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威
狩獵是近代早期英國社會最流行的娛樂活動之一,但其卻一直是上流社會的特權。從中世紀森林法到后來的狩獵法,沒有狩獵資格的人被禁止捕捉由狩獵法認定為“獵物”的野生動物。偷獵則是與狩獵相伴相生的話題,近代早期英國的偷獵活動可按照其動機和特點分為不同類型①。商業(yè)偷獵是其中一類較為特殊的非法狩獵活動,其運作方式組織化且系統(tǒng)化,商業(yè)偷獵者往往以團伙形式作案,他們的動機單一且明確,就是為了捕捉國王或貴族的獵物,將其轉手到非法獵物交易市場上售賣,從而獲取利潤。目前,以左敏、許志強為代表的國內(nèi)學者對近代早期英國的狩獵和偷獵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并未有專論“商業(yè)偷獵”這一細分領域的研究成果。有鑒于此,本文擬對近代早期英國商業(yè)偷獵活動盛行的原因進行探討。
英國的狩獵法十分復雜,14世紀末至18世紀期間,議會層累地頒布不同的法令,最終構成了英國獨特的狩獵法體系。第一部狩獵法于1390年頒布,其中規(guī)定“禁止所有人養(yǎng)獵狗或獵殺‘鹿、野兔、松鼠或其他紳士的獵物’,除非他們的不動產(chǎn)每年收入40先令,或神職人員的年收入為10英鎊”[1]。這一時期的狩獵法還較為粗糙,此后,英國狩獵法對狩獵權的財產(chǎn)資格限制不斷加碼,對有關狩獵活動的其他內(nèi)容也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詹姆士一世時期是狩獵法的轉折點,作為一個狩獵的狂熱愛好者,較之前的都鐸君主,將狩獵權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他修訂了狩獵法,進一步提高了財產(chǎn)資格限制,同時將全國的獵物都據(jù)為己有,宣布國王有權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狩獵。革命時期,狩獵特權被短暫打破,但1671年頒布的狩獵法最終標志著近代早期英國狩獵法的成熟。它規(guī)定四類人有狩獵資格,分別是“擁有終身土地、房屋或以個人或其妻子的權利繼承的其他遺產(chǎn),年凈收益為100英鎊的人”;“擁有一份或多份九十九年或更長期限的租地,年凈收益為150英鎊的人”;“從騎士(esquire)的兒子和法定繼承人或其他更高地位的人”以及“特許權的所有人,只要他們的特權得以延長”[1]。由此可見,狩獵法對于狩獵資格的限制與年收入、土地占有權和土地保有類型有關,與社會等級無關[2]。盡管英國的狩獵法前后矛盾且混亂模糊,存在不同時期狩獵法規(guī)定的財產(chǎn)資格不一致等問題[3],但大體上還是將狩獵資格限制在國王、貴族、上層鄉(xiāng)紳,以及那些被國王特許建立獵場(chase)、獵苑(park)或獵兔場(warren)等狩獵場地的人中。
正是由于狩獵法對狩獵資格的嚴格限制,那些財產(chǎn)資格不達標的鄉(xiāng)紳、自耕農(nóng)等中下層勞動者被禁止狩獵,然而他們和社會上層一樣喜歡狩獵,狩獵已經(jīng)作為一種流行文化深入近代早期英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因此沒有狩獵資格的人只能在偷獵活動中體驗狩獵的刺激。需要指出的是,商業(yè)偷獵者與其他類型偷獵者的動機不同,他們以賺取利潤為最高目的,其主要參與者很多都來自城市職業(yè)階層。他們往往將偷獵作為一種季節(jié)性兼職,以此賺取外快,因為合法職業(yè)有助于為非法活動提供掩護,如薩默塞特郡的服裝商理查德·沃利斯(RICHARD WALLIS)及其同伴就在貿(mào)易蕭條期間從事偷獵活動,這為他們提供了替代就業(yè)的機會[2]。