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娜
英烈小檔案
謝翰文(1904—1942),湖南耒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馬日事變后組建桐子山游擊隊。1929年4月,任紅五軍四縱隊黨代表。1930年6月,任紅三軍團秘書長,后調任紅五軍第三師政治委員。1934年10月,隨紅軍長征。1936年春,任西北紅軍大學校務處長。1937年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十三縱隊隊長、校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41年初,調任八路軍總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被俘后被日軍秘密殺害,時年38歲。
在長征途中,謝翰文充分發(fā)揮自己政治宣傳工作的才能,他針對一部分官兵對革命前途萌生了悲觀情緒的狀況,編寫了許多行軍快板和歌謠,以鼓舞戰(zhàn)士們的士氣。只要一有條件,他就在沿途書寫或者印發(fā)宣傳標語和傳單,標語有墨寫的、有炭灰寫的,有寫在紙上張貼的、有寫在墻壁上的、有寫在門板上的,甚至還有刻寫在石頭上的。謝翰文編寫的行軍快板,以短小精悍、節(jié)奏明快、鏗鏘有力、激越豪邁見長,戰(zhàn)士們邊走邊聽,邊走邊唱,對鼓舞部隊士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他編寫的《沖鋒歌》就很受歡迎,一直被紅軍戰(zhàn)士唱到陜北。其歌詞是:
殺?。?!沖鋒,沖鋒!
高虎腦,萬年亭,
紅軍個個都英勇,
殺得敵人膽抖心驚,
前進,快前進!
消滅前面的敵人,
最后的勝利屬于我們!
長征路上,部隊長途艱苦轉戰(zhàn),多少次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處在饑寒交迫的境地,這些標語和歌謠喚起了同志們的戰(zhàn)斗激情,催促著戰(zhàn)士們加速步伐,給每個戰(zhàn)士以極大的鼓舞。
除了做好一般宣傳工作外,在長征路上,謝翰文還積極參加“擴紅”的宣傳鼓動工作。“云貴川,川云貴,擴大紅軍有成績?!痹诮涍^貴州的貴陽、龍里一帶的時候,謝翰文總是飛快地跑到部隊的前頭,有時走到尖兵的前頭,看見路邊有人家,就走進群眾家里,輕言細語地去做“擴紅”的宣傳鼓動工作。很多新戰(zhàn)士,就是這樣被他招進來的。有一天,紅軍先頭部隊發(fā)現前面的山坡上蹲著許多群眾,遠遠地望著他們。謝翰文想發(fā)動他們當紅軍,立即迎上前去打招呼。那些群眾見狀,立即往山頂上跑去。謝翰文向他們喊話:“掌柜,不要怕,我們是紅軍,保護干人(即窮人)不拉夫,向你們來講話?!苯Y果,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漢站在了半山。開始,謝翰文對老漢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話,但這個老漢充耳不聞。經過多番宣傳之后,兩人便一問一答地交流起來。經過這位老漢做工作,那些跑向山頂的群眾又回來了。謝翰文給他們講了許多革命的道理和工農當紅軍的重要性。一番宣傳鼓動之后,陡然從人群中站出來一個青年:“我去當紅軍,誰同我去?”很快,又從人群中鉆出四五個青年,見此情景,謝翰文欣慰地笑了。當隊伍經過興仁縣觀音山時,謝翰文見到一個放牛的男人,便鼓勵他去當紅軍。放牛的男人爽快地答應了。臨行前,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去當紅軍,家里的傷兵你要好好地招待。”原來這位放牛男人的家中還收留著3位紅軍傷員。在長征途中,謝翰文做了許多政治思想工作,獲得了官兵的一致好評。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在歷時近一年的艱苦轉戰(zhàn)中,長驅二萬五千里,縱橫十幾個省,粉碎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戰(zhàn)勝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到達哈達鋪,實現了空前的戰(zhàn)略大轉移。北上部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
