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嫻
(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小說以倒敘、打亂時序的方式展現(xiàn)了南方貴族小姐愛米麗被美國南方社會、父權社會全方位凝視的悲慘的一生。小說敘事視角多變,主要以“我們”這個第一人稱復數(shù)敘述為主要敘事視角,故事的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我們”來凝視愛米麗進行的,因此,對于“我們”是誰,作者為何以“我們”的視角敘述愛米麗的一生以及凝視愛米麗的過程是值得探討的。首先,需要確定“我們”的范疇。小說的五部分都提到了這一主體,顯而易見,“我們”包括了全鎮(zhèn)的每一個人,無論是政治當局、所有的婦女們,還是愛米麗的父親都是南方社會的成員,而“我們”的一舉一動正是南方社會對愛米麗“監(jiān)視”的縮影?!懊绹摹亲匀粩⑹聦W家’布萊恩·里查森(Brian Richardson)指出第一人稱復數(shù)敘述‘是表達集體意識的絕佳工具’”[1]88,因此需要看到小說中作為集體意識的凝視對愛米麗悲劇命運的影響。
“凝視”(gaze) 是當代視覺文化研究的關鍵詞,字面意思指“注視”“長時間看”,“是一個雙邊術語,同時凸顯凝視的人和被凝視的人”[2]5,也就是涉及主體和他者的關系。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明顯地存在主體與他者,即愛米麗與“我們”的互動關系以及兩者互相建構的關系。愛米麗的一生不僅作為欲望的投射對象被南方社會的主體“我們”凝視,還被作為南方貴族權威的父親建構自我,從而永遠失去自我。雖然她曾對這樣的凝視進行反抗,以愛上工頭荷默·伯隆的方式反抗父親生前對她婚姻的束縛以及“我們”對身為貴族的她的門當戶對的婚姻的期待,然而這樣的反抗依然是在南方社會的注視之下,最終也是失敗的,甚至于在死后也被凝視,永遠禁錮在南方社會的文明之中,成為一朵被社會全方位凝視的凋零的玫瑰花??梢哉f,凝視的行為貫穿全篇小說,無論是被凝視還是反凝視都值得探討,本文即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借鑒后結構主義大師米歇爾·福柯和精神分析學的代表拉康等的凝視理論對??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愛米麗的被凝視與反凝視進行解讀。
故事背景發(fā)生在美國南北內(nèi)戰(zhàn)之后,北方資本入侵南方社會,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崩潰的時刻。傳統(tǒng)的南方社會構建出了“騎士”和“淑女”的文化道德體系,在奴隸制種植園經(jīng)濟體系之中,“騎士”是守護“淑女”的,“淑女”則成為“騎士”的精神力量,依附于男性得以生存。這樣的文化不僅被南方貴族所認可,還內(nèi)化于普通平民的精神世界之中?!膀T士”們天然地認為自己有保護“淑女”的義務,更應該確?!笆缗钡母哔F與純潔。南方的失敗讓“我們”沉湎于過去的貴族時代,因而將保持南方傳統(tǒng)的希望寄托在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的愛米麗身上,小說開始即說愛米麗是杰斐遜全鎮(zhèn)的“紀念碑”,而這種榮耀捆綁了愛米麗的一生。
小說第一節(jié)提到“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tǒng)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征,也是人們關注的對象”[3]41,開篇就點明了愛米麗作為南方傳統(tǒng)的代表被全鎮(zhèn)的人“我們”所凝視,因而她的一舉一動被“我們”監(jiān)視。凝視是帶有欲望的,拉康認為凝視背后蘊含對欲望的投射[4]95,因此,凝視是充滿著欲望與幻象的,看的過程中匱乏與欲望不可分割,觀看主體通過觀看希望獲得欲望的滿足。[4]95可以說,“我們”不僅是被南方社會凝視的他者,也是凝視愛米麗的他者,作為他者,不只是從屬于主體,還建構了主體,“我們”將重建南方傳統(tǒng)的欲望通過“凝視”建立在“淑女”愛米麗身上,所以說,不難理解當幾個人向法官斯蒂芬斯申訴愛米麗家中飄出難聞的氣味時,四位參議員為確保愛米麗“淑女”的高貴,在午夜時分像夜盜一樣潛入愛米麗家的地窖處,在地窖和所有的外屋撒上石灰以去除臭味,從而保護“淑女”的名節(jié),建構他們理想當中的“淑女”形象。而這樣的欲望投射也必然隱含著對愛米麗的監(jiān)視,從而達到建構他者的目的。