城市里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組成商業(yè)偷獵團伙,使其在作案時能夠有所分工和照應,在特定季節(jié),他們便聚在一起。泰晤士河南岸薩瑟克區(qū)(Southwark)的酒商和酒館老板理查德·漢博(RICHARD HUMBLE)就有一群狩獵伙伴,包括他的兒子彼得、倫敦外科醫(yī)生奧古斯汀·辛普森(AUGUSTINE SIMPSON)、磚匠約翰·海德(JOHN HYNDE)和面包師羅伯特·薩維奇(ROBERT SAVAGE)[2]。商業(yè)偷獵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活動,而城市又是近代英國資本主義市場化的前沿陣地,因此商業(yè)性偷獵與城市職業(yè)階層的價值取向相吻合,這也是導致這類人較多從事此種犯罪的內(nèi)在原因。
英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良好的舉止要求人們永遠不要問鹿肉是從哪里來的”[2]。商業(yè)偷獵活動非無根之木,市場需求是一切商業(yè)活動存在的前提,對非法商業(yè)活動來說更是如此。約1600年,一個組織完備且運轉良好的非法野味市場已形成,為近代早期英國的商業(yè)偷獵活動提供了條件和源源不斷的動力[4]11。
獵物交易黑市的出現(xiàn)直接源于國家對民間獵物交易的禁止。狩獵法在限制了狩獵人群的同時,還規(guī)定了獵物的專屬性與其交易的非法性,獵物只能供有狩獵資格的人捕捉、所有以及在他們中間流通。英國從17世紀早期便開始立法禁止獵物交易和買賣。自詹姆斯一世統(tǒng)治以來,在任何情況下都禁止出售野味[1]。獵物雖被禁止買賣,但近代早期的英國民間對其有非常大的需求。鹿肉可以被烤制成鮮美的鹿肉餡餅,用鹽腌漬鹿肉也是一種常見的烹調(diào)手法[2],不止鹿肉,野禽、水禽、野兔等獵物也是民眾喜愛的野味。鹿皮和兔皮經(jīng)鞣制可被制成各式衣物,如手套、士兵或獵人穿的淺黃色外套等。野生的鳴禽往往被獵者捕捉后帶到市場中當作寵物售賣。除此之外,鹿的副產(chǎn)品在醫(yī)學上也很重要,從鹿心臟、鹿鞭和鹿角中,藥劑師可以提取出瘟疫和毒藥的解毒劑,治療血痢、膽汁病、痛風和婦女分娩的疼痛[4]11。
民間對獵物有較大的需求而國家卻禁止獵物在市場流通,這一矛盾促使人們通過非法的手段獲取獵物,獵物貿(mào)易黑市便自然出現(xiàn)。在近代早期的英國社會中,偷獵、獵物的處理、獵物的運輸以及非法獵物買賣之間組成了一張緊密聯(lián)系的地下暗網(wǎng)。
近代早期英國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為非法獵物運輸提供了便利。借助改進后的驛站馬車系統(tǒng),在森林或獵苑中偷獵到的獵物能夠及時被送往城市中的獵物黑市[5]。酒館、咖啡館和小旅館是偷獵幫派的“窩點”。商業(yè)偷獵活動往往從在酒館飲酒開始,在偷獵活動結束后,酒館又成為獵物處理、享用和交易的場所。偷獵者在酒館以偷來的鹿肉為食,并“勇敢地、高興地大肆吹噓著他們的英勇事跡”[4]160。非法鹿肉非常搶手,酒館老板熱切地爭相購進偷獵者的貨物。倫敦的獵物黑市最為繁盛,偷獵者往往聚集在倫敦齊普賽街(Cheapside)以牛頭酒館為代表的眾多酒館里。除酒館外,廣泛分布的集市和市場也是非法獵物在英國流通的重要渠道。肉販、禽販、屠夫、叫賣商等人在收購偷獵者于郊野新鮮獵取的野味并進行加工后集中在市場中販賣自己的產(chǎn)品。據(jù)記載,倫敦勒頓豪集市(Leaden hall Market)的地下獵物貿(mào)易就十分興隆,兩個做此生意的人在兩年內(nèi)獲得了1500英鎊的凈利潤[1]。獵物交易不止局限在不列顛島內(nèi),甚至擴展到了國外。16世紀70年代,坎伯蘭第三伯爵(THIRD EARL OF CUMBERLAND)喬治起訴了雷諾茲·安德森(REYNOLD ANDERSON),稱其帶領一群獵人殺死了威斯特摩蘭郡斯坦摩爾(STAINMORE)獵場的大部分鹿,并把鹿肉“賣到國外,賺了很多錢,以此為生”[4]167。
