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霞,康晨,滕晶,焦華琛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濟南 250011;3.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病科,濟南 250011)
玄府理論系中醫(yī)藏象基本理論之一,玄府“周部全身,至微至細”[1]“五臟六腑皆有玄府”[2]。五神、五臟、五志是構成五神臟理論的基本元素[3],“五臟藏五神主五志”從中醫(yī)學角度高度概括了人身情志之生理病理[4]。劉完素謂玄府為“精神榮衛(wèi)、血氣津液出入流行之紋理”[5],且玄府以開通為順,閉闔為逆[6],玄府開闔失司影響人體神機流轉。《素問·宣明五氣篇》[7]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而今人又提及“心玄府”[8]“肝玄府”[9]“脾玄府”[10]“肺玄府”[11]“腎玄府”[12]之說。管窺玄府理論下的五神臟病機,對于中醫(yī)心身、精神類疾病的辨治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管窺玄府之含義有2個:1)狹義玄府。普遍認為,狹義玄府系皮膚之毛孔[13],如《黃帝內經》之謂“汗空”“氣門”“鬼門”“腠理”,張仲景之謂“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是皮膚臟腑之紋理”[14],以及后人言及的“元府”“細絡”“毫竅”等,皆系狹義玄府范疇。2)廣義玄府。通常來說,廣義玄府系機體之微觀結構[15],劉完素稱謂“玄微府”。結構上,玄府“周部全身、至微至細”“無物不有”[5];功能上,玄府為氣液流通之道路,全身氣、血、精、津及神機流行運轉之門戶[16]。至于后世,學者多以此為基礎,眾抒己見,多有發(fā)揮,然未有統(tǒng)一定論。
管窺玄府之生理特點有4個:1)廣泛性。玄府敷布萬物,遍及周身,“無器不有”[17]。2)微觀性。玄府極微極細,肉眼難見。3)開闔性。玄府為氣液流通之道路,“精神榮衛(wèi)、血氣津液出入流行之紋理”。4)通利性。玄府以開通為順,閉闔為逆。
管窺玄府之病理特點有3個:1)易開闔失司。玄府為氣、血、精、津、神之樞,血瘀、氣滯、津阻、精虧、神亂等皆能導致玄府開闔失司。2)易閉塞不通。六淫、七情、外傷、氣血虧虛等皆能導致玄府因實、因損、因虛致閉[13]。3)易感邪致病。玄府遍及周身,“無器不有”,極易感邪致病。
管窺現(xiàn)代醫(yī)學下的“玄微府”:1)離子通道假說。鄭國慶等[18]提出離子通道作為機體基本興奮單元,以及進行離子交換、信息交流、通道開放和關閉等特征,與玄府之結構、功能頗有相似之處。2)細胞間隙假說。常富業(yè)等[19]提出細胞間隙的結構微觀、細胞外液流動及其信息傳遞與玄府的“至微至細”及流通氣液的功能機制大致相同。3)水通道蛋白假說。張?zhí)於鸬萚20]提出水通道蛋白可參與介導水液的分泌、吸收以及跨膜運輸?shù)奶卣髋c玄府氣液流通功能均極為相似。
2.1 玄府為神機流轉之通路 玄府為氣液流通之基本通路,氣、血、精、津、神皆步其徑。玄府開闔功能正常,玄府宣暢是氣機升降出入、血液滲灌、精津散布以及神機流轉的重要保證。玄府郁閉失宣,氣、血、精、津失暢,則引發(fā)神機不遂。正如劉完素所說“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5](《素問玄機原病式》)。此外,神機流轉于玄府,同時也賴于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協(xié)調,血液滲灌臟腑組織的充盈以及精津散布機體頭面的暢達,神機方能息息運轉,調控機體的生命活動。