米歇爾·??略凇兑?guī)訓與懲罰》中為討論凝視提供了關鍵性的空間意象?!八杂軐W家邊沁(Bentham)設計的‘全景敞視監(jiān)獄’作為現(xiàn)代社會建制的隱喻來說明現(xiàn)代社會是如何運用無所不在的注視/監(jiān)視以實施對身體和心靈的規(guī)訓的”[5]9,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處于無形地被他人凝視的處境,而這樣的凝視背后是一種監(jiān)視,這種持久的、無所不在的監(jiān)視規(guī)訓著現(xiàn)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從而構成一個監(jiān)視社會??梢哉f,南方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全景敞視監(jiān)獄”,而“我們”中不論是全鎮(zhèn)的男人或婦女,對愛米麗從小到大的關注,小到穿著、儀態(tài)、納稅、房屋的氣味,大到婚姻,這種持久的、無所不在的凝視正是代表著南方社會對愛米麗的監(jiān)視和規(guī)訓,其中最能體現(xiàn)出“我們”對愛米麗規(guī)訓的事件即是對其婚姻的干涉。
愛米麗愛上荷默·伯隆這件事對于“我們”來說非同小可。荷默只是建筑公司的工頭,在身份上與愛米麗相差懸殊,況且只是一個拿日工資的不同于貴族的沒有遺產(chǎn)的人,加上他又是一個北方人,因此,“我們”認為這對于貴族小姐來說并不是什么“貴人舉止”,深信這段愛情使她墮落?;谀媳睉?zhàn)爭中因南方損失慘重而導致的對北方的仇恨,和荷默喜歡與男人來往的同性傾向以及無意于成家的態(tài)度,后兩者都被受清教傳統(tǒng)影響的重視婚姻、反對同性戀的南方社會所不認可,男子漢不想干涉,因此,“我們”中的婦女迫使浸禮會牧師拜訪愛米麗,然而愛米麗和荷默在下個禮拜又駕車出現(xiàn)在街上,這一切說明宗教力量的失敗。第二天牧師夫人又寫信告知愛米麗的近親,借用家族力量干涉愛米麗的婚姻,這不僅是南方社會對愛米麗的凝視,也包含了男權社會下女性對愛米麗的凝視。而這些凝視,寄托著“我們”對南方社會貴族的希望,因而除了把這樣的欲望投射到愛米麗身上外,也通過不斷地規(guī)訓愛米麗的行為、生活來實現(xiàn),這一切導致了愛米麗這朵玫瑰花的漸趨凋零。
同樣的,作為南方貴族的一家之主,愛米麗父親的主體行為及形象是通過“我們”的凝視才得以建構的。愛米麗的父親不僅是家中的權威,更是南方社會權威的代表,他的權威由作為他者的“我們”建構,他則將這種權威投射到愛米麗的身上,以這種權威強制、干涉著愛米麗的婚姻和全部人生。
小說提到,在我們的“凝視”下,這家人就是一幅畫中的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的愛米麗立在背后,她父親岔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愛米麗,手執(zhí)一根馬鞭,一扇向后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3]45這里“馬鞭”就是權威的象征,代表著父親對愛米麗從小的規(guī)訓與凝視,“凝視是直接的觀看主體的構建”[2]9,父親的凝視不僅建構了愛米麗的主體,也成為愛米麗悲劇人生的成因。
在我們眼中,父親的性格三番五次地使愛米麗作為女性的一生平添波折,而這種性格仿佛太惡毒,太狂暴,還不肯消失似的,[3]49即使在父親死后,其在生前所建構的權威依然化為隱在的權威凝視著愛米麗。正如父親在生前趕跑了所有的青年男子的行為一樣,愛米麗也趕走了一切來拜望她的人,父親的離去意味著建構其主體的他者的消失,為了確證自我,她只能死死地拖住這給予她一切又搶走一切的人。