獵物買賣的利潤豐厚,因此偷獵者也能從轉手獵物中大賺一筆,一個成功的偷獵者一晚上掙到的錢就相當于一個農(nóng)夫或工匠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收入。1628年,在威爾特郡的梅爾克舍姆(MELKSHAM),菲利普·泰勒(PHILIP TAYLOR)說他聽到兩個偷獵者吹噓說,他們前一天晚上的工作一共賺了4個金克朗(約20先令)[4]167。非法獵物貿(mào)易持續(xù)地刺激了商業(yè)偷獵活動的興盛,豐厚的金錢收益吸引了不同職業(yè)的人源源不斷地加入或組織偷獵團伙。
近代早期英國商業(yè)偷獵活動的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因為對于這種隱蔽犯罪行為的監(jiān)管難度大。另一方面也源自于英國基層治安和法律機構對于有組織偷獵活動的監(jiān)管不力。
對商業(yè)偷獵活動的監(jiān)管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
其一,群體性的偷獵活動給監(jiān)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偷獵的幫派化是客觀需要,打獵本身即是一項危險的野外運動,常規(guī)狩獵就極易釀成意外事故,夜間的非法偷獵更是需要冒極大的風險。偷獵者必須在黑暗中隨時注意看守人設下的陷阱并避免發(fā)出任何聲音,一旦被發(fā)現(xiàn),激烈打斗不可避免,如果最終被逮捕,即決法庭、季審法庭甚至巡回法庭等司法機構將會提起訴訟,他們不得不面臨賠償、流放的懲罰以及牢獄之災。因此,很少有人獨自進行偷獵活動。正是商業(yè)偷獵團伙的高度組織化加大了監(jiān)管的難度,看守人勢單力薄,即便其有時會雇傭一些副看守分擔壓力,在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偷獵團伙面前也仍是寡不敵眾。這些團伙往往用武力來保護自己免遭逮捕,不少看守人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失去了生命。在斯塔福德郡,一幫由二十人組成的偷獵隊頻繁地襲擊喬治·布朗特(GEORGE BLOUNT)爵士的奈特利(KNIGHTLEY)獵苑,他們經(jīng)常首先攻擊看守人的小屋,恐嚇看守人,迫使其投降或逃跑。一個看守人說:“有一次如果他沒有一絲不掛地從后門跑出去,他就會被人殺在床上。”[4]49看守人一職的形同虛設使商業(yè)偷獵犯罪愈加囂張。偷獵團伙是長期性的組織,當罪行被發(fā)現(xiàn)后,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應對經(jīng)驗,合作繳納罰款從而減輕攤派到個人頭上的負擔是應對懲罰的巧妙方法,襲擊法庭、監(jiān)獄以營救同伴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當一名治安法官逮捕參與海德(HYDE)獵苑偷獵的屠夫威廉·方納(WILLIAM FANNE)時,同為獵人的佃農(nóng)威廉·斯文(WILLIAM SWYVEN)和弗朗西斯·梅森(FRANCIS MASON)襲擊了這名治安官,試圖救出他們的伙伴[2]。一次兩次的懲罰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習以為常,公權力逐漸失去威懾力。
