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鑫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是哈佛大學孔飛力教授的代表作,原書出版于1990年,當年即獲得“李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該書講述的是,1768年中國浙江地區(qū)流傳的“叫魂”妖術謠言,導致政府層面對這一謠言異常重視,進而由于皇權的施壓導致一大批冤假錯案的產生,最終以犧牲百姓生命和官員的仕途為代價使該案不了了之的過程。
1768年,位于康乾盛世背景下的浙江地區(qū)的德清縣,一位名叫吳東明的石匠在政府招標修建石橋的過程中中標以后,其同鄉(xiāng)沈士良想懲罰自己的兩個侄子,想讓吳將其詛咒侄子的紙條放在修橋的木樁之下。吳沒有聽從并把沈的妖術報告給了官府,官府將沈打了二十五大板了事,但由此人們開始將吳東明和“叫魂”妖術聯(lián)系起來。同年,一名從德清縣流浪到杭州地區(qū)的乞丐被人以行蹤詭異為由報告官府,官府在對其刑訊下使其招出了使用“叫魂”妖術的偽證。由此,“叫魂”危機便在浙江地區(qū)逐漸蔓延開來。
“叫魂”案件的發(fā)生正處于康乾盛世的社會大背景下,封建皇權要求地方官員找出“叫魂”案的主使。地方官府的搜捕行為被認為是對“叫魂”妖術的認定,使本就人心惶惶的基層百姓更加堅定了“叫魂”妖術的存在,由此導致了大批排外事件的發(fā)生,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不安。皇帝對“叫魂”案件背后的謀反因素反應過激,迫使地方官府加大了搜捕的力度,使“叫魂”案逐步發(fā)展為人們互相檢舉的借口和工具,使這一案件朝著愈發(fā)不可控的道路發(fā)展下去。
由于皇帝對地方官府的持續(xù)高壓態(tài)勢,地方官員對“叫魂”案犯的搜捕變得日益程式化、機械化。久而久之,基層百姓降低了對“叫魂”案件的關注度,認為“叫魂”案僅與政府有關,與己無關,采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叫魂”案件的社會影響力也隨之下降,人們對“叫魂”背后的妖術行為的確認度也隨之下降。最后,由于地方官府的全力管控措施也使“叫魂”案件的涉案人員得到有效控制,隨著一大批官員的廢黜也使該案最終被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