頁。下引《西游記》原文皆出自此書,為避免重復(fù),凡引文前或引文后標明第幾回的,不再標注頁碼。(第二回)“那個要貼胸交股和鸞鳳,這個要畫壁歸山訪達摩?!?第五十五回)“禪門須學(xué)無心訣,靜養(yǎng)嬰兒結(jié)圣胎?!?第五十八回)《西游記雜劇》中也有不少有關(guān)禪宗的表述,如“(唐僧云)久后我之法律,仗你闡揚,真乃是禪林中大寶也”(2)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第1766冊,據(jù)日本鉛印本影印,第26頁。(第五出);“自童時親受摩訶伽葉所教,傳得真如正覺之性”(3)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第1766冊,據(jù)日本鉛印本影印,第91頁。(第二十一出)。

一、《西游記》多次引用禪宗公案或化用禪宗故事

《西游記》第八回曰:“試問禪關(guān),參求無數(shù),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云深,此處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那時節(jié),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這首名為《蘇武慢》的詞不但開門見山地談參禪,而且連用了“磨磚作鏡”“芥納須彌”“拈花微笑”“一花五葉”四個禪宗公案。“磨磚作鏡”出自《景德傳燈錄》卷五,意為把一塊磚研磨成鏡子,比喻雖然費時費力,但并不會達到目的,因為方法不得要領(lǐng)。南岳懷讓曾以此開悟馬祖道一,指出道一每天坐禪,雖然勤懇,但并不能真正成佛?!敖婕{須彌”意為芥菜籽里容納須彌山,出自《維摩經(jīng)·不可思議品》。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法空,并不互相妨礙,所以芥菜籽雖小,也能容納下須彌山。臨濟義玄曾經(jīng)就這個問題問過鎮(zhèn)州普化和尚,普化兩次踢倒飯床,并說佛法無有粗細,暗示義玄兩者沒有分別。“拈花微笑”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初會法付囑品第一》:“爾時世尊即拈奉獻□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是時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有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于汝。汝能護持,相續(xù)不斷。’”(4)《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引自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第1冊,中華電子佛典,2018年版,第418頁。伽葉為禪宗初祖,身體呈金色,頭陀行第一。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所以迦葉用微笑表示自己已獲得世尊所傳的“涅槃妙心”。禪宗自六祖慧能以后出現(xiàn)分枝,有曹洞、臨濟、云門、溈仰、法眼五家,故稱“一花五葉”。

《西游記》第十四回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边@些詩句和禪宗密切相關(guān)?!胺鸺葱馁庑募捶稹卑涤昧笋R祖道一“即心即佛”公案:“有僧問云:‘和尚為什么說即心即佛?’祖曰:‘為止小兒啼?!?‘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5)法應(yīng)、普會:《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引自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第65冊,中華電子佛典,2018年版,第524頁。而且“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兩句表明了詩作者實際上已經(jīng)參透了該公案。無物無心,正是禪悟的境界。馬祖說“即心即佛”是“止小兒啼”,并不是真正的悟道,真正的悟道是沒什么“物”與“心”的,是一種不可言說的、無分別的境界,下面的“光涵萬象”“無相之相”都是對這種境界的描述。盡管這些描述對于真正的開悟來說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是詞不達意的,但對未達悟境的參讀者來說不失為一種啟發(fā),一種歧路前的導(dǎo)引。

《西游記》第十九回提到烏巢禪師授玄奘《多心經(jīng)》。這個烏巢禪師住在香檜樹上,與唐代的鳥窠道林禪師情況相似。據(jù)《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卷八,“杭州鳥窠道林禪師初詣長安西明寺學(xué)華嚴,唐代宗詔國一禪師至闕,乃謁之得法,歸于西湖秦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蓋,遂棲止其上,故以為名”(6)法應(yīng)、普會:《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引自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第65冊,中華電子佛典,2018年版,第517頁。。鳥窠禪師住在松樹之上,這在當時算是特異之行,在民間有較高的知名度。白居易《鳥窠和尚贊》曰:“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納麻衣稱道情。曾結(jié)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盵2]既然全天下人都知道有鳥窠禪師之名,那么《西游記》中的烏巢禪師很可能是據(jù)以虛構(gòu)的。即使從字面來看,“烏巢”與“鳥窠”也是形義皆相近。

