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強秦,荊軻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行刺秦王雖然失敗,但他那種剛毅不屈、為了國家慷慨赴難的精神,千秋萬載令人感奮。
原文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②。高漸離擊筑③,荊軻和而歌,為變徵④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⑤,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⑥。
(選自漢代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
注釋
①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這里表示死別。②取道:上路。③筑:中國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④變徵:古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五聲。變徵的音樂多悲壯蒼涼。⑤瞋目:瞪大眼睛。⑥顧:回頭看。
譯文
太子和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在易水邊,祭過路神,準備上路。高漸離敲著筑,荊軻和著節(jié)拍唱歌,發(fā)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fēng)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fā)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發(fā)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于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背景介紹
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秦已滅韓破趙,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dāng)初,燕王喜為了與秦國交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zhì)。而秦王對太子丹很不友好,太子丹想方設(shè)法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之前被秦國侮辱之仇,太子丹便派荊軻為刺客去刺殺秦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著燕國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贏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好友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節(jié)拍唱道:“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場面十分悲壯。
我知意
1.“荊軻和而歌”和“又前而歌曰”兩句中“歌”的意思都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荊軻唱“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________________”,大家聽了都瞪大眼睛,頭發(fā)________________?。
我積累
讀讀記記下面這首和易水送別有關(guān)的詩吧。
于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