2.2 精氣血精津為神機化生、流轉之基礎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21](《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精、氣、血、精、津是神機產生的物質基礎。“氣血宣行,則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為用矣”[22](《素問玄機原病式》),氣液宣通,精、氣、血、津運行順暢,神機方能順序運轉,以發(fā)揮正常功能。玄府以開通為順,閉闔為逆,而精虧、氣滯、血瘀、津阻皆能致閉。玄府郁閉失宣,則神機運轉失常,遂見神識功能障礙。
五神臟理論是象思維模式下中醫(yī)精神疾病領域的重要理論。中醫(yī)認為,五臟藏神。神、魂、魄、意、志分屬五臟,即《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謂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同時,五臟藏精。“肝藏血,脾藏營,心藏脈,肺藏氣,腎藏精”(《靈樞·本神》)。精化氣生神,為五神化生的物質基礎,精氣盈虧可反映五神盛衰。此外,五臟精氣化生精神情志。“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23](《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精神情志同樣是五臟神機的外在表現(xiàn)。故五神藏于五臟,反映著五臟精氣的盛衰,同時調攝著人身情志、感知、記憶、思維等精神活動。神藏五臟,五臟受傷,可累及五神,導致形神俱病。
玄府為五臟神機出入之所,調攝精神,以通利為順。玄府開闔有司,氣液宣通,神機運轉正常,則神有所藏,人身之視、聽、言、動及精神活動皆能自如[24]。玄府通利是保障五臟生理功能正常發(fā)揮的基礎條件,玄府開闔正常也有賴于五臟生理功能的維持與輔助。玄府開闔失司,五臟生理功能紊亂,病理因素隨之產生,壅滯玄府,玄府因實致閉;或生化基礎乏源,玄府失于榮養(yǎng),玄府因虛致閉。五臟藏五神,五臟皆有玄府,五臟玄府為五神運轉通路。若五臟玄府郁閉,則五神運轉失常,神失所藏,人身之視、聽、言、動及精神活動失于協(xié)調?!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17](《素問·六微旨大論篇》)。五臟神亂不藏,便會出現(xiàn)各種精神活動障礙表現(xiàn)。由此可見,“五臟玄府開闔失常,五臟神失所藏”確是玄府理論下五神臟的重要病機。
3.1 心玄府開闔失常,心神不藏 心玄府系心的微觀結構,有君主之能。心主神志,統(tǒng)一身之神,心藏神是心神活動的基礎。“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任物”之能,能夠感知身體內外變化。心有玄府,是心絡之門戶[25],也是心神流轉之通路。心為君主之官,統(tǒng)領四臟。心神為五神之首,調控四神。因此,心之玄府為周身玄府之核心,心神流轉正常是人體神機活動的基礎。有研究者提出,玄府與“使道”概念相類,即存在于元神與五臟神、心神與魂魄意志之間的通道[26]。心玄府開闔正常保證心藏血、主神志等生理功能的發(fā)揮,同時玄府通利也有賴于心之生理功能的支持。血瘀、痰濁、氣滯等邪侵襲于心,心之功能紊亂,玄府因實致閉,或心之氣血不足,玄府因虛致閉,導致心神失于流轉。具體來說,若痰濁阻于玄府,玄府因痰受蒙,心神通路被阻,多見神識昏蒙、意識障礙、健忘?!爸T躁狂越皆屬于火”(《素問·至真要大論》)。若心火炎上,玄府因火灼閉,火熱躥動,心神亢盛浮越,常見多動煩躁、情緒高漲、注意力分散、驚喜若狂等癥。若心氣、心血不足,玄府因虛致閉,心神流轉障礙,加之心神失養(yǎng),心虛膽怯,也可見驚悸怔忡、情感淡漠、情緒低落等癥。
