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康
(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 廣州 510010)
Universal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s to be usable by all people,to the greatest extent possible,without the need for adaptation or specialized design.——Ron Mace[1]
(通用設計是這樣的設計,它設計的產(chǎn)品和環(huán)境不帶有適應性和專用性,可以被盡可能多的人最好是所有的人使用。——朗·梅思[1])
對于普通中小學教育建筑,無障礙設計群體主要是肢體障礙和輕度的視覺障礙,包含偶發(fā)性的肢體和眼睛受傷。在滿足中小學建筑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更多的設計重點是提高大眾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本文根據(jù)學生的上課流線,在城市開敞空間、建筑場地、建筑內部及其之間提供連貫的無障礙通行流線[2]。
為保證小學生的安全出行,同時為緩解上下學高峰期的交通壓力,中小學的建筑出入口與市政道路銜接,但是不直接與城市主干道連接。校園內靠近入口處設置校車停放及接送學生上、下車的場地,機動車臨時??奎c和停車場配套無障礙停車位。建筑入口空間是組織疏散人流的重要空間,實現(xiàn)人車分流,人行主要出入口為無障礙出入口,盡量設置為平坡出入口。
當下建筑入口為功能復合化空間,對緩沖空間有了更高的要求:學校由傳統(tǒng)書院演變而來,保留并創(chuàng)新性地延續(xù)書院的禮儀性,在近入口處設置禮儀前廣場;結合當下中小學的安全性設計,在近入口處配套安保設備及安保人員使用空間;為加強中小學應對傳染病的管理,在入口處設置體溫檢測室及排隊等候空間。
校園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就是要為進入校園的每一個個體,降低或排除他們在校園中充分參與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不利因素[3]。校園場地的無障礙通行設計,首先要保證連貫性,減少高差亦或盡可能使用坡道處理高差,如緣石坡道,提高行走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其次,可以用連廊串聯(lián)各建筑,既可提高陰雨高溫等極端天氣的使用體驗,日常也可以豐富空間層次,為課外活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室外活動場地是校園空間的重要一部分,承載了大部分的休閑活動,在無障礙校園未普及的情況下,有障礙學生因設施不完善,場所割裂、觀念自閉等原因錯過了許多參與戶外活動的體驗。新時代校園設計旨在實現(xiàn)每一位師生均可便捷地參與各種教學與休閑活動,風雨操場和運動場館與校園無障礙通道接駁,場地內通行路線有高差處宜設置平坡地形,保證每位師生完全地融入校園,融入班級。張海迪多次強調“消除物理上的障礙固然重要,消除觀念上的障礙更為重要”[4]。
在《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合理便利”是指:“根據(jù)具體需要,在不造成過度或不當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和適當?shù)男薷暮驼{整,以確保殘疾人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保?]
教學樓內垂直向的無障礙通行設計,主要借助電梯、樓梯和坡道。普通中小學建筑的教學用房一般在四層及以下,規(guī)范未要求設置電梯,為應對特殊的使用情況,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建議至少設置一把無障礙電梯可以通達各主要教學空間。亦可選擇無障礙升降臺,針對升降臺的管理可以采用日常封閉,有需人士在同學互助小組的幫助下刷卡通行。
樓梯是大部分普通中小學建筑最主要的垂直通行空間,應將安全性、便捷性作為首要考慮的方面。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差,玩樂打鬧心理強烈,在設計時要對細節(jié)有更多的關注。無障礙疏散樓梯梯段寬度為人流股數(shù)的整數(shù)倍,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20 m,并應按0.60 m 的整數(shù)倍增加梯段寬度,每個梯段可增加不超過0.15 m 的擺幅寬度,這個寬度指的是扣除樓梯裝飾面層及展示牌的凈寬度。樓梯細部設計,在距踏步起點和終點250~300 mm 處應設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長度與梯段的寬度相對應;上行和下行的第一階踏步在顏色或材質上與平臺有明顯區(qū)別,對色弱、近視等眼睛不適者起到明顯的提示作用。不采用無踢面和直角形突緣的踏步,以免踏空或絆倒造成傷害;踏步防滑條、警示條等附著物均不突出踏面,以免不注意絆倒發(fā)生意外。新時代的校園設計對于美觀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樓梯欄桿不得采用易于攀登的構造和花飾,桿件或花飾的鏤空處凈距不大于0.11 m[6],以免小朋友游玩躋身下去發(fā)生意外。
教學樓水平向交通主要是教學走道,內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2.40 m,單側走道及外廊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80 m。無障礙疏散走道凈寬度需扣除面層50 mm、扶手與墻的距離(≥40 mm)、扶手寬度(30~45 mm)、門開啟的寬度(900 mm)、展示板報的厚度(40 mm)、外側圍護構件及其安裝寬度預留300 mm,上述尺寸的重疊計算后,若滿足最小寬度是1.8 m,則外廊走道的寬度需設計:1.8+0.9+0.3=3.0 m。也可以考慮設置八字形的門斗,那單側走道的最小寬度需為:1.8+0.05+0.04+0.04+0.3=2.23 m。
