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橫空出世。
全卷縱長51.5厘米,橫長1191.5厘米,為宋代最長的山水畫卷,但是精心繪制這幅畫卷的人,僅有十七八歲,他就是宋代的天才畫家王希孟。王希孟20歲就離世了,他一生只畫了這一幅畫,卻火了近千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幅畫上令人陶醉的色彩——青、綠二色中的綠。
小朋友們肯定不會忘記2022年央視春節(jié)晚會上《只此青綠》這支舞蹈,優(yōu)雅的舞者以曼妙的身姿“繪”出了《千里江山圖》,悠遠綿長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
根據(jù)考古學研究,人類最早使用的著色顏料便是礦物顏料。在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利用天然色彩的例子,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可以說,礦物顏料在被開發(fā)后就一直陪伴人類走到了今天,堪稱我們不離不棄的好伙伴。
在《千里江山圖》中,其綠色部分主要由石綠中的“頭綠”和“四綠”上色,取自孔雀石;而青色部分,即畫中的藍色部分,其最上層采用石青中的頭青和四青,取自藍銅礦。中國國畫中的“青綠山水”中的“青綠”,正是源于中國畫顏料石青和石綠。
石綠是一種什么綠
先來說說石綠。天然的石綠是由孔雀石研制而成,在古代,它有“空青”“綠青”“石綠”“青瑯玕”等稱呼。
孔雀石因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而得名。上品孔雀石通常具有鮮艷活潑的翡翠綠色,而且性質(zhì)穩(wěn)定,用它作顏料可使畫作保存千年而不褪色。直到今天,孔雀石仍然是古畫、廟宇彩壁修復(fù)不可或缺的一種原料。
繪畫用的石綠通常呈粉末狀,并且可根據(jù)研磨的粗細度分為頭綠、二綠、三綠、四綠等;頭綠最粗最綠,依次漸細漸淡。陸游在詩歌《旅游》中寫道:“螺青點出莫山色,石綠染成春浦潮?!边@一句正是借用青綠山水中石綠的濃淡相宜,來體現(xiàn)晚山潮水的明麗爛逸。
從銅礦物中來
孔雀石鮮艷的綠色歸功于其所含的銅離子,它是一種含銅碳酸鹽礦物。雖然名字中帶有“石”字,但由于結(jié)構(gòu)疏松,韌性很差,如果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會出現(xiàn)裂紋或裂隙,甚至破碎。這種脆弱的鮮艷礦物是如何形成的呢?
孔雀石的成因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含銅硫化物在氧化帶中逐漸形成孔雀石,因此主要呈浸染狀,有的呈薄膜狀,分布于礦石表面。這一類孔雀石與銅礦伴生,所以在它的周圍,我們常常能見到原生的黃銅礦、輝銅礦等。
第二種類型則與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環(huán)境有關(guān)。在蒸發(fā)量大大高于補給量的地區(qū),地下水往往形成堿性環(huán)境。當?shù)叵滤鹘?jīng)含銅量較高的區(qū)域時,就會形成含銅量較多的地下水,然后沿地質(zhì)活動形成的構(gòu)造裂隙移動。隨著水分的大量蒸發(fā),地下水在地表或近地表處沉淀下來,最后就在巖石的裂隙面上形成了孔雀石。當含銅量較多的地下水與含二氧化硅的水相遇并發(fā)生化學變化時,會產(chǎn)生硅孔雀石。硅孔雀石與石英完全融合后,還會形成藍綠色的寶石級孔雀石。
千里江山,千年傳承,九百年后畫上青綠的顏色依然璀璨如初,想想都覺得十分神奇呢!
孔雀石通常具有鮮艷活潑的翡翠綠色。其集合體通常呈結(jié)核狀、皮殼狀、晶體鐘乳狀、塊狀和纖維狀等。
除了作顏料,孔雀石還被用來制作工藝品或裝飾品。公元前十三世紀的殷代就有了孔雀石石簪工藝品。古埃及人用孔雀石作兒童的護身符。就連足球世界杯獎杯的底座上也鑲嵌了孔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