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曾 穎
藝術大師葉淺予畫筆下的《子夜》、黃永玉插畫中的經典《阿詩瑪》和《邊城》、漫畫家丁聰?shù)摹端氖劳谩贰?00余件中國美術館藏名家經典文學插圖作品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其中大多數(shù)作品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12月3日中新網)
插圖已經成為出版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多彩的插圖作品,從水墨、版畫、水粉、素描等多種類別,到白描、工筆、拓印、布面拼貼、剪紙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不僅可以讓創(chuàng)作者通過造型語言完美表達出版物的文字內容,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延伸原文的內涵。一些插圖,作為美術作品,甚至多次在全國美展等展覽評獎中榮獲過獎項。由此看來,插圖并不是應景之作,更不是小兒科,而是出版物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文學作品中配插圖,古已有之。魯迅先生在其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曾這樣記述:“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了一個有錢的同窗了?!边@至少表明,在魯迅先生所讀的這些古典作品中,繡像已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且這些繡像的水平很高,使人沉迷其中,還能提高畫畫的水平。魯迅先生能把描畫的繡像賣給同窗,同樣可以說明繡像的水平之高。
隨著印刷技術水平的提高,文學作品的插圖不再只是繡像,有了更多類別和表現(xiàn)形式。這對于插圖的發(fā)展,對于文學作品的發(fā)展,對于整個出版物的發(fā)展,還有對于讀者的閱讀體驗,都是有促進意義的。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說,一幅小小的插圖,既有對自然美的欣賞,也有對道德美的追求,還有對中國歷史進程中精神美的弘揚,更有對紅色文化內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堅守,能夠引領觀眾從文學的角度進入繪畫,從繪畫的角度闡釋文學,在比較觀賞的過程中走進文藝的殿堂。
插圖不僅可以和文學作品相得益彰,還可以在更多的出版物中發(fā)揮出其獨特的魅力。對于中小學教材來說,插圖同樣是如此。由于年齡和閱讀習慣的原因,孩子們對于圖文并茂的教材,顯然更感興趣。對于教材來說,這些插圖,包括照片,所起到的促進學習和道德教益的作用,亦不可小覷。
插圖理應追求經典,對于中小學教材來說,尤應如此。好的作品,總是希望能夠被更多人賞識,走入教材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向往。因此,無論是從作品傳播的角度來說,還是立德樹人的角度考慮,教材中的插圖都應追求經典,努力成為經典,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最美最善的種子。
用最優(yōu)秀的人才,畫出最適宜的插圖,給藝術人才最廣闊的空間,給孩子們最好的滋養(yǎng),教材插圖,最應該也必須樹立經典追求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