3.2 肺玄府開闔失常,肺魄受擾 肺玄府系肺的微觀結構,承肺金之職。肺主氣,攝一身氣機。肺朝百脈,宗氣貫心脈、行血氣,調一身氣血。肺主皮毛,為狹義玄府范疇。肺主氣,氣舍魄,“氣中清汁為魄”[27](《靈樞懸解》)。肺魄隨肺氣宣發(fā)于外,濡養(yǎng)皮毛以發(fā)揮功能,故皮毛為肺玄府之外延。魄門即肛門,連通大腸,以通為順,可視為“魄之玄府”。魄為陰神,主收、主降。正如黃元御所說:“陰精之魄,藏于肺金,精魄重濁,是以沉降”[27]。因此,肺魄對精神活動具有肅殺、收斂及抑制作用[28]。魄生感覺成,魄主感覺能動。肺魄藏于肺氣,依附精氣出入?!皻庵嘘幘珵槠牵瑲庋獌沙?,則魂魄各安其宅”[27](《高注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是故肺氣盛,則精足魄旺,出入有償。肺氣衰,則精虧魄失濡養(yǎng),肺魄不藏。肺司呼吸,主氣機宣降,玄府為人身氣機升降出入之門戶[29],故謂“肺之玄府”。痰濕、痰瘀等邪蘊肺,肺之功能失司,玄府因實致閉,或肺之精氣不足,玄府因虛致閉,導致肺魄失于斂藏。具體來說,若痰濕、痰瘀蘊肺,痰瘀壅滯玄府,阻斷肺魄流轉通路,玄府因實致閉,肺魄失藏,多見夜寐輕淺、夜多異夢等癥。肺在志為悲、憂,若肺氣、肺陰不足,玄府因虛致閉,肺魄失濡,常見少言寡歡、悶悶不樂、憂郁悲觀等癥。張景岳引:“朱子曰:……老人目昏耳聵記事不得者,魄衰也”[30]。若肺中精氣不足,玄府失榮,開闔失司,肺魄衰怯,可見記憶力下降、愚鈍癡呆。此外,《靈樞·本神》中記載“魄傷則狂”。若玄府開闔失常,肺魄馭力不收,也常見精神亢進、妄想幻覺、躁狂發(fā)作等癥。
3.3 肝玄府開闔失常,肝魂妄動 肝玄府系肝的微觀結構,順肝木之性。肝木性剛,主升主動,喜條達,暢氣藏血,體陰而用陽。肝藏血,血舍魂,魂居肝血而得滋養(yǎng)。王明杰等[31]指出,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的發(fā)揮均賴于肝玄府的開闔、暢通與運轉,而肝玄府維持正常的開闔功能也離不開肝的生理功能。肝魂有生動之能,調控著肝生理活動的正常發(fā)揮。玄府為魂運動之通路,而肝主疏泄、藏血、思謀考慮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發(fā)生實質與魂之運動機制相類[32]。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情志抑郁,肝氣郁滯或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或肝經濕熱或肝血、肝陰不足,肝絡失養(yǎng)或陰不斂陽,肝陽上亢,均可導致肝玄府開闔失常,影響肝魂運動。具體來說,“肝實則多怒而為狂”[33](《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若肝火上炎、肝經濕熱或肝陽過亢,火熱灼閉玄府,魂運動通路受阻,發(fā)生妄動,癥見情緒暴怒、焦躁不安、性情偏執(zhí)、沖動發(fā)狂?!额惤洝げ叵箢悺吩唬骸瓣柹裨换辍盵34],魂為陽神,易行易動,故玄府閉,肝魂動,也常見妄行妄動、行為怪異或夜多夢、夢囈、夢游。若肝血、肝陰不足,玄府因虛致閉,血不榮魂,“魂失養(yǎng),故交睫即魘”[35](《醫(yī)宗必讀·恐》),而見夢魘。玄府開闔失常,影響肝藏血功能,肝血失藏,魂無所附,妄行游離,而見幻覺妄想、思緒混亂、精神分裂;魂游于外,“臥則魂散而不守,狀如驚悸”[36](《衛(wèi)生寶鑒》),也可見夜驚。