然而父親的死亡并不代表父親凝視的消亡,愛米麗依然處于被凝視的話語之中,父親作為南方社會的成員也包括在“我們”之內(nèi),在世的“我們”的凝視仿佛也是對愛米麗父親凝視的延續(xù)。父親留給愛米麗的遺產(chǎn)僅僅是這座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帶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特征的房子,荷默死后,愛米麗將自己永久地困在這座房屋里,它不僅是父親隱在權威的代表,更是意味著父親對愛米麗剩余人生的凝視。更可悲的是,在愛米麗的喪禮上,“停尸架上方懸掛著她父親的炭筆畫像,一臉深刻沉思的表情”[3]50,父親的炭筆畫像在第一節(jié)參議員們拜訪愛米麗時即已出現(xiàn),而它又出現(xiàn)在愛米麗的喪禮上則意味著女主人公從出生到死亡都注定逃脫不了父親的凝視和權威。
在父親這樣一種隱在權威的凝視背后,是如米歇爾·??略凇杜R床醫(yī)學的誕生》中指出的:“毋寧說,正是凝視建構了具有不可化約性的個人,因此我們才有可能圍繞著它組建一種理性語言”。[2]7愛米麗父親生前對她的凝視與規(guī)訓是由南方傳統(tǒng)社會或者說代表著南方傳統(tǒng)社會的“我們”的凝視所構成的,那么,圍繞著凝視對象所組建的理性語言和理性力量支配著看和被看的主體,因此,不論是愛米麗、愛米麗的父親或者“我們”都是被南方社會所凝視、建構的,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則是愛米麗。
“如果說人一出生就受到多層凝視——他人、社會、權力,那么兩性中女性不僅僅和男性承受同樣以上凝視,還受到男性和其他女性的凝視,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女性在凝視中受到更多的約束。”[4]95由上可知,愛米麗的一生是一直被父親、全鎮(zhèn)的“我們”以及南方社會凝視的,她的主體也是由我們所建構,在這種凝視之下,愛米麗虛構了理想自我,即南方社會的紀念碑。她一直生活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之中,因而她拒絕了交稅,拒絕了在門口釘上一個金屬門牌號和郵件箱等等這些被北方資本主義入侵的痕跡,與時代隔絕、活在過去,顯得與現(xiàn)實生活格格不入。
直到她遇見了荷默,內(nèi)心的自我意識才被逐漸喚醒。這個與她有著天壤之別的男子,性格開朗,全鎮(zhèn)的人他都認識。他活在人群的中心,身上具備北方工業(yè)文明的包容與開放的特征。愛上荷默成為愛米莉一生中唯一一次叛逆父親、“我們”和南方社會的機會,她不顧宗教、家族和社會力量的干涉,以這樣一種自由戀愛的方式反抗“我們”對她的凝視、父親對她的規(guī)訓,這更是主人公現(xiàn)實自我對理想自我的摧毀。
然而荷默的存在卻使得愛米麗在理想自我的凝視之下摧毀了現(xiàn)實自我。在小說里,在“我們”的凝視下,見證了每逢禮拜天下午愛米麗和荷默乘著漂亮的輕便馬車馳過的場景,她昂著頭,荷默歪戴著帽子,嘴里叼著雪茄煙,戴著黃手套的手握著馬韁和馬鞭。文本第二次提到的“馬鞭”就是荷默手中所握的,可以說它代表了他對愛米麗的凝視和規(guī)訓,而這種凝視是從愛米麗出生起即有的。當她的愛情被“我們”凝視,被近親干涉,被荷默背叛,最終她被這一切激化了。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指出:“在任何凝視中都有一個對象——他人作為我的知覺領域中具體的、或然的在場。這個在場使我產(chǎn)生羞恥、焦慮等情緒,我憑借此類情緒把握到自身‘被凝視的存在’”[2]6,理想自我的死亡使得愛米麗牢牢抓住荷默這個能夠建構她主體的他者,然而在這個身上寄托著愛米麗唯一的希望的人卻無意與她成婚,愛米麗為了把握到自己的存在,為了反抗這種從一出生以來就有的凝視與規(guī)訓,她選擇了以砒霜毒死荷默的方式將他永遠留在身邊。