《西游記》第二回孫悟空被菩提祖師敲三下頭,這與禪宗六祖慧能在五祖弘忍處的境遇相似,應(yīng)是對這一禪門故事的模仿。《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曰:“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嬉哉葥繇匀露ァ;菽芗磿嬉?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盵3]23一個是“擊碓三下”“三鼓入室”,一個是“打了三下”“三更入門”,兩者的模仿與被模仿關(guān)系是很明顯的。作為禪宗的光大者,六祖惠能的神奇經(jīng)歷與成長故事在民間十分流行,《西游記》借以改造成小說中的某些情節(jié),是完全可能的。

二、《西游記》所論佛法的主體為禪宗的“心性論”

禪宗認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而這個佛性就是心性?!靶男哉撌嵌U宗思想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4],所謂心性,就是自心的“迷”“悟”性質(zhì)。人的心性在成佛之前被外界事物所蒙蔽,一直處于癡迷狀態(tài),一旦了悟,就算成佛得道了。所以,禪宗所說的佛就是自心,就是處于了悟狀態(tài)的自心,未被蒙蔽前的自心。在禪宗看來,盡管真正的悟境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但啟發(fā)參學(xué)者通達悟境,卻離不開言語,即所謂的“不立文字”“不離文字”。這些引導(dǎo)性語言多種多樣,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各自發(fā)揮著作用。如“本來面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父母未生前”“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真佛內(nèi)里坐”“無位真人”等?!段饔斡洝啡貛熗揭宦肺餍兄兴?wù)摰姆鸱ㄕ沁@些有關(guān)“心性”的話題,各章回所收錄的偈子也大多在探討禪宗的“心性”論。

“本來面目”一語源于《壇經(jīng)·行由品》,謂六祖惠能接受弘忍所授衣缽后,南行到大庾嶺,被惠明和尚追上?;菝髀暶鳌拔覟榉▉?不為衣來”?;菽芟茸屗捌料⒅T緣,勿生一念”,然后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3]30惠明當下大悟?!氨緛砻婺俊痹诙U門中指真心、本性;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明心見性”。從《壇經(jīng)》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惡,一念不生,即所謂“本來面目”?!段饔斡洝穼掖翁峒啊氨緛砻婺俊?如“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第七回)“不二門中法奧玄,諸魔戰(zhàn)退識人天。本來面目今方見,一體原因始得全?!?第九十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第九十九回)

“自心是佛”是禪宗的另一重要悟道啟示語,在《西游記》中被多次運用。禪宗認為“人成佛達到超越境界完全在其內(nèi)在本心的作用”。[5]雖然馬祖道一“即心即佛”公案反對拘泥于語言文字及其表達的意義,真正的了悟在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無法用語言文字來交流,但為了讓初學(xué)者盡快悟道,禪師總要采取一些輔助措施,“自心是佛”“即心即佛”“向內(nèi)尋求”等表達方式不同而內(nèi)在意思相同的詞語不失為重要的悟道啟示語,在禪宗內(nèi)部語言體系中運用十分廣泛。這當然也影響到了《西游記》,其對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表達也采取了這類詞匯。不管明說還是暗示,都是在談?wù)摗靶扌摹眴栴}。例如第二十回偈子曰:“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只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jié)。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現(xiàn)心亦無心,現(xiàn)法法也輟。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贝速室庠谡f明自心是佛,要善自護持。法從心生,從心滅,生滅皆由己心,所以求法只需求自心,不用向別人尋求解說。同時偈子也強調(diào)不能執(zhí)著于自心,不能把自心看成一實際存在的物,而是強調(diào)心、法兩忘,進入一種澄明虛靜、整體無差別的境界。所謂“人牛不見”,也是深有禪意,出自宋代廓庵師遠禪師的《十牛圖頌》(7)《十牛圖》用牧人和牛的形象象征修行者馴服心牛,以重現(xiàn)本來面目的過程?!皩づ!庇髅允ё孕?“見跡”喻領(lǐng)悟到禪的要義和方法,尋到了心牛之跡;“見?!庇靼l(fā)現(xiàn)本心;“得牛”喻已證悟自性,但野性未除,仍需嚴格修行;“牧?!庇魑蚝笾{(diào)心,以長時間保持見性狀態(tài);“騎?;丶摇庇髅撾x情識妄想之羈絆,心性與自我合一;“忘牛存人”喻無須再修心,但“我”執(zhí)猶存;“人牛俱忘”喻凡圣共泯,生佛俱空;“返本還源”喻在本來清凈的真如實相中靜觀萬物的榮枯流轉(zhuǎn),而不為外境所動;“入廛垂手”喻開悟之后不可高居圣境,而要從正位轉(zhuǎn)出,回到現(xiàn)實社會中來。第八“人牛俱忘”?!芭!奔础白孕摹?人牛不見意為破除了法執(zhí)與我執(zhí),既不羈留于佛地,也沒有了善惡、美丑、是非、生死、得失等相對觀念,即達到了能所俱泯,主客皆空,無“我”無“佛”的徹悟之境。