3.4 脾玄府開闔失常,脾意難舍 脾玄府系脾的微觀結構,合脾土之用。脾主運化,化源氣血;脾藏意,在志為思?!靶闹鶓浿^之意”(《靈樞·本神》),“意者記所往事”[37](《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故“意”“思”主記憶、學習,“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37](《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胺蚋[不利者,皆脾胃不足之證”[38]。脾氣散精,玄府得以濡養(yǎng)而開闔正常。玄府通利也是脾氣散精、脾胃氣機健運的重要條件[39]。脾藏營,營舍意。脾氣散精又主升清,以奉養(yǎng)神明,而意得養(yǎng)。志意相合“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靈樞·本臟》)以發(fā)揮脾意之用。因此,玄府通利條件下脾主運化、脾氣散精生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是脾“藏意”“用意”的先決條件。同時,玄府為營血滲灌、脾意流轉之通路,玄府通利是“脾藏營,營舍意”的關鍵。脾運失健或升清不及,則成痰濁,壅滯玄府。脾運失健,散精功能障礙,營血生化不足,玄府失養(yǎng)因虛致閉。各種病理因素導致脾生理功能紊亂,玄府失于通利,營血、脾意不尋常道,營陰不足,意不爽慧。具體來說,“痰氣最盛,呆氣最深”[40](《石室秘錄》)。若脾虛不運,痰濁內生,壅閉玄府,阻斷營血、脾意通路,營不舍意;或脾之升清降濁功能失常,濁氣壅塞玄府,脾意失清,常見頭昏神蒙、不寐心煩、記憶力減退,甚則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若陽明火熾,灼閉玄府,神機無路,脾意自出,或火熱擾意,脾意過亢,可見導致心煩不寐、躁狂妄動、窮思竭慮、反復強迫、神昏譫語等癥。若脾虛失運,營血虧虛,玄府因虛而閉,神機失于流轉,意不舍脾,或脾虛升舉無力,意失榮養(yǎng),而生意識恍惚、神疲善忘、神情呆滯、癲癇癡呆等癥。若思慮過多,耗傷脾精,逆亂氣血,導致玄府開闔失司,脾意受損、意不舍脾或脾意不定,也可見思慮紛紜、思緒過度活躍、少寐等癥。
3.5 腎玄府開闔失常,腎志不平 腎玄府系腎的微觀結構,任腎水之職。腎藏精,生髓充腦,寓元神,主思維與記憶。腎生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離不開腎玄府的支持。腎玄府開闔以助氣液宣通。腎中精氣蒸騰氣化,推動津液沿玄府輸布運行,清者上輸于肺布散全身,濁者化作尿液經腎之玄府注入膀胱[41]?!澳I藏精,精舍志”的功能同樣離不開腎玄府的維持。“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靈樞·本神》),“志”有意志、神志、情志、意念、識記之意[40]。玄府通利是腎發(fā)揮“藏精舍志”功能的基本條件。腦玄府是腦之微觀結構,腎玄府與腦玄府相通,腎志、元神均循其道。腎藏精生髓以榮養(yǎng)腎、腦玄府,使之維系正常的開闔功能。邪聚于腎,耗腎損之基質,腎玄府開闔失司,累及于腦,腎、腦玄府均發(fā)生通利障礙,腎志、元神妄行難安。具體來說,“精不足則志衰,不能上交于心故善忘”[42](《本草通玄·卷上》),若腎氣不足,玄府虛弱無力開闔,難舍腎志,故見遇事善忘、精神疲憊、愚鈍癡呆、神思渙散等癥。若稟賦不足或后天勞欲,耗傷腎精腎血,玄府失養(yǎng),因虛而閉,神失流轉,腎志失榮,常見健忘、思維遲緩、優(yōu)柔寡斷、意志不堅、執(zhí)行力下降等癥。若腎水不足,虛火炎熾,灼閉玄府,火熱躥擾腎志,志不守舍,腎在志為恐功能亢進,也常見失眠多夢、懷疑警惕、焦慮不安等癥。