總體來看,愛米麗的反抗是失敗的。拉康認為凝視中的視覺行為會影響到主體的自我身份和認同。實際上,在愛米麗被凝視以及建構自我的同時,也是她自己認同這樣的身份與主體的過程,因而,在荷默被殺害的背后,她仍然離不開這種身份認同,即南方貴族多年養(yǎng)成的傳統(tǒng)中那種極端自私、高傲、偏執(zhí),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因對這樣一種傳統(tǒng)與身份的認同,她殺害了荷默又與其尸體同床共枕多年,以一種近乎變態(tài)的方式留住自己的愛情和反抗“我們”對她婚姻的凝視與期待??梢哉f,愛米麗是用她所認同的方式,即自己所反抗的傳統(tǒng)來反抗“我們”的凝視,這種反抗的方式和對象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改變,從這一方面來說她依然被禁錮在“我們”的凝視之下。從另一層面來說,當主體自我中的某些東西不符合理想自我時會出現(xiàn)挫敗感、負罪感,“而負罪感又會衍生出自我懲罰的需要,從而導致以自身為對象的施虐和自我毀滅等病態(tài)現(xiàn)象?!盵6]91被視為是紀念碑的愛米麗一向是“怪癖乖張”“冷酷高傲”“像是一尊偶像”,荷默的死意味著她現(xiàn)實自我和主體的死亡,荷默死后,她又回歸到被“我們”凝視的境地。她雖然把作為對凝視反抗的產(chǎn)物荷默永遠鎖在樓上的房間,但最終她也將自己永遠封閉在了象征著父親權威、被“我們”凝視的四方形大木屋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3]49。
凝視他人就是被他人凝視,在“我們”的凝視中,“不時我們在樓底下的一個窗口——她顯然是把樓上封閉起來了——見到她的身影,像神龕中的一個偶像的雕塑軀干,我們說不上她是不是在看著我們”。[3]50由此可見,被“我們”凝視的愛米麗在余后的日子中也通過窗口凝視“我們”。正如齊澤克在《斜目而視》中分析的投向窗外的視線與監(jiān)視是主體唯一感到安心的地方。需要指出的是,監(jiān)視并非就是凝視,凝視是監(jiān)視之下的隱形結構,此凝視穿透了表面的監(jiān)視或者說窺視行為,既使欲望現(xiàn)身(“這是‘我’要的”),又破壞了它(“‘我’到底想干什么”)[2]11,愛米麗在反凝視失敗后退回到父親遺留的房子里,她的欲望只能通過窗口來實現(xiàn),而這樣的欲望卻恰恰意味著她理想自我和主體的死亡?;蛟S讓愛米麗能夠安心的唯有這個“全景敞視監(jiān)獄”本身,因此在最后,她自愿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慢慢凋謝,慢慢死亡。
??思{的短篇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以倒敘、打亂時序的敘事模式刻畫出一位被美國南方社會、父權社會全方位凝視和規(guī)訓的女性形象。南方貴族小姐愛米麗的一生不僅被寄托著重建南方的欲望的南方社會的主體“我們”凝視與規(guī)訓,還被作為南方貴族權威的父親建構理想自我,從而永遠失去自我。直到遇見荷默·伯隆,才逐漸喚醒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自我意識,開始對這種從小到大的被凝視進行反抗,以愛上工頭荷默·伯隆這種自由戀愛的方式反抗父親生前對她婚姻的束縛以及“我們”對身為貴族的她的門當戶對的婚姻的期待。然而這樣的反抗依然是在南方社會的注視之下進行的,最終也是失敗的,殺害荷默的背后依舊是愛米麗對南方貴族多年養(yǎng)成的傳統(tǒng)中那種極端自私、高傲、迫害別人的殘忍手段的認同。直到最后她依然被囿于“我們”的凝視之下,將自己永遠封閉在象征著父親權威、被“我們”凝視的四方形大木屋中,甚至于在死后尸體也被父親的畫像凝視。愛米麗最終被禁錮在南方社會的傳統(tǒng)文明之中,成為一朵在南方社會凝視下的凋零的玫瑰花。作者正是借愛米麗悲劇的一生,給予讀者以對女性、對美國社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等各方面問題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