《西游記》第八十五回孫悟空說一偈子曰:“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毙实?“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jīng)萬典,也只是修心?!闭缧仕f,四句偈子的核心內(nèi)涵就是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修持自心,即可成佛。人人有個靈山塔,謂人人都有真如佛性,自心即佛。再如第十七回孫悟空的一段自白,其中亦透露出禪宗修心的事實,“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他說身內(nèi)有丹藥,外邊采取枉徒勞。得傳大品天仙訣,若無根本實難熬?;毓鈨?nèi)照寧心坐,身中日月坎離交?!逼刑嶙鎺熣J為長生的根本在自心。自心具足,不假外求,修持自心,方能入佛地而不生不死。再如第五十回《南柯子》詞曰:“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莫教坑塹陷毗盧。本體常清凈,方可論元初。性燭須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睊叱膲m、本體清靜的說法以及“心性”“曹溪”等語辭都具有明顯的禪宗色彩。

三、《西游記》高度認同禪宗的修行方式

相對其他佛教派別,禪宗有自己獨特的修行方式,即“不立文字,教外別傳”(8)《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引自卍新纂大日本續(xù)藏經(jīng)第1冊,中華電子佛典,2018年版,第442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9)惠能著,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刻本。。這種思想在《西游記》及其相關(guān)作品中屢屢出現(xiàn)?!段饔斡涬s劇》第二十一出有曰“不須文字,豈念經(jīng)文。霎時見性,直下當承”(10)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第1766冊,據(jù)日本鉛印本影印,第92頁。,與上述說法大同小異,正是禪宗修行方式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映。再如《西游記》第九十三回:

三藏道:“《般若心經(jīng)》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比卣f:“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弊源?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禪和子,聽過講經(jīng),那里應(yīng)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甚么‘曉得,解得!’怎么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里曉得講經(jīng)!”三藏道:“悟能、悟凈,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p>

這段對話的設(shè)計,明顯是有意突出三藏最后所說的話“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透露出《西游記》對禪宗修行方式的高度認同。這段對話非常不經(jīng)意,于情節(jié)發(fā)展作用不大,很顯然,這是有意在突出“無言語文字”的解經(jīng)方式。三藏的話道出了禪宗修行方式的精髓。在禪宗的悟道之路上,一切語言文字都是媒介、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真正的了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也只能靠自身去體認,無法由他人傳授。禪師的作用在于對參學(xué)者進行啟發(fā),以及對參學(xué)者了悟與否的驗證。