其二,非法獵物交易極具隱蔽性,治安法官很難辨別一頭鹿是合法還是偷獵所得。偷獵者往往將非法所得的野味與合法貨物混在一起,使其不易被發(fā)現(xiàn)[1]。當獵物在被加工處理后成為販賣臺上的生肉或經(jīng)銷商展出的手套、成衣等制成品時,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就更加的模糊。1784年,一種名叫“佩里戈爾餡餅”(Perigord Pies)的美食開始在倫敦的廣告上被廣泛宣傳,并號稱每只餡餅里有四只鷓鴣,鷓鴣作為獵物的一種被禁止交易,而佩里戈爾餡餅的販賣者則聲明這些鷓鴣并不是在英國偷獵來的,而是進口于國外[1]。消費者無法辨別所謂“進口肉餡”是否涉及虛假宣傳,同樣治安官也并不知道餡餅所用原材料究竟是否涉及犯罪。退一步講,即使非法獵物交易被識破,也很難查出某一批非法獵物的具體來源,因為偷獵者早已逃之夭夭。
職務腐敗是商業(yè)偷獵活動日益加劇最大的催化劑,獵物看守人和地方治安法官是最容易墮落為偷獵幫兇的兩類人。獵物看守人在當時被認為是英國最大的偷獵者,他們利用職務之便包庇、加入偷獵團伙或主動參與非法獵物交易實際是一種必然。首先,獵物看守人一職需要大膽好斗的性格,因此不少看守人就是從以前的偷獵者歸化而來的。其次,看守人的工資低。據(jù)記載,18世紀初約克郡某莊園里的一位看守人年收入僅3磅14先令,不少看守人根本沒有工資。不盡人意的待遇與糟糕的社會聲譽讓他們禁不住金錢的誘惑,逆反性地加入偷獵活動。最后,看守人通常與其他仆人分開生活和工作,擁有自主權且較少受到監(jiān)督[5]。以上原因讓看守人做出與自己職責完全相反的事情,如1614年,森林巡回法庭指控威爾特郡斯拜(spy)獵苑的總看守人托馬斯·蘭西爾(THOMAS LANSIER)以及蘭西爾的兒子和兩名副看守人與當?shù)氐囊换锿德拐吖唇Y[4]191。獵物看守人是保護獵物的最后一道屏障,看守人與偷獵團伙的狼狽為奸令狩獵場地門戶大開。
獵物看守人的本質(zhì)是仆人,并非手握相當?shù)臋嗬?,而以治安法官為代表的官員腐敗使商業(yè)偷獵更不可控。托特沃斯(TORTWORTH)的威廉·斯羅克莫頓(WILLIAM THROCKMORTON)爵士是一名治安法官,據(jù)稱其在1608年陷入財務困境后便開始在科斯草坪(Corse Lawn)獵場偷獵,他向旅店老板提供鹿肉,用鹿肉從放債人那里獲得貸款,以及用鹿肉支付裁縫的賬單,而最終這些野味都流向了倫敦市場[4]155。治安法官不僅參與偷獵活動和非法獵物交易,他們還經(jīng)常玩忽職守,對偷獵犯罪視而不見或對偷獵者從輕處罰,不少商業(yè)偷獵團伙甚至主動尋求和這些有權有勢的治安官合作。約翰·埃斯托夫特(JOHN ESTOFTE)是約克郡和林肯郡治安委員會的成員,1614至1617年間,埃斯托夫特雇傭窮人給他提供那些流向獵物黑市的鹿肉和鹿皮,當這些人的非法行徑被發(fā)現(xiàn)時,埃斯托夫特拒絕逮捕他們,并利用自己的官職為其提供庇護[4]154。埃斯托夫特這類地方官員的行為代表著偷獵活動已經(jīng)滲入黑白兩道,官員的腐敗從內(nèi)部徹底消滅了近代早期英國對商業(yè)偷獵進行監(jiān)管的可能。
近代早期英國處于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商業(yè)偷獵活動在這一時期的屢禁不止是時代的必然。獵物交易的禁絕與英國社會市場化和商品化的趨勢背道而馳,在此基礎上,英國土地貴族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機,以土地為基礎的狩獵獨占權作為貴族特權的其中一種,必然也會遭到民眾的挑戰(zhàn)[6]。綜上,近代早期英國的商業(yè)偷獵活動本質(zhì)上是一種犯罪,它反映了英國轉型時期貴族特權與資本主義市場化之間的矛盾。
注 釋:
①首先是娛樂性偷獵,主要參與者為沒有狩獵資格的人,也有一些貴族會未經(jīng)所有者或看守人允許非法侵入不屬于自己的狩獵場地進行娛樂。其次是報復性偷獵,往往涉及朝臣斗爭與家族世仇,也有不少佃農(nóng)或農(nóng)場主因用益權受損、獵物破壞農(nóng)作物等原因而發(fā)動對地主獵場或獵苑的報復性襲擊。最后即本文所主要關注的商業(yè)性偷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