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憲
我永遠忘不了的,是那一個清晨和那一眼黃昏。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外婆住在我們家對面。清晨,湛藍色的天空中嵌著的金色的太陽無私地賜予世界最純潔無瑕的光彩,那燦爛的陽光透過薄霧,穿過葉梢,灑落到人間的大地上。此時,麻雀在歡歌,孩子在游戲,大地如此柔軟。
聽到我的敲門聲,外婆盡可能快地挪動著步子向門口走來。她的腿腳有些老化,肥胖的身軀讓她的行動更加不便。站在門外的我聽到里面?zhèn)鱽硭皝砹?,來了”的?yīng)答聲,聲音是那樣急切,她似乎怕自己的外孫在門外多等一會兒。外婆正煨著藕湯,粉藕的氣味和排骨的鮮香從門縫里溢了出來,混合著清晨草木的清新——這絕對是一段溫暖的回憶。外婆打開門,她那堆積著數(shù)不清的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那笑容如陽光般溫暖,那是只屬于老人對自己心愛的孫子的笑容。我至今還記得那一天我喝的鮮香軟糯的藕湯、吃的咸香酥脆的花生米,以及外婆在一旁看到我吃得津津有味時歡喜的笑顏。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外婆老了,老得那般快,她的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變得虛弱,大病、小病越來越多……阿爾茨海默癥、腦梗相繼侵蝕折磨著她,光是那一年她就住了兩次醫(yī)院。在第二次住院以后,她臥床不起——整個人幾乎處于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
后來,我去養(yǎng)老院看過她。那是一個深秋的黃昏,橘黃色的夕陽染紅了天空,沉悶的晚霞似凝固著的嘆息,好似今日的太陽在訴說著對這個世界最后的念想。湖水在夕陽的輕撫下平靜地蕩漾著。伴隨著略帶涼意的微風,一些黃葉無奈地打著轉(zhuǎn)從樹梢落下。養(yǎng)老院里燈光昏暗,一些老人坐在長椅上打著盹,或者借用拐杖艱難地行走著——他們就像那黃葉一般搖搖欲墜。外婆住的那間房里還住著另幾位老人,他們或坐或躺著,用虛弱的氣息吐露簡短的話語。我走進房里,看到外婆雙目緊閉,氣若游絲,在旁邊呼吸機的幫助下艱難地呼吸著。她的臉頰已經(jīng)失去了血色,黑黑的。一條棉被裹在她身上,一只手搭在外面。
護工在一邊輕聲地說:“叫外婆,叫一下你外婆。”我照做了,叫了三四聲“外婆”。這時,原本沒有意識的外婆突然激動起來,她奮力地扭動著身子,搭在外面的手胡亂抓著,似乎在循著聲音找自己的孫子。我握住她的手,她緊緊地捏著。我從沒想到此時的她還有這般力量,她似乎在說:“乖孫啊,你來了啊,外婆不想就這么走啊……”她竭力地想睜開眼睛,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身邊傳來一聲嘆息,應(yīng)該是哪個老人羨慕的感嘆,也可能是感嘆他要如外婆一樣臨近離去。等我們走出養(yǎng)老院的時候,天邊的夕陽快下山了。
沒過多久,外婆去世了,聽說是在一天太陽剛下山時去世的。她的去世讓我想到我們每個人的歸宿,正如新生的歸宿是腐朽、清晨的歸宿可能就是黃昏一樣。
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去看,去愛。去看看身邊的事物,去愛護身邊的人。時光流逝,年華似水,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會走向黃昏,待到那時,我們是否還能夠淡然面對,還能不覺遺憾?只有自己可知。
窗外,天氣晴朗,陽光正好,回憶如此鮮活。
|微點評|
這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蘊含著哲理性思考。作者文筆清新,將記敘、描寫、抒情等手法綜合運用,讀后令人回味、深思。文章記敘了回憶中與外婆相處的溫馨情景,外婆慈祥的形象躍然紙上,濃厚的祖孫情使人動容。外婆的離世帶來絲絲悲涼,更啟示讀者思考新生與逝去、清晨與黃昏的辯證關(guān)系,引領(lǐng)讀者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指導(dǎo)老師: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