再如第九十八回“無字經(jīng)”情節(jié)也是針對禪宗“不立文字”的修行方式而設(shè)計的。許多人認為唐僧師徒第一次取得的“無字經(jīng)”是假經(jīng)。事實上,《西游記》并不支持這一說法。從禪宗角度來看,無字經(jīng)恰是真經(jīng)?!段饔斡洝返挠嘘P(guān)情節(jié)也很好地支持了這一說法。其一,燃燈古佛聽到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jīng)傳給唐僧師徒,笑曰:“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jīng),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這里是說東土眾僧“不識”無字之經(jīng),但無字經(jīng)并非是假經(jīng)。其二,唐僧師徒發(fā)現(xiàn)是無字經(jīng)后回來找如來佛理論,如來的說法是“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币馑际钦f無字經(jīng)是好經(jīng),只是東土眾生讀不了,所以只能傳有字經(jīng)。其三,兩次傳經(jīng)之尊者都是伽葉與阿儺,這兩位尊者正好是禪宗的首祖和二祖。禪宗標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以伽葉所傳無字經(jīng)正符合禪宗的傳法方式,并不是假經(jīng)。從悟道的直接性這一點來看,無字經(jīng)反而比有字經(jīng)更勝一籌。因為文字并不能直接闡明禪悟的境界,所有的禪宗文字只是起到一個啟發(fā)感染的功能,即通過文字間的不合理、不平常、自相矛盾等促使參讀者思想超越。文字本身與悟境并無直接關(guān)系。無字經(jīng)實際上是一個引人悟道的機緣,若能參透,可直達悟境。然而,這對東土眾生來說并不適用,因為這種機緣對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應(yīng)對的,取這樣的經(jīng)回去實際上是失去了接引的價值。東土眾生需要有字經(jīng)作為導(dǎo)引,方能開悟。唐僧師徒第一次沒有給“人事”,所以得到了一個小小的懲罰。

禪宗追求自“悟”,即所謂的“見性成佛”,認為佛和眾生的區(qū)別就在于開悟與否。這種思想也在作品中多處有反映。如《西游記》第二十九回有詩曰:“妄想不復(fù)強滅,真如何必希求?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豈居前后?悟即剎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若能一念合真修,滅盡恒沙罪垢?!痹娨鈴娬{(diào)一念成佛,迷悟只在一念之間。一念見性,即可立地成佛。然而,參學(xué)者究竟見性與否,一般不由自己說了算,而是需要得道禪師的認可。禪林師徒間傳法亦是此種情形。傳法即是傳心,傳心即是幫受法者認可自心,所以有“心印”一詞;而參學(xué)者能夠由迷入悟,明心見性,一般來說靠的是良好的機緣,所以有“禪機”“機鋒”等詞。這在《西游記》相關(guān)作品中也有反映,如《西游記雜劇》有“貧婆心印”一出,其中有曰:“此處是佛國了,參禪問道的極多,不要輸了。不比你相殺到容易,禪機卻怕人?!?11)楊訥:《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第1766冊,據(jù)日本鉛印本影印,第91頁。相對于理解無甚邏輯性的“禪機”,打打殺殺倒是容易多了。真悟還要破除法執(zhí),不能拘泥于佛法與經(jīng)文?!洞筇迫厝〗?jīng)詩話》有曰:“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特奔是國求取大乘。寺僧聞?wù)Z,冷笑低頭道:‘我福仙寺中,數(shù)千余年,經(jīng)歷萬代,佛法未聞。你道求請佛法,法在何處?佛在何方?你是癡人?!盵6]寺僧說不聞有佛,不聞有法,正是禪宗超佛越祖、破除法執(zhí)思想的體現(xiàn)。無佛、無法、無我,方是真正悟道。正所謂“得魚而忘筌”,既已了悟佛法,心中反倒沒有佛、沒有法了。這種禪修的境界《西游記》第九十六回中也有描述:“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里何勞說夢。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色、空、語、默都是含義不同的概念,是人們強行設(shè)立的方便之辭,一旦見性成佛,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

因此,百回本《西游記》中所反映的佛教思想主要是禪宗思想。這是禪宗對《西游記》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結(jié)果。

猜你喜歡
禪宗西游記
禪宗軟件
英語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9期)2018-01-25 20:12:14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18:42:55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4期)2017-06-30 08:39:17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愚公移山》和醫(yī)學(xué)“禪宗”
以禪宗為靈感:細線生成的天然晶體座椅
張九齡與禪宗
怎樣打造禪宗文化大品牌——對湖北黃岡禪宗文化開發(fā)的思考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2
澜沧| 泰宁县| 那曲县| 荥经县| 青岛市| 天峻县| 德州市| 健康| 旌德县| 蒙自县| 汾阳市| 黄山市| 廉江市| 南郑县| 平利县| 都匀市| 西畴县| 丁青县| 贺兰县| 佛学| 西宁市| 淳化县| 南充市| 中牟县| 汝阳县| 克拉玛依市| 玉环县| 衡水市| 潮安县| 清徐县| 拉萨市| 怀来县| 阜宁县| 咸丰县| 沙坪坝区| 宣城市| 罗定市| 改则县| 靖边县| 兴业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