從玄府理論角度探討五神臟病機,有助于啟發(fā)開拓“以五神臟為綱,從玄府論治”中醫(yī)臨床精神心理類疾病的特色思路。認識到“玄府郁閉,五臟功能紊亂,五神不足或紊亂”是臨床精神心理類疾病發(fā)生的重要機制。以“開玄安神”為代表治法探討“以五神臟為綱,從玄府論治”中醫(yī)臨床精神心理類疾病辨治方案:1)對于玄府郁閉,心神不藏所致癥見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等的患者,可選用遠志、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等養(yǎng)心安神之品。偏痰濁者,佐半夏、竹茹等品以化痰開玄;偏心火者,佐桅子、黃連等品以清火開玄;偏心氣虛者,佐黃芪、黨參等品以益氣開玄;偏心血虛者,佐阿膠、白芍等品以養(yǎng)血斂陰開玄。2)對于玄府郁閉,肺魄受擾所致癥見夜寐輕淺、憂郁悲觀、健忘、癡呆等的患者,可選用沙參、麥冬、玉竹、甘草、桑葉等養(yǎng)肺安魄之品。偏痰濕者,佐瓜蔞、貝母等品以祛濕化痰開玄;偏絡瘀者,佐當歸、桃仁等品以活血開玄;偏痰熱者,佐桑白皮、膽南星等品以清熱化痰開玄;偏肺氣虛者,佐黨參、白術等品以益氣開玄;偏肺陰虛者,佐生地黃、玄參等品以養(yǎng)陰開玄。3)對于玄府郁閉,肝魂妄動所致癥見情緒暴怒、失眠多夢、幻覺妄想、夜驚等的患者,可選用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等鎮(zhèn)肝安魂之品。偏肝郁者,佐柴胡、郁金等品以理氣開玄;偏肝火者,佐龍膽草、黃芩等品以清火開玄;偏肝血虛者,佐山萸肉、枸杞子等品以養(yǎng)血開玄。4)對于玄府郁閉,脾意難舍所致癥見頭昏神蒙、不寐心煩、神疲善忘、癡呆等的患者,可選用人參、茯苓、白術、甘草等補脾藏意之品。偏痰濁者,佐陳皮、石菖蒲等品以化痰開玄;偏火熱者,佐黃連、黃芩等品以清火開玄;偏陰虛者,佐石斛、麥冬等品以養(yǎng)陰開玄。5)對于玄府郁閉,腎志不平所致癥見神疲健忘、精神倦怠、思維遲緩、癡呆、焦慮等的患者,可選用遠志、女貞子、淫羊藿、益智仁、黃精等益腎定志之品。偏腎陰虛者,佐熟地黃、牡丹皮等品以養(yǎng)陰開玄;偏腎陽虛者,佐肉桂、杜仲等品以溫陽開玄。
玄府理論與五神臟理論均是中醫(yī)學領域的重要理論,也是對于中醫(yī)藏象理論體系的外延與升華,從玄府理論角度探討五神臟病機體現(xiàn)了兩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應用。本文在“五臟六腑皆有玄府”“玄府為神機流轉之通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玄府開闔失司下五神臟心不藏神、肺魄受擾、肝魂妄動、脾意不舍、腎志不安的具體臨床病機以及神志異常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五臟“形與神俱”的整體結構及中醫(yī)微觀辨證思維。玄府理論為微觀角度下中醫(yī)管窺抽象理論的基本單位,“玄府-微觀”模式是中醫(yī)學認識、豐富和發(fā)展其他中醫(yī)理論的重要形式,因此,豐富玄府理論,將之應用到中醫(yī)理論的發(fā)掘和拓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此外,中醫(yī)對于心身、精神類疾病的認識和治療都具有一定的特色與優(yōu)勢,更多的相關中醫(yī)理論應值得被發(fā)掘,并應用到臨床指導中來。為此,研究者們正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