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創(chuàng)辦學校,培養(yǎng)革命人才。每當歷史轉折時期,他總是利用戰(zhàn)爭間隙環(huán)境暫時穩(wěn)定的時期,開辦各種軍事政治學校,培養(yǎng)軍政指揮人才,并把它放在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上來抓。從井岡山到江西蘇區(qū),再到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然后勝利到達陜北之后,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1935年11月,陜北成立了西北工農紅軍學校,1936年2月改名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西北抗日紅軍大學”。之后,謝翰文被中央軍委抽調到西北抗日紅軍大學擔任校務處長。他進校后忘我地工作,雖名為校務處長,實際上是負責學校全盤業(yè)務,既要負責秘書處、隊列處、組織處的工作,還要管理全校師生員工們的吃、穿、住。盡管工作很忙,他總是能夠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學校共設四個科:軍事指揮科,主要培養(yǎng)營長、團長等軍事指揮干部;政治工作科,主要培養(yǎng)營、團、師的政治干部;游擊戰(zhàn)爭科,主要培養(yǎng)抗日游擊隊、抗日義勇軍各級軍事政治干部;特科,主要培養(yǎng)工兵、騎兵、炮兵等專業(yè)技術部隊的軍事指揮員。招生對象主要是紅軍和地方干部,同時也面向社會招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謝翰文起草的《招生布告》明確宣布:“本校為適應抗日民族革命戰(zhàn)爭之開展,供給各個抗日戰(zhàn)線上的領導人才,特決定招攬各地革命青年、愛國志士來校學習,以期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軍事政治的民族抗日干部,領導民族革命戰(zhàn)爭。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失地,爭取中國民族獨立自由與徹底解放為宗旨?!?/p>
1936年5月,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領導抗戰(zhàn)的人才,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開始準備在西北抗日紅軍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在瓦窯堡舉行開學典禮,正式宣告成立。7月初,因國民黨軍進攻瓦窯堡,“紅大”隨中共中央機關遷駐保安縣城附近。1937年1月,抗日紅軍大學隨中共中央和軍委機關遷至延安,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羅瑞卿任教育長,傅鐘任政治部主任??勾蠊簿幱?4個學員隊,謝翰文擔任學員第十三隊隊長。學校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前來視察,他同謝翰文等長征過來的老戰(zhàn)士合影留念,并熱情地鼓勵他們把抗大辦成一座革命的大熔爐。
謝翰文帶領的學員隊第十三隊住在城內古城隍廟的舊房子里,學員先后有100多人,都是信奉馬列主義的知識青年,可謂人才薈萃。隊里設有“救亡室”,以前叫“列寧室”,是全隊公開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陣地,大家經常在這里出墻報,公開辯論或者大聲歌唱。謝翰文帶領學員們每天早晨練早操,上午、下午聽大課,晚上討論復習。每位學員都有一張沒有漆過的白木凳子,每天列隊坐在一個大庫房里,認真聽講。謝翰文和學員們最喜歡的,是集合列隊去聽毛澤東作報告。他清楚地記得,毛澤東緩緩地走來,站在一個稍高些的土坡上,開始講話。毛澤東習慣打手勢,操一口湖南腔,從從容容,沒有講稿卻可以連續(xù)演說兩三個小時?!暗窖影瞾韺W習,有3個階段,要上3門課。一是從西安到延安,你們爬山越嶺,步行800里,還得自背著行李。這是艱苦的一課,是自愿的,是考驗,是第一門課程。第二是到學校里住的是窯洞,吃的是小米。天天要出操,要講,做筆記,還須小組討論、復習。這又是一種考驗、一種鍛煉,也就是學習。最重要的是第三課,這便是到斗爭中去學習!”毛澤東的講話總能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他的語言有著神奇的魅力,往往令人群笑聲不斷,掌聲大作。在笑聲和掌聲中,謝翰文和學員們一道,吞咽著鮮活的營養(yǎng),輸送進奔流的血液中,沉積下來,直到終生。
(摘自“湖湘英烈故事叢書”《革命宣講家·謝翰文》)