中小學校室內樓梯扶手高度不低于0.90 m,室外樓梯扶手高度和水平扶手高度不低于1.10 m[7]。滿足無障礙要求的單層扶手的高度應為850~900 mm;設置雙層扶手時,上層扶手高度應為850~900 mm,下層扶手高度應為650~700 mm。扶手起點和終點處應水平延伸,延伸長度不小于300 mm;扶手末端應向墻面或向下延伸,延伸長度不小于100 mm。扶手應固定且安裝牢固,形狀和截面尺寸應易于抓握,截面的內側邊緣與墻面的凈距離不應小于40 mm,且扶手應加裝防止學生溜滑的設施。
“無障礙”成為順應時代的潮流[8],教學用房的通用設計,不僅需要考慮肢體不便人士的使用,更需要考慮學生和老師的人體尺度。黑板下邊緣與講臺面的垂直距離宜為0.8~0.9 m,或者為可上下移動的黑板,保證小朋友可以書寫的高度;黑板高度不小于1.0 m,保證后排學生的視野;講臺長度大于黑板長度,兩端邊緣與黑板兩端邊緣的水平距離分別不小于0.40 m,保證邊緣書寫的安全性。黑板表面采用耐磨且光澤度低的材料,減少炫光影響,增加使用周期?,F(xiàn)在教室大多配備多媒體黑板,黑板的材質應考慮其不透光性。另外,黑板稍微向前突出,形成一定的容膝容足空間,便于乘輪椅的老師靠近黑板。
中小學校的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專用教室、公共教學用房及其各自的輔助用房。合班教室、報告廳、階梯教室、閱覽室、食堂等至少設置2個輪椅席位,并在靠近出入口處預留輪椅回轉空間,旁邊配套設置陪護席位,形成互助小組模式。設有觀眾席的空間,還建議考慮設計乘輪椅者等殘障人士登上主席臺的措施。
主要教學用房每層至少有1處公共廁所應滿足無障礙使用要求。圖書館的閱覽區(qū)域在設計中設置無障礙閱覽區(qū)和相應的無障礙引導標識,并設置與借書問詢臺相連接的服務呼叫器;借書處、問詢處、取餐口等場所應考慮設置低位服務臺,并設置無障礙引導標識。
普通小學一般將無障礙宿舍設置在首層方便疏散處,為了確保可達性,設置平坡出入口,門禁系統(tǒng)設置低位設施,門便于打開,可采用水平滑動式門。宿舍內配備對應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淋浴間。
建設集約、高效、共享、開放的新時代校園。
本項目為廣州市白云區(qū)某小學整體遷校項目,項目地塊周邊主要是村民住宅。擬遷入地塊用地面積27 298.87 m2,辦學規(guī)模為36 班,學生人數(shù)1 620 人。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8 791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7 461 m2,地下建筑面積1 330 m2,如圖1 所示。建設內容包括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體育設施及場地等。
圖1 廣州市某小學實景鳥瞰Fig.1 Aerial View of a Primary School in Guangzhou
項目提出集約、高效、共享、開放的設計策略。集約——在有限的場地中創(chuàng)造更多的活動空間;高效——通過風雨連廊實現(xiàn)人車分流;共享——豐富的公共教學活動空間促進師生交流;開放——活動空間向戶外敞開激發(fā)校園活力,如圖2所示。
圖2 廣州市某小學實景低點Fig.2 The Actual Low Point of a Primary School in Guangzhou
在建設無障礙設施時,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者和實施者都是普通人,很難從殘疾人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建設出不完善、不標準、不實用的無障礙設施,從而不能有效地發(fā)揮無障礙環(huán)境的真正作用[9]。校園無障礙環(huán)境的規(guī)劃者和實施者都應當樹立無障礙意識[10]。大源小學在設計之初,充分觀察學生的使用習慣,解析人體尺度,注重設計細節(jié)。校園人行主入口位于南側,車行入口位于西南及東北側,機動車可直接進入地下車庫,同時在車行出入口附近布置少量停車位,并配備無障礙停車位。車行與地面的人行系統(tǒng)互不干擾,實現(xiàn)人車分流,保障師生校內交通安全,如圖3所示。慢行系統(tǒng)有兩個標高:①首層地面的無高差校園道路,通過架空層與半圍合的庭院空間、半開放的走廊,能高效到達各個場所;②二層的風雨連廊,與各個單體串聯(lián)為一體,形成開放式的游廊,不僅創(chuàng)造了不同層次的空間滲透場景,豐富了校園空間,同時營造“1+1>2”的共享空間,如圖4 所示。豎向交通配備無障礙疏散樓梯,完善雙側扶手、色彩區(qū)分、起始處盲道提醒等設計細節(jié),如圖5 所示,主要教學空間和行政辦公空間設置無障礙電梯,教學通道為無障礙走道,門設置門斗,如圖6所示。
圖3 某小學無障礙設施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Barrier-free Facilities in a Elementary School
圖4 某小學雙標高設計Fig.4 Double-elevation Design of a Primary School
圖5 無障礙樓梯細節(jié)Fig.5 Accessibility Staircase Details
圖6 無障礙走道Fig.6 Accessible Walkways (mm)
教學科研用房中的合班教室、報告廳、階梯教室、閱覽室等設置2 個輪椅席位,并在靠近出入口處預留輪椅回轉空間。衛(wèi)生間配備低齡小朋友廁具和無障礙衛(wèi)生間。無障礙教室取消講臺,教室配備耐磨光澤度低且可上下移動的多媒體黑板。
食堂設置無障礙引導標識,就餐區(qū)域設置具有容膝容足空間的無障礙餐桌,并設可放置拐杖等輔具的裝置。風雨操場和運動場館與校園無障礙路線接駁,升旗儀式臺和操場主席臺設置移動式輪椅坡道,觀眾臺座設置與無障礙路線相連的無障礙席位。
本文通過對普通中小學建筑無障礙室內外空間設計要點的分析,結合廣州市某小學的實踐,望可供同類工程參考借鑒,共同為青少年打造更便捷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