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
摘? 要:體能是判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參考指標,也是決定學生體育行動能力的基礎條件。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體能的訓練,通過有效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各項體能素質。文章闡述了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教育方案設計,探討如何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提高學生的體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能訓練;教學方案
體能訓練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訓練手段。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師要抓住訓練重點,提高體能訓練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能和身體素質,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一、體能訓練對學生的意義
1. 改善學生體質
體能訓練能充分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各項機能,學習運動技巧。例如,慢跑和快走等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學生的代謝率,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身體的健康發(fā)育;跳高、舉重等無氧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傊w能訓練能充分改善學生的體質,對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 加深運動感悟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體能訓練為核心,能夠讓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體育運動基礎性理論知識體系,充分了解體育運動的基礎性專業(yè)知識,促使學生深入認識并掌握體育運動的意義和內涵。學生通過賽跑、游泳、騎自行車、跳健身舞等運動,可以不斷鍛煉自己的專注力和耐力,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領悟運動的意義,明白運動的目的,了解體育運動與健康生活、健康體質、健康成長等的關聯(lián)。
3. 強化運動精神
為了掌握體育項目的技術,學生需要反復地練習和試錯,從而逐漸完善技術水平,強化運動精神。學生在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教學要點
1. 漸進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能訓練、心理訓練和技術訓練都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成績,進而導致拔苗助長的后果。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參與體育訓練的情況,遵循漸進性的原則,嚴格按照計劃開展體能訓練,讓體育訓練的效果實現(xiàn)最大化。
2. 主動性
運動結果的好與壞,在于運動者本身對運動的理解和投入情況。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科學、專業(yè)的訓練方式,但要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最終還是要看學生自己對待體能訓練的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能訓練時要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對體能訓練產生足夠的興趣和參與欲望,依靠學生自身的熱衷度去驅動自己認真投入到訓練活動中,最終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3. 啟發(fā)性
體能訓練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教師需要遵循啟發(fā)性的指導原則,采取合理的訓練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逐漸形成獨立的體能訓練意識,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此達到提高體能的目的。
4. 時效性
時效性是體能訓練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原則。例如,韻律操、慢跑等訓練內容,是以燃燒學生的中性脂肪為目標,一般在飯后45分鐘開展,如果錯過合適的時間,會導致訓練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堅持時效性的原則,通過充分利用新型的體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訓練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能。
三、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方案設計
1. 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在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應當圍繞“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能動性”“啟發(fā)學生訓練意識”來開展,在訓練活動的設計上賦予活動內容趣味性、合作性和鍛煉性,使學生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改善體質、加深感悟和強化精神,如此,體能訓練才算實現(xiàn)了學生身心一體化發(fā)展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體能訓練內容時也要基于新的體育教學理念,采取多元化訓練模式,實現(xiàn)對學生身心的多方面培育。
2. 采取合作互助的訓練模式
教師要緊密結合體能訓練的目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運動水平,采取合作互助的訓練模式,為實現(xiàn)體能訓練的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促進體育教學效率提高。例如,在進行跳遠訓練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跳遠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總結自己的經驗,給予其他學生參考。小組合作互動可以加深學生對跳遠動作技巧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找到解決難點的方式,這樣也能增強學生在體能訓練中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提高跳遠的能力。
又如,在長跑訓練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接力跑競賽,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接力,并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小組在接力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總結出相關的接力經驗,鞏固接力跑訓練。這樣的訓練模式符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使學生在合作互助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在接力比賽中的互助能力和體育精神。
3. 創(chuàng)新體育評價方式
為了有效提升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教學實效性,教師要結合學校體能訓練的實施情況制訂完善的考評體系。根據體能訓練的核心目標,可以將評價標準分為參與評價、合作評價、表現(xiàn)評價和效果評價。參與評價主要用于評價學生在訓練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和參與程度;合作評價主要是指評價學生與他人的配合情況和協(xié)作情況;表現(xiàn)評價主要是指評價學生的運動表現(xiàn)和成果取得;效果評價則是借助BMI計算公式或者體脂秤,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改進情況加以評價。其中,效果評價屬于長期評價,要區(qū)別于前三者,是在學生經過多次訓練之后開展的評價,用以檢驗體能訓練方案的有效性。
4. 注重體育運動量分配
在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體育運動技巧教學,以此達到強化學生體能訓練效果的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和持久力時,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進行有氧運動,將學生的基礎素質提升到一定程度,再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下肢的爆發(fā)力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和訓練的目的有針對性地調整訓練內容,依照下肢訓練的要點,安排學生進行高抬腿、負重跑或者蛙跳等訓練活動。另外,教師應當根據學生體質的強弱將訓練內容分解。對于體質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訓練內容,使其接受更多的訓練任務,實現(xiàn)自我體能的增強;對于體質較弱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訓練內容,讓學生接受的訓練量適當降低,避免訓練內容過多導致學生身體超負荷,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傊柧毤记傻慕淌诤陀柧殐热莸陌才乓c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使學生在能夠完成訓練任務的前提下充分鍛煉自己的身體機能。教師為學生安排的訓練內容應當根據學生的體質等級劃分進行針對性調節(jié),時刻保證訓練內容與學生的身體素質貼合,對學生的身體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漸進性、主動性、啟發(fā)性和時效性的優(yōu)化原則,同時根據體育活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以體能訓練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采取合作互助的訓練模式,創(chuàng)新體育評價方式,注重體育運動量分配,提高體能訓練效率,構建科學訓練體制,從而有效增強體能訓練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萬增. 競技體育體能訓練創(chuàng)新方法分析與研究[J]. 體育風尚,2020(4).
[2]楊磊. 基于體能訓練在體育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體系分析[J]. 參花(下),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