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海平
1947年4月4日,宋慶齡到兒童福利站識字班教小朋友讀書
編者按
《兒童時代》由新中國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中國福利會創(chuàng)始人宋慶齡于1950年創(chuàng)辦。2023年恰逢宋慶齡誕辰130周年。宋奶奶的一生都致力于婦女兒童事業(yè),全心全意,無私奉獻。本刊通過回憶、講述宋奶奶和少年兒童的溫暖故事,以這一別樣的方式,共同感受宋奶奶對少年兒童成長的關愛,表達我們深深的懷念和無比的崇敬。
1947年,由宋慶齡創(chuàng)辦的中國福利基金會(今中國福利會)在上海晉元小學的操場上搭起弧形頂?shù)蔫F皮房子,建立了第一兒童福利站。鐵皮房子共有兩間,一間作為福利站的保健室,一間作為圖書閱覽室。宋慶齡經(jīng)常去兒童福利站檢查工作。
左邊這張照片上的男孩叫吳方,是晉元小學的學生。吳方親眼看到兒童福利站的鐵皮房子搭建的過程以及兒童福利站和兒童圖書室的開幕。福利站推行小先生制,即培養(yǎng)一批“小先生”,先學一點,然后去教讀不起書的孩子。閱覽室里有大量精美的圖書,他特別喜歡看書,所以每天他都用半天時間(晉元小學由于校舍不夠,實行“兩部制”,即學生每天上半天課)去福利站參加活動。
一天,吳方正在看書,宋慶齡奶奶輕輕地走進閱覽室,來到他身邊,挨著他坐下,親切地問他,書上畫的是什么?認不認識書上的字?因為經(jīng)??吹剿螒c齡奶奶來,所以吳方一點兒不緊張,一一作答,說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宋慶齡奶奶就認真地教他幾個他不認識的字,還告訴他,學會了,再去教別的小朋友。一個外國記者抓拍下了這個鏡頭。幾天后,兒童福利站的老師把這張照片送了一張給吳方,吳方一直保存著,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新中國成立后,吳方響應祖國號召,半工半讀,邊投身建設邊刻苦學習,成為一名投身航空事業(yè)的高級工程師。他說,這張照片一直激勵著他,讓他克服重重困難,勇往直前。
多年后,吳方應《兒童時代》邀請,寫下自己的故事《宋媽媽教我識字》。
1947年兒童福利站圖書閱覽室前的小讀者
1960年1月27日是農(nóng)歷大年三十。那天天氣特別冷,但是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里張燈結彩,洋溢著一片熱熱鬧鬧的氣氛,大家正喜氣洋洋地準備迎接春節(jié)。突然,廣播喇叭里傳來一個喜訊,說中國福利會主席宋慶齡馬上要來看望大家,小朋友們立刻歡呼起來!
很快,宋慶齡主席來到少年宮,孩子們上前敬禮,把宋奶奶迎進了少年廳。當天,小伙伴藝術團為宋奶奶演出了一個又一個節(jié)目,有合唱、朗誦、魔術、舞蹈,等等。宋奶奶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小演員們的表演。每演完一個節(jié)目她都要輕輕鼓掌,臉上掛著滿意的微笑。當最后一個舞蹈節(jié)目《各族兒童大團結》演完時,宋奶奶帶頭鼓掌并連連點頭,顯得格外高興。孩子們也使勁鼓掌。這時,宋奶奶向表演舞蹈的小演員們親切地招手示意,身穿五彩繽紛民族服裝的十四個小姑娘立刻向宋奶奶圍攏過來,把她團團圍住。宋奶奶慈愛地拉拉她們的手,摸摸她們的頭,問這個“你幾歲了”,問那個“你扮演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孩子們一一作答。宋奶奶說,你們這個舞蹈很有意義,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是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全國人民和各族兒童都要團結起來。孩子們連連點頭。這時,大家早已沒有絲毫拘束,一個個依偎在宋奶奶身邊,就像小孫女圍著自己的親奶奶,大家都想擠得近些、再近些。多么溫馨的一幕!“咔嚓”一聲,攝影師的快門一閃,定格了這動人的合家歡畫面,留下了這美好的瞬間。
1960年1月27日,宋慶齡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和舞蹈小組組員合影
1960年1月27日拍下的這張合家歡照片,也是宋奶奶十分喜歡的照片,她一直帶在身邊。1978年宋奶奶把它作為禮物贈送給自己的一位遠在美國的老朋友。宋奶奶說,她的一生都與少年兒童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
幾十年后,當這張照片公開刊登后,一位畫家寫了篇文章,表示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也在照片中,遺憾的是,自己勉強擠進照片一角,只露出了半張臉。他回憶說,當年他是少年宮繪畫組的小組員,看到宋奶奶與舞蹈組組員談話、合影很羨慕,也想湊上前去把自己的畫送給宋奶奶,沒想到真的擠進了畫面!而當年與宋奶奶合影的十四個舞蹈組組員看到照片后,又相約來到少年宮,站在宋慶齡塑像前再次合影留念。
直到1981年宋慶齡逝世后,大家才想起1960年1月27日是宋慶齡的67歲生日。她曾五次來到少年宮,看望孩子們。而這一次,她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特別長,且始終沉浸在歡樂中。聯(lián)想到宋慶齡特意選擇在她生日那天來到少年宮,原來,她是專門要與孩子們共度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